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1.36W

按照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的總體部署,今年5月至7月初,我們組織部分政協委員、特邀專家,對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情況進行了廣泛而深入地調查研究。期間,聽取了市委農辦、市農業局、市供銷社等八部門和部分縣區政府相關情況的彙報,先後深入清豐縣、南樂縣、高新區、濮陽縣,對部分典型農村新型經濟組織進行了實地調查;組織各縣區政協開展了同步調研;赴吉林省松原市進行了學習考察;多次召開政協委員和農業專家參加的專題座談會,開展深入研討。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發展現狀

(一)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發展動因及其概念。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它根植於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成長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大潮中。黨和政府的推力,市場的壓力,農民追求增加收入的動力,聯合合作的吸引力,經濟組織自身的創新力,鄉村班子發展經濟的牽引力,以及農業投入比較效益的增加,共同形成了推進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的合力,使之成爲農村經濟發展最爲迅速的一種組織形式,成爲服務於農、帶農入市、助農增收的生力軍,成爲促使農村、農民、農業發生深刻變化的先進生產力。因此,它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將其作爲一個專門經濟理論問題加以研討。對於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定義,目前學術界的觀點不盡一致,但多數觀點是圍繞農業的種、養、加以及專業合作社來論述的。在調研中,我們認爲,現在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已超越了農業、農民、農村的範疇。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中,不僅有圍繞農業建立的各種組織,也有完全超越農業的其它企業;不僅有農民建立的,也有其它社會投資主體建設的;一些大的農業龍頭企業總部在城市,基地或工廠在農村。因此,僅僅把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侷限於農村的、農民辦的、圍繞農業的,是不符合實際的。鑑於上述考慮,我們認爲,所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是指圍繞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農民增收這一目標,由各類投資主體依法組建的經營性或服務性經濟組織,主要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爲便於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我們主要針對涉農經濟組織展開了調研。

(二)我市農村經濟組織的基本情況。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各級各部門大力引導、培育、扶持各類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截止2010年底,全市各類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共計2308個。其中:農業龍頭企業649家,固定資產67.9億元,銷售收入285.5億元,帶動農民42.3萬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3家,市級龍頭企業10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46家,社員12.5萬人,帶動農戶12萬戶,年統一銷售農產品23.6億元,統一組織購買生產資料13.8億元;農村專業經濟協會60個,會員5600多人;各級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553個,會員45.4萬人。以上數據表明,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正處於蓬勃興起的發展階段。

 (三)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興辦主體及主要類型。從調查情況看,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興辦主體主要有公司法人、社會投資主體、返鄉農民工、大學生創業者、種養大戶、科技帶頭人和農村基層組織,基本形成了以農民爲主體、社會多方力量參與的多元化格局。按照組建方式,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主要分爲三類:一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指由各類投資主體按照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從事商品性農業生產經營的企業法人。如家家宜米業、中糧面業、全力食業、訓達油脂等一批成長性好、帶動能力強、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已經成長爲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骨幹力量。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指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在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原則下建立的互助性經濟組織。2007年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以來,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快,成爲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主導形式。2011年3月,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標誌着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如清豐縣科豐辣椒專業合作社現有註冊資金500萬元,社員500人,帶動當地32000農戶種植辣椒30餘萬畝,年產優質辣椒1.6億公斤,產值約5.4億,初步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優質辣椒種植基地。三是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村專業經濟協會。主要指採取會員制的方式,吸收從事同一專業的農民作爲會員,在產、供、銷等環節上進行經濟技術合作的組織,它具有組織形態的多樣性、組織管理的民主性、專業技術的先進性、服務功能的擴展性、科普活動的廣泛性等特點。我市現有科技協會、食用菌協會、養豬協會、農機協會等。如清豐縣食用菌協會在大屯鄉棗格、劉莊、柳格鄉高店等村建立了35個食用菌規範化基地,培養了15個食用菌科技示範村及2100戶科技示範戶,其中三個村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表彰爲“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百強村”。

 (四)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發展趨勢。我市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慢到快的歷程,並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一是發展勢頭強勁。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由2007年的20多家發展到2011年3月的1100多家,僅今年3月份,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開業戶數就有63家。清豐縣農民專業合作社2007年註冊16家,2008年註冊33家,2009年註冊83家,2010年註冊92家,目前總數224家,發展近乎呈幾何級數增長。二是投資規模及銷售收入由小到大。如全市農業產業化企業2010年與2007年相比,企業總數增加了229家,固定資產總值增加了47.8億元,銷售收入增加了221.5億元。三是涉及領域和範圍逐步擴大。由原先單純生產性合作,逐步拓展到生產、加工、流通、研發等諸多環節;合作的範圍由原先在村、組內的農戶合作,現已擴大到跨村、跨鄉、跨縣以至跨區域。四是組織規範化程度逐步提高。農村新型經濟組織不斷建立健全民主決策、財務管理、盈餘分配等制度,規範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如濮陽縣綠源有機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理事會、監事會,制定了社員大會工作制度、財務制度、盈餘分配製度、培訓制度等,把合作社與社員的利益緊密地聯繫起來,形成了合作共贏的經濟實體。五是社會資本對農業的投入產生了一批現代化水平較高的農村新型經濟組織。如濮陽市領銳牧業有限公司與PIC種豬改良國際集團聯合,以綠色、生態爲主攻方向,投資5965萬元建設佔地300畝的種豬繁育基地,形成了“豬—沼—菜”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年出欄豬5萬頭、生產專業飼料5萬噸、有機肥3000噸,年供電100萬千瓦,成爲一家集PIC種豬繁育、商品豬育肥、飼料加工、沼氣發電、無公害蔬菜種植、有機複合肥製造及養育技術服務爲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