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孩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學識都 人氣:4.87K

 農村“留守孩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孩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摘要:現在農村中存在大量“留守孩子”,與普通孩子相比,他們缺少了父母關愛和管束,家庭教育處於空白狀態,他們的成長令人擔憂,在教育上存在問題,結合調查分析現狀,談談對策。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鄉戶籍制度的放寬,許多農民爲了增加收入選擇進城務工,勞務輸出成了農民致富圖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成爲他們供子女上學的重要經濟來源。可是雖然大人進城了,孩子的教育仍然在農村,這就產生了大量的“留守孩子”。所謂“留守學生”,是指由於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外出務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親戚代爲教育管理的適齡上學的孩子。他們是學校的特殊羣體。對他們進行教育將是農村學校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能爲國家更多的輸送人才的重中之重。

筆者利用暑假期間對臨水鎮部分學生進行暑期輔導的同時,對7~9年級的“留守孩子”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談心,共發放100份問卷,實收96份,發現了很多問題。

一,教育現狀;

1家庭貧困;大部分“留守孩子”的家庭都是迫於生計而外出務工,且他們的父母由於沒有一技之長而大多從事體力勞動,像建築和加工之類,工資低廉,因此大多“留守孩子”家庭貧困。由調查問卷統計顯示,有95%的“留守孩子”每月的零用錢低於50元,遠不能滿足其生活和學習的需求。

2輟學較多;在農村地區大多數家庭都有兩個或以上的孩子,“留守孩子”也不例外,但是他們的家庭卻更爲貧困,爲了擺脫困境,他們的家長往往會選擇只留一名孩子繼續上學,而讓其他孩子進城務工的策略,以此來減輕家庭負擔,這就造成了農村相當高的失學率,根據調查問卷統計約有50%的“留守孩子”其兄弟或姐妹處於失學狀態,而這些失學的孩子大多剛剛或並未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另外,在失學的孩子中,以女性最爲常見,在統計的問卷中有35%爲姐姐或妹妹,姐姐打工供弟弟上學,妹妹打工供哥哥上學非常常見,反映了重男輕女的現象在農村依然嚴重。

3基礎較差;在回答“你是否能用英語同你的同學進行簡單的交流”時,有45%的同學選擇不能,雖然有信心不足的因素,卻也客觀的反映了他們英語基礎的薄弱。另外,在同他們的任課老師交流中,他們也透露“留守孩子”由於沒有父母在身旁,學習時自由散漫,難以管教,是平時教學的難點。

4知識匱乏;爲了調查“留守孩子”對於時事的關注度,筆者設問“你知道臺灣的領導人是誰嗎”,令人驚訝的有60%的同學回答不知道,這是最容易從各種媒體中獲得的信息,如此多的人不知道說明他們信息獲取渠道的缺乏。同時,在與“留守孩子”的溝通中也不難發現,大多數的孩子對於時政和課外知識漠不關心,即使有時充滿好奇,也無法深入瞭解。

5對英雄人物的認可;根據問卷顯示大多數孩子對雷鋒和嘎子持肯定態度,認爲他們的精神值得學習,這是好的現象,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不可能做到那樣,但從這可以看出這些孩子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出人頭地的渴望。

二、教育現狀的分析

1.舊觀念的影響;在農村“重男輕女”的觀念影響深遠,這不是農民的固執而是生活的必然,在農村,結婚時是女方嫁入男方,成爲男方家中的一元,這使得貧困家庭中的男性成爲生存的支柱,起着養老責任,因此在農村男性的地位遠遠高於女性,當家庭經濟困難時,女孩輟學供男孩上學便成爲常見的現象。

2.家教不嚴;在調查時所有的孩子都表示家務是他們放學回家後要首先完成的功課,這佔去了他們相當大的時間,而且由於父母不再身邊,爺爺奶奶對他們的學習又督促不嚴,使得大多數孩子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且把大量時間花在了電視和玩上面,完全任其自我控制,這就不能對孩子的學習起着正常的引導作用。

3缺乏信心;上面提到約有45%的同學不能用英語和同學進行交流,其實在與他們老師溝通中透露有部分孩子學習不錯只是不敢表現罷了。由於家庭的原因,大多數“留守孩子”在人多場合表現出明顯的自卑心理,在處理有些問題時不夠果斷信心不足。

4性格孤僻;這是“留守孩子”教育最困難之處,在問到“學習困難時會找誰幫忙”時,有90%回答老師或同學,極少數會找父母,約有10%的.選擇“誰也不找”,而在問到“是否願意同街道上的同學同座”時,有35%的孩子選擇不願意,這說明大多數的“留守孩子”願意同與自己“身份”差不多的人交流,而對於其他人有排斥心理;另外有10%選擇誰也不找,他們已將自己完全封閉了起來;這種不願與人交流的個性造就了他們孤僻的性格,使得他們對外部事物比較敏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成長道路上的一切不幸他們都默默的藏在自己的心裏深處。

三、解決建議

1完善醫保;農民“重男輕女”就是爲了以後失去勞動能力後有人撫養,如果能夠建立完善的城鄉醫療保障體系,使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就可以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從根本上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另外地方政府應該做好貧困學生學費減免工作,切實減少女孩的失學率。

2加強“留守孩子”的教育研究;“留守孩子”畢竟不同與一般的孩子,他的教育模式也不該是現有的教育模式,這個羣體有着某些共同的特徵,學校應該根據他們的特點,採用適當的方法引導他們成長。近來風靡的“寄宿制”學校非常不錯,但是還有很多問題,學校應該讓“留守孩子”獨立成班,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監督“留守學生”學習,對不同學習情況的“留守學生”因材施教。

3對家長進行教育;建議父母外出務工要儘量做到在外地多聯繫孩子,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務工淡季儘可能多地回家與孩子見面,在孩子生日期間或傳統節日之時捎寄些衣物、食品,讓孩子體會親情。如果是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學生”,要讓他們多督促孩子的學習,不要慣了孩子,而且祖輩家長也可以利用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教育和促進孩子發展,有效處理孩子教育問題。

4與大學生建立聯繫機制;每個孩子都對大學充滿了崇敬和期待,應該建立一個平臺讓“留守孩子”們能夠與在校大學生多些接觸,如利用寫信的方式讓他們互相交流,定期組織大學生與“留守孩子”談心等活動,給他們樹立一個健康積極的方向。

“留守學生”的教育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不是那一個單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決好的,各方面應該各盡其職,通力合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