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浙大校長“問診”新時期大學生創業

學識都 人氣:1.25W

教育部新近發佈“通知”,要求各高校在學分、學制、課程的安排等方面,在創業和學業發生衝突的前提下,允許大學生選擇休學去創業。面對這樣的“新時期”,大學校長怎麼看大學生創業?企業家怎麼看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又是怎麼理解創業?

北大浙大校長“問診”新時期大學生創業

日前,“新尚杯”高校大學生創業邀請賽在浙江大學舉辦。決賽現場,北京大學校長王恩哥、浙江大學校長林建華和新尚集團總裁唐立新、軟銀中國總經理馮正明與來自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一起,就新時期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行了對話。

 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氛圍非常好

學生:爲什麼國家如此重視大學生創業?是因爲大學生就業太難了嗎?

王恩哥:在中央四中全會上,中國提出一個新詞,叫作“新常態”。在新常態下,中國如何能夠繼續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實現可持續發展?創新、創業是破解之道。現在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不斷出臺,社會氛圍非常好。在這樣的氛圍下,年輕人大有可爲。

林建華:浙大學生創業比例之所以比較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浙江省本身就是一片創業的沃土。有數據表明,浙江有5500萬人口,平均每70個人中就有一個私營公司。由此可見,浙江是一片創業意識強烈、非常適合創業的土地。浙江大學坐落在這樣的地方,自然會主動吸收創業文化,參與創業行動。

前幾天我們參觀了幾個在校大學生創辦的企業,學生的活力與無窮的創造性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對浙大學生不怕失敗、不怕苦、不怕睡地板的創業精神感到非常自豪,也非常感動。今年,有16支浙大學生的創業隊伍得到了天使基金的資助,有一個學生已得到了近千萬的投資。所以我希望浙大能出現更多成功的企業家,也希望更多如“軟銀中國”這樣的企業將來能爲大學生創業出力。

學生:作爲純粹的人文社科類學生,校長對我們的創業有何建議?

王恩哥:北大校友中,比如李彥宏、俞敏洪、黃怒波,都是文科生。他們充滿想象力,對社會、對世界充滿熱情與激情。所以,他們才能經常有一些奇思妙想。技術當然是一定的創業保障,但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是創業成功的前提,而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可以在大學的通識教育中獲得。北大非常提倡通識教育,比如文科生要學習計算機課程,通識教育可以使人走得更遠。另外,創業者要根據需要組織一支團隊,讓團隊成員能夠互補,合作才能共贏。

直覺不是虛無縹緲的能力

學生:我有意願創業,但學習和研發能力並不強,該如何克服?

唐立新:我認爲大學裏的學習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綜合能力的培養。創業首先要有一個好心態,把心態放平和,注意全面發展,多結交能給你幫助的人。

王恩哥:學習能力並不是指每門課程都考到90分以上。曾有一位專家跟新入學的狀元們談話,有學生問他,在大學裏選一門音樂課有沒有用?他的回答非常肯定:只要你有興趣,就應該去學,不要問有用沒用。他舉了一個例子:很難說一個人開車好是因爲哪方面技能好,視力好、精力旺盛、記憶好?其實這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車開得好的人,開起車來輕鬆自如,這是不斷學習的結果。就像人生路上,他能從別人那兒學習,從書本上、課堂上學習,這種能力就是綜合能力,它會讓人受益一生。

學生:很多人說,在創業中直覺很重要。這種看似虛無縹緲的能力,我們能否通過訓練獲得?

林建華: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我們平常都有這樣的感覺。做判斷的時候,經常是第一感覺最正確。所以會疑惑,直覺到底來自哪裏?

直覺來自於你的綜合知識及綜合素養,但我認爲,更重要的是它來自於價值觀。價值觀纔是你做出直覺反應的根本因由。如果想鍛鍊這種特質,要涉獵更多的知識,要關注內心的價值判斷。

王恩哥:做判斷的時候,感覺並非憑空而來,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一定跟你的背景和經歷有關,它可能源自烙印在你的經歷或學歷中的某部分。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做到兩點,第一要樹立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第二要腳踏實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廣泛涉獵。通識教育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法。

 創業失敗不代表不優秀

學生:我們平時應該怎樣去尋找項目的創新立足點,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林建華:我認爲實踐是非常重要的。有志創業的學生希望學校能提供更多支持,我也希望將來浙江大學能提供這樣的條件。第一步,我們準備在紫金港、玉泉兩個主要校區開闢約1000平方米的空間,組織學校的管理團隊篩選一些創業項目,讓學生能低門檻地實現一些想法。第二步,希望企業家、投資者能在現場具體指導,幫學生篩選出可以到科技園、學校外進一步創業的項目。學校希望通過這種創業教育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

其實在大學裏談創業,只是學生整個素質訓練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部分學生創業取得了成功,還有很多失敗了,但失敗是取得經驗、經歷的重要過程。學生要在這個過程中真正鍛鍊自己,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歸根到底,我們的目的是要成長爲一個優秀的人。

學生:我覺得創業中有兩點很重要,生存和責任。想請教林校長:第一,想創業的學生如何才能更好地接觸到社會資源,讓創業項目生存下去?第二,如何培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

林建華:這兩個問題都很重要。

生存非常重要。在市場上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考慮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比如我們現在建國際校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這個校區能不能生存下來,收入支出是怎樣的模式。我覺得這方面的經驗要通過實踐去積累。

大學生的責任,對於大多數的學生而言,是認真學習。首先要把學習搞好,並且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這些能力是你們未來的方向,也是承擔社會責任所需要的最基本能力。當然我也希望你們能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實現自己的夢想。但實現夢想最終還是要服務大衆,服務國家和人民。

學生:學校除了鼓勵和幫助我們勇敢創業,有沒有考慮過培養學生的風險意識?能不能在大學裏創造環境,讓學生明白創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