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打工妹辦起釀酒廠

學識都 人氣:1.41W

南平市延平區洋後鎮大演村大旺酒廠生產車間,1000多個大酒缸整齊地排列着,空氣中瀰漫着陣陣香氣。在包裝車間,遊玉珠正在仔細察看下線的每一瓶酒,認真檢查酒的成色、純度。

返鄉打工妹辦起釀酒廠

遊玉珠是酒廠的主人。說起創業故事,她娓娓道來,猶如自己釀製的酒一樣,醇厚綿長。

1996年7月,遊玉珠告別家鄉,加入外出淘金隊伍,隻身來到泉州。在當地職介所,她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幹上了保姆活。

第二年,遊玉珠與丈夫一同到快餐店打工。夫妻倆常常是天還沒亮,就到20公里外的批發市場進貨,再洗菜、涮碗、收拾餐桌,樣樣活都搶着幹。夫妻倆的勤快,老闆看在眼裏,就手把手地將手藝悉數傳授給他們,而且給的工資也比別人多。

1999年,遊玉珠謝絕了老闆的高薪挽留,帶上一點積蓄,到晉江謀求發展,在磁竈鎮文鬆紙箱廠承包食堂。“當初文鬆廠工人只有20多人,3年後發展到200多人,別人能成功,我爲何不能?這讓我有了回鄉創業的衝動。”遊玉珠說。

有一回,她把從家鄉帶來的黃酒當成調味佐料炒菜,不想,廠裏的打工妹竟異口同聲地說這菜炒得香,特好吃。可是,很快黃酒就用光了,她打電話讓家人給託運一些,這可讓家人犯難了,山高路遠,瓶瓶罐罐的,怎麼託運?而且運費也貴,不划算,只好作罷。遊玉珠只好自己學着釀家鄉的酒。每天回到住處後,她就關起門來,制曲、配方、勾兌,忙得不亦樂乎。她用了不下10種原料,用紅棗釀出的`酒最受歡迎。“現在想一想,這是歪打正着,碰巧了。”她說。

一天,一位打工妹對她說:“遊姐,我喝了你送的酒,上夜班不感覺困了,回宿舍照鏡子,發現‘熊貓眼’不見了,你的酒裏放了什麼靈丹妙藥?”遊玉珠釀出好酒的消息,在當地不脛而走,許多廠家老闆請她去包食堂。就這樣,她又包下4家食堂,爲自己後來回鄉創業掘到了“第一桶金”。

“我是2004年回鄉的,兒子正在上初三,我得回來照顧他。”遊玉珠當初返鄉創業的動機,原來如此簡單。但是,煮飯、燒菜,等兒子回家,這樣的生活讓遊玉珠感覺到自己像個閒人。過不慣這清閒的日子,她的心又開始活絡起來——何不辦一家釀酒廠?

萬事開頭難。剛辦廠的遊玉珠就像無頭蒼蠅般到處竄,一個人與大演村協商租用廠房簽訂協議,跑上跑下購置糯米、鍋爐、高溫罐裝機、貯酒罐、過濾器等。記得她第一次到鄰縣聯繫酒罈子,對方未按要求的規格造,又未及時供貨,卻因未訂合同,只好啞巴吃黃連。接下來的一件事,讓她幾乎崩潰——她按老方子釀出3萬公斤的酒,不料卻發黴發酸,只得全部倒掉。

爲什麼按同一方子在家鄉卻釀不出好酒來?遊玉珠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經當地婦聯推薦,遊玉珠參加了在福州和西安等地舉辦的技術培訓,學到瓶裝軟木塞倒放和蒸餾過濾提純等技術,回廠後,照專家所說去做,她成功了。

2007年4月,大旺釀酒廠掛牌生產。生產的紅棗酒,由於質量好、口味佳,具有養顏、補血、潤膚等功效,一上市便深受客戶的歡迎,銷往廣西、江西、浙江、閩南等地。今年5月,遊玉珠自主研發的“糯米紅棗果糧結合液態酒發酵工藝技術”通過南平市科技局專家評審,認定其技術達到國內同類領先水平,並獲得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

目前,企業可年產紅棗酒58噸,產值140萬元。

遊玉珠創業成功後,爲報答鄉親,將釀造第一道工序技術無償傳授給村民,在解決原料問題的同時,也增加了當地村民的收入,並將剩餘的酒糟免費提供給附近村民餵豬。另外,她還帶動120多戶農戶種糯米,實行訂單收購,每戶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