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深刻的歷史成語故事

學識都 人氣:1.29W

有哪些歷史成語背後有着深刻的含義呢?下面本站小編跟大家分享幾篇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寓意深刻的歷史成語故事

1、莫須有(秦檜)

[釋義] 原意是也許有吧。後指憑空捏造。

[語出] 《宋史.岳飛傳》:“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補語、定語;指憑空捏造誣陷

出自“宋史”岳飛傳,岳飛傳記岳飛被捕,案子將要做成的時候,韓世忠不服,找秦檜質問。秦檜說,岳飛兒子岳雲給張憲的反動信,雖然找不到了,可是“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這就是莫須有被人注意的開始。

中國知識人讀古書,搖頭晃腦,做博學狀,其實古書讀得實在不行,因爲他們讀書不化,亂讀一氣。以“莫須有”三字爲例,大家都解釋做“沒有”的意思,這是根本說不通的。秦檜若悍然說“莫須有”是“沒有”,等於沒有證據就整岳飛、等於公然承認自己胡來,天下哪有這種事?中國知識人人人讀“宋史”岳飛傳,可是人人都不深究這樣解釋如何說不通,真混球。

總算有一二敢提疑問的人出來了。徐乾學在《資治通鑑後編》一里,表示“莫須有”三字是弄錯了,該是“必須有”;畢沅在《資治通鑑考異》裏,用《中興記事本末》的旁證,認爲也該是“必須有”;朱彝尊說過這樣纔對。但是“莫”字改成“必”字,又根據什麼呢?“莫”字和“必”字,明明是不同的兩個字啊!俞正燮有鑑於此,他在《癸巳存稿》裏,認爲“莫須有”三字還是該從字面解釋,認爲該標點做“莫,須有”。“莫”表示秦檜的遲疑,“須有”表示必須有。“世忠截其語而合之,以詆檜之妄。”俞正燮這種解釋,雖然不犯私改古書的毛病了,但犯了亂點古書的毛病,還是不通。

其實,“莫須有”三個字,是宋朝人的用法,應該從宋朝人的書裏,去找旁證,這樣纔是解決問題的正宗。在宋朝人的書裏,我發現《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裏有“莫須召二三大將來”的話;《曲淆舊聞》裏有“莫須待介甫參告否”的話;《鐵圍山叢談》裏有“莫須問他否”的話;《寶真齋法書贊》裏有“莫須與他明辯”的話;《分類夷堅志》裏有“莫須謝尚書否”的話;《思陵錄》裏有“莫須批出”的話;《後村大全集》裏有“莫須有人”的話。……從這些宋朝口語中,我們歸納出來“莫須”的語義,原來是“難道不”或“難道沒”的意思。“莫須有”三個字,原來是“難道沒有嗎?”的意思。印證“宋史”原文:“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翻成現代話,明明是“岳飛的罪名,難道沒有嗎?”的傲慢語氣。這種語氣,才正是當時針鋒相對的對話,“莫須有”三個字這樣解釋,才說得通。。”

2、桃李滿天下(狄仁傑)

[釋義] 比喻一個人的學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樹和李樹;比喻老師教的學生。

[語出] 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辨形] 李;不能寫作“裏”。 [近義]遍佈天涯

[用法] 用作褒義。多用歌頌教師或學校。一般作謂語。 [結構]複句式。

[例句] (1)張老師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大半輩子;如今早已是~了。(2)趙老師辛勤教學三十年;~。

[英譯]have students all over the country

[成語故事]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稱他爲“國老”(武則天即位時,狄仁傑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時,武則天也不讓他跪拜,說:見狄公下拜,我渾身都痛。武則天常對其他大臣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你們不要去麻煩狄老。”

武則天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裏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爲國家效力,不是爲私,是我應該做的。”

公元700年,九十三歲的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後,每當朝廷有大事而衆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嘆息說:“老天爺爲什麼這麼早就奪去了我的國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