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工作調查報告

學識都 人氣:5.2K

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的基礎、龍頭和骨幹。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社區服務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服務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羣衆中的形象和威信。自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我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根據區委關於第一批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研階段工作安排,以“繼續解放思想,加快科學發展,把北區建設成爲現代農業示範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和現代物流中心”這一實踐載體,圍繞如何搞好社區服務、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較全面地掌握了全區社區服務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分析提出了今後城北區社區服務工作的思路。

社區服務工作調查報告

一、城北區社區服務工作現狀

城北區社區服務工作從2000年9月隨着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開始,2001年初全面展開。幾年來,通過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社區服務工作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完善,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鎮(街道)主管、社區主辦、社會參與 ”的工作運行機制,初步完成了重構服務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框架已基本形成,社區服務步入了 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新階段。總結近年來的社區服務工作, 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加強對社區服務的領導。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社區建設、社區服務作爲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大事來抓,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特別是在人、財、物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氣解決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相繼出臺了《城北區關於開展社區建設的意見》、《城北區城市社區整合實施意見》、《城北區社區建設五年計劃》、《城北區關於加強城市社區工作機制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對全區社區服務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使社區服務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二)創新社區體制,初步建立了新型社區服務體系。2001年,我區按照社區的構成要素,將43個居委會調整爲23各社區居委會,社區規模平均爲2000-3000戶,個別社區規模已達到6000戶。按照社區自治、議行分設的原則,組建了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居民(代表)會議和社區成員協商議事會等新型社區組織體系,初步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爲核心、以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爲民主決策機構、以社區議事協商會爲議事爲機構、以社區居民委員會爲執行機構的社區居民依法自治模式。同時,加快了社區組織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制定了社區自治章程、居務公開制度、民主評議 、幹部考評等規章制度,形成了較爲規範的運行機制。通過換屆選舉,全區123名社區居委會成員中,平均年齡38.15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佔比例達到64%,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佔34%,爲全面推進社區服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加快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和公共設施建設,增強辦公經費和居委會成員生活補貼,爲加強社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省、市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藉助“星光計劃”和“再就業服務中心”項目,市區兩級共投入資金370多萬元,建成“星光老年活動中心”22個、“再就業服務中心”22個,總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有效解決了社區的老年活動室和社區辦公用房,同時還藉助“社區再就業服務中心”這個平臺,安置了部分下崗失業人員。

(四)社區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特色社區服務逐步呈現。各級黨委、政府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按照“以人爲本”的原則,以健全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爲重點,從強化服務功能入手,努力拓展服務領域。一是由過去單純的社會福利、低保救濟拓展爲擴大再就業、保健康復、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綜合治理、家政服務、物業管理、便民利民等全方位服務;二是服務方式由過去的提倡義務服務發展爲義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三是社區志願者隊伍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根本性轉變,每個社區均有1-2支社區志願者隊伍,全區共有社區志願者隊伍1793人,與此同時,爲每個社區配備一名見習大學生協助社區開展工作,這些爲提升社區服務工作水平提供了人才保證。四是特色社區服務已逐步呈現,“一區一特”各具特色的社區創建活動頗有成效,使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得以提升,社區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增強。諸如欣樂社區開展的寄養孤殘兒童的“一幫一扶”計劃、紅絲帶活動;生物園社區開展的特色樓道活動;北川河東路社區開展的唐卡工藝製作等。目前,全區已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2個,社區勞動保障站23個,體育健身路經20餘條,老年合唱團、秧歌隊等羣衆性文體組織50餘個,社區警務室23個,部分社區還建立了“愛心超市”、“慈善超市”,社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五)社區工作經費和社區居委會成員待遇得到了有效地解決。一是自2003年起,我區將社區建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社區工作經費由每年1.5萬元增加到現在的2萬元;二是根據《城北區關於加強城市社區工作機制暫行辦法》,區財政於2009年起每年安排社區建設專項資金100萬元,這將有力推進社區建設的進程;三是先後多次提高社區居委會成員生活補助標準,主任由2001年的260元提高到目前的700元,副主任由2001年的250元提高到目前的650元,委員由2001年的220元提高到目前的 600元。與此同時,逐步提高社保補貼標準,目前社區成員每人每月享受政府社保補貼資金389元,僅此一項,全區財政每年補貼資金達57餘萬元,基本解決了社區居委會成員的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二、當前社區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社區服務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北區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的實際,預示着我區城市社區服務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近年來,我區社區服務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進步,但與落實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任務和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有諸多現實因素制約着社區服務的進一步發展。

(一)社區服務的資金來源比較困難,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全區23個社區居委會中,絕大部分經濟實力較弱,只能維持正常的工作,社區服務的資金來源比較困難,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影響了社區服務的大發展。

(二)社區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儘管近年來加大了投入力度,新建了一批公益性基礎設施,社區的辦公和服務用房建設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仍有個別社區借用的辦公用房面臨拆遷、收回,如光明社區、馬坊東社區,重新選址建設辦公用房面臨較大困難。

(三)居民現實支付能力制約社區服務的發展。儘管存在着廣大羣衆對社區服務的普通需求,但多數的居民家庭尚不具備滿足這些需求的現實支付能力。大多數城市居民寄希望於社區提供無償或低償服務,而在許多有償服務項目面前則望而卻步,從而制約着社區服務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

(四)服務領域不寬,服務水平不高。由於我區社區服務設施不完善,加之社會中介組織不發達,沒有形成綜合的服務實體,導致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高。

三、進一步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思路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一是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認識加強社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城區工作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強黨在城市的組織基礎、羣衆基礎和工作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加快和諧社會建設進程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舉措,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視,認識上到位,行動上自覺,措施上得力。二是各鎮(街道)要把發展社區服務與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實施社會救助和再就業工程、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等工作緊密結合。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鎮(街道)牽頭、社區居委會協助、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社區服務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按照城北區第三產業和社區服務發展要求,加強業務指導,提高服務水平。發改、財政、經濟、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要按照自己的職能,進一步制定促進社區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及殘聯、老齡、慈善等組織參與社區服務,大力倡導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將參與支持社區服務工作作爲考覈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內容,並納入目標責任。同時,將發展社區服務與招商引資工作結合,形成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的合力。三是加強統籌規劃和政策指導。有關部門要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創新工作方法,將發展社區服務作爲本部門工作職能轉變的重要內容,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級、分部門制定社區服務發展規劃,確定發展目標和重點,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促進社區服務各項工作的落實。鎮(街道)要制定本轄區發展社區服務的規劃,協調解決社區服務發展中的問題,管理各類組織以及家庭和個人依法有序開展社區服務。四是加強對社區服務的監督。經濟局、民政局等部門要推動制定各類社區服務行業標準,並綜合運用行政、法律手段監督管理社區服務。建立健全反映社區服務設施、服務管理、居民需求及滿意度等有關信息的採集及工作評估體系。嚴格財務、審計制度,嚴禁將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認真解決社區服務發展中各種問題,及時查處違法違紀和損害羣衆利益的行爲,保證社區服務和社區經濟健康發展。

(二)加大對社區服務的支持力度。一是通過貼息、補助、配套等方式,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社區辦公用房及服務用房建設。二是貫徹落實《城北區關於加強城市社區工作機制暫行辦法》,每年拿出100萬元社區建設專項資金,打造1-2個示範社區,逐步提升社區的整體形象和社區服務水平。三是積極儲備和申報社區項目,爭取中央、省、市資金支持,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四是加強同省、市有關部門的溝通和銜接,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將社區辦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務用房建設與新建、改擴建的住宅區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落到實處。五是整合資源,盤活存量。按照互惠互利、資源共享的原則,積極引導轄區單位將閒置的服務設施、辦公用房、廠房、廢舊房等,無償提供給社區居委會用於發展社區服務。

(三)大力推進社區居民自治建設。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區依法自治的原則,使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實現新轉變。社區建設的宗旨是發揮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使居民獲得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和親情感,增強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設社區的積極性,從而使社區成爲社會的“減震器”。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和指導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區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合作關係,共同改善社區經濟和社區文化。同時,完善社區事務民主決策機制,凡是羣衆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都要通過聽證會、協商會、議事會、座談會、民意調查會等,廣泛聽取意見,充分發揚民主,暢通居民意願表達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