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成長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

學識都 人氣:1.93W

世界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要成爲大師、取得人生與事業的成就,離不開同等的專業能力。以下小編爲大家收集了一個人想要成長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人想要成長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

發現自己的熱情

一旦你完成了心態轉變,就像給板結的土壤鬆了土一樣,接下來就可以“打理”自己的“心田”。因此,接下來你要回答的一個問題就是:面對人類無垠的知識海洋,我們到底從哪裏開始?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沒有邊界,而且在快速更新、拓展,如果沒有聚焦,要想用個人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那肯定是不明智的,即使累死,也是必然要失敗的。

因此,要想打理自己的心田,必須明確你所關注的知識領域,即你希望鑽研、有所建樹的知識領域。這就是你安身立命的基點。

“刺蝟理念”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實踐。

英國學者伊賽亞·柏林引用古希臘諺語“狐狸多機巧,刺蝟僅一招”,將學者大致分爲兩類:

第一類對世界有一個統一的框架和體系,並以這一結構來解決問題(刺蝟);

而另一類則會動用廣泛而多樣的經驗、方法來闡釋和解決問題(狐狸),卻沒有一個框架或統一的觀點。

刺蝟看似笨拙,行動遲緩,但它有拿手的一招—一遇到攻擊,就縮成一個圓球,渾身的尖刺立起來,讓敵人無從下口。所以,每一次攻防,都是刺蝟取勝。

具體來說,“刺蝟理念”將戰略建立在對以下三個方面的深刻理解之上:

你對什麼充滿熱情?

你能在什麼方面成爲世界上最優秀的?

是什麼驅動你的經濟引擎?

首先,很顯然,哪怕你不能在某些方面做到世界最優,就算做到超過大多數同行,你也可以獲得良好的口碑和優秀的績效。這是個人有所成就的基礎。

其次,你所擅長的能力應該可以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創造出持久、強勁的現金流和利潤。如果你的能力不能創造價值,僅憑愛好和熱情,也是不可持續的。

最後,也可能是最根本或最爲重要的是,你對什麼東西充滿熱情?

你可以問自己下列問題:

我在哪些方面可以領先於同行,或者超越大多數人?

我在哪些方面有天賦?

我在哪些方面受過專業的訓練或成體系的.教育?

我在哪些方面有很長時間且豐富多樣的經驗?

我幹什麼事情是有報酬的?

如果幹我喜歡的事情,可以獲得經濟回報嗎?

做這些事情的報酬是可以持續的嗎?

寫出每道題目的答案之後,看看它們有沒有重疊之處。如果有,那麼,恭喜你,那就是支撐你人生“開掛”的“刺蝟理念”。

如果沒有,你可能需要做一些權衡,因爲缺少了哪一環,你的人生都可能會有缺憾,或者需要做一些調整或取捨。

我記得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先生曾經給青年人建議:要是有機會,就去做你喜歡的工作,或者努力喜歡上你正在做的工作。我覺得這個建議很有力量,既要有理想,又不理想主義。好好想想,希望你能做出自己的選擇。

構建知識體系

想要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第一步就是搞清楚整體的知識架構佈局。這樣會事半功倍。

要想建立知識體系,首先需要搞清楚你所關注領域的知識結構,即這一知識體系到底包括哪些部分,它們各自的關係如何。

1.找到一位導師

就像《荀子·勸學篇》中所講的:“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經莫速於好其人,隆禮次之。”也就是說,學習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找到一個老師或真正有修爲的高手。導師具有整體的知識結構,也會指導你高效地學習。

2.系統學習

參加一個由權威機構或專家主持的培訓或學習項目,進行系統化的學習。

3.從研讀經典開始

如果上述資源都不可得,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那麼,比較穩妥的切入點是從研讀經典開始,因爲經典本身就說明了它的價值和重要性;一些經典書籍不僅能勾勒出總體框架、提供精華或經過驗證的高質量信息,而且會爲你指引後續深入學習的方向。

4.有計劃地自學或主題閱讀

制訂一項系統的學習計劃,或者主題閱讀計劃,即圍繞一個主題,選擇一些相關的經典書籍,進行系統化的閱讀,深入地學習,爭取把這個主題理解完整、透徹,或者根據指導,參加一個分步驟、分階段的學習計劃。

掌握學習方法,事半功倍

“學習”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掛在嘴邊的詞,卻沒有幾個人將其說得清楚,對什麼是學習也有很多錯誤或模糊的認識。

簡單來講,學習是個人主動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它主要在人的大腦中發生,涉及一系列複雜而微妙的過程,受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響。

大致而言,核心要點包括如下幾方面。

1.高效地接收信息

要建構知識,離不開對信息的獲取,而獲取信息會受到專注力、動機、意圖、方法、資源等因素的影響。對此,要想高效學習,第一關就是保持好奇心,以開放的心態,積極而有效地獲取高質量的信息。

有的人善於從各方面渠道蒐集信息,並能甄別信息的質量,這樣他的學習效率就會高。此外,一個人能否接觸到高質量的信息,也與資源甚至機遇等有關係。

2.激活已有知識,消化、吸收新信息

接收到高質量的新信息,個人將其充分消化、吸收,真正理解,是建構知識的第二關。這一步雖然需要全腦的參與,但概要而言,主要發生在大腦皮層的一個叫作“工作記憶”的區域。

按照目前的瞭解,工作記憶處理速度很高,但容量有限,即同一時間能處理的孤立的信息數量有限。

同時,個人要從“長期記憶”中提取出過去存儲下來的信息,利用原有信息以及經驗、規則等,去分析、解讀新信息,使其變得可以被理解、有意義。

3.組塊、連接,間隔重複,提高和強化記憶

如上所述,被存儲進“長期記憶”的信息,當需要時,能否被有效地提取出來,是影響新信息消化、吸收的重要因素。

按照現代腦科學研究,這些信息的“提取度”與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有關,因此,通過關聯、比喻等方式把相關的信息組合起來(被稱爲“組塊”),可以加快信息的處理。

所謂遺忘,並不是被存儲的信息“消失”了,而是無法被訪問、提取出來。

4.學以致用,及時覆盤

如果只是把信息記憶住了,並不是真正的學習。知識是與行動相關的。當個人通過主動地獲取信息,基於已有的知識對其進行解讀、分析,理解並記住了一些特定的規則,當以後遇到類似情境下的問題或挑戰時,就可以指導自己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從而提高個人行動的效能。這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循環。

5.善用“心智模式”

如上所述,伴隨着學習和應用,個人會形成一些“心智模式”,也就是一些固定的模式,來加速信息的處理和決策制定。

心智模式可能讓人產生過度自負、無所不能的假象,從而扼殺人的好奇心,讓人形成成見或選擇性觀察,從而影響信息獲取。

因此,高效學習者必須認識到“心智模式”的存在,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有效地應用心智模式,使其加速且不妨礙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