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18篇)

學識都 人氣:1.03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1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範文800字(精選18篇)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1

我讀了法國著名的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裏》,裏面有光怪陸離的海底景物,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還有性格不一的人物形象,特別是那個神奇的諾第留斯號,我更喜歡叫它“鸚鵡螺”號,簡直是那一個時段我向往無比的神祕幻境。也就是因爲這本小說,我喜歡上了蒐集各種不常見的貝殼,期待着有一天我也會乘坐着這樣一個神奇的交通工具去神遊太空。整部小說帶給我太多的感受和震撼,每一章每一節都有,我覺得真是寫也寫不完,但我更敬佩的,卻是作者儒勒·凡爾納這個人,他有着怎麼樣奇幻的大腦和想像力呢,帶給我們一個這樣神祕的,超前的,不同尋常的科幻世界!

《海底兩萬裏》發表於1869年,我們現在是20xx年,在跨越了近一個半世紀的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讀起來依然覺得超前而且先進,當時的凡爾納預見了幾百年的科技水平,這讓我由衷地讚歎他這先進的前佔眼光,他在我心裏真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這讓我不由想起前不久我看過的美國大片《星際穿越》那震撼無比的科技水平和視覺效果。讓我不由的感嘆,爲什麼我們中國人沒有這樣先進的科技頭腦呢?爲什麼我們中國人不能去創造這種神奇的科技創新呢?

是的,我們很少,我們是一個穩重的,成熟的,內向的民族,我們常常引以爲豪的是我們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是老袓宗已經失傳的科技成果,我們躺在古人留下的片言隻字中就能覺得自己特別有優越感,覺得我們國家厚重的歷史足夠抵消現在一切的不足,我們卻沒注意到歐美髮達國家的飛速上升的科技水平和預見力。我覺得我們年輕的一代是應該覺醒一下了,不能只掰着手指細數我們的歷史,更應該着眼於未來的發展,我們怎麼樣才能重新讓自己的國家再度輝煌燦爛起來,這纔是我們青少年應該思考和覺悟的吧。

什麼時候,我們中國人能自己駕駛着我們自己的“鸚鵡螺”號,能夠在海底和太空任意遨遊,書寫着由我們創造的奇蹟,讓全世界都爲我們讚歎,那時再讀《海底兩萬裏》,會不會是不一樣的心情呢?我這樣想,我應該也更努力地去做,這就是《海底兩萬裏》帶給我的一點思考。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2

《海底兩萬裏》爲我們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1866年,自然科學家阿龍納斯和同伴康塞爾、尼德·蘭,在一次海洋追捕中,意外地登上了“諾第留斯號”潛水艇,從此他們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旅行。

“諾第留斯號”的主人尼摩船長是個性格陰鬱、知識淵博的人,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裏,他們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紅海、地中海,以及南極海和北冰洋,航程約兩萬裏。這期間,他們目睹了無數的海底奇觀,發現了海底煤礦和沉船的寶藏,與鯊魚、章魚展開搏鬥,將土著人的圍攻擊退等等。憑着堅忍的意志與過人的智慧,教授和同伴終於返回了陸地。

其中,我被冰山這一節內容深深打動了:教授他們在南極地區航行,在回來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多麼驚心動魄的一刻啊!想想他們,在危險的情況下,他們頭腦清醒,用智慧戰勝了困難。

那我們呢?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坎坷,但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冷靜地面對呢?在面對困難時,我們不妨去想想《海底兩萬裏》中《越過冰山》這一節的故事。它會給我們一些勇氣,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我們要在挫折面前,勇敢地站起來。《海底兩萬裏》雖然只是一本冒險小說,但它卻給了我們勇氣,它讓我們勇敢地去面對現實,不要成爲一個膽小怕事的縮頭烏龜!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纔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3

暑假裏,我閱讀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這本書寫得生動有趣,其中也不乏驚險和悲傷。

一八六六年,人們在海上發現了一頭被認爲是“獨角鯨”的大怪物。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接受當局的邀請,參加對怪物的追捕。在追捕的過程中,他不幸落水。於是,他爬上了怪物的背上,才知道他不是什麼怪物,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艇。從此,潛水艇帶着他過着海底生活,環遊了海底兩萬裏。

看了這本書,我感到了海底的生活是那麼的有趣,他們頓頓吃魚,當食物不夠時,他們還進行海底打獵,他們遊覽了南極,又遊覽到了大西洋,從不到陸地上去。潛水艇裏面非常豪華,如果我將來有這樣一艘潛水艇,我也會隨它去環遊地球,欣賞各國的風景。

他們有快樂的時候,也有悲傷的時候。有一次,諾第留斯號受到了衝撞,弄斷了機器上的一根槓桿,打中了一個人。當時,船副長在那個人的身邊,他奮不顧身的衝向前去,擋在那個船員的前面經受了槓桿的撞擊……結果,那個船員後來還是得病了。尼摩船長要阿龍納斯先生爲他治病,但阿龍納斯診斷的結果卻是讓人無比傷心的,那個人只能活兩小時了。於是,船員們爲死去的那個人做了海底葬禮。

危險也是會在諾第留斯號船上發生。一次,他們遊覽到南極。一天,潛艇突然被急速增多的冰層給壓在了海底下。壓着船身的冰層一共有十米厚,而船內的空氣只夠用48小時了。他們每天顧不着吃飯,從早到晚拿着鏟子去鏟冰。可他們每天只能剷掉一米厚的冰。

到了晚上,寒氣增多了,早晨被他們挖掉的一米厚的冰又增高起來。就這樣,兩天過去了,尼摩船長不得不放出了倉庫內儲存的氧氣來維持生命。見挖冰的方法不行,於是他們採取用熱水去衝冰的方法。一天下來,冰層還剩4米了。最後一天,當冰層還剩1米時,船內的氧氣幾乎所剩無幾了,阿龍納斯昏了過去。突然,他感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氣,那是他朋友將他們儲存的空氣給了他。於是,他們又信心大增,努力衝了出去!

這本書向我們講訴了團結的力量是無限的,只要團結起來,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的!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4

讀完這部科學與幻想的完美之作,我的心還留在那碧波盪漾的海面上,傾聽波濤,我看到了那片脈脈深情……

《海底兩萬裏》中的尼摩艇長,是最神祕也是最多樣的角色。他反抗後受盡壓迫,在鸚鵡螺號這艘潛艇上與海洋度過了餘生。他渴望自由,他說:“是的,我熱愛大海,大海就是一切!”他的一次次行動證明了這一點。海底葬禮,南極探險,挪威撞艦,他都時時刻刻與海洋共存,一次次的沉着冷靜、淡定自若更表現了他在海洋中的使命和力量!

看到尼摩船長,我似乎看到了籠中鳥。籠中鳥被禁錮在鐵籠裏,日夜不停地反抗着,只爲了得到自由。尼摩不也是這樣嗎?他渴望自由,他希望衝破殖民主義的囚籠,像那籠中鳥一樣飛上藍天,遨遊天際。於是,他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海洋。尼摩是偉大的,他勇敢地突破自我,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尼摩是海洋之子,海洋是他的寄託,海洋是他的靈魂,海洋是他的一筆巨大的寶藏……在潛艇中,蘊含着艇長對海洋的熱愛與對自由的渴望……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的心都本是善良的、純淨的,尼摩也是一樣。他大方地接收了阿龍納斯教授一行三人,在印度洋採珠場地救了捕鯨人,徒手與鯊魚博鬥。雖然尼摩成了“五柳先生”那樣的“隱士”,但他仍是正直的,是樂於助人的,是慷慨的。這正是海洋給予他的。遠離喧囂,遠離繁華,遠離功名,遠離愁恨,一個人的心才得以淨化,變得如此美麗、溫暖。

尼摩船長在海洋中傾注了他的一切。他有“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知心理;他有“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美好心靈;他有“一枝紅杏出牆來”的自由奔放,他有“獨坐幽簧裏”的平靜的心。這就是碧波深處的情懷所在。

讀完了《海底兩萬裏》,我看到了尼摩手艇長,更看到了我們自己。作爲一名青少年,我們更要充滿豪放情懷,在生活中展現出大明、慷慨、善良的一面,撿起垃圾,幫助同學,拾金不昧……這纔是人性的美麗和人生的價值!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5

俄國作家巴別爾曾經說過:“人的一生其實不用讀太多的書,有個七八本足矣;但是,爲了找到這七八本最值得讀的書,必須先讀完兩三千本。”在浩瀚的書海之中,《海底兩萬裏》無疑是我們最應該讀的那幾本書中的一本。

《海底兩萬裏》作者儒勒·凡爾納被譽爲“科學幻想之父”,是我這個喜歡科幻的的中學生最崇拜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構思奇妙、引人入勝,又富含科學精神。他的幻想絕不是異想天開,作品中他所預見的很多科技和器械,後來都變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實有之物。

《海底兩萬裏》是他的代表作。作品中的人物內德和孔塞伊讓我記憶猶新,謎一樣的人物尼摩船長更爲本書增色不少,他的勇氣和奮不顧身營救難友的情景在我腦中揮之不去,在旅行中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和充滿詩意的美妙境界相互交織以及豐富的科普知識使我一次次沉浸在書的奇妙世界裏。來,讓我帶你去體驗一下大海中的旋轉吧!

“鸚鵡螺”號被它的艦長無意之中或者也許是有意爲之給引到了這個大漩渦中來。“鸚鵡螺”號被吸引了,在畫着螺旋形的轉圈,圈圈兒越畫越小。我感覺到,仍舊附着在大艇身上的我們的那隻小艇,也跟着大艇在以令人目眩的高速度旋轉。

我體驗着這種旋轉。我們處於極度的恐懼之中,彷彿血液都停止了循環,神經喪失了反應,渾身上下如垂死之人似的在冒汗!我們的弱不禁風的小艇周圍,是一片轟鳴的可怕的聲響,幾海里之外都能聽到那海浪咆哮的回聲!海水衝擊海底的尖利礁石,發出刺耳的碎裂聲!再堅硬的物體,撞到那些礁石上,也會粉身碎骨!被捲進漩渦中的粗大樹幹,按挪威人的說法,也都變成“毛皮上的絨毛”……

讀着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有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海底事物的刻畫也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這不正是我在以後的寫作中需要學習的嗎?瞭解了“科幻”和“幻想”的區別,只有讀更多的書,才能瞭解科學;只有多實踐,才能做到科學。雖然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我一定要向書中主人公那樣,在逆境中崛起。相信在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6

旭日東昇,巨大的鯨開始了遊弋,兇猛的鯊在追逐,尼摩的鸚鵡螺號在海浪中乘風破浪……《海底兩萬裏》彷彿把我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科學殿堂,讓我遠離煩雜,沉下心來品味。

作者凡爾納全書使用第一人稱,以阿羅納克斯教授的視角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未知、充滿求知的“海底世界”。本書講述了“我”受邀帶着僕人龔賽伊參加捕殺“海怪”,卻意外遭襲落入海中,與尼德。蘭被“海怪”鸚鵡螺號的艇長尼摩救出,經歷了十個月不到的旅行。在一次大旋渦中,我、龔賽伊和尼德。蘭三人獲救,尼摩艇長及其鸚鵡螺號卻下落不明。

一邊閱讀,我的腦中一邊浮現着一張張執着的畫面:在尼德。蘭準備離開之時,教授百般猶豫自己的海底研究,不甘放棄揭開海洋神祕的面紗,每當碰到魚羣,龔賽伊便癡迷地爲它們分門別類,在分類中不斷探求,開擴自己的人生履歷。尼摩艇長在鸚鵡螺號中設置了博物館、標本展,在一次又一次的冒險中,深究海底兩萬裏之無限奧祕。

哥白尼說過:“勇於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職。”不光在科學中,在生活裏的每件小事,在學習上的每個問題,都值得我們去不斷髮現,追尋。

意大利的伽利略就如同書中那樣,充滿了對未知事物的探尋。在伽利略之前,亞力士多德認爲物體下落快慢是不一樣的,多年來人們對此深信不疑。可伽利略卻對此提出質疑,並在比薩斜塔親自實施實驗,證明了它們幾乎同時落地,也揭開了落體的祕密。是啊,真理勝於雄辨!

思緒又飄向了烈日炎炎的那個午後,小牛頓在蘋果樹下打瞌睡,突然,一顆蘋果砸在了他的頭上,於是,他便琢磨者爲什麼蘋果不落在天上而掉在地上?長大後,牛頓重新開始展開探索這個問題,終子找到。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

細細回想自己,面對那些簡單的小問題,要麼就是問別人,要麼,就是問“度娘”。沒有尼摩艇長的無所畏懼,沒有牛頓的執着不捨。原來,探索使人變得瘋狂,探索使人走進了另一個世界,蔚藍的深邃,陽光的閃爍,我又被拉入《海底兩萬的世界》中去了。或許,勇於探索真理,真的,會讓人美好吧。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7

《海底兩萬裏》是由凡爾納著作的,是一篇科學幻想小說,敘述的是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

在讀這個故事時,我全然融入了故事中,自己一下子也成爲了其中的一員,時而被推入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又被帶進了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我讚賞作者科學幻想的才能,全書寫得是如此逼真,生動,情節尤爲驚險曲折,人物是這般栩栩如生,就連結局也超出了我的想象範圍,精彩不已。

這個小說也給我了極大的震撼,告訴我了許多我在課本上都學不到的知識。阿龍納斯被美國海軍部部長邀請去,去尋找令人們不得安寧的"獨角鯨",在船上認識了尼德蘭,併成了好朋友。在一次次地追逐"獨角鯨"以後,兩人在一次撞擊後落入了海里,阿龍納斯的僕人也跟着一起下來了。就在大家絕望的時候,兩個人一起不知不覺地被誤落在"獨角鯨"身上的尼德蘭救了。謎底終於揭開了,原來這條巨鯨竟然是一艘潛水艇。一會兒,大家就被裏面的人發現了。後來,艇上的人們帶他們進入了潛水艇,他們的奇幻旅行就開始了。

文章中,告訴我了不要自私自利,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有無私的精神,要有勇氣,當朋友遇到危機時,要有去營救的精神,這些都需要我去學習。

在這篇小說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學,顯現出本小說,並不是一本憑空捏造的小說,而是一本遠見加知識累積成的小說,讓我們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是名副其實的科學啓蒙小說。

小說中,自然有許多我所欣賞的地方。深記得,尼摩船長的一段話:"我是權利!我是正義!我是被壓迫的,瞧,那就是壓迫者!由於他,所有一切我熱愛過的,親愛過的,尊敬過的,祖國,愛人,子女,我的父親,我的母親,他們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裏!您不許說話。"說的多對啊!其實,這不但是一個科幻小說,還是一篇警戒文。呼籲人們在重視科學的同時,要防止利用,還要環保。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8

書籍猶如我們的精神糧食,能讓我們在精神上得到滿足;書籍猶如我們的夥伴,陪伴我們一生。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討《海底兩萬裏》這本具有探索性的小說吧!這本書出自於“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之手。《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海底兩萬裏》、《神祕島》被稱爲“凡爾納三部曲”。

這本書敘述了法國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賽康爾以及加拿大的,鋪鯨手尼。德蘭,因爲受到邀請參與追捕獨角鯨。在追捕的過程中,因被獨角鯨撞擊,落到所謂的獨角鯨——“鸚鵡螺”。他們因爲受到船長尼摩船長的邀請去遊覽,遊海底的世界,就這樣,他們開始了遊歷海底兩萬裏的旅程。但他們最後逃離了,“鸚鵡螺號”回到了大陸,額尼摩船長的祕密也被公佈開。

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游覽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及南極和北極。他們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遊歷這些地方。他們同鯊魚搏鬥、經歷過冰山封路、被章魚襲擊,遇到過北冰洋大風暴等困難。雖然他們遊歷的過程不是很順利,但是他們看到過海底的動植物,海底的洞穴,到過,到過隧道和遺址等許多的地方。

從他們一路以來的表現,可以看出,阿龍納斯是個知識淵博、博古通今的生物學家。康賽爾則是一個沉着、隨和、誠實、懂得分類知識的一位普通的僕人。尼。德蘭,他的捕魚技術高超,但他是個野性十足、性情火爆的漢子,尼摩船長性格陰鬱,可他知識淵博。作者把這樣人物個性寫得生動形象,讓這本書更加風趣幽默。

我們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到海底世界,原來是如此豐富多彩,從中可以知道海洋和海底的動植物是需要保護,不能破壞或濫殺。雖然當沒有“鸚鵡螺”號這樣先進的潛水艇和如此高超的技術,但作者的夢想,給予我們啓示,給予我們無限的夢想和創造可能,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人能創造出這樣高科技的產品。

同時這部科幻小說也激發了我對未知事物的探究興趣,也讓我認識了海底世界的一些動植物以及一些遺圵。這本小說給了我很大的啓迪。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9

打開《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我懷着好奇心,和書中的主人公探險者博物學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竟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鸚鵡螺號的尼摩船長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爲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與大黑鯊拼搏,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爲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爲。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啓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穫。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纔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象,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10

再次讀完這本書,心中還是存在這個願望,就是希望隨尼摩船長一起探盡海底所有的祕密,可恨沒有阿龍納斯教授的好運。故事起於1866年一件鬧的滿城風雨的怪事,許多船隻在海上發現海怪,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追逐怪獸淮知,落入水中,與同伴一起周遊四海,最後不堪海底的沉悶,想方設法,重回陸地。寫到這裏,竟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哈利波特》,而此書的價值遠遠勝過前者,畢竟在1870年能寫出這樣奇幻小說並流傳至今是極爲珍貴的。

135年千千萬萬讀者還有時光流逝的考驗並沒有使它的銳氣磨減,反而更肯定了它的價值,而我覺得它在文學史上這所以屹立是因爲它從頭至尾貫穿的兩個字”幻想”。

幻想自古以來便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而至今天,事實證明作者儒勒·凡爾納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現實作爲基礎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一塊沉沒的陸地,在未來世界,一切幻想皆成爲了現實。在《海》中,尼摩般長說了一句話:”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幻想其實便是進步的翅膀。

100多年前的人的幻想在100多年後成爲現實,探索是無止境的呀!《海》讚美了那深藍的國度,史詩般壯麗的海洋,一個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地方,那裏有數不清的珊瑚,植藻,游魚,礦產,正是一幅瑰麗的錦圖,我無法用語言來讚美或形容它。”諾第留斯號”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話。是它揭開了海洋中無限神祕的一切,對於船長尼摩來說,更是精神的家園。

終於說到尼摩船長了,這個謎一樣的人物一樣爲此書增色不少,他可以爲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的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的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他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這個棄絕人世天才,我一向都是由衷喜歡這類人,對尼摩船長無盡的痛苦,我總想探個究竟,我不明白,這樣的人有着怎樣的經歷和出身。但我相信他是一個善良的人。《海底兩萬裏》委實是一本經典名著,而在現代,卻很少見到這樣的經典的名著,那些浮華的東西倒是很多,真是可惜得很!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11

今天我閱讀了《海底兩萬裏》,被作者儒勒·凡爾納豐富的想象力深深地震撼了。故事開頭,作者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先介紹了一件事: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

作者從這件事入手,又介紹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接受了邀請並參加捕捉行動阿龍納斯在捕捉的過程中不幸與其僕人康塞爾掉入水中,卻意外和一名捕鯨手尼德·蘭游到了這隻怪物的'脊背上,被“海怪”所救,後來卻得知這隻轟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名爲“鸚鵡螺號”的潛水船,此後他們便被尼摩船長軟禁在這艘神祕的潛艇中,開始了在海底的奇幻環球旅行。

最後,他們在挪威海岸附近設法逃走,重回陸地。這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森林打獵,“鸚鵡螺”號擱淺,進入珊瑚墓地,經過阿拉伯海底地道,地中海四十八小時……在將近10個月的漫長旅程中,經歷了土人圍攻、冰山封路等許多危險。作者通過巧妙的構思和引人入勝的情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充滿神祕色彩的海底世界,情節甚至有些古怪和離奇,對各種海底事物的說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讓人彷彿身臨其境。

整本書花了大多筆墨來刻畫尼摩船長,這個謎一樣的人物一樣爲此書增色不少,他可以爲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的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的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他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似乎經歷了無盡的痛苦,我不明白這樣的一個天才有着怎樣的經歷和出身,我總想探個究竟,不過我相信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作者還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要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爲。龍納斯教授的樂觀向上精神、尼摩船長的勇氣和他奮不顧身的去營救有危難的朋友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在這漫長的旅行中,時而處於險象環生的險惡環境,時而處於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人物命運撲朔迷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其內科學知識豐富詳盡,而且細節逼真。令我完全沉浸在了這個奇幻的故事裏。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12

《海底兩萬裏》這本關於海洋探險的小說向我們展現了作者眼中那個與衆不同、無比奇妙的海底世界。阿龍納斯教授應邀去參加剷除“海怪”的行動,可他沒有見到“海怪”,卻和僕人康賽爾、捕鯨手尼德·蘭一起被關進一艘神祕的潛水艇,被迫與神祕的尼摩艇長一起開始了長達10個月的海底旅行。

整本書,我最感興趣的要屬尼摩艇長和他那高科技的潛水艇了。在這本書的第二章——“另一個世界中”寫到“面積約爲一千零十一平方”“體重約爲一千五百噸”“它的艇長、設計師、工程師居然都是尼摩艇長一個人”以及“無限富有”“可以毫不費力地償清法國的幾億國債”,從中我可以看出潛水艇的龐大及艇長的古怪,聲稱自己是一個大富豪。

同時,尼摩艇長的知識非常淵博,精通各國語言,在各種學術領域都很卓越。“在海中沒什麼主子,大家都是自由的!”從這句話中,我能感受到尼摩艇長對自由的熱愛與嚮往。爲了自由,待人禮貌卻十分冷漠、性格孤僻的艇長“潛入”了無人的海底。讀到這裏,我對尼摩艇長產生了敬佩之情,我能體會他對和平的嚮往,他造出一個潛水艇,能躲避一切戰亂和自然界的天災——乾旱、洪水,能躲避世間一切紛擾,在廣闊的海洋裏探索,在海底狩獵,觀賞海底森林,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與海蜘蛛、鯊魚、章魚搏鬥……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歸隱”。這難道不與尼摩艇長一樣嗎?頻繁的戰亂、苛刻的政令、腐敗的朝廷,讓文人們隱居於山水之間,做山水的“知音”。古代有許多的詩詞是關於“歸隱”的,其中就有一句“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最後,那“白雲”的高潔邈遠與歸隱之人所追求的潔身自好、特立獨行的品格相契合。其實,尼摩艇長也是這樣的人,隱居於海底,做了海洋的“知音”。這個人物形象與歸隱的文人一樣受人尊敬。

作者儒勒·凡爾納就是通過“尼摩”這一人物形象,表達出一種高潔的境界,這境界與海底奇妙的旅行,美妙的景物融爲一體,向我們呈現出了海底兩萬裏的美麗、驚險和那“藍色”的迷人風光!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13

旭日東昇,巨大的鯨開始了遊弋,兇猛的鯊在追逐,尼摩的鸚鵡螺號在海浪中乘風破浪……《海底兩萬裏》彷彿把我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科學殿堂,讓我遠離煩雜,沉下心來品味。

作者凡爾納全書使用第一人稱,以阿羅納克斯教授的視角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未知、充滿求知的“海底世界”。本書講述了“我”受邀帶着僕人龔賽伊參加捕殺“海怪”,卻意外遭襲落入海中,與尼德.蘭被“海怪”鸚鵡螺號的艇長尼摩救出,經歷了十個月不到的旅行。在一次大旋渦中,我、龔賽伊和尼德.蘭三人獲救,尼摩艇長及其鸚鵡螺號卻下落不明。

一邊閱讀,我的腦中一邊浮現着一張張執着的畫面:在尼德.蘭準備離開之時,教授百般猶豫自己的海底研究,不甘放棄揭開海洋神祕的面紗,每當碰到魚羣,龔賽伊便癡迷地爲它們分門別類,在分類中不斷探求,開擴自己的人生履歷。尼摩艇長在鸚鵡螺號中設置了博物館、標本展,在一次又一次的冒險中,深究海底兩萬裏之無限奧祕。

哥白尼說過:“勇於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職。”不光在科學中,在生活裏的每件小事,在學習上的每個問題,都值得我們去不斷髮現,追尋。

意大利的伽利略就如同書中那樣,充滿了對未知事物的探尋。在伽利略之前,亞力士多德認爲物體下落快慢是不一樣的,多年來人們對此深信不疑。可伽利略卻對此提出質疑,並在比薩斜塔親自實施實驗,證明了它們幾乎同時落地,也揭開了落體的祕密。是啊,真理勝於雄辨!

思緒又飄向了烈日炎炎的那個午後,小牛頓在蘋果樹下打瞌睡,突然,一顆蘋果砸在了他的頭上,於是,他便琢磨者爲什麼蘋果不落在天上而掉在地上?長大後,牛頓重新開始展開探索這個問題,終子找到。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

細細回想自己,面對那些簡單的小問題,要麼就是問別人,要麼,就是問“度娘”。沒有尼摩艇長的無所畏懼,沒有牛頓的執着不捨。原來,探索使人變得瘋狂,探索使人走進了另一個世界,蔚藍的深邃,陽光的閃爍,我又被拉入《海底兩萬的世界》中去了。或許,勇於探索真理,真的,會讓人美好吧。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14

一本書,我百看不厭,這是一本經典著作,它就是《海底兩萬裏》,這本書寫於1870年,描寫了一艘構造奇特的潛水艇鸚鵡螺號的艇長尼摩,邀請生物學家阿羅納克斯進行海底旅行的故事。

這本書要講的是鸚鵡螺號的主人尼摩艇長是個性格陰鬱,知識淵博的人,他與阿羅納克斯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沒城市亞特蘭蒂斯,這個擁有與希臘相當的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程中,鸚鵡螺號以平均每小時12公里的航速,緩緩行駛。讓我覺得我自己也隨着尼摩艇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整個航程高潮迭起。另外,這次旅行不僅讓我學到大量真實的科學知識,並促使我對有關人類正義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

《海底兩萬裏》集中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所有特點。情節曲折,懸念迭出,人物命運瞬息萬變,想像力豐富,將翔實的科學知識和逼真的細節幻想融於一爐,匠心獨運,佈局巧妙,讓我們嘆而觀止。

在漫長的海底旅行中,我們時而被推入險象還生的惡劣境況,時而被帶進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波瀾壯闊的場面和細緻入微的刻畫交替出現,不但爲我們展現了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麗,還使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有關於海洋生物、氣象和地理等方面的豐富知識,使我們對大海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尼摩艇長,因爲他有一顆善良而又仁慈的心,在一個採珠人遇難時,他不但救了他,還給了他一袋珍珠;還有一次,他的艇員被章魚帶走了,他流下了淚。但是他心中也有仇恨,對人類的仇恨,我希望他能在大海這個他選中的祖國中把仇恨從心裏消失。

儒勒·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纔可能有來源於現實或高於現實的想像,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像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進步。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15

看完這本書,我起伏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此書是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寫的。此書的大致內容是:在1886年,在海上發現了一隻“獨角鯨”,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認爲是一隻獨角鯨,他接受了海軍的邀請,便與他的僕人康塞爾來到了“亞伯拉罕·林肯號”,去捕捉獨角鯨。

終於有一天,他他們找到了“獨角鯨”,卻不料被獨角鯨給擊沉,隨後,他們陰差陽錯地進入了獨角鯨的內部,才發現這不是獨角鯨,而是一艘巨大的潛艇。

一天後,潛艇上的尼摩艇長告訴他們三人,自己已經和整個人類社會決裂,但他還是爲法國償還800億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的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救助不幸的落水者。他,嚮往着大海,嚮往着和平。

歷時九個月,尼莫艇長駕駛着鸚鵡螺號,帶着阿龍納斯一行人,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

終於有一天,烏雲密佈,電閃雷鳴,海上波濤洶涌,尼摩艇長髮起了一場復仇,他擊敗了當年侵略他的祖國的國家的船隻,他將鸚鵡螺號潛到水底,把自己付出一生的心血所研究出來的科技祕籍寫在紙上,放進了漂流瓶,拋到了海里。此時,阿羅納斯一行人也偷偷地乘坐潛艇,不辭而別,最後安全逃回了美國,阿羅納斯於是把海底祕密公佈於世。

我最欣賞的,就是尼摩艇長的愛好和平,當他的祖國被侵略時,他毅然和人類世界決裂,並且立志成才,爲祖國復仇。他暗中幫助有需要的人,爲法國償還800億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的落淚,會把辛辛苦苦從海底挖來的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救助不幸的落水者。

當他在海上的時候,他開發自然資源,幫助人類科技發展,善良對待阿龍納斯一行人,並且在發現不公平邪惡勢力後,敢於出擊,打敗了侵略國家的惡勢力。

在1960年,聯合國大廈北花園裏建立起了一座雕像鑄劍爲犁,意爲銷熔武器以製造務農器具,要和平不要戰爭。

孔子說過:“鑄劍習以爲農器,放牛馬於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鬥之患。”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16

心中堅持着一定的信念,只要信念還在,未來的一切就在自己的把握中。這是《海底兩萬裏》告訴我的道理。

《海底兩萬裏》是凡爾納着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這部作品敘述法國生物學者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祕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在南極缺氧的時候,當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裏還有一絲空氣,那時由於缺乏空氣,他們幾乎虛脫。這時,尼摩船長沒有去吸最後一絲空氣來維持生命,而是把生還的機會留給了教授。他爲了別人的生命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爲感動了無數讀者,也感動了我。真的很佩服尼摩船長的勇氣,和他那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就會奮不顧身的去營救的精神。

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爲獨角鯨的大怪物,頻頻襲擊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阿尤那斯博士明明知道此去是多麼的危險他還是接受邀請參加追捕,這種精神讓我佩服不已。

或許當時尼莫船長和阿尤那斯博士在環遊的時候遇到那麼多的困難,也是因爲心中有信念,有積極的態度,才得以渡過難關的吧。

驀然想起那個寒假,我因爲一直引以爲傲的考試成績一落千丈而一直悶悶不樂。於是外公帶我出去散步。猛然間看到一幅奇異的景色:視線穿越過層層阻擋,竟然看到了一片粉紅。走近再瞧,一株株梅花正招搖着一身的豔麗向我揮手。我心中一顫,再看,那副鮮嫩欲滴的樣子又突然間消失了,轉而卻是一臉的孤傲。

我不解,於是慢慢地走近她,將鼻尖湊上去。啊!真想不到,冬天,竟還可以嗅到這麼濃的芬芳香氣,我似乎已經陶醉其中了。就在這時,外公說“知道他們爲什麼在這嚴寒的冬天還依然綻放嗎?因爲它們心中還堅持着戰勝嚴冬的信念啊,只要信念還在,生的活力就有了,生的芬芳就會綻放的。”

這只不過是一次小小考試的失敗,我不能因此被打敗。我既然選擇了,就行動,就要堅持,既然行動了,便一直向前,不再回頭了。現在好好努力去做,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把握現在的生命,未來的一切也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17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看《海底兩萬裏》這本書。阿洛亞斯教授的一個驚險刺激的海底冒險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讓我愛不釋手。好幾次,我放下書後久久不能人睡。

瀰漫世界的“海怪”消息在每一條大街小巷被傳得沸沸揚揚。有人說它是一條100多米長的獨角巨鯨,尾巴一甩就能把一艘艦艇掀翻;有人傳言它是一個海底怪物,噴出幾十米高的水柱,會吞沒一艘快艇……各種傳聞越來越離奇。

爲了證實有關“海怪”的傳言,爲了除掉“海怪”,法古拉船長帶領他的助手和教授登上了美國全新制造的“天下第一捕鯨船”一一“林肯號”……我一頭扎進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裏,和書中的主人公一起走進了大海。

每天一個章節,每天一次歷險,興奮、驚奇、剌激、快樂、新鮮、美妙的感覺伴隨了我將近一個月的睡前我們有時在漫天卷地的浪尖上翻滾,感覺自己的生命就被兇猛的大海掌控着:有時在顛簸不止的甲板上“玩“兒”筋斗,肚子裏翻江倒海,一會兒就狂吐不止;有時在無邊無際的海面上以每小時114海里的最快速度狂追不止,驚奇地見證“海怪”的存在:有時又被兩股巨大的水流捲進了“海怪”的肚裏,大叫“完了,完了,徹底完了……”

卻沒有想到我們被吸進了一艘巨大的潛水艇一一“鸚鵡螺號”裏面。於是,我又跟隨着他們進行了一次驚險而又快樂的旅行。每一次開卷,都是一份驚喜;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次冒險經歷。《海底兩萬裏》就像是一塊美味的巧克力,讓我真想一大口咬進嘴裏,卻又捨不得轉眼就吃完了,必定要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啃下,一絲絲一絲絲地細細品嚐。看完了這本書,我猛然覺得自己己經成了一個小小的男子漢了,我瞭解了大海暴躁的脾氣,海上歷險的種種危險;懂得了凡事只有自己去經歷了才能體味真切的感受、找到正確的答案。

學習中、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許多新鮮的事物、許多困難,法古拉船長和尼摩艇長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懷着一顆認真、求真的心,堅強地面對現實,頑強地克服困難,迎接我們的一定會是勝利和成功。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800字18

《海底兩萬裏》這本書在小學就已經看了,當時,我對尼摩船長十分佩服,渴望自己以後也能成爲這樣知識淵博又膽大的人。但在當時,也只是單知道尼摩船長是個厲害的角色,當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再次打開這本書時,還是被書中環環相扣的劇情吸引住了,我讀懂了更多。

儒勒·凡爾納描繪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人以爲在海上看見了一條獨角鯨,但法國生物學家阿羅納克斯最後發現這其實是一艘潛艇,尼摩船長帶着他的僕人和隨從在海底兩萬裏環球旅行,海底兩萬裏,這是一個很大深度,雖然這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當我再次讀了一遍,又收穫頗多。

首先,我還是要說對尼摩船長的佩服,他帶領自己的隨從,在深海通過種種挑戰,戰勝種種困難,在南極缺氧時,尼摩船長在僅存一絲空氣的情況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人,雖然他是個外在冷酷的人,但到了關鍵時候,他還是向大家展示了他熱心的一面。這纔是真正的尼摩船長。

他痛恨陸地,但他會把黃金送給貧窮的人,會收容一切厭惡陸地的人,會爲朋友的死去而默默落淚……他,其實也是個善良的人。

其次,我也十分佩服他的隨從,他們都是忠實的人。其實,沒有幾個人真正原意在深海生活,因爲這時時面臨這各種挑戰,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做賭本。但是他的隨從們卻願意跟隨尼摩船長,在深海生活,忠心耿耿,不離不棄,憑藉自己的智慧,幫助尼摩船長,主僕幾人共同努力,完成海底環球旅行。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讓我十分佩服。

其實,儒勒·凡爾納在寫這故事的同時,也在通過尼摩船長的口吻時時告訴人們,要與大自然共存,尊重大自然,保護稀有動物。成爲自然地朋友。雖然科技越來越發達,但在發達的同時,也常常會破壞生態平衡,所以更需要我們的保護。魚和熊掌不可復得,但人類可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地球。

也有人認爲,儒勒·凡爾納的小說純屬虛構。但有這個幻想有什麼不好呢?人只有通過種種幻想,纔會漸漸進步,是現代科技漸漸發達。又有哪位科學家不是在一開始的幻想中有所成就呢?

我相信,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下,儒勒·凡爾納的願望不會落空,讓我們攜起手,共創地球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