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減小創業者風險

學識都 人氣:1.97W

創業就有風險存在,創業風險是不是可以進行規避的呢,當然可以,現在我們就來教教創業者,如何將自己的創業風險降到最低。

怎麼減小創業者風險

如何化解創業風險呢?辦法就是模擬在創業開始設置一個模擬程序。該程序由三部分構成。

一、解剖。項目一經確定,立即着手實施是危險的。因爲,對項目的考察再充分也是務虛。對信息的擁有不可等同對信息的理解。解剖是理解項目要素的途徑。解剖的辦法是剝開皮後抓關鍵。

什麼是皮?舉個例子:我的一位同學與我談一個“電動扳手”的項目給汽車換輪胎用的,其先進性在於省時省力。他介紹了擁有該項目的公司如何正規,發明人有多少頭銜,拿出一摞文件即專利證書、技術鑑定等,還有關於成本和銷售價格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分析。我姑且認定這些都是真的,可這一大堆“真”又能說明什麼呢?關鍵是現在司機使用什麼工具換輪胎,省下10分鐘時間,司機是否在意?用汽車電瓶裏的電,司機是否願意?比腳踏扳手多花200元錢,司機是否樂意?這纔是項目的關鍵。什麼頭銜、證書和盈利等,都是“皮”。

二、驗證。對解剖後的項目要件逐一實施檢驗,證明其可行與否。如果能夠在規模投資之前完成對項目主要內容的檢驗,直接關係到投資的成敗。對於製造產品的項目,通常有兩點是重要的:一是技術,二是市場。技術的檢驗對象:先進程度、核心所在、相關技術、相關工藝、所需設備、特殊工具、環保要求、具體標準、包裝儲運,還有技術引進的方式等。着眼點是,一旦涉及技術則務必搞懂弄透,否則後患無窮。對市場要先走測試之路,甚至對市場的測試要先於技術。市場測試目的很簡單,就是你這個東西行得通行不通當然還要測試市場目標、入市渠道、價格定位、市場容量、銷售方式、銷售管理等。在這兩個問題中,只要有一個不能在分解和驗證的階段得到透徹的理解和較充分的`把握,任何投入都是死路一條。

三、綜合。綜合的前提是對項目的理解和把握。理解到何種程度?怎樣纔是對項目單元的把握?標準爲“行得通”,每個經過驗證的對象,要達到行得通後纔可以進行綜合。什麼是行得通呢?技術上行得通,就是拿得出合乎目標的產品;經濟上行得通,就是從市場銷售價格倒推到綜合成本,看有無利潤生長的空間;標準上行得通,就要以最終用戶的接受來論定;模式上行得通,就是你創造的套路能夠環環相扣,實現目的與方法的和諧。

提醒須知三大忌:高起點、大規模、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