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驪得珠成語故事

學識都 人氣:4.45K

 [釋義] 驪,古指黑龍。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得大利。後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探驪得珠成語故事

 [語出] 清 陳其元 《庸閒齋筆記·蔣振生書法論》:“其書法論一篇,聚古人大旨於數百言之中,如探驪得珠,覺前賢紛紛議論,均爲饒舌矣。”  [辨形] 章;不能寫作“張”。

 [近義] 鉤玄提要

 [反義] 牽強附會

 [用法] 用來形容人富有文才。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連動式。

 [感情色彩] 褒義

[辨析] ~和“出口成章”;都指人思維敏捷。但~指寫得快;而“出口成章”偏重指善於言談;話說出來就成了文章。

 [例句]

老舍先生的《茶館》聚國事家事、世態人情於一室,整篇文章如探驪得珠,讓我們在啼笑中感知着民衆的無奈以及時代的黑暗。

 [典源]

《莊子集釋》卷十上〈雜篇·列禦寇〉

人有見宋王者,錫車十乘[2],以其十乘驕穉莊子。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爲齏粉夫!”

[譯文]

有個拜會過宋王的人,宋王賜給他車馬十乘,依仗這些車馬在莊子面前炫耀。莊子說:“河上有一個家庭貧窮靠編織葦蓆爲生的人家,他的兒子潛入深淵,得到一枚價值千金的寶珠,父親對兒子說:‘拿過石塊來錘壞這顆寶珠!價值千金的寶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龍的下巴下面,你能輕易地獲得這樣的寶珠,一定是正趕上黑龍睡着了。倘若黑龍醒過來,你還想活着回來嗎?’如今宋國的險惡,遠不只是深深的.潭底;而宋王的兇殘,也遠不只是黑龍那樣。你能從宋王那裏獲得十乘車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睡着了。倘若宋王一旦醒過來,你也就必將粉身碎骨了”。

 [成語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爲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

有一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於是他就坐下來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有許多珍寶,可是誰也不敢去,因爲那裏住着一條兇猛的黑龍叫驪龍,他想,要是潛到河底,找到珍寶,我們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現在這樣一天干到晚,三頓還吃不飽,不如豁出去試一試。他把心一橫,三下兩下脫了衣服,一頭扎進冰冷的河裏。

開始他還看得見四周的小魚在游來游去,再往深處,光線變得越來越暗,水也越來越涼,最後,他什麼都看不見了,四周一團漆黑。他心裏有點害怕,不知該往哪兒遊。就在這時,不遠處有一個圓圓的物體在閃閃發光,定睛細看,啊,原來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氣游過去,雙手抱住明珠,使勁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懷裏。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後撒腿就往家跑。

父親一見明珠,就問他是從哪兒得到的。他把經過一五一十地向父親講述一遍。父親聽了說:“好險哪!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時候黑龍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沒命了。”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