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旅遊>導遊詞>

武隆的導遊詞

學識都 人氣:1.19W

武隆縣地處重慶東南部烏江下游,東連彭水,西鄰涪陵、南川,北接豐都,南界貴州道真。下面請欣賞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武隆的導遊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武隆的導遊詞

武隆的導遊詞1

中國,重慶武隆,位於重慶東南,距重慶主城區170公里。地處中國著名山脈——大婁山與武陵山的交錯地帶,長江中游最大支流——烏江橫貫縣境,發育形成了中國獨有而豐富的溶洞、天坑、地縫、峽谷、峯叢等地質奇觀,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等國家榮譽稱號,是長江三峽庫區集雄、奇、險、峻、秀、幽、絕等特色於一身的旅遊勝地。

武隆,地處重慶市東南邊緣,烏江下游,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位於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之間,東西長82.7公里,南北寬75公里,全縣幅員面積290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5萬畝,縣城建成區5.1平方公里。東鄰彭水,南接貴州省道真縣,西靠南川、涪陵,北與豐都相連,距重慶市區128公里,處於重慶“一圈兩翼”的交匯點,自古有“渝黔門屏”之稱,是千里烏江一顆璀璨的明珠。現轄26個鄉鎮,40.84萬人,縣城所在地爲巷口鎮。

武隆設治,始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據《寰宇記》載:“以邑界武龍山爲名”。《明一統志》載:今核桃鄉內,一山“逶迤如龍,下有空洞,即武龍山也”。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與廣西省一縣同名,故改“龍”爲“隆”,寓興旺發達之意,更名武隆縣,相沿至今。

武隆的導遊詞2

武隆,地處重慶市東南邊緣,雲貴高原大婁山褶皺帶與武陵山系的分交地區,位於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之間,東西長82.7公里,南北寬75公里,總面積2901.3平方公進裏,東鄰彭水,南接貴州省道真縣,西靠南川、涪陵,北與豐都相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爲主,也有丘陵、高地,自然概貌爲“七山一水二分田”。現轄46個鄉鎮,共人口有39.8萬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元,99年財政收入元。武隆縣轄10鎮鄉,分爲巷羊片區、土坎片區、白馬片區、長壩片區、鴨江片區、平橋片區,江口片區、桐梓片區、火爐片區等9個片區。

武隆氣候溫暖溼潤,年平均氣溫17.9°C,全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縣境內有主要喬木、灌木147種,珍稀樹種有銀杉、水杉、珙桐等。主要野生動物181種,屬國家一、二、三級保護的珍稀禽獸有虎、雲豹、金錢豹、金貓、大靈貓、小熊貓、黔金絲猴、蜂猴、獼猴、毛冠鹿、羚羊、長尾雉、銀雉、白腹錦雞等。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主要有鐵礦、鋁土礦、煤礦、硫鐵礦、大理石等。過去,由於交通閉塞、信息不暢,武隆的經濟十分落後,工業不發達,只有規模較小的採掘、紡織及一些加工工業。

農業主要以生產玉米、小麥、水稻、薯類爲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烤煙、貯麻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後,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改善了交通、通信狀況,大力發展旅遊業,開發了仙女山、芙蓉洞、天生三橋、黃柏渡江漂流、芙蓉江過江速滑等極具特色的旅遊項目,帶動了武隆經濟的發展。今天的武隆,已甩脫了貧窮落後的帽子,正成爲千里烏江上的一座明珠之城。

武隆的導遊詞3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今天我們的遊覽行程是天坑三橋,這是重慶周邊景點比較著名的自然景觀。下面,我就隨着大家的腳步一一爲大家講解。

天坑三橋景點背景:喀斯特系統

武隆喀斯特是重慶唯一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它是在和貴州荔波及雲南石林一起以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的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它有三個獨立的喀斯特系統,芙蓉洞洞穴系統、天坑三橋喀斯特系統和後坪沖蝕型天坑喀斯特系統,均具有喀斯特特徵的世界性意義。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天坑三橋喀斯特系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串珠式天坑橋羣,三座喀斯特天坑橋,分佈在同一峽谷的1.5千米的範圍內,橋間是天坑,按順序分別是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

天坑一橋——天龍橋

現在請大家把目光投向對面那座山峯,像不像是一隻大象正昂首邁步前來迎接各位朋友?那座在它鼻子上的亭子就是專門接待賓客的。雖經萬年,它仍神采奕奕的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默默的守護着天龍橋。

下面我們來到了第一個景觀臺,大家可以在這裏觀看天龍橋的英姿。天龍橋是天坑三橋中最像真正的橋的一座,它的橋洞呈規則的長方形,高120米,寬30米,洞長120米。整座橋的跨度有200多米,我們的停車場就建在橋面上。現在我們是在谷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景點,大家可以看到他真的是非常形象逼真,雄偉壯觀,堅不可摧,雖自天開,宛若人造。正如一位橋樑專家參觀考察後說的那樣:“我造了一輩子的.橋,也造不出這麼好的橋來,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偉大了!”

現在大家請看前面有一個小院子,你們應該都聽過《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吧,當時張藝謀拍它的時候,這裏是唯一的外景拍攝地,大家可以進去看看,這裏還可以照相的。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繼續前進。大家請看這裏,一道道綠色的屏障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層次分明。近看奇峯怪石,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遠看山色如黛,天高雲淡。有沒有生出“看庭前花開花落,任天上雲捲雲舒”的閒情逸致啊?

天坑二橋——青龍橋

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第二座橋青龍橋,它是三座橋中最雄險的一座。你們看,這橋孔就像是洞開的天門,每當雨過天晴、陽光照耀時,天門中便有七色的彩虹出現,變化萬千,猶如一條青龍,青龍的名字由此而來。青龍橋的洞高150米,洞長120多米,從洞底到山頂的高度有350多米。它洞口兩側是懸崖絕壁,猿猴不攀,飛鳥徘徊。若遇雲霧,便是“山在虛無縹緲間,雲深不知處”了。

天坑三橋——黑龍橋

穿過小橋流水,我們來到了最秀麗的第三座橋黑龍橋下。黑龍橋高210米,寬30米,橋洞長170米。它的特點是橋洞高且狹長,洞內光線昏暗,宛如一條黑龍盤旋洞頂,黑龍橋由此得名。洞中有四泉,形態各異,姿態萬千。大家看這裏,這就是三迭泉,一波三折,順壁而下;一線泉,水流一線;霧泉,宛若輕煙,似霧非霧;珍珠泉,當空高掛,入地難尋,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眼光照射下,晶瑩剔透。洞壁上的沉積物如遠古社會的圖騰雕刻,逼真傳神,堪稱洞中一絕。

走到這裏,我們已經把天坑三橋的核心景點都看的差不多了,接下來有半小時的自由時間,大家自己四處看看吧,我們半個小時之後集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