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成語故事2篇

學識都 人氣:2.5W

知己知彼成語故事1

【拼音】zhī jǐ zhī bǐ

知己知彼成語故事2篇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著書《兵法》,認爲使敵人舉國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個國家就要差一些。要善於運用計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同時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百戰百勝還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過戰鬥而使敵人屈服才高明。

【典故】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謀攻》

【釋義】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瞭解。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軍事、商業等

【近義詞】瞭如指掌、明察秋毫、自知之明

【相反詞】心中無數、不得要領、霧裏看花

【其它使用】

◎他深深懂得"知己知彼"的重要,因此,他首先認真閱讀了有關廣東地理、海防、海關方面的書籍,檔案。

◎這副腔調,這個口氣,正是跟我知己知彼的五斗四嫂子。

◎他放回大哥大,顯擺地說,這就是信息,我很注意你們的發展,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是在洞察全局、充分認識市場規律、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構想出來的。

◎爲了知己知彼,廠長親自找不少工人瞭解情況,最後正式下了戰表。

知己知彼成語故事2

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瞭解。出自《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成語故事:

這個典故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孫武,春秋末期齊國人,著名的軍事家。他曾攜兵法十三篇獻吳王闔廬,得到了吳王的信任,被授爲將軍,並在吳國伐楚、威逼齊、魯等重要軍事活動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故有“有提三萬之衆,而天下莫當者”之美譽。其所著的“兵學聖典”——《孫子兵法》,集我國古代兵學理論之大成,流傳甚廣,享譽中外,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

齊長城齊長城位於山東省境內,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人修築的軍事防護體系,也是我國現存於地面上修建最早、歷史最長的冷冰器時代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曆史。春秋中晚期,齊國首先修築齊長城西段;戰國初,齊國又修建了齊長城東段;戰國中期,齊國修建了齊長城中段。齊長城起點在今濟南市長清縣孝裏鎮廣裏村東北500米處的“嶺子頭”,在今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村東北入海,全長643。89公里。

《謀攻篇》中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爭法則,論述了用兵的策略和方法,論述了國君可能不利於軍隊的三種情況,列舉出了預知勝利的五個方面,最後得出結論:既瞭解敵人又瞭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瞭解敵人而瞭解自己,勝利和失敗各佔一半;既不瞭解敵人又不瞭解自己,那就要每戰必敗。

戰國曾三戈銅戟。湖北隨州戰國曾侯乙墓出土。戟的頂端裝銅矛頭和內銅戈,往下依次等距裝兩個銅戈。一矛三戈的兵器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發現。

當時,吳國最大的敵人是楚國,吳王想攻打楚國,孫武阻止吳王說:“現在打不行,因爲吳國連年戰爭,軍隊沒得到休整,財力也不足,而楚國國土大、人口多,財富充足,兵力強大,攻打楚國條件還不成熟。”吳王聽從了孫武的話,先努力發展生產,加強軍隊訓練,吳國很快強大起來。吳王破楚心切,又催促孫武攻打楚國。孫武還是說:“不行,現在我們對楚國的情況還沒完全瞭解清楚,一定打贏還沒有把握。”接着,孫武派人到楚國暗地裏詳細察看了地形,繪製了地圖。又派人到楚國偵探楚國的經濟政治情況,知道楚國已經政治腐敗,國力衰落。孫武對楚國的情況瞭如指掌後,認爲時機完全成熟,於是針對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作戰方案,便建議吳王馬上發兵。

吳王親自率領三萬大軍,讓孫武擔任將軍,浩浩蕩蕩從淮河西邊進發,利用蔡國和唐地作掩護,越過大別山,長驅深入楚境一千多裏,直奔漢水,與楚國軍隊在柏舉(今湖北麻城附近)擺開了戰場。只聽戰鼓雷鳴,殺聲震天,吳軍所向披靡,銳不可擋,楚軍大敗,向西逃竄。吳軍乘勝追擊,五戰五捷,直搗楚國郢都,楚王也嚇得逃到隨國去了。

秦漢時期鎧甲

孫武在“西破強楚”中,爲什麼能料事如神,五戰五捷,最主要的原因是孫武做到了對敵人的情況和自己的情況都十分了解,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與敵人作戰,在什麼情況下不能與敵人作戰,採取什麼戰法才能打敗敵人。可見,“知己知彼”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典故,流傳甚廣,對後世的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等諸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

相關知識

《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孟氏注:“審知彼己強弱利害之勢,雖百戰實無危殆也。”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八:“郭仲晦雲,用兵以持重爲貴,蓋知彼知己,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此百戰百勝之術也。”毛澤東《論持久戰》八一:“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亦作“知己知彼”。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但上陣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戰千贏。”魯迅《準風月談·關於翻譯(上)》:“我是主張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國主義者’的作品的,這就是古語的所謂‘知己知彼’。”

舉例:對付敵人,一定要~,才能百戰百勝。(曲波《林海雪原》十一)

文言文:《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瞭解敵人,又瞭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瞭解敵人而只瞭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瞭解敵人,又不瞭解自己,那只有每戰必敗的份兒了。

小貼士:知己知彼是一個計策,更是一個方式,看見一個東西,很自然地想要了解它,這就是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