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麗江古城導遊詞5則

學識都 人氣:2.5W

麗江古城導遊詞1

各位遊客:

麗江古城導遊詞5則

今天我們要去麗江古城遊覽。我國有兩大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們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遙古城,南方是雲南的麗江古城。麗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個相對獨立的城建單元組成,大研古城是它們的集中代表,所以人們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麗江古城。從地域來講,麗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馳名中外的少數民族高原古城。

[大研古城的位置→歷史]

大研古城位於麗江盆地的中心。請看盆地西南角聳立着酷似書天巨筆的文筆峯,麗江盆地則像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硯臺,古時“研”和“硯”相通,所以古城就叫大研,難怪人們說麗江文化昌盛是因爲麗江鍾靈毓秀、地靈人傑。

古城形成於宋末元初,明清以來一直是滇西北商貿中心和連接滇川藏的茶馬古道重鎮,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了。古城面積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餘戶人家,常住人口約有2.5萬多人,其中納西族人口約佔67%。麗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公佈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古城選址]

麗江古城除了同蘇州古城一樣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外,還在古城選址、街道佈局、納西民居等方面別具一格。古城北靠金虹山,西倚獅子山,東南向着千頃沃野,地勢北高南低。這樣的位置,冬阻西北寒流,夏送東南暖風,使古城冬暖夏涼,氣候舒適宜人,我們身邊的玉河水則爲古城提供了潔淨而充足的水源。可以說,古城的選址是十分科學的。

[水車→照壁→水龍柱]

我們面前的水車,有人說它是子母水車,也有人說它是情人水車。過去古城裏就有水車,今天在一些偏遠地方也還在使用。它可以用來舂米磨面,如果人住在高處或要灌溉的田地在高處,但水在低處流,還可以用它來提水。

水車旁是照壁,古城裏有三房一照壁的民居,那照壁就像這個樣子。照壁右側是水龍柱。龍是管水的,古城裏的土木建築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立了這個水龍柱,以表達古城人民免除火災的願望。千百年來,古城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古城,也請各位朋友像古城人民一樣愛護古城,不亂扔菸頭垃圾。

[世界遺產徽記→石刻牆→巴格圖]

再看世界文化遺產徽記圖案。外圈呈圓形代表地球、代表大自然;正方形內框爲兩隻手合圍,代表人類的創造;圓圈和方框內外密切相連,表示人與自然要和諧統一,麗江古城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傑作。環繞圓圈的文字,分別是中文、英文、法文的“世界遺產”一詞。

右邊的這堵石刻牆,採用丹霞地貌區特有的砂岩雕成,是因整治古城外圍環境,於1999年建成的景觀。這堵巨型浮雕牆,高9米,長55米,名爲“麗江古城盛世圖”,展現了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白沙古鎮、束河古鎮、大研古城三個片區的古代日常生活場景。其代表性場景有白沙壁畫、束河四方街、大石橋、大研四方街,還刻有東巴象形文字、納西古樂演奏、男耕女織、古城民居大屋頂,是一幅濃郁的納西風情畫,稱得上是麗江的“清明上河圖”。

我們腳下是“巴格圖”,又叫青蛙八卦圖,是納西先民根據五行學說創造的占卜工具。圖案正中爬着一隻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經文,腹部橫穿着一支箭,象徵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桿朝東,象徵“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紅;蛙腹居中,化爲“土”,土色黃;箭頭朝西,象徵“鐵”,鐵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東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腳指向東北,右腳指向西北,加上東、南、西、北,象徵八方卦位。圖案周圍標有十二種動物形象,從正東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子鼠、丑牛。這樣,木、火、土、鐵、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後循環配與十二種動物而得六十序數。民間東巴祭司以青蛙軀體部位象徵宇宙空間方位,佈局陰陽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八方八門,使之形成了特殊的占卜圖,用來解釋自然界,預測人類生活。巴格圖對研究納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觀,乃至對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古城佈局]

古城的街道和房屋佈局,可以說是以水爲脈,隨勢自然。象山腳下的黑龍潭泉水流出千米長的玉河,玉河泉水在這裏分爲西河、中河、東河,在古城裏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過巷,穿牆進院,流遍全城,使麗江古城富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審美情趣。古城的街道、房屋隨着水勢、山勢自然伸展,與我國許多古城的方正嚴整的棋盤式佈局迥然不同,更體現出一種“天人合一”的園林之美。以水爲脈的佈局也告訴我們,如果哪位朋友在古城中迷了路,那麼,只要逆流而上就能走出古城,走到入口這裏。下面就請大家跟我沿着西河畔的新華街進入古城吧!

[五花石街道]

可能有的朋友已注意到我們腳下的鋪路石,這叫五花石。古城裏鋪的都是這種美麗的砂礫石板,經過千百年人馬的踩磨,已經相當光滑。這樣的街道旱不灰、雨不泥,如果是在陣雨過後進古城,街道被雨水沖刷得乾乾淨淨,就像一條五彩斑斕的“花道”伸向遠方,簡直美不勝收。這種五花石是花崗石的一種,古城裏鋪的都是這種石頭,難怪日本客人說:“你們麗江人真闊氣呀!”

[小橋→流水→人家]

大家看,我們左邊是西河,它流向四方街,流向木府,我們的右邊是隨着山勢而建的納西民居。這裏玉水瀅瀅,垂柳依依,木橋座座,瓦屋鱗鱗,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據統計,在古城3.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就有石拱橋、石板橋、櫟木橋365座。麗江古城既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橋城。水,對古城來說,是脈絡,是血液,水使古城充滿活力,水給古城平添秀色。可以說,沒有了水,麗江古城將失去一半的嫵媚。

遊客們,在這古城裏,除了這水給古城帶來活力外,還有一個給古城帶來活力的方面,那就是居民。直到今天,以納西族爲主的各族人民仍然工作和生活在古城裏。他們自然祥和的生活,使古城古風猶存而又生機盎然,因此人們又把麗江古城譽爲“活着的古城”。大家隨時可以見到納西大媽們,身着寬腰大袖上衣,腰繫百褶圍腰,背披七星羊皮,在經商,在娛樂。她們年輕時披星戴月地勞作,現在則老有所爲,老有所樂。她們有時在古城中聯袂而行,成爲與古城十分和諧的一道風景,請各位注意觀察。

[四方街]

遊客們,現在我們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廣場,它是由成排連接的鋪面圍成的一塊近似長方形的廣場街面,街場佔地約有6畝。爲什麼叫四方街,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爲廣場的形狀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權鎮四方”之意。也有人說是因爲這裏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四方街爲什麼這樣有名呢?如果說我國北方有一條世界聞名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的話,那麼,我國南方也有一條被稱爲“茶馬古道”的貿易通道,它是藏區以及麗江的馬匹、毛皮、藥材等特產和南方的茶葉、絲綢、珠寶等商品的一條貿易通道,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而四方街則是這個重鎮的貿易中心。

古往今來,白天,這裏商賈雲集,買賣興隆,並且自然地歸行劃市,連周圍的幾座橋都成了一些商品的專賣地,如科貢坊前的這座橋叫“賣豌豆橋”,西南角的這座橋叫“賣鴨蛋橋”。到了夜晚,特別是節日的夜晚,這裏又成了各族兒女的歌壇舞池,人們燃起篝火,在這裏對唱山歌,跳起鍋莊、阿麗哩、蘆笙舞,通宵達旦。如果你巧逢這樣的盛會,也會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明代木公土司的詩句“一匝蘆笙吹未斷、踏歌起舞月明中”,就是這種盛況的真實寫照。

也許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並不水平,而是向東稍有傾斜,這是爲什麼呢?四方街就如納西諺語所說的,是個除了雞轡頭什麼都有賣的熱鬧集市,沒幾天就會有許多垃圾,古城又沒有固定的清潔工,古城人民就根據地勢,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沖洗街場。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們就用三塊鋪板在街頭河上一閘,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場,四周店鋪的主人則用棍子乘着水勢挑撥,污水流入東河,去灌溉千頃農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乾淨,又免了掃地之勞,這在我國的城市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