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樂山大佛導遊詞15篇

學識都 人氣:2.05W

作爲一名優秀的旅遊從業人員,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在遊覽時爲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那麼問題來了,導遊詞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樂山大佛導遊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樂山大佛導遊詞15篇

樂山大佛導遊詞1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爲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並非是石窟藝術)。

樂山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當時,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於此匯合,水流直衝凌雲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水勢更猛,過往船隻常觸壁粉碎。凌雲寺名僧海通見此甚爲不安,於是發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塊墜江減緩水勢,二借佛力鎮水。海通募集20年,籌得一筆款項,當時有一地方官前來索賄,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財難得!”遂“自抉其目,捧盤致之”。海通去世後,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徵集工匠,繼續開鑿,朝廷也詔賜鹽麻稅款予以資助,歷時90年大佛終告完成。

1962年,政府在經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撥專款對佛像做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維修,1982年2月被國務院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前後,政府又撥款對大佛進行了一次有史以來的全面“體檢”,同時增加了一些配套設施及服務設施。1996年12月,峨嵋山-樂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專家桑塞爾博士·席爾瓦教授實地考察時,讚譽“樂山大佛堪與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羅河的帝王谷媲美”。

樂山大佛導遊詞2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各位到樂山大佛景區來觀光旅遊。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舉世聞名的千年古佛樂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彌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寬度是24米,頭的直徑是10米,耳朵有7米長,嘴巴和眼睛的長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頸高3米,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的寬度是8。5米,頭上的髮髻有l021個。樂山大佛雄偉壯觀,人們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於唐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計算一下,樂山大佛矗立於此已經1200年了。

樂山大佛設計

現在請大家看一看大佛兩側的岩石。這種岩石叫紅砂岩,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岩石,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麼大佛爲什麼能歷經1200年風雨不動安如山呢?首先我們看一下大佛所處的位置。大佛位於凌雲山西面的陰坡上,加之佛體周圍林木稠密,地質結構穩定,佛身處於江彎地段,隱藏於山體之中,減少了風雨侵蝕和水流沖刷,因此岩石風化較緩慢。不僅如此,樂山大佛還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在大佛身後,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對佛像的浸蝕;大佛頭上髮髻的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排水道與佛體衣服折皺連成排水渠道網,也避免了雨水對佛體的浸蝕。可見,樂山大佛的設計是非常科學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後,還曾經修造了一個高13層的樓閣覆蓋,可惜毀於明末的戰亂。

雖然樂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護系統,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種各樣的破壞,有自然的,也有人爲的。因此,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曾對樂山大佛進行過多次維修,其中工程較大的是1963年的維修。1982年,樂山大佛經國務院公佈成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樂山大佛的保護已經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樂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筆寶貴遺產。

海師堂

那麼,是誰爲我們創造了這筆財富?當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麼?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一起去參觀海師堂。

海師堂裏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樂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們看中間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禪師,他是貴州人氏,當年在凌雲山上結茅爲僧。

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水勢相當的兇猛,經常發生船毀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發慈悲之心,準備修建大佛來鎮水患。於是四處化緣,籌得不少的錢財。當時有一位*官見財眼開,準備敲詐勒索他,海通法師義正嚴辭地說自目可剜,佛財難得。

意思是說,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來給你,但你休想得到這筆佛財。那個*官居然蠻橫無禮地要他試一試,海通禪師大義凜然地一手捧盤,一手挖出了自己的雙眼。*官嚇壞了,從此以後沒再爲難他。海通禪師造佛時年事已高,所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他就圓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來。大約過了十年的時間,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20萬,繼續修造樂山大佛,由於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經費,於是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任戶部尚書,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五十萬兩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後歷經90年時間,樂山大佛終於徹底完工,並且通體施金,華麗的佛衣和寶相莊嚴的佛體交相輝映。

九曲棧道

現在大家對大佛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接下來我們一起通過九曲棧道到大佛腳看全景。我們腳下的九曲棧道是同樂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個臺階,最寬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賞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龕。這些佛像神態各異,工藝精妙,可與中國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遺憾的是它們的風化現象非常嚴重。

我們已經來到大佛腳下,請大家擡起頭來仰視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壯觀。各位遊客還可以仔細看看最近才發現的位於大佛心臟部位的小佛頭像。

宗教內涵

順便,我再給大家講解一下樂山大佛的宗教內涵。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彌勒佛。爲什麼要造一尊彌勒佛呢?這和唐代崇拜彌勒佛有密切的關係。按佛教教義,彌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來佛,他象徵着未來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釋迦牟尼死後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將接替佛祖的地位,於華林園的龍華樹下廣傳佛法,普渡衆生。佛經上說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所以人們自然渴望他能儘快降臨人間,全國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彌勒佛像。到了武周時期,一代女皇武則天曾下令編造了一部《大雲經疏》,證明她是彌勒轉世,百姓對彌勒的崇拜幫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登上帝位。由於武則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國塑鑿彌勒之風大行。樂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則天時代僅20餘年,所以當海通修造樂山大佛時,自然選擇了彌勒佛,而且彌勒佛既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這同平息水患的鎮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樂山大佛的彌勒身份也因此決定了。

有的遊客可能會提出這樣一個疑問:爲什麼樂山大佛這尊彌勒佛跟寺廟裏的彌勒佛造像不一樣呢?這是因爲寺廟裏的彌勒佛是根據中國五代時期的一個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縣人,他樂善好施,能預知天氣和預測人的吉凶,經常拿着一個布袋四處化緣,在逝世前他曾說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而大家都認爲他是彌勒佛的化身,寺廟裏的彌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個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其實在中國漢地佛教文化中,彌勒佛造像的變化是很大的,第一階段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交腳彌勒;第二個階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佛彌勒;第三個階段是現在寺廟裏的布袋彌勒。樂山大佛是承前啓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佛彌勒。照《彌勒下生經》所描述,彌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就要求他的五官、頭、手、腳、身都具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特徵。樂山大佛整個形體超凡脫俗,頭上的髮髻、闊大的雙肩、高而長的眉毛,圓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規定修建的,但是他的面相卻具有漢族人的共同特點。印度佛像的寬肩細腰,在大佛身上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壯實的雙肩,飽滿的胸脯,體現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時尚。樂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雙腳自然下垂,這與印度佛像的結跏趺式也不一樣,因爲大佛是修來鎮水的,這種平穩、安定的坐式可以帶給行船的人戰勝激流險灘的信心和決心。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史中輝煌燦爛的階段,造像着力表現了佛的神情。

樂山大佛溫文爾雅的神情,和藹可親的神態,以及凝思中蘊含智慧,威嚴中帶有慈祥的面容,都讓人情不自禁產生崇敬與親切的感覺。我想大家在驚歎樂山大佛高大與壯觀的同時,還不能不讚嘆它的造像工藝的精美。好了,現在我請大家自由活動,十分鐘後我們沿着1983年新修的凌雲棧道往上走,去參觀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

各位遊客,在這裏,我要給大家介紹樂山古代的一種墓葬習俗。

說起墓葬習俗,大家也許比較熟悉川東長江兩岸的懸棺吧。而在川西,特別是樂山地區則流行一種鑿山爲墓的安葬方式。它的主要特徵是:沿着淺丘、山谷挖鑿一個方形的洞穴,然後將屍體和棺材、陪葬品等放人洞中。墓制的結構完全模仿現實生活中的房屋,而從外部看上去,則是一個個深邃神祕的山洞。這種墓葬因流行於18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故而稱爲東漢崖墓。在樂山範圍內約有上萬座這樣的崖墓,而在這些崖墓羣中,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墓羣則是我要帶領大家參觀的麻浩崖墓,它長約200米,寬約25米,共有544座墓。大家知道,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無論你是樂觀的面對還是悲觀的面對,生死是一個人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所以人們對死亡的無奈就只好衍生出一種祈求、一種願望,希望死去以後,能過着比生存時好的生活。再加上當時受到道家思想影響,認爲西王母、女蝸這些神仙所居的地方都是石屋,便說鑿山爲室可成神仙,故而這種墓制形式逐漸流行開來。東漢時期,樂山地區經濟發展比較快,地處交通要道,人口不斷增加,社會階級關係、政治結構也不斷髮生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地方大族的形成和思想文化上受儒家的影響,忠、孝、仁、信、節、義觀念最爲突出。而在仁孝的思想下,生時孝養,死後厚葬,自然是不可免的了。爲了滿足這種需求,耗費巨資來修建崖墓便應運而生,前後流行了400年之久。

好,現在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先擡頭看看這個門匾麻浩崖墓。麻浩是我們身後邊的這條河,是由先秦蜀郡太守李冰爲避沫水之害所開鑿的溢洪道。墓地因此而叫麻浩崖墓。這塊匾是咱們的文壇巨匠郭沫若老先生1965年所題寫的。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你們認爲樂山最值得一看的是什麼?也許遊客朋友都會不加思索的說樂山大佛,對吧?是的。而咱們郭老卻說了,能與樂山大佛媲美的只有樂山崖墓。用他當時的話來說:有搞頭(四川話,也就說是很有研究價值的意思)。所以說,來到樂山除了觀大佛,還應看崖墓。麻浩崖墓曾在1956年和1980年先後兩次被評爲四川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家看我右手邊這塊碑文的記載就知道了。我左手邊的這塊石碑所記載的是因1988年麻浩崖墓被評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而建博物館。前面這塊門匾上寫的麻浩崖墓博物館,是現代學者楊超所寫的。

現在我們一塊來參觀一下這個墓羣的內部結構。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幅巨型的挽馬圖仿製品,是根據墓裏邊的挽馬圖仿製的,它所表現的意義到了裏面我再給大家詳細介紹。現在到了麻浩1號崖墓。我們眼前的這塊空地,是仿造現實生活修建的陰間生活庭院和花園。門上面有很多的畫像石刻,雕刻技藝精湛絕倫,其功能是引導死者的魂魄,魂氣昇天,形魄歸地,而以形魄歸地爲主要目的。同時,每幅圖還表現出墓主人不同的思想、觀念、宗教信仰等。我們從左至右看一下,這裏邊最出名、最有特色的是這幅荊軻刺秦王圖。它反映的是以忠孝爲核心的封建倫理觀念,也反映了墓主反秦的思想。接下來是西王母賜藥圖。

西王母是我們神化傳說中的王母娘娘,是漢代人們心目中保佑長生不死、人丁興旺的崇拜對象。圖上西王母端坐中間,向許多祈跪地上的人施藥。能獲得不死之藥是夢寐以求的事,故而在許多墓葬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造像。洞穴旁邊的這幅圖就是剛纔大家進門時所看到的挽馬圖的藍本。大家一定發現該圖與一般的車馬行列迥然不同,圖裏是一烈馬被馬伕用力拉繮,作者以非常簡練的手法,刻畫了馬伕全神貫注控制烈馬的`神態和烈馬桀驁不馴的雄姿,這種力量和速度相結合的氣勢是非常有觀賞價值的。因此畫氣勢非凡,故而仿刻在院內。這幅圖也許體現墓主人生前有喜愛獵騎名馬的愛好吧。大家請擡頭看,這座佛的雕像是整個墓室中最有研究價值的。它通高28釐米,身着通肩天衣、右手作施無畏印,表現的是安樂一切的意思。這座佛像是我國最早的佛刻雕像之一。

佛教於漢代傳入中國,而最早的佛像卻出土在樂山崖墓中,證明了佛教在樂山的傳播並不比其它地方晚,這是研究中國早期佛教史、佛教藝術和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等問題不可忽視的資料。右邊所刻的是鋪首,鋪首一般刻在門樑、門框、門楣正中,它的作用是降魔驅邪,保護主人,門右手邊有一手持掃把的婦人,這是告訴大家,如果要進門一定要先掃掃灰塵,乾乾淨淨,這也表現了主人好客的一面。現在進了內室,這裏一切都是模仿死者生前的陽宅而佈置的陰宅。當時的人們對死亡、對遺體的認識是:人死曰鬼,鬼者、歸也,精氣歸於天,肉體歸於土,所以大家在這裏可以看到主人的客廳、廚房、衛生間等,他們追求的是一種雖死猶生的生活。根據家族的大小和墓制的形式,專家們把墓制分爲單式制、雙式制。就好比我們現在所說的兩室一廳、三室一廳等。墓地的盡頭放着棺木。棺木中一般埋葬一對夫妻,象徵一個小家庭,死者們就象繼續着生前共居一院,不同輩份或兄弟各成一小家,分房而居的生就有可能是一個家族,由於某些客觀原因,不能把墓洞延伸、擴展。如果要容納整個家族,那麼很有可能需要把整座山開闢成一個巨大的墓羣。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個子稍高的客人朋友進來時總彎着腰,那是因爲墓頂太低了。而進來之後,就寬暢多了,那是因爲他們爲了排水,故意把崖墓地面做成內高外低,還在地面鑿出排水溝道。

請大家再跟我到墓外兩邊的陳列館參觀墓葬時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都是陶製品,唯一的複製品是這個讀書傭。在崖墓發展的不同時期,這些陪葬品的種類、組合形式有所發展,有所變化,大體上分爲早期、中期、晚期。櫃裏陳列的陶雞、陶豬等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陶豬、陶鴨表示墓主人的家景。陶狗在墓中比較多,因爲漢代養狗之風很盛行,生時做爲寵物,死後放在墓中用以預防盜賊。這裏面最有觀賞價值的是1978年出土的陶樓房,從樓房的富麗堂皇、重樓重檐完全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的富有。好,請大家在這裏自由參觀,參觀完請在門口集中!

樂山大佛導遊詞3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張佳蓉。我們的目的地是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它是一尊最大的佛象,也是刻石大佛。

大家看樂山大佛體態均勻,頭與山齊,通道70米餘,它的鼻子長20米,眼睛長1.5米,高150米餘,高大堅固。是用世界最堅固的泥土築成的。大佛頭頂有螺髻1021個,實則以石塊一個一個的嵌成的。

從大佛的左側看,它的耳朵是不是很大呢。它的樓道長5000米,高有50多米。遊客們站在上面千萬要小心呀,摔下來可就不好辦了,聽到了嗎?

遊客們站在樂山大佛上面是不是想拍照呢?現在全體解散,一起拍照吧,20分鐘後在這裏集合。

樂山大佛的風景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再去細細遊賞。對了,不要亂丟果皮紙巾……要愛護環境。

樂山大佛導遊詞4

遊客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石像——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在四川省的南部,周圍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這三條大江統稱爲“樂山三江”。

你們看,這就是樂山大佛。它有七十一米高;耳朵有七米長,每個耳朵能鑽進兩個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長三點三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五點六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的頭的直徑竟有十米,有五層樓那麼高呢!而它的手指卻有五點四米長,不要說與大佛比,就是跟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的不得了。它的膝蓋到腳背總長二十八米,寬八點五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隻腳可以站一百多人呢!樂山大佛的頭上的髮髻一千零二十一個。難怪有人說“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是七一三年建造的,已經在這裏矗立了一千二百多年了。

樂山大佛兩側的岩石叫做“紅砂岩”,是一種容易風化的岩石。它的位置處於凌雲山西邊陰坡處,周圍草木茂盛,地質結構穩定。大佛在江灣地段,隱藏在山中,減少了風雨的打擊和流水的沖刷,讓紅砂岩的風化變得緩慢。

傳說樂山大佛是一個叫海通的和尚發起建造的。當時,岷江水是洶涌,常常淹死過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不忍心看下去,於是籌集鉅款,修築樂山大佛,願它能抵住這洶涌的江水。海通號召了很多人來修築樂山大佛。就這樣,人們一錘錘的修造了九十年,樂山大佛才修築成功。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日離別後,何日君再來。留下你的情意,帶走你的垃圾。希望下次再來,我還是你們的導遊。遊客們,拜拜!

樂山大佛導遊詞5

“HELLO,我叫王勝宇,大家可以叫我王導。之後咱們就是同一臺車上的人了。請多關照。”“瞧,樂山大佛到了。”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21個,這1021個髮髻是用磨光的大石頭鑲嵌上去的。大佛雙耳垂肩,耳長7米,鼻長5。6米,眉毛也長5。6米,嘴和眼睛都是3。3米,頸長3米,肩寬24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大佛除耳朵和鼻樑骨是木頭做的以外,其它則由紅沙岩雕刻而成。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造型莊嚴。樂山大佛於唐玄宗開元初年開工。

據說,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每年夏汛,灌水真搗山壁,經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慘劇。海通禪師見此決定憑着懸崖開鑿彌勒佛大像,欲仰仗無邊的法力,減少水勢,永鎮風濤。於是,海通禪師走遍大江募化錢財,開鑿大佛。佛像動工後,地方官吏索取經費,海通嚴詞拒絕道:“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地方官不信,嚇海通禪師要試一下。沒想到海通禪師捧着盆子要剜目。“吏大驚,奔走祈悔。”

“好了,今天的樂山大佛之旅就要結束了,在船上給大家五分鐘時間拍照,之後我們要坐車去機場坐飛機回家了。再見,歡迎再來樂山。我先與各位道別了。”

樂山大佛導遊詞6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樂山,參觀文明天下的樂山大佛。我姓張,大家可以叫我張導,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希望大家能在樂山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在巴蜀大地上,有一樁風景綺麗、景色秀美、歷史悠久的城市,那就是素有“蜀文山水在嘉州”的樂山城。樂山,它古蹟重多,其中,雄偉的樂山大佛是它的代表作。樂山大佛赫赫有名,是世界遺產。現在,大家就跟着我去細細遊賞吧!

你瞧,眼前一片蔥鬱,綠色的樹枝伸向巖壁,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幾乎不留一點縫隙。你們有沒有感到一絲涼爽呀?有沒有聞到大自然的芳香呀?我現在可是已經被它們陶醉了!

只要你仔細去看,你一定會發現一尊佛像凌空在巖壁上,沒錯,那就是遠近聞名的樂山大佛。它端坐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的匯合處,雙眼微睜,莊嚴、嚴肅地坐着。腳下,滾滾三江水猛烈地拍擊着岩石,只見浪花四濺,發出驚天動地的聲音,好似一曲動聽的交響曲。它無聲無息,但有一股很強大的氣勢,好像在說:“看你們還敢在這兒興風作浪?”

想必大家一定去過烏龍山,看那各具情趣的五百羅漢;去千佛巖看那千姿百態的崖石刻,但從未看見過類似於樂山大佛的雕像吧?大佛多麼高呀!大家看它那高大的身材,與山並肩,難怪人們稱它爲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多麼大呀!腳趾如大方桌,腳掌如一條豪華形輪船,可圍上百個人呢!若在大佛耳朵中疊羅漢,可以疊五六層高呢!它西望蛾眉,屏息凝神。它栩栩如生,即高大,又生氣勃勃。

太陽西下,太陽把最後一縷陽光送給樂山大佛。讓我們記住樂山大佛,記住這雕刻史上的奇蹟吧!

樂山大佛導遊詞7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現在,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樂山大佛吧。

各位遊客,眼前這座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大佛依岷江東岸凌雲山棲鸞峯臨江峭壁鑿造而成,時稱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爲古彌勒佛的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XX年),是海通禪師爲減殺水勢,普渡衆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後,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後,先後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XX年)完工,歷時90年。被近代詩人譽爲“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樂山大佛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巖墓、烏尤山等景觀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範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51個,耳長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凡遊覽的人都稱奇叫絕。

這座大佛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人民《非凡的勇氣》下面請遊客自由欣賞,小心路滑。

樂山大佛導遊詞8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姓彭,名靖雅,你們可以叫我小彭,也可以叫我“彭導”。今天,大家都知道我將帶你們去國家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自然文化遺產:樂山大佛。

好了,現在我們眼前的大佛就是鼎鼎有名的樂山大佛了。大家看!它足踏大江、雙手撫膝、神情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

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佛。它高81.9米,厚10.8米,就連腳背上都能坐百人以上。

你們瞧!樂山大佛身旁有兩尊身高10餘米、手持戈戟、身着戰袍的護法武士。

大家都過來一下,接下來自由活動,四點鐘準時在大門口集合。記得注意安全,不要有隨便亂扔垃圾,破壞文物的行爲,還要保管好自己的私人物品……

今天我跟大家度過了美麗又愉快的一天,在此時此刻,我們要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下次有緣再見,bye bye!

樂山大佛導遊詞9

遊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世界文化遺產——樂山大佛。很高興今天成爲大家的導遊。我叫張原溥,大家可以叫我張導。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距省會成都約150公里,位於岷江、青衣江和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下,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修建完成。1996年12月,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樂山大佛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莊嚴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背可圍坐百人以上。

樂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樂山大佛的雙耳和頭顱後面,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得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佛像不至爲雨水侵蝕。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詠樂山大佛“泉從古佛髻中流”。在大佛頭18層螺髻中,第四層、九層、十八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褶也有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的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和胸部有洞穴,組成科學的排水隔溼和防風系統。

遊客們,我先介紹到這裏了,請大家漫步欣賞。注意在遊覽時不要亂丟垃圾,亂塗亂畫,愛護樂山大佛這一寶貴的世界遺產。

樂山大佛導遊詞10

親愛的遊客:

大家好!我叫蔡鈺淳,大家可以叫我蔡導。歡迎大家來到我國世界遺產——樂山大佛。今天就由我來向大家介紹樂山大佛,請多多關照。

你們看,前面就是樂山大佛了。

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大佛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21個,這1021個髮髻是用磨光的大石頭鑲嵌上去的。大佛雙耳垂肩,耳長7米,鼻長5.6米,眉毛也長5.6米,嘴和眼睛都是3.3米,頸長3米,肩寬24米,腳面可坐一百人以上。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大佛除了耳朵和鼻樑骨是木頭做的以外,其它則由紅沙岩雕刻而成。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造型莊嚴。樂山大佛於唐玄宗開元初年開工。

佛經中提到,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因此唐朝人特別信奉彌勒佛。當時,匯聚於凌雲山麓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每到夏訊時,江水如萬馬奔騰,直搗山壁,時常發生船毀人亡的悲劇。凌雲寺僧人釋海通看到這種情形,心中不忍,便決定募款修造彌勒佛大像,想以佛力鎮水,保護來往船隻的安全。

關於樂山大佛的介紹講完了,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觀賞,要做到文明遊客,不亂扔垃圾,亂塗亂畫。還有要注意安全喲。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配合!歡迎大家下次再來。

樂山大佛導遊詞11

尊敬的各位領導及貴賓:

歡迎光臨風水寶地凌雲山.我是今天的隨行解說員小X.非常榮幸爲各位領導講解凌雲山的美麗景色以及歷史文化,在今天遊覽的行程中,小X將會全程陪同各位領導一起領略凌雲山的宗教文化以及他的神祕色彩。

現在車輛正行駛在凌雲山旅遊區的景觀大道上,現在我將利用行車時間將凌雲山景區的基本情況,向各位作簡要的介紹。

凌雲山位於南充市高坪區境內的東南面,距市中心10公里,距機場5公里,可進入性較強.景區面積22平方公里,集儒、釋、道三教於一體, 乃國內罕見,自古以來就被稱爲“彌陀道場,老君洞天”.傳說太上老君出遊,被此地所吸引,在此修煉並留下了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護法; 伏曦當年於此仰觀天相,俯察地理,畫下了八卦,從此人類結束了結繩記事時代;唐代無相禪師就在白山寺修煉,開闢了彌陀道場小西天;元末明初太極宗師張三丰,曾在凌雲山上修道,並有詩作證.景區周圍的地名—老君,青蓮,觀音橋,小佛,萬家等等,無不暗示着此山的悠久宗教文化歷史.從古至今,每年3月3都有近10萬的信衆前來朝拜.不僅如此,景區內壯觀的現代石窟藝術也令人稱奇.不僅能看到國內最長的臥佛,更能欣賞到世界最高的立佛.

10年前,凌雲山曾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荒山。10年後的今天,凌雲山成爲了引領南充旅遊業發展的生力軍,也是南充市打造嘉陵江生態文化旅遊精品線的重要景區之一。凌雲山旅遊開發的決策者們走過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坎坷道路,而景區的整個發展也凝聚着廣大建設者、志願者以及當地幹部羣衆辛勤的汗水和智慧。

目前,凌雲山景區已經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及四川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擴展閱讀】

景區介紹:

凌雲山風景區以獨特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四象五行”自然景觀聞名於世,它位於南充市高坪區境內,以凌雲山道教城、白山佛教城、圖山儒家文化中心爲主體,方圓近20平方公里,是南充嘉陵江文化旅遊線上的精品。

景區內萬畝松柏蒼翠蔥蘢,凌雲羣峯雲涌霧繞;山下湖水碧波盪漾,山中時傳古剎鐘聲。山水秀美,氣候宜人,四季如春。

門票價格:

58元/人

開放時間:

8:30—17:00

最佳遊覽時間:

11月至次年4月

到達方式:

自駕遊指南:成南、南渝高速南充東出口沿318線東觀方向兩公里即到景區。

公共交通指南:從南充火車站乘19路公交車直達;在高坪機場有景區專車接待。

可以購買的禮品:

南充冬菜、保寧幹牛肉、南部縣脆香甜柚、松花皮蛋等。

樂山大佛導遊詞12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導。

我們今天的旅遊景點是樂山大佛,請大家做到:第一、不要亂丟垃圾;第二、不要在山上亂塗亂畫;第三、不要在名勝古蹟上刻字。好了,我們上山吧!跟上隊伍不要掉隊,並且看好你的孩子和隨身物品。

大家看,前面就是樂山大佛了。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它高71米,肩寬24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頭上有1021個髮髻,耳朵有7米長,可以並站兩人,嘴巴和鼻子的長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頸高3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是28米,腳背的寬度是8.5米,可以座一百餘人,所以大家都說:“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樂山大佛是公元713年,竣工於唐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樂山大佛矗立於此已有1200多年了。

大家看到的樂山大佛的兩側岩石是用紅砂岩雕刻出來的,很容易風化,因爲周圍有很多的樹木,沒有破壞它們,它們擋住了風,所以樂山大佛風化得很慢。樂山大佛的4層、9層、18層有排水管,所以防止了侵蝕和水的沖刷。

據說,曾經因爲發洪水,淹死了很多人,死了的人都聚集在樂山大佛前面的江裏,樂山大佛就閉上眼睛,好像在施法,不知爲什麼洪水突然停止了,活着的人得救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好了,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讓大家自己遊玩,再次提醒大家不要亂丟垃圾、不要亂塗亂畫、不要在古蹟上刻字,兩個小時候後,我在這等着大家,祝大家玩得愉快!

樂山大佛導遊詞13

親愛的遊客:

你們好!

歡迎各位來到千年古佛——樂山大佛觀光旅遊。好了,遊客們,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

接下來,我講一下注意事項,請大家自覺遵守:

1不要在大佛上亂塗亂畫。

2不要亂丟垃圾

3不要一邊吃零食,一邊走。

4不要亂跑,要跟緊隊伍。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大佛。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彌勒佛,通高71米。它雄偉壯觀,有人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大家可以計算一下,樂山大佛屹立於此已經1200年了。

現在我請大家看一看,大佛兩側的岩石。這種岩石叫做紅砂岩,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岩石,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麼樂山大佛怎麼能歷經1200年“風雨不動安如山”呢?這個問題,我來講解一下,首先我們看看大佛所在的位置。大佛處於凌雲山西面的陰坡上,加之佛體周圍林木稠密,地質結構穩定,佛身處於江彎地段,隱藏於山體之中,減少了風雨侵蝕和水流沖刷,因此岩石風化較緩慢。

樂山大佛溫文爾雅的神情,和藹可親的神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知不覺中,我們一天的遊覽結束了,走吧!遊客們,快上車吧!

樂山大佛導遊詞14

親愛的遊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我是周導,我可是吉祥在內喲!今天,我們要去看樂山大佛。

請跟着我漫步前行,注意腳下安全!讓我們順着凌雲棧道來走吧,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巨大的佛像面前。大佛的眼睛欲睜似閉,神態慈祥。它通高71米,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大佛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可並立二人,腳背寬8。5米,可坐百餘人。

樂山大佛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位高僧“海通法師”,因見這三江水匯聚之處,常年驚濤拍岸,浪涌潮躍,過往船隻無一倖存時,便決定開鑿佛像,欲以此佛像致暴浪爲安流。

從遠處看,大佛就像一位皇帝,坐在龍椅上,呼喚船上的士兵打敗敵人,兩旁二位士兵不讓敵人碰到佛像。兩旁的樹爲他蓋起了一個乘涼亭,旁邊的葉子輕輕地搖擺着,它的“手”好像在扇風,大佛左側,像一支“綠色軍隊”正在緩緩前進。

你們看,它的嘴微微一笑,好像十分高興,它的耳朵好大,好像在聽大自然的歌唱;大佛的嘴和鼻子像在呼吸,同時也在享受大自然快樂的氣息……長期以來,大佛身上長滿了青苔,像披了一件綠袈裟。你們聽,如果走近一些,它像是一直在誦着“阿彌陀佛”。

樂山大佛不僅是一尊流傳千古的文物,也是海通法師和那些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和奉獻精神的見證,是我國古代勞動藝術的結晶。現在請大家自由觀賞,文明可貴,破壞可恥,大家不要亂扔垃圾,記住,下午三點見。

樂山大佛導遊詞15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的導遊,我姓徐,歡迎你們來到這裏,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彌勒佛石刻坐像。希望你們遊玩的開心。

遊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大佛腳下,請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寬24米,頭直經10米,耳朵有7米,勁高3米,手指長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長度是3。3米,頭上有1021個髮根。此時大家一定很驚訝,這就是名不虛傳的樂山大佛。

傳說: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當時,洪水季節水勢很猛,凌雲寺的名僧海通見此甚不爲安,於是發起修造大佛。海通去世後,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徵集工匠,繼續開鑿,直到公元803年,經歷了90年,大佛才完工。大家可以計算一下,樂山大佛直立於此已經1200年了。

現在請大家看大佛兩側的岩石,這種岩石叫紅砂岩,樂山的紅砂岩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岩石,是很好的適宜雕塑的材料。樂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仍免不了各種各樣的破壞,有自然的,也有人爲的,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