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語故事作文錦集七篇

學識都 人氣:2.25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成語故事作文錦集七篇

成語故事作文 篇1

今天我讀了《鐵杵磨針》這個成語故事,讀完以後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在風和日麗的一天,李白又沒去上學,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邊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這麼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走着走着,來到一個破茅屋門口,看見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說:“老婆婆,您在做什麼?”“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說道。接着又低下頭繼續磨着。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爲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故事雖然不長,但是道理卻很深刻。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如果在學習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成語故事作文 篇2

死而不朽

解釋:指身雖死而聲名、事業長存。

成語故事:

公元前549年,魯國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晉國去訪問。晉國的卿範宣子接待了他,並且與他交談起來。範宣子問穆叔道:“古人有話說:‘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說的是什麼嗎?”穆叔不清楚範宣子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沒有馬上口答。範宣子以爲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說:“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後是御龍氏,在商朗是象韋氏,在周朝則是唐社氏。周王室衰敗以後,由晉國主持中原的盟會,執政的是範氏。所謂‘死而不朽’,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穆叔聽他這樣說,覺得很不入耳,便說:“據我所聽到的,這叫做世祿,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祿位,而不是‘不朽。魯國有一位已經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種。死了以後,他的話世世代代沒有被人們廢棄。所謂‘不朽’。說的是這個吧。”他接他又說:“我聽說,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樹立功業,再其次是樹立言論。如果能做到這樣,雖然死了也久久不會被人們廢棄。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來守住宗廟,世世代代不斷絕祭祀,那是每個國家都有的,不能說是不朽。

成語故事作文 篇3

戰國時代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弱國。有一回秦昭襄王得知趙惠文王,從楚國得到一塊和氏璧,是一塊無價之玉,就寫信給趙王說願意用15座城池交換。趙王收到後立馬讓所有大臣上朝商議。大臣有人說不能被秦王給騙了,不能給,可又有人說不給秦王會派兵來攻打的,不能不給。趙王六神無主。

這時候有人說,我很聰明,勇敢。沒錯,我就是那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藺相如。

趙王把我招進宮去,問我怎麼辦?我說只要秦王願意交出15座城池,我就會把玉璧給他,不交的話我必一定完璧歸趙。

當我帶着和氏璧來到了秦國後,秦王拿到和氏璧後讚不絕口,可是交換城市的事,連一個字也沒有提起。這時我靈機一動對秦王說:“這璧有個小毛病,我指給您看看。”秦王就把玉璧給了我。玉璧一到我手上,我就威脅說:“我看你並不想給趙國15座城池,如今璧在我手上,如果你逼我,我就和璧一起死在這根柱子上”。秦王沒有辦法,只得應諾,用15座城池來交換。我趁機要求說要準備一個盛大的典禮才行。秦皇只好下令定下了典禮的日期。當晚,我就讓下手化妝後,把玉璧送回了趙國。當典禮的日子到了時候,我光明正大的告知秦王,玉璧已送回趙國,你若真想要,就先把城池交出來,我再派人把玉璧送來。秦王知道,殺了我也沒有用,就讓我回了國。

真是有驚無險啊!

成語故事作文 篇4

咦,馮老師拿了一副撲克牌在手裏,讓我們猜撲克牌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有人猜變魔術,有人猜玩遊戲,還有人猜讀撲克……但都不對,那答案到底是什麼?

哈哈!讓我來揭曉答案吧!

馮老師先把撲克牌扔向幾個地方,讓大家去搶。撲克牌飄飄灑灑,落在了二組和一組之間的過道上,大家一擁而上。

我看見桌子旁邊有一張撲克牌,連忙撿來起來。我準備回座位了,發現在另一個地方還有一張,我閃電般地“飛”來過去,唉,沒搶到,真可惜。我只搶到了兩張,但有位女生居然搶到了八張,真是眼疾手快啊!相反,一張沒搶到的'人也有。

然後,馮老師讓我們用搶到的撲克牌來組成成語。

我說的是“一心二用”,因爲我拿到的是一張“Q”,我同桌說的是“三心二意”,就是“3”和“2”。然後二組的同學說“兩面三刀”,也就是“2”和“3”。

過了一會兒,馮老師讓我們討論。我看到有個同學手裏有張“8”,靈機一動,想到“八方來財”、“八仙過海”。

激烈的討論感染了大家,同學們開動腦筋,“九牛二虎”、“七上八下”等帶數字的成語源源不斷地從同學們口裏涌出來,有點剎不住車的感覺。

隨後,馮老師讓各小組用成語編故事。同學們都絞盡腦汁地思考怎麼編故事,我在腦海裏搜索:和“七”有關的成語有哪些呢?

時間到!我們小組先上去講故事:“不管做什麼都要一心一意,上課不能三心二意,一心二用,寫作文要力爭一鳴驚人,舉重要用九牛二虎之力,射箭要百發百中”

二組的同學不甘示弱,也用了很多成語,但他們的分沒我們高。真高興啊!

一堂課在不知不覺中結束了,我們都意猶未盡,戀戀不捨。

這堂課,讓我們在娛樂中學到了豐富的知識,讓我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馮老師的用心良苦。

成語故事作文 篇5

《經典成語故事》這本書將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在愉悅的閱讀氛圍內汲取知識,展示出中國歷史的縮影,在經典成語故事中領略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一直以爲父母爲我洗衣做飯,陪我學習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最真摯、最無私的,尊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以前遇到困難或危險我總是半途而廢,慌亂不堪,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勇有謀,越身處險境就越要靜下心來想出應對措施,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驕傲,都不要自恃甚高,否則就會落得慘敗下場,懂得了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再一次站起來的勇氣,在困難面前永遠都不要倒下。

我在這本書中還學到了許多知識,我要向書中的每一位主人公學習,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懂事更勇敢。

成語故事作文 篇6

三國時候,魏王曹操有個小兒子,名字叫作曹衝。曹衝自幼聰明伶俐、智慧過人,深得曹操的寵愛。曹衝做事愛開動腦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歲的年紀,就可以想出辦法來解決一些連大人都束手無策的問題。

有一天,吳王孫權派人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大象作爲禮物。北方是沒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龐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問送大象來的人說:“這頭大象究竟有多重呢?”來人回答:“鄙國從來沒有稱過大象,也沒有辦法稱,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聽說魏王才略過人,手下謀士衆多,個個都智慧超羣,請您想個辦法稱稱大象的重量,也讓我等領教一下北方大國的風範。”

曹操頓時明白這是孫權給他出的一道難題,他可絕對不能丟這個面子,讓國威受損。於是他召集羣臣,傳令下去:能稱出大象的重量的人,重重有賞。大家都絞盡了腦汁,苦苦思索。有人說要做一杆大稈,曹操反駁說就是做出來了,也沒有人能提得動啊。有人說要把大象鋸成一塊塊地零稱,曹操斥責說怎麼可能把吳國送的禮物毀壞成這樣呢。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就是沒人想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就在大夥兒都一籌莫展之際,小曹衝忽然走到曹操身邊說道:“父王彆着急,我有辦法,我們可以先把大象牽到船上,在船幫齊水處作個記號,再將大象牽走,把石頭運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達先前作的記號爲止,這時石頭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後,我們再把石頭分別稱一稱,把這些重量加起來,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嗎?”

曹操聽了大喜,衆人也對曹衝的聰慧讚歎不已。就這樣,大象的重量終於被稱出來了。

兩千多年前,幼小的曹衝就有這樣驚人的智慧,怎不叫人稱讚。這個故事啓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事要多動腦筋,經常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使人變得越來越聰明。

成語故事作文 篇7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裏養了許多隻猴子。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橡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之間竟然能交流溝通了。

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又碰上糧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顆改爲七顆。

於是,一天,他和猴子們商量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從今天開始,食物必須節約着吃。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四顆橡子,你們認爲怎麼樣呢?”

猴子們聽到老人的這番話,非常生氣,都認爲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紛紛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竄來跳去,貌似是在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分配情況的強烈不滿。

老人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這樣吧,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總該可以了吧?”

這羣猴子們聽了,覺得早上的橡子數量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比晚上的多,就換了另一番模樣,紛紛高興得在地上翻滾起來,認爲自己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