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高平的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2.98W

高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的發生地,也是太行太嶽革命老區和聞名全國的“煤鐵之鄉”、“黃梨之鄉”、“生豬之鄉”和“上黨梆子戲曲之鄉”。接下來,小編爲你搜集整理了高平的導遊詞,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平的導遊詞

早上好!歡迎各位來皇甫謐文化園參觀指導工作。現在由我給大家就文化園的具體情況做以簡要介紹。

爲保護和開發皇甫謐歷史文化遺產,經省、市批准,我縣於2006年開始實施皇甫謐文化園改擴建工程,規劃總面積6.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突出晉漢建築風格,分爲正門、神樓、獻殿、紀念館、側殿、迴廊、墓區及辦公生活區、停車場九個部分。近年來,靈臺縣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形成了以“弘揚皇甫謐文化”爲內涵的獨具特色的皇甫謐文化園景區,爲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皇甫謐文化園位於靈臺縣城以北8公里處的獨店鎮張鰲坡村。是靈臺縣委、縣政府連續四年確定的先進典型抓建項目,也是全市重點旅遊開發項目之一。

被譽爲中國鍼灸鼻祖的皇甫謐一生有着許多傳奇的色彩,他少時無所事事,被人稱爲“癡”,到20歲醒悟之後整日與書爲伴,又被人稱爲“書淫”,飽覽羣書之後著作等身,爲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年生病之後,正所謂“久病成醫”,他在病榻之上以堅韌的毅力研讀古代醫術,成就輝煌鉅著《鍼灸甲乙經》,爲全人類留下了和病魔抗爭的寶貴財富。

後人曾評說:“考晉時,著書之富者,唯皇甫謐也。”他博學典籍百家之言,惟以著述爲務,給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儘管今已十存其一二,但仍有篇目可考:史學類有《帝王世紀》、《郡國志》、《國都城記》、《三都賦序》;文學類有《皇甫謐集》、《玄晏春秋》和《鬼谷子注》;曆法類有《年曆》、《陰陽曆術》;傳記類有《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論集類有《玄守論》、《釋勸論》、《篤終論》、《寒石散論》

一千多年的時光可以遺忘很多東西,但造福於民的.仁人志士卻永遠活在了後人心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代偉人皇甫謐似乎就在我們的身邊,探究這個隴原之子的一生之路,似乎又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啓迪——— 鍼灸鼻祖出生地靈臺縣是我省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著名的西周銅鼎已載入中學課本,玉人俑曾送國外展出。在衆多歷史文化遺存之中,尤以位於獨店鎮張鰲坡村的皇甫謐墓著稱於世。

闕 門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闕門,闕門採用晉漢風格,門上有巨大的浮雕獸銜環圖案像是一個巨大的門環,預示着進入了這座大門也便能瞭解到皇甫謐偉大而又傳奇的一生。

神 樓

屹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塔式建築被稱爲神樓。請各位隨我進入裏面遊覽、參觀。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塊針狀型石碑,上面雕刻有中國書法協會前任主席沈鵬題詞和中國書法協會現任主席張海題詞,工藝精湛,寓意豐富,同時它也成爲皇甫謐行醫濟世的重要象徵。

獻 殿

位於大家面前的這處廳堂式建築是獻殿。這裏看到的是我們還原的一座1:1皇甫謐蠟像,周邊成列的是皇甫謐家譜。

紀念館

紀念館採用仿漢建築風格,主體建築紀念殿等建築金樁繪素,雄宏高大,蔚爲壯觀;館內築5.69米高之皇甫謐花崗岩石座像,慈容善目,作思索狀,栩栩如生;殿內布展皇甫謐生平故事及文史醫哲等主要文獻,直觀顯示了皇甫先賢對世界鍼灸文化的重大貢獻。二層是皇甫謐生平事蹟展示館,以展板,展櫃等形式展現皇甫謐的一生。

東西側殿

順着連廊往東我們看到是東側殿,這裏是整個文化園觀看日出的最佳地點。東側殿也被稱作“中醫藥鍼灸館”。館內我們收集陳列了豐富的中草藥樣本,讓各位遊客能更直觀的瞭解我們的國粹中醫藥的發展歷史。並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表現人體脈絡和鍼灸全景圖,通過實物展現了“鍼灸”的發展歷程。展示了中國鍼灸醫學之瑰麗與神奇

西側殿是我們的“文史館”,文史館除了展現《帝王世紀》,《列女傳》和《高士傳》外,還充分展現了皇甫謐的文、史、醫、哲等詩賦論著,並用文物、實物、文字充分的體現了出來。

墓 冢

墓冢位於後園中央,饅頭形土丘,現高4米,周長27米,冢周築原石雕刻欄牆及正方形基臺,南設臺階可達檯面,前樹立有“皇甫謐之墓”碑,後立“皇甫謐傳略”碑,臺階兩側有1963年和198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立“皇甫謐墓”保護標誌碑各一通。墓基臺階與石鋪甬道,兩旁列植松柏,垂柳依依,草地青綠,遠看景色蒼古,近前環境幽靜,簡樸肅穆之感油然而生。

文化長廊

文化長廊亦稱迴廊,共132間,其中前園迴廊鑲嵌浮雕《皇甫謐畫傳》66幅,盡現皇甫謐一生之事蹟;後園66間長廊有領導及名人題詞,寄託了靈臺人民對這位鍼灸鼻祖的遙遠追思。

癡玩少年

1、鍼灸鼻祖。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道號玄晏先生,是我國魏晉時期著名學者,在醫、文、史等方面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被後世譽爲文學家、史學家、鍼灸醫學鼻祖。

2、玄晏出生。公元215年即東漢建安20年,皇甫謐誕生在安定郡朝那縣皇甫灣。“朝那”,古戎族語的音譯,名初見爲春秋,戰國時已有縣,西漢元鼎三年又置縣。公元107年,羌漢戰爭爆發後,由初置時的今固原附近遷徙於今靈臺朝那鎮,今古城遺址猶存。皇甫灣,離今朝那鎮僅2公里多,被羣山環繞,僻靜而秀美,在戰亂年代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避亂和生棲場所。

3、生逢亂世。皇甫謐誕生時,正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日子,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殺伐攘奪,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地,許多地方是無人曠野。

4、身出士族。皇甫謐的祖上並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士族豪門,興盛時期可追溯到東漢初年,後又相繼出現了兩個著名人物,一個叫皇甫規,一個叫皇甫嵩。這兩個人物的出現,使皇甫氏族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爲東漢時期的四大家族之一。

5、家道中落。皇甫嵩去世以後,皇甫家族便漸趨衰落。皇甫謐的祖父皇甫叔獻當過霸陵令,父親皇甫叔侯,僅舉孝廉。

6、叔父繼養。皇甫謐出生後,生母不幸去世。由於父親無法撫養,小靜兒便過繼給了叔父,由叔母撫養。

7、聰慧貪玩。皇甫謐從小聰明伶俐,但性格貪玩,5、6歲時就對書不感

興趣。10歲左右時仍然異常貪玩,不願讀書,叔母幾次送進私塾都偷偷跑了回來,和小朋友一起去玩。

8、遷居新安。17歲時,隨叔父遷居新安(今河南澠池),離開了故鄉今朝那。

9、遊蕩無度。皇甫謐是武將之後,17歲已長成7尺4寸,還沒有開始讀書,跟姑表兄樑柳等編荊爲盾,執杖爲矛,分陣相刺,嬉若習兵。20歲時,仍遊蕩無度,猶不好學,人們都認爲他癡,成不了啥大事。

10、叔母教化。一次,同村的一個老伯送給他一些瓜果,他將瓜果敬獻給叔母。叔母藉機教育他說:“《孝經》說,‘三牲之養,猶爲不孝’,你今年都已二十多歲了,仍然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用什麼安慰我?”一邊嘆息,一邊流着眼淚說:“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從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闕,何爾魯純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與我何有。”

11、立志讀書。皇甫謐也流着眼淚,聽完叔母的教誨後,十分感痛,反然悔悟。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出一個樣子,不讓叔母操心,並且立下誓願,發憤讀書。在叔母的幫助下,他拜同鄉席坦爲師,開始走上了他人生新的道路。

奮志青年

12、帶經而農。皇甫家族到這個時候,已開始變窮,不得不靠自己經商種田維持生計。皇甫謐便一邊讀書,一邊下地幹活,幹活休息時也堅持讀書。

13、時謂“書淫”。由於他手不離卷,不分晝夜,堅持讀書,當時人們給他起了一個雅號“書淫”。

14、志向高遠。幾年下來已養成一個習慣,除過讀書、耕田,他什麼也不想,什麼願望也沒有。書,給了他豐富的精神營養,也使他了解了精彩的世界,看到了當時社會的腐朽和黑暗,他暗下決心,現在好好讀書,將來自己還要寫書,要一生以著述爲務。

15、發憤著史。他讀完《四書五經》之後,又讀完《史記》、《漢書》等一大批典籍,同時他也發現了許多典籍遺留下的缺憾,有些甚至有點殘缺,他便廣泛涉覽羣書及諸子百言,二十六歲時創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帝王世紀》。《帝王世紀》載錄了許多《史記》及《漢書》闕而不備的史事,彌補了很多缺憾。

16、沈靜守玄。《帝王世紀》的面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8歲時他

已成爲一個名聲漸起的學者。這時,有人勸他脩名廣交,也好將來出去做官。他認爲“非聖人孰能兼存出處,居田裏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鞍掌,然後爲名乎。” 初次表露了他不求仕途的隱居思想。

17、《玄守》論世。由於魏晉風度、名士風流、玄學思想的影響,他的思想深處也有玄學思想的烙印,但他選擇的不是談玄狂放,而是隱居田中,靜以守玄。30歲時,他作了著名的《玄守論》,提出了“貧者士之常,賤者道之實,處常得實,沒齒不憂,熟與富貴擾神耗精者乎!”進一步表達了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思想。

18、曹人之夢。皇甫謐34歲那年(即公元248年),齊王曹芳正始九年冬,他做了一個惡夢,夢見他到洛陽,從太廟出來,看見很多車馬,人們拿着東西向太廟獻禮,說是殺了大將軍曹爽。第二年,他做的“曹人之夢”得到應驗,魏權臣司馬懿製造了“高平陵事件”,把曹爽兄弟和名士何晏、丁謐、李勝、畢軌、桓範等誅滅三族。他再一次經歷了人生中最慘烈的重大動盪。

19、返回故鄉。經歷了幾次動盪之後,皇甫謐感到,洛陽雖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空氣蕭殺,這種蕭殺的空氣也瀰漫到新安,已不適宜再在這裏讀書生活了,他日夜思念自己的故鄉朝那,做夢都想回到故鄉。這時,皇甫謐叔父的兒子也已長大成人,皇甫謐便毅然放棄繁華的都市洛陽和新安,一路顛簸,回到故鄉朝那。回到朝那後,他看到皇甫灣已人是物非,便從什字塬東下來到現在的獨店,在張鰲坡的山下購了幾畝薄地,挖了幾孔窯洞定居下來。

名起壯年

20、家勢衰微。經過遷徙等來回折騰,皇甫家族大部分成員已流落定居在外地,日子也大都貧困,給皇甫謐也幫不了什麼大忙,皇甫謐只好一人挑起家庭重擔。

21、躬自稼穡。爲了生計,他只好自己下地,春耕秋收,夏打冬藏,日子日益見好,過上了舒心的田園生活。

22、書檯月朗。爲了便於讀書寫作,他在離家不遠處一座像麥 的小山上搭建了一座草廬,白天勞作之後,晚上到這裏借用月光讀書寫作,完成了他的大部分著作.後世人爲了紀念他,把這座山改名書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