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調查報告作文彙編6篇

學識都 人氣:3.09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調查報告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調查報告作文彙編6篇

調查報告作文 篇1

星期五下午一放學,我就和幾個同學一溜煙兒跑回家。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飯後立即集合前往沱江河、商機廠及市區調查家鄉的環境情況。

我們首先來到了沱江河旁,這是流經我家鄉的最大的一條河了。可當我親眼看見那被污染的河水後,我非常吃驚。那些形容河水清澈的美妙語句根本就沒辦法拿來形容這條河了,只見河底佈滿了青苔、泥巴、紅色的蟲子和烏黑的像棉絮一樣的沉澱物。水面上漂浮着從廁所裏排出的糞便、塑料袋、蔬菜葉子、泡沫、包裝盒等雜物。我們一路走到商機廠(這裏白天是個家禽屠宰市場),這裏河水的情況更糟。河兩岸到處都是雞毛、鴨毛、磚頭、煤渣、白天殺雞留下的捆雞的稻草,岸邊到處都堆滿了廢物。儘管夏天還沒到,偶爾我們都能看見蚊子和蒼蠅在空中飛舞。四周的黑泥土散發出一陣陣臭氣。就連爲數不多的幾棵樹上還掛着許多冰箱用的泡沫和袋子,還有白天殺兔子留下的兔子腳。

在商機廠的一角,有許多稻草被堆成一團,正在燃燒着,散發出一陣黑煙,天空中就像蒙上了一層薄膜。我們路過一個建築工地,這裏晴天時只要一有車經過,就可以看見塵土飛揚的景象,擡頭看看,天空都被一層灰遮住了。

沱江河邊的樹木因爲吸收不到乾淨水的精華都失去了生機和活力,滿身只剩枯枝敗葉了。再看看不遠處的小公園,這裏的草生長得十分茂盛,綠油油的,公園裏的樹都已經發出了嫩綠的小芽,有些都已經長出了翠綠的葉子。鮮紅鮮紅的茶花也向遊人綻開了笑臉。同在一個城市,小公園比沱江河兩岸美多了,這是爲什麼呢?很明顯,這是因爲沱江河受到了污染,而小公園呢,不但沒被污染,還得到了人們的悉心呵護。

爲了我們能在一個清新、美麗的環境裏生存,我們應該從我做起,不亂丟生活垃圾,同時還要阻止別人亂丟垃圾。大家都行動起來吧。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鄉。

調查報告作文 篇2

關於零花錢的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自從我們班同學升入高年級之後每個人的零花錢都在不斷的增多。可是,有好幾次我都發現,一些同學的零花錢,從早上還沒到下午,就全用完了,並且還不只十塊,這是怎麼回事呢?於是,我對此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觀察每個人每天的零花錢多少,到下午又剩下多少。

2、詢問每個同學每天都用這些錢去幹什麼了。

3、尋找他們每天去的地方。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四、結論

1.我們應該把零花錢的數目控制在10元以內。即使家裏有很多錢也不能多要,零花錢應該用在刀刃上,如買學習用品、乘車,或在肚子餓、口渴時買些充飢解渴的食物等,但不能買零食,以及一些有害健康的東西

2.在使用之前可以先制定開銷計劃:今天需要多少零花錢?這些錢分別要用來幹什麼?這樣可以使我們養成計劃用錢的習慣。 3.家長應該讓孩子體會賺錢的艱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時間鼓勵孩子進行勞動實踐,如下幫媽媽當一天家、幫親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帶一天孩子、跟着爸爸上一天班等等,我們小孩子自然會領悟到錢來之不易道理,在用零花錢時當然就會用在最有意義的地方和自己最需要的地方。

4.家長還應該鼓勵孩子多存錢。好多孩子可能都有自己的銀行戶口,家長可以鼓勵自己的孩子把平時節省下來的一角、一元都存入銀行,積少成多。家長也可以爲孩子建立“家庭小銀行”,使其明白錢是一點一滴積攢的,不可隨意揮霍。

調查報告作文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35人近視,十人戴眼鏡。比正常視力的同學要多一半!

於是,我們幾個正常視力的'同學對本班同學的近視情況及其原因的分析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詢問近視同學的家長和老師以及他本人對他的行爲習慣,瞭解他近視的原因。

2、走訪近視同學的家中,查看他的親屬是否近視。

3、通過網絡,瞭解專家對近視的未成年人的看法。

4、查看本班同學是否有上網玩遊戲,一玩就入迷的同學。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老師、家長的敘述

近視的主要原因

1、上網遊戲過於疲勞。

2、行爲習慣不良。

3、遺傳。

書籍、報刊

近視同學的學習狀況

1、特愛看書。

2、不愛學習。

3、學習一般。

上網瀏覽

近視的程度

有的同學學習好,因遺傳近視400多度;有的同學卻只近視50度。

四、結論

調查報告作文 篇4

一、調查目的:

在早期,在全國人大《義務教育法》修訂座談會上,其中有一個代表提出了將九年義務教育增至到12年,針對“是否就應將九年義務教育增至到12年”這個問題,我利用了國慶的假期對社會上各界人士和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士做了一個調查,以此瞭解社會各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二、調查方法:透過訪問法,問卷法和查資料等方法

三、調查結果:

我隨機對20個不一樣年齡階段和不一樣職業的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採訪,透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的結果:

(1)在20個人中,贊成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有13人,佔其中的65%;贊成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有7人,佔總人數的35%.明顯,在現代,贊成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比贊成十二年義務教育的人要多,大多數人傾向於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2)對於第二個問題,只有兩個人認爲國家有潛力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佔10%;而有18人則認爲此刻,國家暫時還沒有潛力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佔90%,由此可見,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覺得國家在此刻還沒有潛力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

(3)在我採訪的人中都一致認爲山區人民或農村人民會贊成九年義務教育,佔100%,而在採訪當中,有一個人在回答我這個問題,說出了自我的見解:“早在1986年,我國就已頒佈義務教育法,宣佈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然而,近20年來,圍繞義務教育的落實狀況一向難以令國人滿意,個性是在農村和山區的人民,農民因孩子上學而不堪重負,我想,如果不是國家頒佈了義務教育法,他們甚至可能根本不會讓孩子去讀書.即使想讓孩子多讀書,也可能沒有這個潛力.”

(4)在我採訪的20個人在回答第四個問題中,有3人贊成發展快的地區實行12年義務教育,而發展慢的地區實行9年義務教育,佔15%;17人不贊成發展快的地區實行12年義務教育,而發展慢的地區實行9年義務教育,佔85%.

(5)針對“認爲此刻的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得是否成功”這個問題,同意與不一樣意的人各佔一半,各佔總人數的50%.

四、調查的結論

透過對20個人的問卷調查與採訪,我大致瞭解到,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贊成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其實,早期,在國家的修訂座談會上,人大代表們都已經否定了將現行的9年制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義務教育,他們都認爲就應等到客觀條件成熟時再實行12年義務教育,但透過這一次的實踐,令我更加確切地瞭解到我們老百姓對這個切身利益的話題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調查報告作文 篇5

在一個星期五的最後一節課。我們開展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調查活動——錯別字大調查!

一上課,老師就捧着一摞厚厚的作業本向教室走來,這一大堆的作業本,直達老師鼻尖。接着,老師重重的把作業本放在桌子上。隨即,老師向我們大家宣佈:“調查活動開始了。”我們就一窩蜂的衝向桌子,挑選作業本,挑完之後我樂滋滋地回到座位上尋找起錯別字。我們就好像精神抖擻的啄木鳥一樣,東瞧瞧,西望望,生怕把哪隻“害蟲”漏掉。有的人在一起討論着,有的人獨自在一旁掩嘴偷笑,還有的人在偷取別人的勞動成果,甚至還有的人大大咧咧地罵別人真笨。

而我呢?我在一旁仔仔細細的尋找着,突然我發現了一條“害蟲”——有人把“冶”寫成了“治”。我把這個告訴了那個人,他則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對我咧着嘴笑。看到被人已經找到了很多錯別字,我一定找快一點才行,於是,我加快了速度。這是,一個同學突然喊了聲:“有人居然把恥辱寫成了恥尋,老師,你沒改他錯!”這句話惹得我們班鬨堂大笑,緊接着一陣刷刷聲,我們把這個字飛快地記錄在本子上。咦,怎們有人把”己“寫成了“已”。他實在是太粗心了,竟然犯了這個不該犯的錯誤!我朝那人做了一個“鄙視”的動作,我的心中不經小小的得意了一把。時間過得越來越快,我找的錯字也越來越多,最後,我一共找到了13個錯別字,收穫還真是不少呢!可是,我看到別人已經找到了40個錯別字時,又不經沮喪起來。

這個活動真有趣,我希望以後還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活動。因爲這個活動不僅能幫助別人糾正錯誤,還可以提醒自己不要更別人一樣,犯同樣的錯誤。

調查報告作文 篇6

我家小區的十五幢和十六幢中間,以前是一片水泥土,沒有花草樹木。去年春天,園林工人們在水泥土上種樹,還放了幾把木椅。是人們休息的好地方。

可是到了夏天,我發現了有許多樹死亡。我覺得很奇怪,怎麼去年剛種的小樹,這麼快就死了於?是,我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

調查

我用長尺子測量了樹間的距離和種樹帶的長度,而且還畫了圖,拍了照。

大約在九十米的花園裏,每十米種一棵榕樹。其中只有三棵較高的樹成活,其他都死光了。

分析

1、這些樹是比較容易生長的。今年的氣候暖和,因此按一般的情況應該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樹能成活,而實際卻沒有。

2、我從調查中發現,小樹大多靠近木椅,過道。雖然這些方便了我們,但也有許多問題,比如環境衛生差~~~~

結論

小樹非正常死因的主要原因有:

1、人們在高樓上,不注意衛生,把吃剩的東西雜物往下扔,使小樹無法接受而導致死亡。

2、人們把重物靠在樹上,使小樹過早撐中而死亡。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小樹的死因大都是人爲因,由於死樹過多,園林工人們每年又得??加投資去補種,這有是一筆浪費。

建儀

園林管理應引大家保護花草樹木,並與每個住戶訂立“保護綠化成果和同書”制定一些具體措施,做到護樹有獎,毀樹必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