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創業面臨3大難題

學識都 人氣:1.42W

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因沒有資金實力,他們很難請到或請得起高水平的人才,也沒有太多的錢用於廣告或市場推廣,所以,創業之初的生意來源很大部分是靠社會關係,那麼還會面臨哪些難題?

白手起家創業面臨3大難題

首先是資本的問題。

有錢不一定發展的好,沒有錢一定發展不好。80後白手起家的創業者,都是在最近幾年纔有點微不足道的小成績,但是普遍擁有現金流的壓力,尤其是比起那些有着豐厚積累的前輩們。浮出水面的80後的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資產最好的也不足“海鑫鋼鐵”和“碧桂園”這些有上一代積累的80後企業家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更不要說現金流了,比起80後更熟悉一點的IT行業的前輩,也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差距,在資本層面上80後絕對是弱勢羣體,這方面不是融資幾百萬上千萬美金就可以解決的。

第二是行業地位的問題。

在大的行業層面來看,80後的企業在行業中只可能是追隨者(並不排除是技術和產品的領先者),無論是規模還是利潤,而在目前的中國,沒有什麼行業是可以依靠一個技術去改變行業的。很明顯的一個案例,VC更願意去投資那些可以放一些有“擦邊球”和“電視劇”,卻能擺平政府關係沒人管的視頻網站,而沒興趣去投一個技術團隊,這是很現實的市場問題。80後創辦的企業根本就沒有被行業領導者所重視,否則,通過併購、惡意競爭等手段,大的擁有規模積累和良好現金流的公司,很容易快速解決掉這樣的競爭,只不過目前沒有必要。

第三是大環境的問題。

中國目前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甚至有不少泡沫存在),任何可以在短期內讓資本極速膨脹的產業,都不會逃過資本的眼球的,很顯然,目前國內的資本更喜歡的房地產、能源、金融等行業,而這些行業顯然不是白手起家沒有社會背景和家庭背景的80後創業者能夠進入的領域,而80後更熟悉的IT行業短期內格局不會發生大的改變,這在大環境上而言對於80後是不利的(小船很難做到逆流行船,更不要說在大浪中了),但是又是公平的。

2010年以前,是前面5-10年有着良好積累的前輩們的收穫期,而未來的`兩三年,甚至五到十年,80後的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應該擺平自己的心態,不要急於收穫,而是做好堅實的積累,儘管我們可能會很痛苦的認爲自己錯過了經濟發展的最佳時期進行收穫,但是金子遲早會發光的,準備好長跑,去抗住未來的重任,未來早晚都會是我們的。

同時,媒體和大衆對於80後的創業者的關注,也不妨更現實一點多關注一下他們的產品和團隊,這裏的亮點和潛力應該會更有意義一些,儘量少把財富和資產來作爲關注點,否則就像指着貓講老虎了,也會誤導了很多根本沒想明白自己要幹什麼的“創業者”。

白手起家艱苦的創業傳奇

記者這次採訪到的三位“藝術男”,算是“去向”的一種類型。他們不習慣做朝九晚五的公司職員,於是運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創業,用藝術美化生活,從中獲得自己的財富。也許他們最終不一定能能藝術大師或經營大師,但能用自己的愛好、特長創業,他們無疑都爲此驕傲着。

製陶男孩葉進:前店後廠賣陶藝葉進決定要做一輩子自己愛好的陶藝品,一邊開店,一邊開廠,自己做自己賣。在他的“大陶意”館,所有陶瓷製品都是手工做成。塑形、刻花、彩緩、施釉,每一道程序都透着靈氣,遠離了機器加工千篇一律的匠氣。他的陶藝館開在杭州濱江的彩虹城小區,離他畢業的中國美院陶藝系原址很近。他製作了許多跟生活有關的器皿如杯盞碗蝶等,希望把“大陶”藝概念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2006年,葉進從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畢業了,帶着不少美好的回憶:“大三、三四的時候我參加了西博會,櫃檯上有我的陶藝作品呢!”葉進說自己是個非常內向的人,“沒事的時候我可以在房間裏呆一整天,一聲不吭,就想着怎麼搞一個新的陶瓷作品。陶瓷世界是我熱愛和喜歡的世界,與服裝設計相比陶藝更主觀,我想捏成什麼樣就什麼樣,而且顏色在燒製前後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很神祕。”

大學畢業後,葉進在江蘇一個陶藝工作室實習過兩個月,回到杭州,他就考慮自己也開一個工作室,或者辦個公司——壓根兒就沒有想過找一家企業上班,哪怕做設計師薪水也不低,他總覺得那樣不自由。

2007年2月,在另一位創始人的提議下,葉進決定經營自己愛好的陶藝品。“我想一邊開個店,一個邊個工廠,自己做自己賣。”剛開始他在龍泉、宜興、德化等地尋找燒製場地,最後落戶景德鎮 ,因爲那裏的陶土充足,氛圍也很好。現在他在江西景德鎮有了一個360多平方米的陶瓷品燒製工廠,裏面設備一應俱全。在杭州則有個80平方米的店面。“光買燒製設備就投了七八萬元,在杭州像我這樣有店又有廠的陶藝店還很少。”有麼大投入,成品價格當然不低。一個普通的青瓷杯,葉進店裏要賣80~100元。除了利潤、藝術創作附加值外,他說,“成本實在也很高啊!”

■原則

雖然也接訂單,但真碰到大單子,他又會猶豫。有一次北京有個地產公司向葉進訂一萬個杯子,給客戶做禮物用。葉進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因爲他們工廠一個星期的產量大概爲500個,“做一萬個時間拖得太久,而且我也不想大批量做,大批量就沒有作品的價值了。”

■砸陶

因爲是小製作,他在景德鎮那個窯子,一次燒製只能放7~8個陶藝品,出窯的時候往往只有2個是好的,葉進就會把那些次品砸掉。其實,那些“次品”,大部分也就是釉色不均勻或者氣泡斑點較多,將投入成本辛苦做出來的產品砸掉,是要有點魄力的。葉進堅持這麼幹,“幹這個就像我站在窯子旁往裏面扔錢燒一樣,你看,開一窯光煤氣費就要400多塊錢,還有各種配套費用,還有最後砸掉次品的損耗……”葉進除了在店裏零售陶瓷作品,也接一些訂單。有一次幫客戶做一個“雙手託心”的紀念杯,出來的效果跟顧客要求的相差很多,葉進只能做好的幾十個紀念杯全砸了。次品也砸,“正品”也砸,葉進雖然心疼得不得了,但爲了保證品質和聲譽,他沒力法。葉進的夢想就是讓陶藝融入到大家日常生活中去,他也很想去杭州風景區開一家“大陶意”,這樣大家就可以在自然風光中享受制作的過程。他還想開一個陶藝培訓班,培養更多愛美的人。

設計男孩默默:默默地做悠然小偶

我們的童年,夢裏面常常會有稀奇古怪的東西:有長着又長又圓臉的彩色斑馬,有軟軟犄角毛茸茸的小鹿,還有胖胖的冬瓜寶貝……這些可愛的東東,在默默的店裏都可以看到。還有用鐵絲做成的歐式自行車,手繪的牛皮紙袋,有點像景泰藍的掐絲畫等等。

剛畢業時,默默也曾經去服裝公司實習做設計師,最後逃離了。他不願意被拘束,想自己做個美麗小星,把驚喜帶給漂亮的女孩子。“從小我就喜歡湊湊拼拼,家裏有發條的手錶、收音機、電扇都被我大卸八塊過,有時鄰居也會把壞掉的家用電器拿到我家來修。”作爲手工藝品店的老闆張偉東,大家都喜歡叫他默默,他話不多,做出的小東西卻新奇漂亮。高中時默默學的是裝潢設計,大學進入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因爲他動手能力超強,大學時接了不少舞臺設計、橫幅製作、POP海報的活。

2004年底,默默在一家休閒服裝設計公司實習,“這個工作與我的專業很對口,但是很多設計都是抄襲的,我做的僅僅只有是顏色搭配和服裝材料的選擇。”默默覺得這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實習期一到,趕緊就捲鋪蓋走人。後來,他去了一位老師的家居店裏幫忙,店裏好些可愛的花卉、擺設、儲物小箱等大多是手工製品。“在店裏我學了插花與佈景、陳列,一方面是學手藝,另一方面就是學習開店的經驗。”

2007年11月,默默在桐鄉開了一家店,跟老師的店一樣都叫“悠然家居”。開店之初,默默遇到了很多困難。“我是白手起家,老師幫了我很多忙,還借錢給我。”默默是溫州人,原先的想法是在溫州租一間店面,但因爲租金太貴,只能開在離母校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比較近的桐鄉。手工製品非常暢銷,有時候默默店裏會缺貨。有些產品他是從老師店裏拿過來賣的,貨源並不是很穩定.於是他不斷髮揮自己超強的學習能力,做出了許多屬於自己的東西默默的小玩具售價並不太高,一個小偶也就賣幾十元,但是人氣超高,紅紅火火。

■明星小偶

默默店裏有另一明星產品“悠然小偶”。曾經有位網友知道默默一本畫冊。“沒想到我真的做出來了,剛開始我也是把小偶做爲家居用品的配飾放在櫥窗,但是和自行車一樣,賣得特別好。”默默又開發了一系列小偶產品,有斑馬小鹿等等,每個都叫人愛不釋手。

■免費傳藝

買過默默的小玩具店,很多朋友慕名前來,想跟他學習製作布偶。“很多人問我,你這樣教他們做布偶,難道不擔心技術被人學走,以後沒人買你的布偶?我覺得自己的創意另人是學去的。”每一個來學習製作布偶的朋友,默默都盡心地教。接下來,他打算做大網丫,擴大實體店面,增加更多的手工產品。“學會做布偶的朋友們,也可以放到我這裏賣,這樣我就不會缺貨了。”

雕塑男孩李罡:我體會過什麼叫窮

石膏邊角料,木頭、麻繩和鐵絲,這是李罡的工作室裏常見的素材。旁邊一個架子上,有各種姿勢的人物雕塑,一朵含苞侍放的玫瑰裏裹着一個女孩,這是他的近工作。爲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李罡曾經很迷惘,也很窮過。畢業數年後,逐漸成熟的他開始平衡各種關係,一邊繼續自己的創作,一邊幫別人做些雕塑項目。他還想在淘寶開家店,專們做肖象。

2002年,李罡拿到了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入學通知書。說起爲什麼選擇雕塑系,李罡笑了起來:“那時我們台州一個廣場上有個十多米高的石雕,聽說花了100多萬才做起來的,我就覺得做雕塑應該很賺錢,所以就選了這個系。”結果,這個“賺錢”的想法至今沒有完全實現,經過大學陶冶,他成了藝術狂熱分子。“我很崇拜外國的雕塑家,他們的每一件作品都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時間和勞動才完成。”剛畢業,李罡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向大師們越靠越攏,成爲大家認可的藝術家。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畢業後李罡沒有去找工作,班裏的一些同學,有的主動漫公司上班,有的去當美術老師,有的甚至做起了與自己專業一點聯繫都沒有人的化工產業。他認爲那些工作,某種程度上意味着失去自我。挺長一段時間,他就自個兒呆着,琢磨着創作的事情。沒有工作,也沒有另的收入,但人還得生活啊!那陣子,他真是嚐了什麼滋味叫做“窮”。“往往下一頓飯在哪裏都不知道。”

那時,每個去李罡塑料的人都會被他拉住,要求只有一個:“請我吃飯”。有一年中秋節,節應邀去同學家蹭飯,臨走的時候,同學悄悄塞給他200元錢。“那時他感激無法用語言形容,這個同學至今是我的好朋友。”

迫於經濟壓力,李罡開始接活,有些是同學朋友推薦的,有些是另人慕名找來的。雖然做商業作品不符合他的初衷,但此時他明白:首先得活下去。“有一次,我通宵4天給別人做一個兩米多高的雕塑,扣除材料和其他勞力費,我纔拿了3000元不到。”

剛開始的價格比較低廉,但李罡忍下來了。客戶拿到成品後很滿意,之後也有繼續合作。慢慢地,李罡把自己的雕塑室做成了一個“工作室”,既接一些社會訂單,也創作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他也開始覺得,自己應該好好規劃不同含義的人生。

■紀念碑

2008年初,李罡接到了做溫州紀念碑的雕塑活。“我們負責做泥稿,他們拿回去後自己翻制,這個雕塑花了他和合作者一個多月時間,每人獲得了幾萬元報酬。”

■淘寶店

有自己的時間,李罡就會做一些肖像習作。“希望經過時間的沉演,經驗的積累,我的作品會越來越好。”李罡還想在淘寶上開一家給別人做肖像雕塑的店,希望生意會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