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調研報告

學識都 人氣:2.91W

一、發展現狀

農村經濟調研報告

東橋鎮位於閩清縣北部,距閩清縣城32公里,閩江、外福鐵路、316國道、123縣道穿境而過,華東地區最大的水力發電站水口電廠及閩清縣最大水力發電站安仁溪電站均建在境內。全境面積187。34平方公里,是閩清縣行政區域面積最大的鄉鎮和閩江北集貿旺鎮,全鎮山地面積24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18萬畝,耕地面積2萬畝,轄有22個行政村,5603戶,20167人。近年以來,東橋鎮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深化農村改革,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在糧食生產方面,大力推廣水稻優質雜交稻種植,良種覆蓋率96%以上,2005年糧食總產10506噸。在水果生產方面,引導農戶種植優質橄欖、無核雪柑、臍橙52號等,同時強化老果園的新技術改造,水果產量達3634噸。在食用菌生產方面,大力推廣“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在食用菌協會的帶動下,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栽培秀珍菇500萬袋,香菇350萬袋,毛木耳300萬袋,大球蓋20萬袋,金福菇、麒麟菇等150萬袋,實現產值3100萬元,並已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市場體系。在畜牧業生產方面,家禽和牲畜的存欄數和出欄數與前年基本持平。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投資近400萬元的農業綜合開發治理中低產田項目已通過驗收。

二是招商引資有較大突破。實施“工業強鎮”戰略,積極開展招商引資,2005年有4個項目投產和實施:三霸水泥膏已投資400萬元,多種新產品正投放福州等地適應性使用;福閩工藝品已投資300多萬元,建成廠房6500平方米,已投產;富森竹業投資200多萬元,2005年實現產值550萬元,提升爲規模以上企業;深圳表業迴歸工程已開始基建。

三是經濟發展實現穩步增長。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工業總產值5200億元,增長47。8%;農業總產值1。24億元,增長9。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5萬元,增長31。4%,實際利用外資146萬美元,增長386%;農民人均純收入4400元;增長10。4%。2006年1—9月份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38億元,完成全年計劃數3。18億元的75%;工業總產值4374萬元,完成全年任務數7137萬元的6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018萬元,完成全年任務數4586萬元的66 %,;農業總產值8474 萬元,完成全年任務數12106萬元的70 %;地方財政收入8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數103萬元的78 %;內資到資826萬元,;完成全年任務數670萬元的123%;固定資產投資2482萬元,完成全年任務數5630萬元的44 %,其中300萬元以上完成 2022萬元,佔全年任務數1000萬元的202%。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東橋鎮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必須引起重視的困難和問題。主要爲:一是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不快,經濟規模、總量依然偏小,產業規模不夠大,新的經濟增長點缺乏,經濟運行整體效益不高,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二是少數羣衆生活還比較困難,社會事業發展與人民羣衆需求還有較大差距。三是抵禦重大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四是幹部羣衆的思想還不夠解放,闖勁和拼勁不足。五是發展不夠平衡,解決“三農”問題的任務依然艱鉅等。

三、發展對策

下一階段,東橋鎮將圍繞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做好經濟工作作爲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強領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推進農村體制機制創新,克服自然災害等不利影響,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工業項目帶動和農村穩定的目標任務,加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

1、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進一步壯大食用菌、水果、畜牧、林竹、蔬菜五大特色產業規模。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扶持發展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食用菌生產在今年的“四個百萬袋基地”的帶動輻射下,明年總量要達到1600萬袋以上,並進一步培養和發展燈塔、須彌山等商標成爲名優產品品牌,大力開拓市場,把品牌做大、做強。大力引進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和優良品種,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加快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實現“一村一品、一村數品”,以規模化推進產業化,確保增值增收。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堅持科技興農,以質量求效益。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建立企業與農民穩定的購銷和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訂單農業”,降低農業經營風險。加強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增強農業抗災能力。大力支持農村信用社的體制改革,拓寬融資渠道,增強支農信貸能力。積極開展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和城鎮有序轉移,努力開拓農民外部增收渠道。

2、推進工業化進程。牢固樹立工業強鎮的主導思想,把發展工業經濟、加快工業

化進程作爲東橋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實現農業大鎮向工業強鎮的戰略跨躍。按照“佈局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約”的總體思路,積極推進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工藝品、鐘錶等產業集羣。大力促進東橋表業迴歸工程,全力做好神龍表業項目的跟蹤服務,力爭形成新的規模化產業。要優化發展平臺,積極推進沿江工業集中區建設,真正把工業集中區建設成爲工業發展的載體,產業集聚的基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要促進福晶軟磁、福閩商貿、閩華食品、三霸水泥、富森竹業等已落戶企業的增資擴產,擴大規模,增加效益。內地要突出發展龍標製衣等勞動密集型、環保型企業,促進勞動力就地轉移、給更多的.家庭婦女創造勞動就業機會。同時,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放眼市場,主動出擊,以誠感商,促進更多的企業來鎮投資辦廠,更多的項目落地,壯大工業企業規模和工業經濟總量。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大力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努力形成一批擁有帶動作用大的企業。實施質量品牌工程,落實扶持政策,積極爭創一批名牌產品,提高工業發展整體水平。

3、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緊扣“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實際,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科學發展,着力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集鎮中心開發建設、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三大方面工作,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和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力爭在2—3年內,對全鎮大部份灌溉渠道和農田進行標準化改造,對重要防洪堤進行建設維修,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旱澇保收面積,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收。二是本着“盡力而爲,量力而行”的原則,推進集鎮中心區建設。結合過洋村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工程,集中力量抓好關鍵性重點項目建設。今年建成農貿市場、加油站,明年要建成信用社新營業大樓、建成新鎮政府辦公樓、東橋文化服務綜合樓、東橋交通客運站。並使集鎮新區建設成爲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政治、文化、商貿中心。三是加大新村建設和舊村改造力度。通過上級扶持和幫助,進一步完善村(居)的基礎設施和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爭取各村(居)要建成一個文化娛樂中心,一個以上體育活動設施(場所),改善羣衆的文化生活。四是加大村莊人居環境治理建設。以整房治散建文明小區、整路治髒建配套設施、整水治臭現田園風光爲主要內容的“三整三治”,提高人民羣衆的生活質量。五是實施“大交通”戰略。爭取明年內對沿123縣道鎮境內路段全部進行路面硬化改造,建成南洋公路;加大對村莊、小區進行路面硬化建設力度,改善羣衆的出行條件。六是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對新橋等地質災害區羣衆實施救災搬遷。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災民補助等社會民政救助體系,深入開展扶貧濟困“春風行動”,關心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福利事業,重視做好老齡工作。探索建立農村醫療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障等福利保障制度,使弱勢羣體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