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分段讀後感800字

學識都 人氣:2.92W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一箇中國人的珍貴遺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分段讀後感800字,歡迎閱讀參考!

三字經分段讀後感800字

三字經分段讀後感800字一

其實《三字經》是我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必不可卻的入門之書。據材料引見,《三字經》是中國近年來傳佈最廣的啓蒙讀物,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叢書》。全文結構嚴謹,文筆天然流利,深入淺出,講究押韻,朗朗上口,很是適合背誦識記,百讀不厭。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輿、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普遍流傳而又言簡意賅。

在如今的每個家庭都只要一個獨生後代,許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呈現都是家庭作風不良或教育不嚴而形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等都說明了爲人父母的權利和嚴格要求後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獨生後代有許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爲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經》教育人們孝敬父母,友好兄弟。書中說“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果我們的教育以身作則、從小學起,經常給孩子講“漢代的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爲父母搖扇子,冬天以身體爲父母溫暖牀蓆。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長輩,吃梨時挑小的,大的讓兄長吃。那這個社會還會呈現那麼多不和諧的現象嗎?

名作《三字經》作者具有不凡的歸納綜合和言語表達能力,這從其對歷史的表述中便可見一斑,文中對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變遷,寥寥三百餘字,卻集其要點和精髓,讓人耳目一新,頗有登高望遠,一覽衆山小之意。如”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寥寥數字,卻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後順序,”三王“所指、三個朝代的建國君王、延續時間,以及從夏朝起頭摒棄禪讓、王位世襲等豐碩的知識。

其實《三字經》雖然重在傳道,可是並非枯燥的說教,它記載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黃香孝父、孔子拜師、趙普讀《論語》、公孫弘抄書、孫敬頭吊頸讀書、蘇秦錐刺股讀書、孫康映雪讀書等,這讓人在學習中添了不少樂趣,也讓讀者對爲人、處事、求學、結交等方面有了更爲直觀的體驗。

三字經分段讀後感800字二

在我的書房中多了一個新成員:《三字經》,那是我特地去新華書店買來爲自己”補課“之用的。閒暇之時,隨手翻閱,細細品味,其味無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寒假回家,看到讀小學的侄兒正在背誦《三字經》,便隨手翻閱起來,讀後竟愛不釋手,感嘆自己幼時沒能閱讀之,真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三字經》讓我對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有了更爲直觀的認識,對作者廣博的學識、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觀把握能力肅然起敬,爲古代教育者獨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們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古國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儘管由於作者所處時代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有一定的侷限性,成書於封建時代的書籍難免會夾帶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這並不影響《三字經》成爲我們特別是兒童學習中華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門之書。據資料介紹,《三字經》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學者王應麟所作,後來在千百年的流傳中,被許多人增補加工,形成了多個版本。《三字經》是中國近800年來流傳最廣的啓蒙讀物,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三字經》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這從其對歷史的表述中便可見一斑。文中對於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變遷,寥寥三百餘字,卻集其要點和精華,讓人耳目一新,頗有登高遠望、一覽衆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寥寥48個字,卻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後順序、”三王“所指、三個朝代的開國君王、延續時間,以及從夏朝開始摒棄禪讓、王位世襲等豐富的知識。回想自己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在學習中國歷史,卻仍然對於各個朝代先後順序、重要歷史事件、延續時間等顛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萬千。

《三字經》雖然重在傳道,但是並非枯燥說教,而是結合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黃香孝父,孔子拜師,趙普讀《論語》,公孫弘抄書,孫敬頭懸樑讀書,蘇秦錐刺股讀書,孫康映雪讀書等。這讓人在學習中添了不少樂趣,也讓讀者理解爲人、處事、求學、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爲直觀的體驗。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經》還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全面均衡的知識是一個有機整體,割裂開來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識的精華,因材施教,並以獨特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相信你在閱讀之後,會比我有更多獨到的見解和體會。

三字經分段讀後感800字三

本人從幼兒園開始就讀了《三字經》了。當時,我讀來讀去就只爲了一個目的:好玩。現在到了小學,我們學到了國學,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經》來……

其實許多人說《三字經》是很無聊的,我剛開始也這麼認爲,可到了今天,我認真的讀了讀《三字經》,發現了裏面許多的知識。

其中我最喜歡裏面的一句:“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因爲這句話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雞在早晨叫醒人們,人如果不學習,怎麼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學習,就連一個做人的資格也沒有,何談在社會上發展呢?

接下來的這句,是上一句話的後面一句:“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的意思也讓我深受感染:“蠶會吐絲,蜜蜂會製造蜂蜜,人不學習的話,還不如這些動物。”是呀,許多動物會爲人類製造東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會上的廢物。還不如這些辛勤勞動的動物們呢。

《三字經》裏,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知識呢!我知道了五嶽,有岱山,華山,嵩山,恆山,衡山。啊,我還知道我的老家湖南的衡山居然還是五嶽之一呢。

我知道了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記得以前我才知道四個天干呢,現在,我哪個都知道了。

我還知道了唐代有個神童,叫劉晏。他才七歲呢,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兒童。相對起來,我比他笨多了。《三字經》裏面是這麼說的:“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爲者,亦若是”。後幾句的意思是“要想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只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後世。”我一定會把這句話牢記在心。

我還知道了人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辯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鹹,這五種味道。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羶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我以前還不知道有腐朽味哩!

我還知道了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梁,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這些動物和六穀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後來被人們漸漸馴化後,才成爲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我還知道了我國古代傳統的五種顏色。它們分別是:“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原來如此啊。

我知道了我國古代人把製造樂器的材料,分爲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爲“八音”。 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爲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從今天開始,我要把《三字經》看完。我喜歡《三字經》,因爲它好有趣,因爲它裏面有太多知識了。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裏面的知識應有盡有。如果你有空的話,請你也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