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澳門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2.47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時常要開展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遊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麼應當如何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澳門導遊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澳門導遊詞

澳門導遊詞1

一、開場白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這次負責帶領大家參觀澳門海事博物館的導遊,希望能陪伴大家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二、歷史

澳門海事博物館是一間反映澳門歷史與大海之間的密切聯繫的博物館,館內還較爲全面的記載了中國與葡萄牙之間的航海史,不僅如此人們還可以從這裏瞭解人類文明與大海生生不息的歷史淵源。館場於1986年籌建,自1987年正式開始對外展出,並在短短4年的發展中不斷集納新藏品,期間又落成一座新的展覽大樓用於展覽一些增加的新主題,新大樓已於1990年6月對外開放。展覽大樓的正面建築是按船的形式來設計,座落於河口旁,位於供奉漁民的女保護神(媽祖)的媽閣廟側面,並與已改爲博物館辦公室之用的舊館處於同一廣場。

三、博物館

海事博物館裏設有展覽館、圖書館及一間別致的露天茶座,下面將一一講到。

海事博物館-展覽館

展覽館分爲:海事民俗展覽廳、海事歷史展覽廳、海事技術展覽廳與水族館。

1.海事民俗展覽廳

地下展廳

在地下展廳,展出了包括有澳門及南中國其它地區的漁民傳統及藝術,在不同的陳列點可看到各類船隻,不同的捕魚藝術,服飾,船廠上使用的工具,及其它物品。還描述了有關漁民民俗的一些特別節日。

這部份的展覽以生動的形式作介紹:如透過錄影帶介紹不同的捕魚藝術及建造船隻的鑲嵌程序;透過一幅電子示意圖介紹不同種類的魚類及捕魚區並標明瞭它們在這帶水域的活動範圍;透過由四幅活動佈景組成一出描述媽祖傳說的“戲劇”。

大家看,這裏還有一些富歷史價值的展品,如這艘用鯨魚骨製成的龍舟模型,它原本被保存在本地的一座廟宇裏,人們視之爲聖物。於1990年,廟宇負責人將它贈予博物館。

閣樓

在閣樓上,展出了10艘葡國傳統漁船的模型。並設置了多媒體導覽系統,透過系統可知悉各船的資料。除此之外,在此層還可觀賞到一艘宏偉的海上航海學校-薩格雷斯號的模型,它是由博物館的工場按比例製造的。

2.海事歷史展覽廳

集中展示十五至十七世紀與葡國及中國有關的海事歷史,展品內容包括地理大發現時期,葡國航海家使用的船隻模型和一些輔助航行的器具。透過電子路線圖,更可清楚看到當時航海家所開發的航線。

黑船模型

大家可以看到這裏有一艘黑船模型及一扇繪上當時貿易情景的南蠻屏風,它曾在日本和澳門之間進行貿易往來。

澳門及港口立體模型

這座展品是澳門十七世紀的立體模型,可俯瞰當時澳門的港口及城牆。在燈光的指示下,各個炮臺的所在之處清晰可見。此處還展示了一些極具考古價值的沉船殘件,包括繫繩器、滑車及炮架輪,於一九九三年在興建中的澳門國際機場附近水域被發現,初步相信殘件屬於一艘十七世紀,在澳門沉沒的歐洲船隻之結構部份。

3.海事技術展覽廳

下面大家來到了展廳的最高層,這裏主要展出有關航海技術海上交通、疏濬及其它航海方面的展品。

東望洋燈塔模型

它是中國航海史上的第一座燈塔,直至目前,仍然是指引船隻進入澳門的標記。

十八至二十世紀重要航海儀器

在這裹,一些十八至二十世紀期間的各類重要航海儀器也有展出,當中包括八分象限儀、望遠鏡、尺、羅盤和各類六分象限儀。

潮位自記儀測深儀

大家看,這是一個潮位自記儀和測深儀,它能夠很清晰模擬潮汐、風向和水深等資料。

澳門航道

在澳門航道上設置了一座附有浮標和燈塔系統的模型,透過不同信號位置的小燈可看到該航道的夜景。

北半球天空模型

在該層還可看到有一個代表北半球的天空模型,以表現觀星航行對航海的重要性。透過人手操作系統,參觀者可找到不同的星宿,包括自己的星座。

4.水族館

大家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一個設有四個水族箱的水族館,每個水族箱代表不同的水底環境,參觀者可欣賞到不同魚類:

第一個水族箱是唯一一個淡水的,代表河流的河牀;第二個擬反映海港的水域;第三個所表達的是一座珊瑚礁;而最後一個即第四個,則摹彷成一個深海水底,停着一艘沉船的遣骸。爲保護環境。博物館採用了玻璃纖維來製造所有佈景。

軟體動物學相關展品

該館內還有一處是展出有關軟體動物學的展品,可在那兒觀賞到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貝殼。

海事博物館-圖書館

大家可在星期一至五9:00-12:00及15:00-17:00的時間段前往圖書館查閱自己感興趣的資料(需預先得到批准)。請在館內閱讀並遵守本圖書館的規則。

除定期刊物外,博物館的圖書館擁有大約2500本書藉。除一般閱讀書籍外,也可找到一些富代表性的專題書籍,如海事技術學、海事民俗學、葡萄牙及中國海事歷史、大發現的歷史、澳門歷史、船隻的建造、模型製造、水族學和軟體動物學等等。

博物館的相片檔案庫擁有相當數量的圖片,當中記載了有關船隻的資料,和澳門近代發生的事件。其中包括有由1920年至近期的底片。研究人員和讀者在此可找到有關各方面主題的重要資料,尤其是海事方面。在圖則和計劃檔案庫可找到一些古老的葡萄牙大型船隻的圖則,如戰艦、商船、漁船等等。

海事博物館-露天茶座

博物館露天茶座每日由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對外開放(除星期二外),進入露天茶座是免費的,但不包括展覽範圍。

從該處看着河流及繁忙的港口,在悠揚的音樂環境下稍作休息和品嚐一些小食或喝一杯清涼的飲料,必定是件賞心樂事。除此之外,還可以在露天茶座免費使用「WiFi任我行」無線寬頻服務。

四、結束語

好了,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希望我的介紹大家還能夠滿意,也請今後關注更多澳門旅遊景點,再見!

澳門導遊詞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相傳天后乃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娘,當地人稱其爲娘媽,能預言吉凶,死後常顯靈海上,幫助商人及漁民消災解難,化險爲夷,福建人遂與當地居民共同在現址立廟奉祀。

四百多年前,葡國人抵達澳門,於廟前對面之海岬登岸,注意到有一間神廟,詢問居民當地名稱及歷史,居民誤認爲是指廟宇,故此答稱“媽閣”,葡人以其音譯而成“MACAU”,成爲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每年春節和農曆3月23日娘媽誕期,即媽祖閣香火最爲鼎盛之時。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紛紛到來拜神祈福,廟宇內外,一片熱鬧,而誕期前後,廟前空地會搭蓋一大棚作爲臨時舞臺,上演神蘇戲。

澳門媽祖閣,早期稱娘媽廟、天妃廟或海覺寺;後定名爲媽祖閣,華人俗稱媽閣廟。它位於澳門半島的西南端,依山面海,沿巖而建。廟內的“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4棟主建築,分別建於不同時期。其中,弘仁殿規模最小,是一座3平方米的石殿,相傳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正覺禪林規模最大,創建於清道光八年(1820xx年);“神山第一”殿是當時官方與商戶合資創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20xx年)。上述三殿均供奉天后媽祖,觀音閣則供奉觀音菩薩。

媽閣廟的大門爲一牌樓式花崗石建築,寬4.5米,只開有一個門洞,門楣上有“媽祖閣”3個金字,兩側書有對聯:“德周化守,澤潤生民”。門楣頂部爲飛檐狀屋脊,華麗美觀。廟門口有一對石獅,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是320xx年前清人的傑作。院內一塊名爲“洋石船”的巨石上,刻有一艘古代的海船,船的桅杆上掛着一面寫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據考,是記載400多年前一位福建商人,乘船來澳門途中遇到風浪,幸得媽祖相救、轉危爲安的故事。廟後的石壁上,有多不勝數的摩崖石刻,是歷代政要名流和文人騷客的手書。在各具特色的建築物之間,有石階和曲徑相通,四周蒼鬱的古樹,錯雜的花木,縱橫的岩石,把園林的幽雅和古廟的莊嚴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顯得古樸典雅,雄偉壯觀,極富民族特色。

澳門媽祖閣還是一座有着傳奇色彩的廟宇。在上世紀80年代,媽閣廟發生了一場大火,澳門居民一說起這件事,仍記憶猶新。那天,廟內的“正覺禪林”深夜大火,整個殿宇被燒塌,而在神龕中央的媽祖神像,僅被煙火燻黑,塌下的橫樑掉在神像的跟前,神像絲毫無損。

澳門媽祖閣平時香火不絕,每年農曆除夕、三月廿三日媽祖寶誕、九月九日重九節,這裏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爲什麼澳門媽閣廟的香火如此旺盛,海外華人也都信奉媽祖呢?設計、創作大型媽祖像的澳門著名雕塑家、畫家樑晚年告訴大家:媽祖是人,也是護航海神。媽祖在海上舍己救人,爲民消災解難的博愛精神受到人們的尊敬,信衆就把她當作神來朝拜。

根據古代史料和福建莆田地方誌記載,媽祖生於北宋太宗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卒於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二月十九日。她是福建莆田湄洲郡巡檢林願的第6個女兒。她原名林湄娘,因她從出生到滿月從不啼哭,故又名默。林默娘自幼聰穎,爲人善良,樂於助人。有一年她隨父兄渡船外出,中途遇浪,船覆落水,林默娘下水救父。她也屢次在海上救助遇難之人,還爲百姓驅逐瘟疫,治病救人……

人們爲感謝其恩德,稱林默娘爲“媽祖”,福建話“媽祖”是“母親”的意思,並被奉祀爲“護航海神”。莆田人最初供奉媽祖的廟宇稱爲神女廟、神女祠。林默娘海上救人的故事和傳說逐步被人們神化,得到信仰者廣泛熱烈的信奉。歷代王朝也順應民心支持媽祖信仰,宋代封媽祖爲 “夫人”;元、明二朝加封爲“天妃”;清朝晉封爲“天后”。我們看到媽閣廟內供奉的天后牌位上寫着:“護國庇民天后元君之神位”。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澳門導遊詞3

螺絲山公園不僅是一個樹木茂密的公園,還是澳門一個最清幽的地方,座落於鮑斯高學校對面的一個小山丘上。

園中種植了種類繁多的亞熱帶及歐洲的植物,角落特別置有多張乘涼坐椅給予遊人憩息,還設有一間葡式餐廳。公園裏築有兩條環繞整座山丘的小徑,可通往一個地臺,在此可一攬園中美麗的風景。

澳門導遊詞4

媽祖閣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門三大禪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坐落於澳門東南方,建於一四八八年,正值明朝。

媽祖閣俗稱天后廟,相傳天后乃福建莆田人,又名娘媽,能預言吉凶,死後常顯靈海上,幫助商人及漁民消災解難,化險爲夷,福建人遂與當地居民共同在現址立廟奉祀。

四百多年前,葡國人抵達澳門,於廟前對面之海岬登岸,注意到有一間神廟,詢問居民當地名稱及歷史,居民誤認爲是指廟宇,故此答稱“媽閣”,葡人以其音譯而成“MACAU”,成爲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每年春節和農曆3月23日娘媽誕期,即媽祖閣香火最爲鼎盛之時。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紛紛到來拜神祈福,廟宇內外,一片熱鬧,而誕期前後,廟前空地會搭蓋一大棚作爲臨時舞臺,上演神蘇戲。

澳門導遊詞5

媽閣廟是中葡文化融合起點,也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門三大禪院中最古者。媽閣廟原稱媽祖閣,在澳門東南方,俗稱天后廟,建於一四八八年,正值明朝。背山面海,沿崖建築,古木參天,風光優美。整座廟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四座主要建築,石獅鎮門、飛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古建築。

1998年10月28日,在澳門最高點,路環島的疊石塘山頂,又落成了全世界最高的媽祖雕像。她矗立在澳門的最高點,因此,無論從海面或還是陸地,都清晰可見。開光以來原本人跡罕至的路環崗頂,一時車水馬龍,香火鼎盛。

每年春節和農曆3月23日娘媽生辰日,是媽祖閣香火最鼎盛的時候。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紛紛到來拜神祈福,廟宇內外,一片熱鬧,而誕期前後,廟前空地會搭蓋一大棚作爲臨時舞臺,上演神功戲。

神功戲是澳門媽閣水陸演戲會歷年的酬神習俗。“神功”是指爲神做的功德。在節日、神誕等慶祝活動上表演粵劇,表達“神人共樂”的精神。

媽閣廟包括弘仁殿、“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觀音閣等建築物。明朝時本名“天妃廟(宮)”,至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時增建山門,額名“媽祖閣”,華人俗稱“媽祖閣”,又有另稱’正覺禪林”。

“媽祖”在福建話裏是“母親”的意思。“媽祖”姓林名默,宋朝福建莆田人,自幼聰穎,得老道祕傳法術,能通神,經常在海上搭救遇難船隻,“昇天”後仍屢次在海上顯靈,救助遇難的人。人們感其恩德,尊爲護航海神,歷代王朝也多次封諡,明朝時晉封爲“天后”。相傳400多年前明代時有一福建商人在澳門附近遭遇颶風,危在旦夕,幸得“顯靈海上消災解難”的天后娘娘解難相救。後來這位商人在神女顯聖處設廟紀念以謝神恩,被稱爲“娘媽角”。

媽閣廟背山面海,沿崖而築,周圍古木參天;廟門口有一對石獅,雕工精美,形態逼真,傳說是300年前清人的傑作;廟內花木錯落,岩石縱橫,景色清幽,由大殿、石殿、弘仁殿、觀音閣4座建築物組成,它們之間用石階和曲徑相通,曲徑兩旁的岩石上有歷代名流政要或文人騷客題寫的摩崖石刻;院內有一塊名爲“洋船石”的巨石,上刻一艘古代海船,船的桅杆上掛着一面寫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是人們喜愛的“一帆風順”的圖景。廟內的碑石上刻有媽閣廟500週年紀念文字。

相傳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登陸澳門,在廟門前面的海灘上岸。詢問當地居民這裏是什麼地方,居民以爲是問媽閣廟,故答“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譯而成“MACAU”,遂爲澳門的葡文名稱由來。

媽閣廟平時香火不絕,每年農曆除夕和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神誕,香火更甚。四方香客雲集於此上香拜祀、叩首祈福,並舉行豐富多彩的節目助興,這時媽閣廟上紫煙瀰漫,一派祥和,這就是澳門八景之一的“媽閣紫煙”的景色。

“媽祖”現在已不僅僅是善男信女們崇拜的“天后”,而且形成了一種國際文化現象——“媽祖文化”。

澳門導遊詞6

聖老楞佐教堂,通稱風順堂,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位於風順堂街,澳門慈幼中學的正對面。實際建築年份已不可測,但據史料記載,推算出教堂是1569年間左右由耶穌會會士創建的一座木製小教堂。而據教堂內一石刻上的碑文,第一次重修應在1618年,至於現時教堂的規模則是在1844年改建後而成的。

聖老楞佐教堂早年建成的時候,因爲它靠近碼頭,所以教堂內立有風信旗杆,是葡萄牙人決定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標。《澳門記略》載:“西南則有風信廟,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歸,祈風信於此。”所以這座教堂也被俗稱爲“風信堂”。後來,因廣東話中“信”“順”同音,也許是爲了祈求風調雨順吧,“風信”轉爲“風順”,而“風順堂街”和“風順堂區”也因此得名。和玫瑰堂以及聖若瑟小堂不同,聖老楞佐教堂建築高聳,氣勢逼人,歐洲古典的風格帶有點巴洛克的味道。由於整個建築並非坐落於廣場(前地),或者出於某段景的位置,所以爲了突出整個教堂的存在,並要作爲一個住宅區域的中心,於是在教堂的下面,加了有近一層高的高臺,使它顯得更加挺拔顯眼。而善男信女拾級而上的過程,也變成進入教堂膜拜前的一種儀式。另外一點和前兩處教堂的不同是聖老楞佐教堂的佔地較大,所以在教堂的周圍有比較大面積的院子,院子裏種滿了生機盎然的植物,在空間和視覺上和周圍緊鄰着的住宅樓做了區隔,所以進入教堂大門基本上也只關注到建築的本體、周圍的植栽以及其間仰頭的藍天,不見俗世的喧囂,幽靜怡人。

在很多年前,風順堂在華人口中是稱作風信堂的,意謂順風順水。當年居澳的葡人大多爲出海營商爲生,他們的家人爲求親人能平安歸來,多於此教堂祈禱希望神靈庇佑。教堂內設立的風信旗杆,爲當時主要靠風力行駛的葡萄牙帆船提供重要指標。“風順”是“風信”粵語諧音,此名一出,讓教堂更具有中國化的親切意味。

風順堂的建立早於1569年,期間曾數度重修,其中在1618年的一次較具規模。而在1979年進行的粉飾裝修,亦使這座古老教堂倍添光采。教堂設計,雄偉壯觀,左右鐘樓並崎,一座是時鐘,作報時用;一座是銅鐘,供教堂彌撒時搖動轟鳴用。教堂的屋頂是中國式的金字瓦面,室內之裝飾充滿東方色彩,古雅逸趣。堂內寬敞宏偉,巨大的樑柱和精美的吊燈,頗具豪華博大之氣派。

祭壇內供奉着聖老楞佐的神像,穿着絢麗的衣袍,一手持聖經,一手拿法杖,莊嚴肅穆,在經常航海的葡國人心目中,是庇佑平安,賜予風信之神。

聖老楞佐教堂與媽閣廟距離不遠,卻在短小的路程中看到葡萄牙人航海主保和中國海神的.前後呼應,見證了西方與中國文化的碰撞與共融,領略澳門人對不同文化的包容。

澳門導遊詞7

如果要領略一下本世紀初澳門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島南岸的海邊馬路看看。這個區域被本地人稱為『龍環葡韻』,它是島上的舊城區。這裡有五棟建於十九世紀未,外型優雅的葡式住宅。

其中一被用作住宅式博物館,展示了當時土生葡人的家居風格;歐式的傢俱擺設和中式的裝璜融洽地共處一室,把當時雙重文化地區內,上流社會的悠閑雅緻表露無遺。

其餘的房子分別用作可容納四百名觀眾的展覽廳、工藝中心、酒吧和葡國民族史展覽館。

剩下的一間成為了現時的餐廳,那裡有一個露天茶座,當你在濃濃樹蔭下品茗時,可能會墮入了時光隧道,回到了一百年前,看著一艘艘帆船緩緩駛來,而船上印度人正忙碌地下錨泊岸,準備接收從中國大陸運來的貨物。

澳門導遊詞8

譚公廟位於路環十月初五街尾,與中國大陸小橫琴島極接近。該廟建於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百年,是路環香火最盛的廟宇,廟內除供奉譚仙聖外,更加置有一隻由鯨骨雕製成的龍舟,是一件已有百年多歷史的文物。據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普男信女進香後必順便一摸龍骨。而在廟外一塊刻有字的巨形大石,亦爲區內一個特色標記。

譚公廟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廟內供奉的譚公,原名譚仙(公元1260年——公元1368年)。據民間傳說,他原是元朝(1260-1368年)時廣東惠東地區的牧童,自幼天生異稟,十二歲得道,成年之後在惠州九龍山修行,死後多次顯靈都化身爲小童,幫助漁家治病和預測天氣,故被奉爲漁家的保護神。譚公廟開廟的時候,漁民送來一條逾二米長的鯨魚骨,後來這條"龍骨"製成"龍舟",並裝配上龍頭、龍尾、錦旗、羅傘、稍公、撓手等,被視作"鎮廟之寶"。據記載,譚公“每杖履出山,一虎隨之”,今廟內牆上亦畫有虎。《惠州府志》卷四十四《人物篇-仙釋》有關於他的記載。路環十月初五街有譚倦聖廟,每年四月八日(農曆)爲紀念他的節日(見譚公誕)。

澳門導遊詞9

歡迎大家來到關帝廟!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關帝廟。

關帝廟位於玫瑰聖母堂附近,建於1750年,廟宇規模較小,內供奉關帝,其塑像雕刻精巧。

關帝廟大殿爲金代原構,面寬三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琉璃脊飾。前檐明間特寬,平柱約與後檐次間中線相對,柱頭欄額肥大,次間欄額伸至明間砍成雀替,猶如門楣形制。有正殿、前後殿、東西配殿及山門,均爲傳統的磚木結構建築,正殿高10米,三鋪頂,正脊飾有二龍戲珠,山牆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裝飾華麗。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澳門導遊詞10

大家好,我是這次負責帶大家參觀澳門著名名勝古蹟媽閣廟的導遊,希望我的解說能爲大家打來一個愉快的旅程。首先允許我介紹一下媽祖廟。

媽閣廟早期稱娘媽廟、天妃廟或海覺寺;後定名"媽祖閣",華人俗稱"媽閣廟"."媽祖"在福建話裏是"母親"的意思。此廟背山面海,沿崖而築,周圍古木參天;廟門口有一對石獅,雕工精美,形態逼真,傳說是300年前清人的傑作;廟內花木錯落,岩石縱橫,景色清幽,由大殿、石殿、弘仁殿、觀音閣4座建築物組成。

而出遊媽閣廟的最佳時期是在春節期間,因爲這段時間香火最旺,而且還會舉行不少傳統活動。不少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拜神祈福,廟前空地會蓋搭一大竹棚,作爲臨時舞臺,上演神功戲。

媽閣廟由"神山第一"殿、弘仁殿、正覺禪林、觀音閣等部分組成,各建築規模雖然細小簡陋,但卻能充分融合自然,佈局錯落有致。

入口大門

大家可以看到入口大門的花崗石建築,它寬4.5米,只開有一個門洞,門楣有"媽祖閣"三字,兩側爲對聯,三部份均有琉璃瓦頂等裝飾,其中門楣頂部更有飛檐狀屋脊,脊上裝有瓷制寶珠及鰲魚。

牌坊

緊跟媽閣廟大門後的是一個三間四柱沖天式牌坊,也由花崗石建造而成,並有四隻石獅分置在柱頭上。

弘仁殿

大家現在來到了規模最小的弘仁殿,殿堂只有3平方米左右。

觀音殿

位於最高處的觀音殿,主要由磚石構築而成,其建築較爲簡樸,爲硬山式做法。

正覺禪林

大家現在來到的是正覺禪林,這座禪林不管在規模上或是在建築形式上都較爲講究,建築由供奉天后之神殿及靜修區組成。修區建築爲一般民房,屬硬山式磚結構,而神殿則爲一四架樑結構、主殿前有一內院,兩側側廊爲捲棚式屋頂、主殿區被二列各三枝柱分爲三個開間,屋頂爲琉璃瓦坡頂,兩邊側牆頂部爲金字形"鑊耳"山牆,有防火意思,具濃烈的閩南特色,位於內院前之正立面,由左至右可分爲五部份,中間最高兩邊漸低,牆身有泥塑裝飾,牆頂則以琉璃瓦裝飾,而在琉璃瓦檐下是三層象徵斗拱之花飾,此外,中間部份尚開有一半徑爲1.1米的圓形窗洞,而琉璃瓦頂上之飛檐及瓷制寶珠裝飾,亦顯示出此殿之重要性。

媽祖閣平時香火不絕,每年農曆除夕、三月廿三日媽祖寶誕、九月九日重九節,這裏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見證聖火

2008年5月3日下午,北京奧運會聖火途經澳門的媽閣廟。來自奧林匹亞的聖火將與媽閣廟的香火相遇,澳門將以最具代表性本土文化迎接奧運聖火的方式,展示其中西文化薈萃的特性。

好了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希望這次的解說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請大家多多關注更多澳門景點,再見。

澳門導遊詞11

多用途的文化活動場所。1998年底竣工,1999年3月19日由葡國總統沈拜奧主持揭幕啓用。

澳門文化中心的成立,標誌着澳門文化史上的新紀元。中心提供優質而多元化之表演、會議及展覽場地,普及各類型的文藝活動,既可滿足深受中葡文化薰陶的市民之需求,同時又可提升都市的生活素質。

在設計方面,造座宏偉的新型建築已成爲澳門最新的標誌,所佔面積達四萬五千平方米。由景觀公園、劇院大樓及藝術博物館大樓組成。文化中心總造價爲9.6億元,其中8.4億元爲建築總成本。包括用於填海、地基和結構方面的工程費用;雕塑羣、音樂噴泉與一般設施;7,000萬元用於施工、顧問和監管方面費用;5,000萬元用於專業設備和裝飾。

劇院大樓內設兩個表演場地:綜合劇院有座位1,114個,適宜上演大型節目;小劇院則有座位393個,適宜舉行小型節目和放映電影。

兩個場地均設有同聲翻譯室和先進的放映、音響和燈光設備。除表演場地外,其它設施還有會議室、展覽廳、多用途排練室、音樂室、化妝間、洗衣房、技術控制室及爲表演者專設的休息室等。

澳門藝術博物館總面積達一萬一百九十二平方米,樓高五層。內設有五個展覽館,展覽面積近四千平方米,爲澳門最大的視覺藝術展出空間。除展覽廳外,該館還有演講廳、多媒體圖書館等設施。第~範文網整理該文章,湖南導遊詞,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此外,中心還設有餐廳、咖啡座、酒吧、售票處和詢問處。

澳門文化中心爲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演藝者提供國際級的表演場地,也爲澳門及鄰近區域觀衆帶來更豐富的文化生活。

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網絡,使今日澳門文化中心成爲國際商貿會議的理想地點。

澳門導遊詞12

澳門海事博物館1987年建成,現在展覽大樓在1990年開始正式啓用。海事博物館的主題不但反映了澳門歷史與大海之間的密切聯繫,還有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和葡萄牙在海事方面的歷史,說明了大海對人類及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性。

博物館就像一艘揚着白帆的三桅船,停泊在媽閣廟前。地下的展廳主要介紹中國南部及澳門漁民的生活情況。展品包括各種中式帆船、內港魚欄、說明各種捕魚的方法┅┅在這一層,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會被“媽閣廟的故事”這個活動舞臺吸引,它把媽祖保護人們安全到達濠鏡海港的美麗傳說生動地呈現在觀衆的眼前。同時,備有葡語、國語、粵語和英語的旁白供選擇。

地下和一樓之間的閣樓陳列了十來艘葡國傳統船隻的模型。在模型上面有一個熒幕,介紹各種船隻的來源和用途。此外,還有兩艘宏偉的船隻模型-薩格雷斯號和克雷奧拉號。

一樓展覽廳,讓人彷彿置身在航船的甲板上。而博物館頂樓的展品與航海技術及海上交通工具有關。此外還有電子天氣指南,提供每日天氣及空氣質量的資料。

這裏還有聚集着色彩斑斕的海洋魚類和種類繁多的貝殼的水族館。另外,即使不會游泳,也可以進入深海探祕,只要進入位於露天茶座內之“海底漫遊”模擬器,便可進入一個驚險刺激之深海旅程。

澳門導遊詞13

各位:

媽祖閣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至今已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澳門三大禪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坐落在澳門東南方,建於明朝1488年。

媽祖閣俗稱天后廟,相傳天后是福建莆田人,又名娘媽,能預言吉凶,死後常顯靈海上,幫助商人及漁民消災解難,化險爲夷,福建人就和當地居民共同在現址立廟奉祀。

每年春節和農曆3月23日娘媽生辰日,是媽祖閣香火最鼎盛的時候。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紛紛到來拜神祈福,廟宇內外,一片熱鬧,而誕期前後,廟前空地會搭蓋一大棚作爲臨時舞臺,上演神功戲。

有關“MACAU”的來歷:400多年前,葡國人抵達澳門,在廟前對面的海峽登岸,看到到有一間神廟,詢問居民當地名稱及歷史,居民誤認爲是指廟宇,隨口稱“媽閣”,葡人音譯成“MACAU”,成爲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xxx

  xxxx年xx月xx日

澳門導遊詞14

二龍喉公園位於士多紐拜斯大馬路,是澳門最大的公園之一。

初期,公園座落於二龍喉皇宮的範圍內,皇宮是一位葡國貴族的住宅,於二十年代期間,因附近一所炮竹廠發生爆炸而受到牽連,整座住宅都被焚燬。現時,這個公園的入口朝向士多紐拜大馬路,石門入口就是貴族住宅房子的入口處,旁邊還設有一座二龍喉水泉。園內栽種着本土及外國樹木,池塘內水鳥聚集,還有一個小小的動物園,風景秀麗如畫。

澳門導遊詞15

各位遊客,大家好!

我是澳門歷史城區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張”。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講解中體會澳門歷史城區的魅力。

我先給大家簡略介紹澳門歷史城區,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爲核心的歷史街區,其中包括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等20處景物,它們都被列爲《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以西式建築爲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傳播歷史的重要見證。

現在我們要去大三巴牌坊,大家先從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出發,沿着波浪形碎石路往北走。啊!這裏不算寬闊的街道兩旁,具有藝術感的建築一座又一座,真是令我們目不暇接。好!差不多來到山坡最高點的時候,遊客們,大三巴牌坊就屹立在眼前。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蹟——大三巴牌坊,它早已成了見證澳門歷史與文化的標誌。告訴大家,它實際上不是牌坊,而是聖保祿教堂的正門前壁,與教堂爲鄰的聖保祿大學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損,正門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階,是由堅石組建而成,大火毀不了,因此保存至今。

請大家細細遊賞大三巴牌坊,同時不要亂丟垃圾,保護好大三巴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