當前位置:學識都>實用文案>對聯>

福州鎮海樓對聯摘抄

學識都 人氣:1.26W

【鎮海樓】福州鎮海樓在福州鼓樓區屏山頂上。三山是福州的標誌和代稱。屏山是福州三山之一,因爲山峯形狀像一座大屏風,所以稱屏山。越王時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而三山之上,又各有標高之志。屏山有鎮海樓,烏山有烏塔,于山有白塔,形成三山兩塔一座樓。

福州鎮海樓對聯摘抄

明初,福州時有海患。爲了防禦倭寇的入侵,也爲了城市的發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駙馬都尉王恭負責砌築石城,稱爲福州府城。府城北面跨屏山,南繞于山、烏山。城牆東、西、南三面依宋代的外城遺址修復。建福州府城時,王恭先在屏山頂修建一座譙樓,作爲各城門樓建造的樣本,稱爲樣樓。樣樓是重檐歇山頂的雙層城樓,高約20米,是當時福州最高的建築物,成爲城正北的'標誌。樣樓樓前廣場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稱七星缸。

福州鎮海樓:北倚北峯,南有五虎山爲案,東襯鼓山,西託旗山。左前于山相扶,右前烏山呼應。烏龍、白龍雙江如玉帶環腰。當年登樣樓可以望見大海,所以又名鎮海樓。登樓可遠瞰閩江口乃至東海。過去海船夜航進閩江口,都以此樓爲航標。清代謝章鋌在《重建鎮海樓記》中說:且夫樓以鎮海名,意在樓,實在海。嗟呼,海風叫嘯,海水飛揚,登斯樓也,其忍負中流砥柱之心哉。重建的鎮海樓已於2011年1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

鎮海樓,據福州北城屏山之巔,始創於明洪武間,初稱樣樓,蓋環城諸門樓之範式也。後易今名,累代承沿,閱六百餘載矣。古者建樓,必考形勢而寓義理。觀之以勢,州城北高南卑,樓則雄峙北端,憑樓南望,于山、烏山交護左右,白塔、烏塔掩映其上,蔚爲春花競豔,秋月留香,南門之秀氣鬱然鍾焉。復引目延眺,閩江清波橫漾,若玉帶蜿蜒,東注向海,時有漁舟唱晚,洋舸遙徠,江海之豪氣廓然蘊焉。察之以理,樓名鎮海,其指蓋亦深矣。閩嶠臨海,夏秋颱風,頻或致患;又江海天隅,疇昔海氛偶作,間擾皇州,民頗虞之。樓之所鎮,其在綏海宇、致和瑞乎?善矣前賢語曰:樓以鎮海名,工在樓意實在海。惟世運迭更,明清以降,樓屢遭毀,幸亦屢獲重修。考清光緒間復建之樓,於民國二十二年罹火毀圮,後改建鄉哲林森紀念堂。公元一九七○年,有司因故拆除。茲逢新紀暉光,省市主政以承風敦俗爲務,秉民意,振宏綱,廣延多士,醵集資金,重爲建樓。樓式循依舊制,尊崇古道也;樓基拔升十米,庶便瞻矚也。興工於二○○六年十二月,經營彌載,始克告蕆。於乎!後之登樓者,其臨高騁懷,遐覽物華盛景,遙睇天風海濤,將謂吾州之福,宜有繫於斯樓歟?(張善文,長樂人。福建師大博導,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

【載福】厚德載福。《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衆,必自傷也。”後謂有德者能多受福爲“厚德載福”。

【安閩】撫安八閩

【援旗】①揮動旗幟。②牽引旗山

【伐鼓】①擊鼓。②(樅金)伐鼓。猶言敲鑼打鼓。元揭傒斯《大信晚泊呈舟中諸公》詩:“連檣大艦集日昏,樅金伐鼓海上聞。”

【絃歌】①依琴瑟而詠歌。《周禮·春官·小師》:“小師掌教鼓鞀、柷、敔、壎、簫、管、弦、歌。”鄭玄注:“弦,謂琴瑟也。歌,依詠詩也。”《史記·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宋蘇軾《和王勝雲》之二:“齋釀如澠漲緑波,公詩句句可絃歌。”元李治《敬齋古今黈》卷一:“古《詩》三百五篇,皆可聲之琴瑟。詠其辭,而以琴瑟和之,所謂絃歌也。古人讀詩皆然。”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三:“差不多整天都有絃歌之聲在浩蕩地激揚着。我們的門禁並不森嚴,外來羣衆是可以隨意出入的。”②指禮樂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