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學生寒假調查報告(通用6篇)

學識都 人氣:8.44K

希望知曉一個情況、一個事件時,我們務必要去搞清背後真相,調查完畢後,通常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寫調查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大學生寒假調查報告(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2大學生寒假調查報告(通用6篇)

2022大學生寒假調查報告1

一.調查背景與概況

1.調查對象:大學生

2.調查方式:實地走訪爲主,參考資料爲輔

3.調查內容:大學生對寒假生活的安排

二.調查內容及結論

寒假,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是一個放鬆身心,提高自身修養的大好時機。能夠把握這一個月多的時間真正去學點什麼,做點什麼應該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考慮的。作爲新世紀的大學生,就應當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通過調查瞭解到當代大學生寒假生活分爲四類:

一、參加社會實踐兼職打工。

二、埋頭苦學,參加各類培訓班。

三、出行旅遊度假觀光。

四、在家“無聊”一族。

社會實踐 兼職打工

調查結果顯示,現代大學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學生是爲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學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學生認爲要鍛鍊自己的能力,對報酬無所謂。隨着社會的變革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學生打工的形式開始變得異常豐富起來。有22%的大學生選擇網絡公司;4%的大學生選擇暑期教師;19%的大學生選擇市場調研員;13%的大學生選擇營銷策劃員;16%的大學生選擇做志願者;9%的大學生選擇做促銷;5%的大學生選擇到快餐廳做鐘點工;12%的大學生選擇其它。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到企事業單位實習的大學生也爲數不少,這樣既可鍛鍊自己,提高專業水平,又可開闊視野,接觸社會,爲日後工作積累社會經驗。寒假兼職打工賺錢是許多學生的選擇。“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多吃點苦,父母少花點錢。”這是時下不少大學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傳統的家教、推銷翻譯到現在的網吧管理員、市場調研員、快餐店鐘點工,甚至是一些大膽另類的選擇,如(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商店或)替網絡公司試玩遊戲等都成爲現在大學生打工時所選擇的職業。儘管大學生“打工族”具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自信,但他們也同樣有着缺乏經驗和辨別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爲如此,大學生因打工而上當受騙的事件才層出不窮,有的甚至被騙入傳銷組織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埋頭苦讀 繼續深造

寒假,成爲一些大學生備戰的“黃金時期”。參加各類培訓班早已經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類形形色色的招生廣告在校園內隨處可見,寒假報名參加英語、電腦培訓班的大學生,大都是爲了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將來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掌握多種專業知識,取得多個文憑、證書更有利於找到理想的工作。還有不少大學生趁寒假報名參加汽車培訓,爲了將來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時用不上,也對自己有好處。此外,不少大學生到圖書館、書店“充電”,攝取精神食糧,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等。這些大學生如果能夠勞逸結合,在用功學習的同時放鬆自己的心情,“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與時代不相吻合,寒假是一個充電的好機會,也是一個瞭解社會的良機。

外出旅遊 飽覽風光

大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薰陶,包攬祖國山河風光,使生活張弛相濟、勞逸結合,使人腦得到精神保艦生命獲得和諧運動,現在已經成爲一種時尚潮流。部分大學生利用寒假欣賞名山大川,不僅豐富了閱歷,增長了經驗,從外出經歷中體會人生,感觸社會,同時也能體驗到出門在外的不易出行旅遊,度假觀光,與同伴相互照顧,增進了解,培養提高了與人交流的能力。

2022大學生寒假調查報告2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麪······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隻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製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爲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

XX年2月10日上午,在我校團委,政教處的呼籲下,我們針對現階段塑料袋使用的問題,開展了此次活動,宣傳環保知識。

此次宣傳活動我們在準備宣傳材料期間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利用網絡、書刊等方式查閱各種環保知識宣傳資料。現將我此次環保知識宣傳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及心得體會(針對“白色污染” )進行分析。

一、我們的實踐過程:

首先,我們來到宣傳臺,認真閱讀了展示牌上的環保知識宣傳,瞭解了關於泰興市污染治理及成果。緊接着,我們通過瀏覽網頁,瞭解了污水處理情況和流程,展望了泰興市未來發展規劃和積極構建全社會關注環保的人文環境、綠色環境。

二、分析:什麼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爲一個衆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麼,到底什麼是“白色污染|呢?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爲: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三、分析:什麼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 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4、儘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製品現象相當普遍。

四、分析:“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白色污染經過太陽光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

2022大學生寒假調查報告3

調查背景

近幾年來隨着經濟發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的擁向城市,爲國家的繁榮,城市的發展貢獻着自己的力量,但在農民背井離鄉,使自己生活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不斷繁華的情況下,許多年輕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象明顯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調查目的

調查人:劉x

調查時間:20xx年7月6日至7日

調查地點: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龍鳳鄉紅旗村

調查對象及人數:紅旗村村民;60人

調查方式:交流訪談

調查前工作準備:

在下鄉調查前,從帶領我們的團委老師那兒瞭解了當地情況,熟悉了調查路線;

認真分析了活動期間需要了解的知識;

根據需要自己設計好調查的內容;

另外還上網搜索了有關其他省市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調查時不僅能完成調查任務,而且還能及時幫助他們排解遇到的困難。

當地情況

紅旗村概況:紅旗村地屬衡陽市龍鳳鄉的一個小村莊,是一個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雖然位於南嶽區,但是交通條件卻很差。村裏設有醫務室,小學,小賣部等。這裏生活較安定,既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在這裏發生,又沒有聽說什麼名人的足跡。調查結果經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在經濟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平還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軟硬件設施均相對落後。下面就從經濟,教育方面來闡述我們調查後的結果。再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了城鎮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兒童大幅增加。紅旗村的生活還算好,大多數家庭都能看上電視,大多數家庭都裝上了電話,但是經濟上還是拮据的,因爲除了上述開支之外,教育支出佔了很大的比例。

調查過程

組織學生到農村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以關愛留守兒童爲重點,爲當地學生舉辦課業輔導、素質拓展、親情陪伴、愛心捐贈等活動。廣泛開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傳、爲當地村民量血壓、基本醫療衛生知識普及活動,廣泛開展健康科普宣傳和與健康相關的社會調查活動。圍繞水資源保護、垃圾處理、環境污染等,開展科普知識宣講、社會調查研究、發展建言獻策等活動,普及生態環保理念、引導健康生活方式、推動科學發展方式。

調查分析

針對有些問題的具體的調查分析:

關於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讓讀書夢從憧憬走向現實曾經是許多貧困孩子的心聲。XX最新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XX最新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同樣是我們這次對紅旗村社會調查的一個方面。村小學那幢新蓋的三層教學樓在紅旗村那片山下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爲我們的心中添了幾分安慰,教師隊伍的人才匱乏成了在師資力量方面制約本校教育的重大問題。本次調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導作爲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爲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至於孩子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師們去管教,留守兒童家庭這種親子之間的交往在時間上的長期間斷致使父母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行爲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監護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沉迷於遊戲廳、網吧等娛樂場所,引起行爲上的偏差,嚴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誤入歧途。此外,還有40%的人認爲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爲他們自身努力不夠,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最後還有少數人認爲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績不理想,如教育體系不完善老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給予及時正確的指導,目前監護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認爲:1.家長應該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聯繫,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纔不至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家長教育方面出現盲區。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繫及親子間的溝通;2.學校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爲專項工作,加強對教師的素質培訓,使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做到公平、公證,使留守兒童擁有與其他兒童同等對待的教育,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3.地方政府應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爲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成立關心留守兒童教育指導機構,建立農村社區教育和監護體系。

關於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問題

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特殊環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6%的人認爲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性格發生很大變化,留守兒童自幼離開父母,缺乏親情的關愛,往往易產生焦慮、煩躁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留守兒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壞、易產生敵對等不良心理問題。與監護人之間有時也會發生摩擦。有34%的人認爲孩子的性格沒有多大的變化,他們認爲孩子年齡小沒有過多的考慮這些問題。

對此我希望: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加強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搭建他們能夠見面的橋樑,;2.尋找合適的監護人,提高監護人的素質,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爲,給予及時的教育與引導;要對留守兒童進行細心的觀察與溝通;3.學校能儘量利用五一十一、春節等學生家長返鄉的機會約父母面談,這樣能使這些父母較爲詳細地瞭解孩子,以便更好地進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對於一些留守學生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在校內外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要及時處理,耐心的進行說服和教育;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交流管教留守兒童的經驗教訓,相互溝通交流;開展體諒父母活動。畢竟孩子是一個家庭全部的希望和寄託,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還是心理問題都成爲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關於造成空巢老人現象原因的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關於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52%的人認爲是經濟發展和工作需求造成農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43%的人認爲是現在青年人思想觀念的變化,不願留在家裏,致使這一現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認爲是因爲老年人自願獨居導致這一現象。由於在鄉鎮或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工作單位少,收入不高,導致青年人爲了養家餬口,不得不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環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將阻礙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最終制約我國農村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

如何解決這一弱勢羣體養老問題,我建議:1.政府應該大力支持鄉鎮企業發展,給農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2.另外,村委會也應大力尋找致富道路,發展農村經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減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數量,帶動羣衆自主創業;3.已經發家致富的人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致富經驗,幫助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時也儘可能地緩解農民外出打工導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關於空巢老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6%的人認爲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對老人的影響很大,很多外出務工者與老人的聯繫不夠;24%的人認爲是日常生活無人照顧,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結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時子女的缺位。農村空巢老人健康狀況較差,勞動負擔重,面臨着各種老年病的威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受到極大影響;另外有20%的人認爲生活貧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沒有兒女在身邊照顧生活起居,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經濟支持以化解疾病風險和恢復身體健康。

根據這一情況,我建議:1.當地政府或村委會要做好相關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組織文娛活動,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減輕兒女們不在身邊的孤獨感;2.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與村醫生、鄉鎮衛生院簽定責任書,定時爲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一定的費用,解決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3.逐步建立農村養老制度,爲農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保障,擴大農村低保範圍,讓農村75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都參加進來。

關於空巢老人現象希望他們的兒女們做什麼的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我發現67%的人希望這些老人的兒女能多與老人經常聯繫,有31%的.人認爲讓外出打工的人找離家比較近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決辦法,畢竟離家近比較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長期外出打工與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閡,只有2%的人認爲應該給老人錢保證父母的經濟。所以,心裏的溝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要時常與父母保持聯繫,如果情況允許也可以就近找合適的工作,如果情況特殊需要外出的,給父母一定的物質撫慰也是必要的,一定要保證父母的生活狀況。

關於村民的中國夢

這裏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瞭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國夢。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我發現,這裏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兒童居多,在調查過程中我問到許多孩子的中國夢,這裏的每個孩子無論出身貧困或富裕同樣都懷着大學的夢想。他們憧憬着走出大山,追逐大學夢。他們中許多有着潛力的孩子還沒有被髮掘,有時即使被髮掘由於各方面原因最終還是被埋沒了。在這個本應有着平等權力的社會裏卻由於地理因素導致的差異,讓孩子們無法展現自我,發掘自我,可能還未起跑就已經放棄。這不僅給他們帶來了遺憾,同樣也是國家的損失與悲哀。也有許多孩子的夢想就是希望父母在身邊,陪伴自己。一些老人們的夢想也是希望着自己的兒女能夠在自己身邊。當問到他們的中國夢時,許多老人和孩子都講到希望村子發展起來,生活更好一點,希望國家也越來越繁榮昌盛。

對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狀,我們向村民調查了很多問題,並和一些這樣的老人孩子進行了詳細的交流,及時向他們介紹在平常遇到問題時怎樣解決和處理。

調查結論

經過本次對紅旗村的調查,收穫頗豐,村民也是極其認真地回答我提出的問題,甚至有的村民積極主動地詢問我要調查的內容,其中很多村民通過電視、廣播等渠道已經對目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有所瞭解,這給我的調查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村民關注農村問題意識的提高使我不僅順利完成此次調查,而且更讓我爲之欣喜,這說明現在隨着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進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單純地追求物質富足,他們已經學會多渠道的瞭解時事,關注三農,關注中國夢,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結束這次調查,留給我們的只有思考。我們的能力實在有限,無法爲這所小學的教育,這個村莊的發展獻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雖然村子已經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與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國家政策可以說爲教育事業添加了一份催化劑。只有在的國家帶領下教育事業纔可能進步,事半功倍。社會是一個大羣體,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幫助與護理,每一個成員都應做出貢獻。當這些都能很好的結合時,相信農村輝煌的明天已不再遙遠。

青春與時代同行,責任與奮鬥相伴。我們是時代的支柱,更該擔當起這個責任。在人文關懷的浪潮背後,跳動的是當代青年緊跟時代,心繫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讓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敢於有夢,也讓我們大學生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2022大學生寒假調查報告4

良好的師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是當代和諧校園建設不可或缺的條件。然而,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新時期高校師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師生衝突等諸多不和諧的音符頻頻出現,這使其再次成爲一個新的焦點。爲此,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就“大學生視點——高校師生交往狀況”對當代在校學生展開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高校師生交往狀況分析及其特點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高等院校學生已不再處於被動的局面,而老師也逐漸失去了“聞道有先後”的優勢,“師道尊嚴”的傳統亦漸漸淡去,“學生沒了敬畏感,老師少了神聖感”,這充分說明了高校師生已走向冷漠化。從問卷調查分析:當代高校師生關係呈現如下特點:

1、師生交往少,關係逐漸冷漠化。調查結果顯示,95%的大學生贊同高校師生已漸行漸遠的觀點,與此同時,90%的學生認爲當前師生交往存在冷漠化,功利化的特點,更有甚者,主張師生間沒有必要交往的同學比例高達6%。師生除教學交流外,各自行色匆匆,哪怕見面很多人也會因人而異地打招呼,而即使是上課,教師與學生相隔一個講臺,也似乎隔了一個鴻溝,他們僅僅是認識的人,而不是親密的人。

2、師生感情溝通渠道減少,感情交流動力減弱。根據調查問卷,師生交往中,傾向於短信、郵件交流的學生佔到85%,70%的學生與專業老師接觸最。而除上課,80%的學生課後與老師的接觸幾乎爲0。87%的學生只會在受到懲罰或者是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纔會主動和老師交流。這說明當前的師生關係越來越趨向於單一化,從某種程度來講,就是一種純粹的工作關係。

3、師生互信程度低,學生偏於消極逆反。大部分學生對大學老師的期待比較高,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學生希望和老師在課堂上是師生,平時是朋友,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希望老師能夠從“師道尊嚴”的傳統束縛中解脫,向亦師亦友型的關係轉變。他們心目中理想的老師是有“淵博學識,文雅舉止,幽默風趣,人格高尚,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等諸多素質的,有的同學在未進大學前就爲自己勾勒了心中理想的大學,心中理想的大學老師。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象牙塔過多的憧憬與設計,與學生心目中的“理想王國”、“自由國度”叛若鴻溝,大學生們往往因此產生過多的消極逆反情緒。

二、高校師生關係緊張的原因

高校師生關係中的工作、心理、個人、道德關係有融洽的一面,又有矛盾衝突的一面。近年來,由於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和信息浪潮的衝擊,高校師生關係間的矛盾、衝突頻頻發生,隨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髮展,和諧的高校校園的創建已成爲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一項舉足輕重的任務。爲此,新時期,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也要引導高校師生關係和諧發展。經初步統計分析,目前,引起師生關係緊張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點:

1、師生間缺乏必要的交流。究其原因,一是由於高校教育和教學任務的繁瑣,教師對學生的瞭解和學生對教師的瞭解,已在時間和空間上缺乏充分的條件。走馬燈式更換的教師,流水似輪轉的學生,師生之間相互認識、相互溝通的機會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大部分公共理論課採取多班合上的“大課”制,教師因上大課到學期末也叫不上學生的名字,更談不上了解學生的家庭、學習、思想、智力與個性等;二是收取高額學費使人情味淡化;三是學生的實用觀念和功利性強,四是教師過重的教學工作和科研任務,出現教師職業情感冷漠,師生間溝通有障礙。常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師生雙方只有彼此充分認識和理解,才能實施有效教育與教學活動。

2、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獨立個性的發展。對於一個人來說,上大學不僅是年齡的增長,更是對其地位的肯定。在大學生的眼中,老師的地位也隨着時代的發展而悄悄發生了變化,大學生已經消除了中小學時對老師的依附,敬畏的心理,是師生關係也從而變得疏遠。

3、學生對老師的期望值與老師的知識儲備和人格魅力的差距。大學生對高校老師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畢竟不都是學生心中理想的神話,老師的知識儲備,人格素養畢竟有所缺陷。

三。改善師生關係的措施

實踐證明,良好的高校師生關係是營造民主、平等的大學氛圍的基礎,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學風,教風,引導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高校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強和改善高校師生關係是當前高校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爲此,我們有如下建議:

(一)、學校方面

1、學校要全面樹立學生主體觀,做好育人工作。教育部部長賙濟曾指出,教育要以育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教學本質上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自身素質結構的一種特殊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知識最終是學生自己學會的,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問題最終要學生自己去處理,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校的主體地位。因此,全面的學生觀要以學生爲本,把立足點放到學生全面發展的軌道上,做好改善師生關係的各項工作。

2、爲師生交流創造平臺。學校要利用多種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與實踐活動,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論文報告會、創業大賽等,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務,學校要求教師儘可能地參加學生活動,如設立實踐指導教師,師生同臺演出,教師下學生寢室瞭解生活、思想現狀,及時解決困惑,增加交往頻率,使師生關係在和諧、團結、共勉的氛圍得到昇華。

3、加強校園心理諮詢和治療工作。事實上,不只是大學生中不少人有心理問題,存在人際交往障礙,就連高校教師中的一些人也存在某些心理疾病。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學校、老師和學生都要正確認識師生中存在的心理疾病,重視心理治療的作用。要形成校園和師生個人對心理諮詢與治療的認同氛圍,使當事人主動接受心理治療,消除危害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心理因素,促進師生關係的和諧發展。

(二)教師方面

1、增強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所謂的榜樣源自教師的人格魅力,而教師的人格魅力包含了教師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它是吸引學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師是對學生身心發展施加特殊影響的人,這必然要求教師在人格、品行等方面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權威性。教師要真正成爲一名充滿人格魅力的人師。通過自身對事業的忠誠和執着的追求,通過對學生的信任和寬容,善於挖掘學生的情商,用善良和慈愛溫暖着每一位學生,這些優良品質會使學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響,也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易於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氛圍。

2、創建平等的、使學生敢於質疑的教學氛圍。江澤民同志爲此提出:“每一個學校都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知識、追求真理的氛圍,爲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鬆的環境”。因此,要建立一種師生間的合作伙伴關係,表現在課堂上就是教師要與學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學習體會,歡迎學生在課堂上的直面挑戰,滿懷熱情地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並引導多種觀點交鋒,給學生質疑的權利,激勵他們敢想、敢說、敢質疑、敢創新,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師生關係達到的境界,達到師生情感的最大優化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平等、輕鬆和無拘無束的良好課堂氛圍。

3、教師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對自己加以賞識。”因此,教師在學生成績的評定、各類評優評先及學生入黨問題上要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客觀、全面地予以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與公平,激勵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爲全面、自由、個性的發展創建一個良好的和諧的氛圍,使之成爲教師獲得學生信任的主渠道,同時利於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係的建構,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三)社會方面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大學生的社會意識加強,他們已不再滿足於僅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而是更希望直觀地認識社會、煅煉自己,以便更快地適應社會。於是各種社團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兼職、打工……大學校園成爲知識輸入與輸出的大系統。面對這一新形勢,再採取封閉的態度顯然是不明智的,這就給教師工作提出了挑戰。教師不僅要面向社會,而且要面向學生,建立以知識傳授爲媒介,以學術追求爲內容,以心理交融爲基礎的良好的師生關係。同時,社會也要給予學校一定的配合,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社會人爲劃分的冷、熱門專業,對所謂的冷門專業學生造成心理壓力,使所謂的熱門專業學生盲目樂觀,使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這也給師生關係帶來了困難。

總之,高校師生關係是一個敏感而永恆的話題,時代召喚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更呼籲高校師生的和諧、只有正確地引導高校師生關係,努力地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積極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真正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貢獻!

2022大學生寒假調查報告5

留守兒童是農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兒童問題是農民工問題的一部分,或者說,留守兒童問題是農民工問題派生出來的一個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的產生,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個環節存在缺陷而共同導致的。

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根源:農民工問題

農民工是指在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業戶口人員,農民工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是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我國農民工的數量爲1、2億人左右。在一定的時期內,農民工收入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城鄉二元制戶籍壁壘只能逐步拆除,一部分農民工帶子女進城需要居住、生活、管帶、上學等條件難以一一滿足;因此,留守兒童的存在是一個帶有必然性的社會現實。

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成因:三大機制缺失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少年兒童社會化的三大機制。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正是這三大機制的缺失所致。

(1)家庭問題

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問題,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其生活狀況是不容樂觀的。優秀的勞動力大部分都離開鄉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殘成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留守兒童在其稍有一點力氣的時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勞動者的隊伍中去,即使他們不去幹那些高強度的體力活,也要承擔各種家務勞動。過早的分擔家庭負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影響也極大,從而不利於兒童的成長。現在暑假寒假的留守兒童探親流越來越大。

(2)學校問題

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從而把希望寄託在學校上。家長作爲聯繫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教育只有在社會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下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

(3)社會問題

家庭溫暖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心理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變異,他們多在性格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抑鬱和孤僻,很難融入正常的同齡人羣體。加之,目前農村的社會活動和人際關係基本上是以家庭和親緣關係爲紐帶展開的,對於自己家庭及親緣關係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難處境,他們雖有同情的態度,卻也無可奈何。於是留守兒童們在既得不到家庭溫暖,有得不到社會關愛的情況下,只能靠自己對生活及社會的理解生活並發展自己,於是道德滑坡、學習偏差、心理缺失等現象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現可。

總之,留守兒童處於社會化未完成的人生初期,他們最易受環境的影響。當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缺陷,單獨或二者、三者同時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消極作用時,他們的德、智、體、美、勞的健康發展就遇到了嚴重障礙而產生的一系列統稱爲“留守兒童問題”的問題。

三、留守兒童問題的表現

留守兒童大多有一些不健康的表現

(1)情感問題

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情感孤寂問題。對於尚處在中小學生階段的留守兒童,依戀性情感還是他們基本的需要之一。但由於其家庭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父母的親情感染以及農村現有社會體系對他們的關照不多,他們的這種依戀性情感很難得到滿足。造成留守兒童情感孤寂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因其父母長年外出,長時間缺乏親子之間的直接互動。

(2)道德行爲問題

兒童的道德行爲關乎到支撐兒童成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樑問題,切不可小視。的心理學家皮亞傑(Piajet)通過對兒童認識形成過程的研究表明,低齡段的兒童從行爲到思維或從感知運動格局到概念的過渡還沒有完成,其間經歷着“一個緩慢的分化過程”,“這個過程依賴於同化性轉換作用”,而在這種同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便是對成人行爲的模仿。這一模仿過程是通過成人行爲的耳濡目染,其中不僅有語言表達方式與語言內容,更有爲人處世的道德行爲。而家庭正是這種接受耳濡目染最直接、最多、最深的環境,特別是溫暖的家庭氣氛、和諧的親子關係、關懷與愛護的父母態度,有助於親子之間的認同傾向,是發展道德良知的環境。無論道德知識、道德情緒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養,都是從家庭開始的,父母平時對兒童的教誨、獎勵與懲罰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與態度、行爲示範等對於兒童的抗拒、罪疚感的態度以及對是非善惡的判斷,均能產生積極的決定性的影響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現代傳媒對留守兒童幼小心靈的不良滲透。當前互聯網等新興現代媒體已經滲透到大部分農村,外出務工的父母又大都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以彌補其對孩子的關愛不夠,這就爲留守孩子自由出入網吧和各種娛樂場所提供了經濟條件;同時,農村孩子缺少公共活動的場所及設施,而電遊室、網吧的大門則向他們隨時敞開,加之他們缺乏成人的管教或管教不嚴,因此,沉迷於上網和遊戲就成了部分留守兒童課餘的主要生活方式。現代傳媒除給農村少年兒童帶來新的學習、溝通方式之外,其中一些腐朽、庸俗和低級趣味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也會給留守兒童的心靈帶來傷害。

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無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引導與幫助,在情感上也得不到關心,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偏離主流的道德價值觀,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一部分留守兒童缺乏基本的禮貌常識,自制力較弱,自立、自理能力較差。逃學上網玩遊戲的現象十分普遍。

(3)學習行爲問題

學習行爲是衡量兒童整體行爲的一個重要指標。按照艾利克森(Erikson)的人格理論,少年兒童時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培養,有賴於在成年人(主要是家長)的激勵、支持和鼓勵之下獲得對學習知識渴望的滿足。由此可見,學習行爲對於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的意義是多麼重要。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都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二分之一強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爲良好。

(4)社會交往問題

在留守兒童的社會交往行爲方面,我們用了“社交能力”、“好朋友數目”“交朋友的目的”等項指標來測量。

社會交往是人的社會生存方式的一個重要方面,人際交往能力是兒童成人之後立身處世的基本能力。兒童和周圍人或其他兒童的交往活動,直接影響着兒童心理各方面的發展。社會交往既是社會行爲發展的表現,又直接推動社會行爲的發展。家長及監護人最感頭疼的問題就是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

四、導致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①他們缺乏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區的有效監管和控制。

②留守兒童尚處在社會化的初始階段,對社會現象和本質的認識都是膚淺的,極易產生行爲道德失範,再加之其身心正處在發育期,這就使其在心理上缺乏自我防範意識,在生理上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

③當前我國社會處於轉型時期,城市不良文化向農村的滲透,導致農村社會治安問題日益嚴重。

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留守兒童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因爲留守兒童的家庭大多主要勞動力外出,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往往鑽上這個空子,對留守兒童家庭實施不法侵害。我們所到的16個鄉鎮中有13個鄉鎮的農民向我們反映了這方面的事例,包括入室盜竊時打傷留守兒童,對留守女童進行猥褻、騙誘,企圖拐賣留守男童等。

②對突發性事件應變自救能力差,偶發性事件頻發

在漣源市荷塘鎮20xx年的5、31特大洪水災害中,有12名兒童和8位老人、婦女死於洪水中。這其中大部分死亡人員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都外出務工,12名兒童中有11名屬於留守兒童。因此,一旦遇到突發性事件,這些家庭幾乎無應變自救能力,只能坐等厄運。而溺水身亡、交通事故等對一般人來說的偶發性事件,在留守兒童身上卻頻頻發生,這樣的例子在調查中也不少有。

③留守兒童離家出走

因爲現在城鄉信息溝通的日益密切,城市生活的壓力,加之因情感的孤寂想到外面世界去尋求刺激,最容易導致這些管理失控的孩子離家出走。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是一個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轄14個市州,122個縣區,2354個鄉鎮,47471個行政村。現有人口6697、7萬人,其中農業4320、02萬人,佔總人口的64、5%。近年來全省大批農村勞動力向東部沿海地區轉移,是勞動力輸出大省。20xx年全省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1291、76萬人,其中跨省勞務輸出730萬餘人;勞務總收入600、59萬元。在同年,我省農村居民純收2838元,其中工資性收入人平1081、23元,打工收入佔農民人平收入的38、1%。

五、留守兒童的現狀及特點

(1)留守兒童比例偏高,隔代撫養隱憂重重

(2)易出現心理偏差和性格缺陷

(3)學校監管不力,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欠佳,違紀現象多

(4)易受不良環境的影響

六、緩解留守兒童問題的辦法

1、修訂《義務教育法》

新訂的《義務教育法》應有相關條款,做出有利於在農村留守或隨父母流動的農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性的義務教育利益的規定。

2、加強實施未成年人力度

保護未成年人法的實施細則與司法解釋,應有利於加強對不法侵害留守兒童的犯罪行爲人的懲治力度,並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體現這一精神。

3、進一步明確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責任範圍

在法規規定中,完善農村學校學生的非刑事性的人身傷害的追責制度,進一步明確學校責任的範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目的是加強學校與教師的責任,以利於保護留守兒童和全部兒童。

4、加強網吧管理

通過法治途徑,強化網吧的管理力度以保護留守兒童及其他兒童,避免他們在網吧環境中受到負面影響。

5、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步伐,每個鄉鎮,建設(或採取擴建方式)一至兩所九年一貫制的住宿學校,滿足留守兒童的住宿制就學的要求。

6、學校應該成爲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主渠道。對於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羣體,學校除了知識的傳授和學業的管理外,要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

7、應加強農村基層社會組織的建設。加強農村的社區建設,發揮社區對留守兒童的監護和教育作用。

8、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次,改進家庭教養方式,提高管教質量,再次,建立積極的親子依戀關係。

9、改變雙親外出的方式,父母外出務工時,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和家庭教育與影響的有效存在。如果不得不雙雙外出,則一定要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

2022大學生寒假調查報告6

一、調研設計與實施

(一)選題意義

通過調查,分析大學生對於寒假的安排,找到我們對於寒假生活安排的不足之處。通過與學長學姐的交流,瞭解大學的寒假應該如何度過才合理。讓同學能夠合理、高效的利用好寒假時間。

(二)調研方法

調查問卷與對話訪談相結合

(三)調研對象

12生醫1、12電科1同學,部分11級學長學姐

(四)調研時間及地點

20XX年11月22日~20XX年11月25日

(五)調研組成員及分工

12生醫1 陳智傑 負責對12生醫1同學的調查

12電科1 翟兆成 負責對12電科1同學的調查

12電科1 張雨涵 負責對11級學長學姐的調查

12電科1 趙亞楠 負責信息的彙總和分析

二、調研結果

(一)

通過對於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後發現,很多人沒有對即將到來的寒假生活進行有效的規劃,而且所有人都曾經出現過在寒假結束後才後悔沒有利用好時間的現象;

(二)

同時發現,同學大多認爲寒假時間是用來進行休閒放鬆的,而僅有少部分認爲寒假應該更多的用在實習實踐或者學習提高上;

(三)

並且,不少同學本學期就在學習上出了問題,卻不利用寒假進行查漏補缺;

(四)

11級的學長學姐向我們提供了一些關於寒假的建議:利用這個時間多閱讀跟專業有關或是對個人修養有提高的書籍;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積累經驗;有機會的情況下可以去打工實習。並告誡我們一定不要浪費了這個假期。

三、問題分析

(一)從調研結果中不難看出,絕大多數同學對寒假的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這次寒假的寶貴性。他們沒有爲自己考慮出一個適合的計劃,可想而知,在這個寒假過去以後,絕大多數人仍然會後悔於自己浪費了時間,沒有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

(二)我們也看到了,雖然很多同學認識到自己這學期沒有把太多精力放在學習上,但很少有人願意去補上功課;雖然大家都知道實習經歷對未來的重要性,但對於這類活動有意向參加的人也寥寥無幾。這原因應該在於同學們在寒假失去了學習或者參與活動的熱情和動力,而只想着和親朋好友聚會娛樂。

四、應對對策

(一)對策一

在班級內開展班會活動,讓11級的學長學姐來分享自己對於寒假安排的建議。提高大家對於寒假的認識,努力讓同學們瞭解到寒假的重要性。

(二)對策二

可以在放假前,由班級統一組織“我的寒假我做主”主題團日活動,爲自己的寒假生活進行規劃,同時互相交流。同時可以在班級內部自由組合,在寒假時間一起參與實踐。寒假結束後可以進行班內的讀書交流,討論寒假中自己讀過的書,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對策三

利用老鄉會聯繫同學,在回到家鄉之後,組織小規模的實習實踐活動,體驗社會,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或者集體學習,積累更多知識。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網絡上的一系列活動,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

五、附錄(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