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化稅源管理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9.03K

以下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給大家參考!

專業化稅源管理調研報告

 

xx市地稅局在推進專業化稅源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一定成效。推行專業化稅源管理模式,對於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提高徵管質量、降低執法風險、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如何使這一新的徵管方式更好融入到我們日常徵管工作中,筆者結合地稅徵管工作實際,談談幾點認識:

 

一、當前稅收徵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管理員隊伍方面

 

1.稅收管理員隊伍年齡老化。市地稅局幹部平均年齡由年分設時的33歲增加到年的43歲,稅收收入也從分設時的1.9億增長到年的21億,稅收收入每年平均增速高達30%。全市現有徵管戶數45718戶,稅收管理員225人,人均管戶203,人均組織收入934.34萬元。我市稅收管理員隊伍存在人員偏少、年齡老化、管戶衆多、稅收任務繁重的問題,加之激勵機制不到位,導致幹好幹壞一個樣,工作效率低下。

 

2.稅收管理員業務技能提高緩慢。由於實行管戶制度,稅收管理員管理的企業涉及各行各業,要求稅收管理員具備多種知識技能,而大部分稅收管理員年齡偏大,知識更新緩慢,日常普及性的培訓在學習掌握稅收法律法規、財務知識及提高專業技能方面見效慢,不利於培養高素質稅收管理人才。

 

3.稅收管理員管戶執法風險較高。現行的稅收管理員管戶制使稅收管理員在稅收政策執行、項目扣除、資產處理、稅收減免等涉稅事項中扮演着如同“保姆”的角色,其他人員無從插手,權限過大,辦理的各項涉稅事項缺乏有效監管,加大了稅收管理員的稅收執法風險。

 

(二)稅源管理方面

 

1.稅收管理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各稅務分局中普遍存在稅收管理員管理面廣、工作量大,忙於應付日常工作,難以對區域內的重大企業或項目實施精細化重點管理,導致不能全面瞭解掌握所有納稅人的生產經營和納稅情況,對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分析不透,不能帶着問題深入企業,只能簡單瞭解掌握情況,導致重點企業不重點管理。

 

2.一般稅源管理不到位,管戶不清。各區縣局一般稅源企業都佔企業總戶數80%以上,由於管戶多,大部分稅收管理員對轄區內一般納稅人稅源監控和分析不到位,對失蹤企業、關停並轉企業跟蹤不及時,造成稅源不明,管戶不清。

 

3.個體、零散稅源社會化管理程度不高。全市現有個體工商戶33069戶,個體稅收管理員62人,人均管戶高達533戶。現有39個專業市場和大量零散戶管理採取委託代徵方式控管的所佔比例較小且個體稅收收入在各局稅收收入比例中都不超過3%,如何充分利用和調動社會資源實施控管並將個體稅收管理員充實到急需崗位是個體管理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鑑於以上存在問題,改革現行稅收管理員制度,推行分工協作、相互制約的專業化稅源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二、加深內涵認識,拓寬管理思路

 

專業化稅源管理是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實際情況和實施管理的不同特點,以納稅人規模行業爲主要標準科學分類,稅務機關內部則通過優化配置人力資源和組織架構,實施有重點、有針對性的.管理,實現管住管好稅源的目標。並起到加大管理力度、拓展管理深度、提高徵管效率、規範執法行爲、提升人員素質的作用。稅收專業化稅源管理的理念來源於社會化大生產,早期的專業化主要是指社會化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分工。勞動分工有如下專業化優勢:一是分工簡化了複雜的勞動程序,使生產者專心於自己最具優勢的核心業務與生產環節,有助於勞動技巧和熟練程度的提高。二是分工協作的完成,促進了人力資源的集聚,帶來了規模經濟效益。三是勞動過程流程化,促使企業在工作方法的標準化、規範化方面有所突破,提高生產效率。

 

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基於勞動分工的專業化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大與深化。專業化已成爲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經濟運行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源自於勞動的分工,其核心要義是分工與協作,分工的科學化和合理性決定專業化管理的水平,協作的銜接方式和緊密程度決定專業化管理的效率。專業化不再是字面意義上的分解、獨立、分散,而是集中、協同與批量生產。目前專業化理念已普遍運用於各行各業,稅務部門的稅收徵管模式歷經多次變革,也在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年之前實行的是“一人下戶、各稅統管”的保姆式徵管模式;年至年建立起“徵、管、查”三分離的徵管模式;1997年開始實施“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爲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爲依託,集中徵收,重點稽查”的徵管模式;年是增加了“強化管理”表述後的34字徵管模式;年以後,以“科技加管理”、“信息化加專業化”的現代徵管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三、專業化稅源管理實踐及成效

 

(一)合理劃分稅源

 

爲推進專業化稅源管理新模式,地稅在年選擇一個區局進行了專業化稅源管理新模式試點,試點過程中緊緊圍繞組織收入這一中心,牢牢把握“管理、創新、執法、服務”工作主線,以“抓大、控中、規範小”爲管理思路,按照納稅規模、行業特點及人力資源等實際狀況,科學合理劃分標準,對三類納稅人實施不同管理標準。一類是對本局確定的重點稅源企業實行專項管理監控,突出抓大保收入主題,由原來屬地管理統一集中到一個稅務分局管理。一類是將一般稅源企業作爲控中管理對象,由兩個稅務分局按照屬地和管事的原則實行管理,按照專業化管理模式分工協作,實現了“管戶”向“管事”的轉變。一類是對個體稅源及社會零散稅源加大委託代徵力度,充分實行社會化管理,由一個稅務分局進行管理。通過合理劃分大中小範圍,明確各稅務分局徵管範圍和職責,使管理增加了針對性,專業化稅源管理模式得以進一步深化與完善。

 

(二)納稅評估與日常檢查有機結合

 

專業化稅源管理試點局成立了專門的納稅評估科,負責對全局納稅評估工作的計劃、組織、協調、落實和考覈。長期以來,基層的納稅評估工作和稅務稽查、日常檢查經常混同,內容重複,相互推諉,工作扯皮。爲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首先明確了三種工作的執法地位,將納稅評估、日常檢查和稅務稽查在工作程序上進行了嚴格劃分。首先確認納稅評估中的“實地核查”環節由日常檢查和稅務稽查來完成。其次取消稅收管理員的納稅評估職責並將其職責轉入專設的納稅評估科,使納稅評估、日常檢查和稅務稽查有機結合,形成了相爲補充,相互制約的機制,通過納稅評估引導稅收管理員日常檢查和稅務稽查,通過日常檢查和稅務稽查落實納稅評估成果。

 

(三)分解管理員職責,降低執法風險

 

專業化稅源管理試點中,我們將長期困擾稅收管理員的納稅評估工作和徵管資料裝訂工作分離出來, 解決了以往稅收管理員自己管戶又自己評估,缺乏監督、評估不客觀、不規範、評估質量不高,資料裝訂費時費力的問題,使稅收管理員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從事稅源管理。並通過分局內部專業化小組的分工配合分解整合稅收管理員其他職責,使管理事項環環相扣、相互依存,又彼此監督制約,打破了以往稅收管理員按區域“包戶到人、各事統管”的方式,有效分解稅收管理員過於集中的權力,對防範稅務執法風險,保障隊伍廉潔自律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實行專業化分工,強化監督制約

 

稅務分局內部設置了稅源管理組和綜合服務組,相應制定了各小組具體工作職責和工作傳遞流程,小組之間分工協作,相互制約。以稅務分局催報催繳工作爲例,每月綜合服務崗從徵管系統中提取打印催報催繳名單,製作工作傳遞單(詳細列明工作內容、限辦時限、結果反饋等內容),通過“專業化稅源管理流程軟件”以工作任務的形式下發到稅源管理組,稅源管理組根據工作任務實施催報催繳並將結果按時反饋綜合服務組,綜合服務組督促稅源管理組的催報催繳工作。通過這種方式,試點單位催報催繳成功率從以前的70%提高到現在的90.5%

 

(五)實施專業化稅源管理的成效

 

1.促進了稅收收入增長。試點單位主要從四方面加大組織收入力度,一是稅源管理科負責稅費收入和稅費源分析預測,全面掌握組織收入情況;二是辦稅大廳、分局、稅源管理科三方負責戶籍分析和監控,全面掌握稅源底數;三是執法檢查科組織實施監督考覈,保證工作落實;四是進一步鞏固轄區七辦一鎮33個社區協稅護稅網點,徹底清理漏徵漏管戶。截至今年1031日,試點單位已組織稅費收入90663萬元,其中:稅收收入40201萬元,同比增長18.62%,增6590萬元;組織各稅附加1769萬元,同比增長26.90%,增收375萬元;組織契稅1912萬元;組織社保費收入46781萬元,同比增長7.35%,增收3205萬元,實施專業化稅源管理直接促進稅收增長2700萬元。

 

2.優化了人力資源。根據專業化稅源管理要求,合理設置崗位,堅持效率優先、發揮專長、人盡其才、全面發展的原則,對現有稅源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分類,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稅收徵管人員從試點前的53人增加到66人,佔比從63%增長到84%,其中稅源管理人員(包括稅源管理崗和納稅評估崗)50人,佔全局總人數的64.1%,實現了業務能力較強和素質水平較高人員向重點稅源管理和納稅評估崗位的傾斜。

 

3.增強了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專業化稅源管理試點運行實踐證明,專業化稅源管理新模式能集中力量管好重點稅源,確保稅收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各崗位工作職責明晰,各崗人員明確自己幹什麼和怎麼幹的問題,解決了稅收管理員管理事務多而窮於應付的問題,解決了不同素質的稅收管理員工作適應性問題,人盡其才,有效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

 

四、對全面推行專業化稅源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明確和四訓程堅持總體原則

 

一是推行專業化稅源管理模式要堅持“五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稅收收入增長,有利於提高稅收徵管質量,有利於提升服務水平,有利於建立預警風險管理機制,有利於明確崗責並追究責任。二是因地制宜原則。市各區縣局之間,在管戶數量、分佈密度、稅源結構、人員配置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決不可一個模板、一個標準,而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務實創新地制定出適合本地區、本分局的實施方案。三是效能整合原則。稅收專業化管理能否取得成效,關鍵在於能否配備一支高素質的稅收專業管理人才隊伍。因此,必須堅持效率優先,發揮能力專長,最大限度整合人力資源,優化稅源管理單位設置,科學合理配置崗位。

 

(二)推廣專業化稅源管理的工作重點

 

1.研究確定專業化管理模式。各區縣局要根據省局、市局推行專業化稅源管理的基本思路,結合本單位戶籍和稅源結構特點、人員狀況等實際情況,研究確定實施專業化管理的具體模式。如實行分行業管理(如分工業和商業)、分規模管理(如分一般稅源企業和重點稅源企業)、分稅種管理、對個體“雙定戶”和各類專業化市場實行分類型管理。也可將具備共同特點的納稅人抽取出來,由專門管理員實施專業化管理。還可按照稅收管理員職責劃分戶籍管理、宣傳輔導、催報催繳、檔案管理、發票管理、定額管理、欠稅管理、信息採集、調查覈實等崗位實行專業化管理,各負其責,形成稅源管理合力。

 

2.推進以信息化爲支撐的專業化稅源管理。一是開發一整套“專業化稅源管理工作系統”。由於目前使用的徵管大系統是按戶管理設計,與專業化稅源管理中的專業化小組管理模式不銜接。因此,專業化稅源管理推廣必須要以專業化稅源管理軟件爲支撐,使專業化工作小組之間緊密銜接,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二是充分利用數據信息,提高稅收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廣專業化稅源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現有徵管大系統和稅企平臺中的數據開展稅源分析、納稅評估等工作,認真開展稅收徵管狀況監控分析,查找問題原因,完善管理措施辦法,提高信息應用水平和稅收徵管能力。三是根據大系統中執法責任制模塊和專業化稅源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考覈制度和獎懲辦法,落實責任追究。

 

3.不斷深化稅源專業化管理的觀念、內涵、框架與措施。一是更新管理理念,以減負增效爲目的,合理調配稅收徵管資源,變重“進戶調查”爲重“案頭分析”,變“普遍撒網”爲“精確定位”,變“一刀切管理”爲“定向性根治”,最大限度發揮有限的稅收管理資源,提高稅收徵管效率。二是風險管理理念。在專業化管理推廣中通過風險防範控制,達到降低納稅遵從風險和稅收執法風險、減少稅收流失的目標。三是全面優化納稅服務理念。四是全面績效管理的理念,實現稅收管理員工作能動性的最大發揮和工作目標的最佳實現。

 

4.建立專家型、能手型專業化人才隊伍。不斷加強專業化人才的教育培訓,按照專門的人才、專門的技術、專門的標準、專門的管理措施、專門的工作程序建立專業化工作體系,爲進一步推廣專業化稅源管理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建立專業型納稅評估隊伍。納稅評估是一項業務性極強的綜合性工作,目前由稅收管理員開展納稅評估的做法不能滿足客觀需要,必須走專業評估的路子,建立一支納稅評估專業型隊伍勢在必行。二是建立專業型納稅服務隊伍。幫助企業瞭解和利用稅收政策,簡化納稅人辦稅程序,完善納稅服務模式,提倡個性化服務,爲企業辦稅提供一個公開、平等、優良的稅收環境。三是建立專業型稅源分析預測隊伍。稅源分析預測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組織收入任務的完成,受長期以來“就稅論稅”觀念影響,分析預測單調化、表面化,沒有真正把區域經濟發展指標、財政收入比重和宏觀稅負、稅收彈性等納入到稅源分析預測工作中,缺乏縱向橫向的有效比對分析。同時也沒有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進行單稅種深層次的稅源分析預測,因此要建立一支專業型稅源分析預測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