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從借錢開始

學識都 人氣:1.68W

   隨着時代的變遷,中國人的從業觀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以前被動地接受社會的挑選,變爲主動出擊通過創業獲取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從業觀念上的進步!這種進步也進一步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形態日趨豐富。

創業-從借錢開始

    然而,對於那些沒有多少創業資本的人(大學畢業生和在職人員)來說,創業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面臨的第一個關口就是“錢”的問題。正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如何籌到這第一筆創業經費,大家各有說辭。

    其實,答案早有定論。不外乎有二種思路:

    其一:自籌資金。

    從這層意義上講創業者通常會拿自己多年的積蓄拿來作爲創業的啓動資金。

    其二:借“雞”下蛋。

    通過向自己的親戚、朋友借錢來籌借創業資金。

    這二種思路,從可行性上來看,都無可厚非。但筆者憑藉自己多年在商場中闖蕩的經驗認爲——會做生意的人往往是拿別人的錢做生意。而敢幹、善於借別人的錢創業的人往往比用自己的錢創業者更容易獲得創業的成功。看似簡單的舉動下體現了創業者不同心態(思路、效率、決心等方面)。

    記得上中學時,課本里曾有一篇文言文。講得是:古時,有個窮秀才,家裏很窮,買不起書,每要看書,總是不得不到幾裏之外的同學那裏去借。不管颳風下雨,每次總是小心地將書借回來後,連夜挑燈夜讀,或抄或記。第二天一早,便將讀過的書還給財主再借新的。爲得是能多讀幾本,加快讀的週轉率。一來,書畢竟不是自己的,書主催着還書;二來,如果不看快點,一些好書很容易被別人借走了。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秀才硬是把同學家中的書全部讀了個遍。而且,由於書不是自己的,每本書他者細心地做了筆記,每遇到精彩的片斷,還會大段載錄。同在一個私塾裏讀書的.同學每天除了上學,也泡在優雅的書房裏,一杯茶,一本書……用現在的話來講,過得挺小資的生活,讀書也一直不緊不慢,一年下來,書房中的書看過的不及1/3。而且很多都是走馬觀花,更別提做讀書筆記了。用他的話講,書是自己的,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不着急。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到了鄉試的日子。窮秀才和同學一同應考。結果自不必說,窮秀才榜上有名,而同學卻名落孫山。這就是著名的“書非借不能讀也”的原型。其實,造成二者不同結局的原因,緣於其讀書心態的不同。同樣的資源(書),由於利用者心態的不同而最終導致結果各異。

    同理,創業中,往往是借別人的錢創業比用自己的錢創業更容易獲得成功。具體分析起來,有如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容易被創業者忽視的利息問題。

    如果是自有資金,往往會忽視資金的利息問題。必竟,錢是自己的錢,不用擔心還利息。而借來的錢就不一樣了,“親兄弟,明算帳”。再好的親戚朋友,借人錢總歸是要連本帶息還給別人的並白紙黑字寫在紙上的。因而,在考慮向誰借、借多少時,這個利息問題就已經被創業者提上議程。借多少,利息多少?借錢者自然心裏有一筆清楚的帳。

    其二,容易被創業者忽視的效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