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項王故里的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2.35W

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項王故居的中心景區,首先看到的是秦漢之際我們這一帶貴族家庭纔有的典型建築,古稱過道屋,過道屋上“項王故居”四個字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書寫的。以下內容是小編爲您精心整理的項王故里的導遊詞,歡迎參考!

項王故里的導遊詞

項王故里的導遊詞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宿遷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現在大家參觀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出生地—項王故居。當你來到這裏的時候,已經到了我們景區的主體部分。我想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在你離開停車場,穿過石牌坊,拾級而下的途中,數一數那裏的臺階正好是31個,象徵着項羽走過的風風雨雨的31個春秋。

項羽,出生於公元前232年,卒於公元前202年,大約10歲的時候就隨其叔父項梁離開了江淮平原上這座古老的城市—宿遷,當時叫下相縣。而後輾轉於河南、安徽等地,最後“避仇於吳中”,也就是現在的蘇州市。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安徽大澤鄉起義後,避仇於吳中的項氏叔侄認爲推翻暴秦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就殺了會稽郡的郡守,收其精兵八千,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千古流傳的“江東八千子弟”的說法。而後渡江此上,三年時間便將秦王朝推翻,後在楚漢相爭中敗於劉邦。

關於項羽叱吒風雲的歷史業績暫且不予細說,留待下面的講解當中穿插介紹。

下面將這裏的建築簡單地介紹一下,這裏的建築,設計者運用的是先收後放的設計理念,當你進入石闕大門時,東西兩堵圍牆人爲地將空間縮小。其用意是,利用空間控制理論收攏遊客的思維空間,使遊客靜下心來參觀,以達到不虛此行的目的。如果你有這樣感受的話,設計者會感到欣慰的。

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項王故居的中心景區,首先看到的是秦漢之際我們這一帶貴族家庭纔有的典型建築,古稱過道屋,過道屋上“項王故居”四個字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書寫的。

各位遊客,請隨我拾級而上,進入中心景區,當你來到這裏後就應該有豁然開朗、心曠神怡的感覺。如果說前面是收,那麼這裏就是放了。

這裏的建築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即百米長廊和雄偉壯觀的英風閣。長廊依英風閣而建,中軸線將碑廊一分爲二,東廊鐫刻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的全文,西廊鐫刻歷代名家歌頌項羽的詩文,中軸線的正中間豎一三足大鼎,重約八噸,沉穩厚重,古樸壯觀。

請隨我先來參觀東面的碑廊,東面的碑廊是由著名書法家戚慶隆先生耗費近一年時間書寫的鐫刻在32塊石碑上的《項羽本紀》的全文。司馬遷在《項羽本紀》的開頭寫道:“項籍者,下相人也”。這裏的下相就是歷史上的宿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實行郡縣制,我們這裏設下相縣。縣城就在我們這裏向西約3華里的古城居委會。2005年市文化局邀請南京博物院的專家對下相城進行了考古勘探。勘探結果,下相城的城牆爲土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且出土了大量的建築構件,進一步印證了史料記載的真實性。下相縣的名稱到了東晉的時候改爲宿豫縣,到了唐代,爲避唐代宗李豫的諱,改爲宿遷縣。

那麼爲什麼要改爲宿遷縣?這裏有許多傳說。請隨我邊走邊講:我們這裏廣泛流傳着一句歇後語,叫做“半夜搬家”—宿遷,“宿” 意爲“夜”,“遷”代表“搬遷”。意思是一夜之間宿遷縣城搬走了。考古證實這種說法應該是後來的事,即明代萬曆年間黃河決口宿遷城被大水衝倒,連夜搬到現在的宿城所在地。另外一個傳說應該是當時改爲宿遷的主要原因。

唐代宗李豫登基後,爲避諱其“豫”,在準備改名的時候,當時的縣令爲慎重起見,就請了一個高僧,這個高僧騎着一頭小毛驢,繞城轉了三週,回來後對縣令說就叫“宿遷”吧,縣令不解的問,爲什麼叫宿遷呢?高僧說:你這個縣城地勢低窪,在這裏是不能長久的,必須搬遷。縣令就採納了這位高僧的建議將“宿豫”改爲“宿遷”,前一個傳說正好驗證了這位高僧的預言。

司馬遷的《項羽本紀》共9000字,因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講解了,這裏我要提醒各位,《項羽本紀》的內容可以不看,回去後翻翻資料就可以了,但這裏的書法藝術應該細細品味,因爲戚慶隆的書法在第四屆全國青年書法比賽中獲得金獎。毫不誇張地說,戚慶隆就是當代的書法名師,他的作品被許多書法愛好者作爲範本。

各位遊客,請隨我慢慢走下臺階,看看這尊大鼎。剛剛的講解簡略地敘說了宿遷城的演變史,並且穿插了一些民間傳說,多少帶有一點隨意性,但到了這裏,我們看到的是莊重肅目的霸王鼎,講解的感情色彩也有必要進行調整。

說道“鼎”在中國歷史上最初是作爲煮飯的炊具,大家庭用大鼎,小家庭用小鼎。江南才子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用“鐘鳴鼎食之家”來形容家大業大的大家豪門,後來又有“—鼎煮天下”之說。到了殷周之時,“鼎”就作爲王朝政權的象徵。周禮規定君臣依等級擁有不同數量的鼎,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後來鼎又進一步演變爲抽象的概念,直接代表着政權。比如“定鼎”指的是建立新的王朝,“問鼎”大約是指圖謀王位,而“鼎革”就大至相當於今天的改革了。總之,鼎由煮飯的炊具發展到可以直接代表政權,說明民以食爲天的重要意義,它溶涵着中國原始的人文精神。

這裏之所以放一大鼎,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體現了項羽的英雄霸氣,二是體現了項羽在中國政治歷史舞臺上的地位,因爲在秦末漢初這段歷史時期,中國的政局是掌握在項羽的手中,正如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所寫的“政由羽出,號爲霸王”。司馬遷在《史記》中把項羽列入專門記述帝王的本紀中予以撰寫,說明項羽就是建帝業而未立帝號的帝王。在此立一大鼎代表着項羽有着至高無尚權位。這個鼎的南立面是霸王鼎三個字,北立面是四字一行,十六行共64字銘文,簡要地敘述了項羽的一生。

請各位遊客隨我繼續參觀下一個景點。

這就是英風閣了。匾額上的四個字是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書寫的。進了英風閣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這隻石香爐。這隻香爐看上去雖不起眼,但它是有一定文化內涵的。它是日本國河野慕雄先生贈送的。他的名字原來不叫河野慕雄,而叫河野太郎,因爲他十分仰慕項羽、崇拜項羽,就把名字改爲河野慕雄了。意爲仰慕英雄的意思。有一次隨日本代表團訪問中國專程來爲項羽敬香,但沒有香爐,他就捐了1000元人民幣做了這隻香爐。

香爐的後面就是項羽的石雕像。這尊石雕像曾獲淮陰市石雕創作三等獎。他的成功之處在那裏呢?有的遊客可能已經看出來了。成功之處就在他的右手上,作者大膽地運用了極度誇張的手法,左手握劍,右手將山石抓碎,較爲直觀地體現了項羽恨天無柱、恨地無環、頂天立地、拔山蓋世的英雄氣概。所以,林散之先生在爲其題寫匾額時,寫的不是“英雄蓋世”,而是“蓋世英雄”。說明項羽是凌駕於英雄之上的英雄。東西兩副對聯的內容也是與其相匹配的,如上聯說:“當年初破秦軍諸侯將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重瞳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鉅鹿大戰項羽以六萬人馬打敗章邯二十萬大軍後,前來救趙的其他諸侯軍將領被項羽召見時,都雙膝跪地而行,不敢仰視重瞳子,這裏的重瞳子指的就是項羽。這一組內容的安排是相互照應的,集中地體現了項羽的英雄霸氣。

這裏的東西兩邊分別陳列8尊雕塑和6幅壁畫。西面3幅壁畫反映的是項羽三年反秦的重大事件,東面3幅壁畫反映的是楚漢相爭的重大事件。這些事件當中有的遊客都很熟悉,如鉅鹿之戰、鴻門謝宴和烏江自刎等,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這裏重點介紹三幅,先隨我參觀第一幅霸王舉鼎.

關於霸王舉鼎因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僅用“力能扛鼎”四個字一筆帶過,所以後來就流傳着不同的說法,安徽和縣有一舉兩得的說法,浙江有舉鼎招親的說法,我們認爲下面的說法是較爲客觀的。

項氏叔侄二人在蘇州率八千子弟起義後,認爲力量太小,必須擴充兵力。當大兵行至安徽時聽說桓楚和子英有兩萬人駐紮在現在蚌埠市西郊的塗山,於是就親自前往說服。桓楚和子英看到項羽儼然一副白面書生的樣子,懷疑說:“秦雖無道,但勢力強大,沒有蓋世的勇氣,難以與其抗敵”。又說:“這裏的禹王廟前有一大鼎,重約千斤(根據現在的度量衡推算約四、五百斤)。君如能連推三次把它移動,我們就隨往抗秦。”項羽走到鼎前,“三推不爲重”。桓楚和子英既驚訝又佩服。項羽笑笑說:“如此試力不足爲奇”。又上前用雙手輕輕將鼎舉起,並繞着禹王殿轉了三週,十分從容地放回原處。二將及衆軍目瞪口呆。桓楚和子英對視一下說,願意聽從使命。起義軍的隊伍一下增加了兩萬人。這就是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所說的“力能扛鼎”的出處了。

請隨我參觀東面的壁畫。這裏的壁畫也是三幅。第一幅是彭城大戰,這一仗是戲水分封后,劉邦和項羽交鋒的第一仗,也是劉項爭霸天下的開端,這一仗劉邦所率56萬大軍多半葬送在睢水之中,因此有“睢水爲之不流”之說。彭城大戰,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記載的非常詳細,這裏就不細講了。下面講講劉邦敗逃後丟兒棄女的事。

就在劉邦被項羽大軍重重包圍在睢水的關鍵時刻,頓時,狂風突起,飛砂走石聚下,劉邦趁天昏地暗之機衝出了項羽的包圍圈逃跑了。夏侯嬰趕車載着劉邦在逃跑的路上遇到劉邦的兒子和閨女時將其撿起同乘一車,但當項羽追兵逼近時,劉邦看到車載過重,車速過慢。這時大家可能都不會想到劉邦是怎樣做的?立即決定將自己的親生骨肉推下車去,夏侯嬰將其撿起,劉邦又推,“如是者三”,即連推三次。劉邦爲什麼要這樣做?客觀地講,一方面是劉邦非常清楚,這次如果被項羽抓到,絕不會有鴻門宴的好戲,必死無疑,急於逃命。另一方面劉邦堅定即使自己的兒子閨女被追兵抓到,項羽也不會對其怎麼樣的。說明劉邦知己知彼。

劉邦逃到滎陽後,佔據易守難攻的成皋城,和項羽在滎陽鴻溝一帶展開了長達三年之久的拉鋸戰。在此期間劉邦採取了攻心術,先是離間項羽和其亞父范增的關係,范增被逼離開了項羽,而後又派兵騷擾項羽的後方。項羽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經議和答應了劉邦提出的鴻溝爲界、平分天下的要求。這就是中國象棋棋盤上“楚河漢界”的由來。

鴻溝議和後,項羽引兵東歸,但劉邦背信棄義,聯合韓信、彭越等諸侯軍追擊項羽。由於後勤供應不足,項羽腹背受敵,楚軍在戰場上的優勢不復存在。公元前202年12月,項羽10萬人馬被困垓下,漢軍刻,頓時,狂風突起,飛砂走石聚下,劉邦趁天昏地暗之機衝出了項羽的包圍圈逃跑了。夏侯嬰趕車載着劉邦在逃跑的路上遇到劉邦的兒子和閨女時將其撿起同乘一車,但當項羽追兵逼近時,劉邦看到車載過重,車速過慢。這時大家可能都不會想到劉邦是怎樣做的?立即決定將自己的親生骨肉推下車去,夏侯嬰將其撿起,劉邦又推,“如是者三”,即連推三次。劉邦爲什麼要這樣做?客觀地講,一方面是劉邦非常清楚,這次如果被項羽抓到,絕不會有鴻門宴的好戲,必死無疑,急於逃命。另一方面劉邦堅定即使自己的兒子閨女被追兵抓到,項羽也不會對其怎麼樣的。說明劉邦知己知彼。

劉邦逃到滎陽後,佔據易守難攻的成皋城,和項羽在滎陽鴻溝一帶展開了長達三年之久的拉鋸戰。在此期間劉邦採取了攻心術,先是離間項羽和其亞父范增的關係,范增被逼離開了項羽,而後又派兵騷擾項羽的後方。項羽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經議和答應了劉邦提出的鴻溝爲界、平分天下的要求。這就是中國象棋棋盤上“楚河漢界”的由來。

鴻溝議和後,項羽引兵東歸,但劉邦背信棄義,聯合韓信、彭越等諸侯軍追擊項羽。由於後勤供應不足,項羽腹背受敵,楚軍在戰場上的優勢不復存在。公元前202年12月,項羽10萬人馬被困垓下,漢軍安於現狀呢?於是就準備帶着項羽離開宿遷,在臨行之前就叫其侄項羽種下一棵樹,就是這棵槐樹。後人把它稱做“項王手植槐”。許多遊客問,爲什麼看不出這棵樹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專家考證說是第三代再生,並且其主幹部分被埋在了地層的下面。因爲我們這裏在歷史上是黃泛區,明代萬曆年間,黃河決口大量的泥砂把樹的主幹埋在了地下,現在所能見到的只是其枝幹部分。

各位遊客請隨我繼續參觀,項羽雖然生性剛強,但卻愛憎分明,他對待部下如同手足,對待隨其征戰南北的虞姬和烏騅馬倍加珍愛。這裏就是繫馬亭了,亭中就是日行千里的烏騅馬。藝術家筆下的戰馬,要麼就是昂首嘶鳴狀,要麼就是奮蹄奔跑狀,而這匹馬塑造的是失去主人後低頭沉思狀。當項羽到了烏江後只剩單槍匹馬,烏江亭的亭長備船在此等候,欲接項羽過江,但項羽自愧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於是就把烏騅馬交給了烏江亭的亭長,自己衝殺一陣後自刎身亡。當烏騅馬看到主人離己而去時,於是就跳進江裏溺水而死,但馬鞍卻隨江水漂到了江的對面,一夜凸起一座山,後人就把這座山命名爲馬鞍山。

各位遊客請隨我繼續參觀,前面我們講過項羽出生在當時的下相縣,當時的下相縣方圓幾百裏,遊客可能要問具體地點就在這裏嗎?前面的這塊碑記載的.較爲詳細。這塊碑的正面是“梧桐巷”三個字,背面的記載是:“《史記 項羽本紀》、《漢書》、《江南通志》均記載項羽出生於下相梧桐巷,考即此處。”這裏早在秦漢之際因廣植梧桐,故名梧桐巷。有史爲證,那裏的一棵梧桐樹就是保存下來的唯一的一棵髮根梧桐,專家考證這棵梧桐是第四代再生樹。據傳說項羽的衣包就埋在這棵樹的下面,所以這棵樹的生命力十分頑強。每當老的樹幹即將枯萎時,從其根部又發新枝,眼前大家看到的北面的一棵就是從其根部新生的一棵,屬第五代再生了。如此生生不息的樹,不能不讓我們產生聯想,樹下埋着項羽的根,根根相連,似乎是象徵着項羽的生命在不斷地延續。

在楚漢戰爭中,項羽雖然失敗了,但是後人沒有把項羽作爲“成者王,敗者寇”來對待。在人們的心目當中他仍然是英雄。他不畏困難,敢打硬仗的精神一直激勵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作爲項羽的出生地,爲紀念項羽,早在唐代這裏就爲其建造許多紀念性建築,但在清朝初年已經倒塌。康熙四十二年知縣胡三俊在此立碑一方,從此這裏就定名爲“項王故里”。這塊碑就是知縣胡三俊的手跡。他這個知縣和一般的知縣不一樣,是高職低配的知縣。相當於現在的副省級幹部到這裏做知縣。其水平和一般的知縣也不一樣,他十分重視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就任不久就在這裏立了一塊碑,使宿遷的這處名勝古蹟得到傳承。

碑的下面叫贔屭,相傳是龍王的第九子。龍頭、龜身、蛇尾。它是個吉祥物,遊客到這裏都要摸摸它。因爲我們這裏流行着一口頭讒:叫摸摸贔屭頭,一輩子不用愁,從頭摸到尾,一輩子不後悔。

各位遊客通過參觀這一景點,尤其是摸過贔屭頭的朋友,都帶走了它的靈氣,在今後的工作中就再也不會遇到發愁的事了,即使遇到發愁的事,只要想到曾經在宿遷的項王故里摸過贔屭的頭,再大的困難就會不攻自破,迎刃而解。

請各位遊客不要在此過多逗留,隨我繼續參觀,這裏就是項羽的住所了。大書法家林散之把其取名爲“項羽故居紀念室”,項羽故居紀念室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東面是項羽的起居室,西面是項羽的書房,中間是項羽的愛妻虞姬的雕像。

虞姬是宿遷沭陽人,她的哥哥叫虞子期,製造兵器遠近聞名,項羽從吳中起兵到了徐州下邳駐紮後,兵力已擴充到6萬多人,需要大量的兵器。於是就經常往返於虞子期家購買兵器。虞子期的妹妹才貌雙全,聽說是大將項羽,就經常與項羽在一起切磋武藝,時間久了。二人就產生了愛慕之情。後經虞子期撮合,就結爲夫妻。現在我們宿遷和沭陽人見面仍有互稱老表的習慣,其根源就在於此。

我的講解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下面是遊客的自由活動時間。我們這裏西面有一個項羽習武場,那裏有許多習武的器具,可以到那裏活動活動,試一試,練一練。另外2005年我們在那裏搞建設時發現一口古井,應該是項家用過的井,我們對其進行發掘,並恢復了井欄、井架等。遊客可以到那裏體驗一下古代人是怎樣取水的。井水甘甜爽口,經化驗它比其他井水所含的礦物質要多,飲用它可以強身健體。項家世世出大將,當於飲此井水有關。

各位遊客,你如果想深層次瞭解項羽的話,我們前面小賣部爲你準備了許多有關項羽的資料,回去時可以買幾本回去研究研究,也可以買點旅遊紀念品,送給你的家人、親戚或者朋友留作紀念。我的講解到這裏就全部結束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