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40”規劃面世

學識都 人氣:9.97K

“開門做規劃”,在全過程公衆參與中,“以人民爲中心”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以下簡稱“上海2040”)22日面世。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上海2040”規劃面世,更多創業政策請關注應屆畢業生創業網。

“上海2040”規劃面世

更具活力的繁榮創新之城:建設更開放的國際樞紐門戶,完善綜合交通體系,至2040年,基本實現10萬人以上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

未來,決定一座城市競爭力的,不是有多大的產量產值,而是你有多強的創新能力。未來的上海,應該便利各類高素質人才集聚在此工作、生活、創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城市不斷形成有機生長的旺盛生命力和持續競爭力。

“上海2040”提出,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加快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創新經濟發展,進一步強化全球金融、貿易功能,提升全球經濟輻射力。進一步突出“文化興市、藝術建城”理念,塑造國際文化大都市品牌和城市整體形象,建設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擴大國際文化影響力。

同時,建設更開放的國際樞紐門戶,完善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形成國際(含國家級)樞紐—區域樞紐—城市樞紐的樞紐體系,建設浦東樞紐、虹橋樞紐和洋山深水港區國際級樞紐,進一步鞏固提升上海亞太地區門戶樞紐的地位,加強對區域的輻射和服務能力。形成“一張網、多模式、全覆蓋、高集約”的軌道交通網絡,強化新城與主城區、兩場之間、新城與重點鎮之間的快速聯繫,至2040年,基本實現10萬人以上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

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着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至2040年,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將達100%,打造一個24小時運營的城市

讓人有幸福感的城市,必須是宜居的。

爲此,“上海2040”,着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營造幸福宜居社區。堅持以居住爲主、以市民消費爲主、以普通商品住房爲主,構建可負擔、可持續的住房供應體系,新增住房將重點向新城和中心鎮傾斜,適應人口結構變化和城市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四位一體”、租售並舉的住房保障體系,提高租賃性住房在住房供應總量中的比例;提供人才公寓、國際化社區等滿足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住房需求;結合城市有機更新,推進老舊住宅的可持續使用。

住下來,還要生活方便。規劃提出完善公平共享、彈性包容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至2040年,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將達到100%;加強社區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休閒等設施的建設,提供覆蓋全年齡段的公共服務保障; 打造一個24小時運營的城市,保證市民能夠享受更長時間的公共服務、交通出行和夜健身環境。

人的幸福感還來自於文化的滋養。“上海2040”着眼於保護城市文化戰略資源,逐級分類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自然文化景觀保護線、公共文化服務保護線等三類文化保護控制線。其中,歷史文化保護線和自然文化景觀保護線中的保護範圍作爲文化保護紅線,實施最嚴格的文化保護政策。

更可持續發展的韌性生態之城:全市碳排放總量與人均碳排放於2025年達到峯值,至2040年碳排放總量較峯值減少15%左右,力爭2040年PM2.5濃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一座城市要帶給人幸福感,無疑也應該是環境和諧、生態優美、安全可靠的。

在“上海2040”中,提出提升城市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市碳排放總量與人均碳排放於2025年達到峯值,至2040年碳排放總量較峯值減少15%左右。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提高水系連通性,市域河面率提高至10.5%左右,提高城市防汛除澇能力;增強地面沉降監測與防治能力。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和極端氣候影響。

規劃提出構建“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絡、功能複合的市域生態空間體系,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至204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在生態空間格局上,郊區以10片生態保育區和9條生態廊道等生態戰略保障空間爲基底,推進生態林屏障建設,保護濱江沿海生態岸線和灘塗,推進國家公園以及郊野公園建設;中心城周邊地區以外環綠帶、近郊綠環和16條生態間隔帶爲錨固,防止主城區進一步蔓延;中心城內加快實施10片楔形綠地,結合重要轉型地區新增若干100公頃以上大型公園,加強13條濱河綠帶建設。將市域生態網絡空間和重要的現狀生態要素劃入生態保護控制線。

按照“上海2040”的規劃,未來上海將顯著改善環境質量。力爭2040年PM2.5濃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高度聚焦水環境改善,2030年前實現水功能區全面達標。

未來,上海將成爲一座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街道是可以漫步的,建築是可以閱讀的,天空是可以眺望的”,莊少勤描述道,一個提升“人”的幸福感的規劃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