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哪些融資方式對初創公司最有利

學識都 人氣:5.68K

在早期投資界,沒有什麼話題能比風險投資人和天使投資人之間的關係更能引發討論和爭議了。如今的融資環境日益多樣化,他們兩者到底是天敵,還是相輔相成?抑或兩者都是?

分析哪些融資方式對初創公司最有利

Angel List引入聯合融資讓這場爭論變得更加複雜:天使作爲牽頭投資者,衆籌有可能作爲A輪融資,隨後是風險投資。在爭論哪種融資方式對於初創公司最爲有利的脣槍舌劍中,極端的投資者和專家總是認爲,未來的趨勢是非此即彼。

我在從事風險投資之前曾經連續創立過多家企業。鑑於這樣的背景,我對聯合融資的看法處於中間地帶,但有些東西讓我很是擔心,特別是風投正在背離經過事實檢驗的種種策略,毫無根據地宣稱種子風投預示着風險等。

AngelList的聯合融資平臺是對風投模式的一種創新,但與傳統企業有很多相似之處。在這種情形下,牽頭的天使實際上就是微型風投,承擔一名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角色,類似於風投管理有限合夥人的投資資本。這裏的主要區別,也是很大的區別是,傳統風投模式是依託於基金運營,而天使聯合投資是基金經理依託於交易運營。天使可能在一項交易中獲利,而在另一項交易中虧損。

天使會得益於投資更多的交易以及風險的降低,但在聯合投資模式下,天使與創業者之間的互動相比之前出現了顯著的改變。隨着有更多資金進入,同時又是一位天使在擔任牽頭投資人,創業者必須信賴天使。作爲創業者,我會想知道這位天使是否有領投的經驗。這名天使將組成多少聯合投資,他/她將進行多少交易?在這樣的情形下,天使投資人的風險被聯合投資大幅降低,有那麼多需要關注的事情,我有多少把握能贏得並保持他們的關注?另外一個非常現實的風險是熱熱鬧鬧的聯合投資推高了估值,人爲導致估值過高,可能妨礙未來進一步獲得風投融資。

目前看來,問題比答案要多。歸根結底,我並不認爲天使聯合投資一定會成功或失敗。事實上,我認爲有些會成功,有些會失敗。而那些成功的可能會轉型爲……風險投資人。

天使的運作類似於微型風投,但很多風投都被一些天使投資者推崇的輕資本、廣撒網的方式所吸引。資本限制加上幾位“超級天使”的早期成功已經推動一些風投擺脫傳統的爲顛覆性創新融資的商業模式,轉向一條阻力最小的路,採取大批具有資本效率的小規模投資——通常是消費者互聯網或軟件。不幸的是,這樣過度依賴某一個行業會忽視其他行業,損害創新。賺快錢的隨大溜交易並不是我們這個行業或經濟所需要的。這種規避風險的方法背離了傳統風投模式最擅長的領域:與創業者合作,爲顛覆性創新融資。

我要說的最後一點並不是什麼新的提法或趨勢,而是一種持續存在的、危險的認識誤區:拿風投的錢是飲鴆止渴。恩頤投資一直有進行種子投資,成功案例包括DataDomain(2007年IPO,2009年被EMC以24億美元收購)、Tivo(2009年IPO)和 TheClimateCorporation【孟山都(Monsanto)計劃將以11億美元收購】。但撇除異常值,我們近年的種子投資案例顯示出同樣重要的一點。光是科技投資業務一項,每個季度我們會考察300多家種子公司,迄今投資超過50家。根據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期間我們參與的`35輪投資,超過50%的項目已經從NEA或其他公司完成了A輪融資。

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一家風投不參與隨後幾輪的融資,往往是因爲這家公司要麼不再符合最初的投資邏輯,要麼是因爲它與投資組合中的其他公司形成了直接的競爭。在這些情形下,其他公司可能更適合提供A輪融資。如果一家公司拿了種子投資後不能進行後續融資,這家公司(以及任何持懷疑態度的天使)在向外找原因前,必須先向內找解釋。 隨着圍繞天使還是風投的融資爭論繼續,我們不能忘了任何事情總有兩面性。不幸的是有些討論是非此即彼。對於天使和風投而言,正確的結局是以某種方式合作,讓創業者能最大程度地用好雙方帶來的網絡和資源——無論是在公司形成的早期,還是後來資金需求升級的時候。真正成功的風投和天使(甚至可能還有聯合融資)總是那些注重價值以及持續推動顛覆性創新的人們。

TAGS:初創 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