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碩士生開擦鞋店先練臉皮

學識都 人氣:3.22W
 
    華農在校研究生夏士傑在學校附近開辦了一間“美鞋吧”。 倪黎祥 攝文/本報記者盧文潔、王鶴 實習生崔佳

 

林業碩士生開擦鞋店先練臉皮

26歲的夏士傑,前天坐在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街嶽洲路華農校區附近的麥當勞對面,面前擺了椅子和工具箱,放着鞋油、擦鞋毛巾和紅色宣傳單。他胸口掛着一塊牌子,上寫“男美鞋師”,擦鞋一次2~3元。路人紛紛駐足,細問之下更是大吃一驚:夏士傑竟然是華南農業大學在校研究生。

研究生當街擺攤擦鞋所爲哪般?原來夏士傑自主創業開了間“美鞋吧”爲宣傳鞋店而上街給人擦鞋。

“美鞋師”爲顧客按摩腳背

夏士傑擺的擦鞋攤引來了顧客。只見他熟練地幫一位中年男子挽起了褲腳,先用一塊毛巾將黑色皮鞋上粘的塵土擦掉,接着用刷子打上鞋油。爲了讓顧客更舒服,小夏還特意用一塊毛巾蓋在顧客鞋上,爲顧客按摩腳背,“這樣可以緩解你走路的疲勞。”小夏說。他在爲鞋子打完蠟後,整個擦鞋的工序就完成了。

剛剛擦完鞋的中年男子得知小夏身份後則表示理解,他說,擦鞋也是個人選擇,社會工作沒有貧富貴賤之分。在現今社會,年輕人勇於開拓就業新路是可行的,應該保持寬容態度。小夏想想也是,在街邊幫別人擦鞋“就是練臉皮,以後工作上也用得着”。

擦鞋修鞋兼洗鞋

在擦鞋過程中,小夏拿出一張宣傳單,向顧客介紹“美鞋吧”,離擦鞋檔不遠。“我來擺攤擦鞋,主要是爲了宣傳自己剛剛開張的‘美鞋吧’,裏面洗鞋、修鞋、擦鞋都可以。”“美鞋吧”是小夏今年初自主創業開的店,目前生意不十分令人滿意,“所以我纔要上街頭一邊擦鞋一邊做宣傳,希望通過我的服務讓更多人知道這家店。”

小夏的小店開在五山街道辦對面。在十幾平方米的屋子裏,擺着兩臺機器,分別是洗鞋和修鞋烘乾的。當記者邁進那間小店,一位年輕人正拿着一雙高檔登山鞋要求清洗。他表示自己是看着招牌進來的。雖然是第一次來,不過他對小夏的'創業很欣賞。同時,他也很快接受了洗鞋的概念。“我一雙鞋子近千元,當然希望能保養得更好一點,所以日常花個十元來護理很正常。如果效果好,還會經常來光顧。”

小夏介紹,開這個店投資了4萬多元,是和大學本科同學合夥開的,資金一人一半。

轉變就業觀念

大學生下鄉種田

大學生就業,確實可以不拘一格。尤其是在就業壓力嚴峻的今天,已經出現了不少轉變就業觀念開拓就業新路的“先進者”,如有大學生做保姆,在網上收廢品。廣州仲愷農學院2000屆的大學畢業生楊學成、蔡志礦、湯文輝、林振球,一起到鄉下種田。

2001年,他們帶着工作一年攢下來的幾萬元,一起到粵北山區的農村,在望埠鎮下塘村租了一塊9畝的地種蔬菜。4個年輕人,夢想建立自己的農莊和農業公司。創業初期非常艱苦,每天都要下田。大學生來種田!附近村民瞪大了眼睛。但4個年輕人幹勁十足,憑着掌握科學種植方法,他們很快開始盈利,僅過兩年“農業基地”就擴大到100畝。

但2003年一場颶風卻颳走了一切,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4個人中的林振球、湯文輝因此先後離開了農村,只剩下楊學成和蔡志礦兩人靠打小工、拉三輪車勉強度日。然而一年後他們“捲土重來”,用20萬元借款在英德望埠鎮的庵山村重起爐竈,建成了20畝示範農業區。他們還積極帶動當地農戶一起搞種植,已經和上千戶農戶簽訂了種植合同。農民孩子辛苦讀個大學來改變命運,但讀了大學回去“種田”同樣也是一條好路。

大學生低姿態就業有利提高行業素質

夏士傑:自主創業的念頭開始於一年前,經過尋覓我發現了“美鞋吧”這個項目,經過十幾天的考察和思考,就決定開始創業。其實洗鞋店和洗衣店是同一個概念,隨着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腳上的鞋子也越來越貴,從三四百元的運動鞋子,到上千元的皮鞋,如果穿髒了做些適當的清潔和保養,可以延長鞋子的壽命,又美觀乾淨,這應該有市場。

讀了研究生爲什麼去開美鞋店呢?社會壓力大、競爭壓力大、就業壓力大是主要原因。我讀林業,就業路子很窄,很難做到專業對口,必須要想其他辦法。

廣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譚汝金:研究生去開美鞋店這種創業方式沒什麼不好,他爲了宣傳自己鞋店上街給人擦鞋也是勇氣可嘉。如果我們學校學生有這種行爲,我會表示支持和鼓勵,會介紹他參加廣州市的自主創業培訓,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會幫他解決一些場地和租金的問題。因爲現在大家都知道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不轉變就業觀念已經不可能了。難道去考公務員、進大單位大企業纔是唯一選擇嗎?他自己有研究生的學歷水平,去經營美鞋店這樣的行業,說不定發展出特色來。

至於作爲研究生去開技術含量似乎不高的美鞋店,這是不是專業不對口、人才浪費?我們要這樣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大學生60%初次就業不對口。而像美鞋店這樣的服務性行業,難道不需要人才來提高行業素質嗎?

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專業2006屆研究生朱燁:我覺得夏士傑的事情如果放在幾年前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隨着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僧多粥少,競爭很激烈,連研究生就業也大不如前。夏士傑的行爲可能是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或只是單純地爲了就業。不過這已經是一種突破,表現出中國大學生的就業觀在轉變,學生思想也日趨多元化,這是一件好事。在傳統觀念中,擦鞋和研究生是很難聯繫上的兩個觀念,但是,隨着社會發展,就業壓力增大,大學生都要爲自己的出路考慮。在國外,年輕人18歲後都要離開家庭自謀出路,很多人從事過洗車、搬運工等職業來養活自己。

我能夠接受夏士傑的做法,但是自己肯定不會這麼做。當然,他的做法也存在一定的人才浪費。

暨南大學研究生劉俊:如果是我,我不會做知識含量這麼低的工作,畢竟讀了十幾年書,能夠學有所用才更好一些。我認爲他在創業前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纔會導致要親自上街頭擦鞋,不過在如今創業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確實很難找到合適的市場空隙,他不怕艱苦的勇氣是可嘉的。在如今的社會條件下,只要他自己能夠堅持,別人的看法也就不重要了。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商務英語學院2004屆本科生許雨萌:現在的就業壓力是很大,但是和他去擦鞋沒有因果關係。他的研究生身份只能表明他的學習能力很好,但並不代表他的社會適應能力強。他從事的這份工作,一方面是迫於外在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也和他的個人價值觀有很大關係。我不排斥這種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