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的倡議書範文(精選6篇)

學識都 人氣:4.71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倡議書,倡議書本身不具有很強的約束力,有關人員可以表示響應,也可以不表示響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倡議書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垃圾分類六年級倡議書,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垃圾分類的倡議書範文(精選6篇)

垃圾分類倡議書1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

最近,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糟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垃圾分類的問題。在日本,垃圾如果亂投放的話是要被罰款的。但在我們中國就不一樣,曾有人報道:在某些地方的垃圾直接挖一個5米都不到的小坑,直接把垃圾埋進去得了。垃圾分類的問題開始日益嚴重,從原來的遵守到有遵有違,從原來的有遵有違到大都違反,從大都違反甚至到沒人遵守。目前大部分地區都是有遵有違,有的甚至是全都遵守,但這都是很少量的,有些小地區已經沒人遵守了。我們只要觀察一下垃圾桶上面的字,就可以知道這個城市的環境,是必須要有的。下面我給同學們來說說。

垃圾的這幾大類分類我們都懂: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再加一個有害垃圾。幾乎人人都懂,也幾乎人人都會放,尤其是我們小孩,更是喜歡遵守,一看到大人放錯位置就立刻制止。但是等來的結果總是成功的被罵被揍。只要大人控制了自己的自尊心,城市的環境也會變好。但其實有一點纔是最重要的,你們想知道嗎?想看到如下。

1、家庭要嚴格分類放垃圾,避免多類垃圾同共一個垃圾袋。

2、投放垃圾袋時不能隨便一扔,更不能扔到外面,因爲工作人員這樣會憑着垃圾袋靠近哪個就投進哪個垃圾箱,這下可好,好好的有害垃圾被你搞的到了可回收垃圾,垃圾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人家可要詛咒你今後要遭受五雷連劈的!

3、大家要一起遵守垃圾投放規則,這樣,我們城市才能更美好,更乾淨,更環保!

其實,垃圾分類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只要我們手拉手共同遵守這個約定,城市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倡議人:x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垃圾分類倡議書2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現在能夠預知的生命賴以生存的星球只有一個地球。由於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科學家悲觀地估計,到2100年海平面將升高0.59米,很多城市將變成一片澤國。

水是人類永遠緊缺的資源,同樣由於環境污染,在未來的百年間,全球將有2/5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的環境中。

近年來,我國的資源可花費不少,比如說:水資源,人們平時用來洗衣服,做飯,已花費不少。可惜,我們隨處可見的依然是對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你們看,在平時洗手的時候沒有關水龍頭,導致水資源大量浪費。我們再說森林資源,森林中的花草樹木,原本可以像人類大量繁植、生長,但我們的大量砍伐破壞,拿來建設和生產,導致樹林逐漸減少,並不能快速繁植。還有生物資源,動物在近年來也逐漸減少,是什麼原因呢?

因爲人類大量捕捉,再加上被敵人追捕或生病,導致生物不斷減少。最後還有大氣資源,這是最重要的,因爲我們每個人都在呼吸空氣,然而,某些工廠卻污染空氣,使我們能夠呼吸的空氣越來越差。我們知道,有些植物能夠給我們提供空氣,但是樹林被砍掉了,我們又如何生存呢?

所以我呼籲人們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那就要從我們自己做起。保護環境我們應該從一點一滴做,做小事做起,改掉不好的習慣,要關好水龍頭等。愛護大自然,愛護資源,千萬不要破壞我們的自然資源和生態平衡,不要讓地球毀在我們的手中,因爲地球只有一個。

  倡議人:XXX

  20XX年X月X日

垃圾分類倡議書3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

當前全國上下都在如火如荼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垃圾分類工作是利國利民的環保工程,是國家科學發展的大戰略,實現資源的再循環與可持續發展,利於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垃圾分類工作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多采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不僅佔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污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地污染環境。

你的一次舉手之勞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可以幫助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並可以把垃圾變廢爲寶,減少佔地,減少環境污染,減少資源浪費。爲提高全校師生環保意識,鼓勵和引導同學們能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寧波工程學院後管中心向全校師生髮出如下倡議:

1、全體同學行動起來,認真學習瞭解《XX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精神,條例將於20XX年X月X日正式實施,垃圾分類不僅是“新時尚”,更是“公民法定義務”。

2、積極參與後勤、學院、團委組織的各類“垃圾分類”活動、講座等知識普及活動,讓同學們的分類做到“心中有數”。

3、寢室長帶頭組織、協調好寢室內分類工作,努力化整爲零,逐步提高分類率,爭做達標寢室。

4、提倡“堂食”,寢室的多數垃圾來自外賣,從源頭上爲垃圾減量。

5、積極參與自我管理,申請“垃圾分類宣傳員”崗位,爲同學引路,爲保護環境添力。

6、人人積極配合和參與“寢室垃圾分類附加分”活動,爭上“垃圾分類英雄榜”,爲學院爭光,爲寢室爭光。

萬事開頭難,實踐出真知,新難題出就新思路,大家多提寶貴建議,相信寧工的垃圾分類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好,美麗校園更加鮮亮。

  倡議人:XXX

  20XX年X月X日

垃圾分類倡議書4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

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環保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所以我建議我們應該從身邊小事入手,從社區做起,從自己做起,每個人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彙集起來卻是不可估量的環境提升。

我上網查找有關處理垃圾的信息,知道了垃圾填埋的費用是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爲200元至300元人民幣。目前,被西方國家廣泛應用的另一種垃圾處理方法就是焚燒。經過高溫焚化後的垃圾雖然不會佔用大量的土地,但它不僅投資驚人,並且會增加二次污染的風險。二噁英這令人談“惡”色變的劇毒致癌物質,就是垃圾焚燒後產生的主要氣體成分之一。

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垃圾分類的好處是垃圾分類後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污染,還可以變廢爲寶,這不是很好嗎?

我注意到了立在街邊的垃圾桶,我觀察這些垃圾桶,發現它們通長分爲兩個垃圾桶:綠色的是投放可回收垃圾的,黃色的是投放不可回收垃圾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還是有部分地區是不分可回收好不可回收的。

此外,無論填埋還是焚燒,都是對資源無謂的浪費,我們不斷地把有限的地球資源變成垃圾,又把他們埋掉或燒掉,我們將來的子孫又在哪裏安居樂業呢?

瞭解到這些以後,我們確定自己探究的主題就是垃圾分類,通過對市區垃圾分類現狀的調查,我建議人們主動給垃圾分類:“舉手之勞,改變地球,讓我們一起給垃圾分類吧”!

  倡議人:XXX

  20XX年X月X日

垃圾分類倡議書5

尊敬的人民羣衆:

你們好!最近您有沒有發現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一一小區大路垃圾鋪滿地,天上是晴空萬里,地上是臭氣沖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我爲此提出以下倡議:

1、每個小區樓下應該都有垃圾桶,有垃圾應該往垃圾桶裏面扔,不能扔在外面。

2、我們的垃圾也是分種類的,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等,可有一大半人壓根兒就不管這一套,有些人還說:“切,我管你是裝什麼垃圾的垃圾桶,反正能裝垃圾就行。”

不是的,我們之所以將垃圾分類是爲了讓在垃圾工廠的工作人員能夠更好的區分開,比如紙張等一些東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還有廢電池……

3、如何才能讓人們不再亂扔垃圾呢?答:我們可以在垃圾桶旁插上警示牌,寫一些警示語,別擔心他們不看不管,裝上監控不就可以了嗎?

城市是我們大家的棲息地,如果讓你們繼續下去,那我們一出樓門就一腳踩着垃圾上,最先後悔的是誰?還不是你們這些亂丟垃圾的人們嗎?城市是我們大家的家園。如果我們不好好的保護她,你們對得起她嗎?你們良心上過得去嗎?我覺得有些人會說:“垃圾堆成山,該咱啥事兒?又不是咱弄的。"我簡直不敢相信,這麼無恥的話,會從人類的嘴裏吐出。醒醒吧!人類們,從現在起,奮起反抗!爲時不晚!雖然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隻要我們團結一心,每個人都出一份力,我堅信!一定可以讓我們的家園重現光輝!垃圾分類,人人有責,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倡議人:x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垃圾分類倡議書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它們通常先被送到堆放場,然後再送去填埋,而垃圾填埋的費用相當高昂。

也許我們無法阻止垃圾的產生,但我們卻可以減少垃圾給我們的環境和生活帶來的危害,而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就可化害爲利、變廢爲寶,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製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3立方米,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如此既可節約資源,又能維護環境整潔。特此,向全校師生提出以下倡議:

1、爭當“垃圾分類”宣傳者,倡導新理念。學習掌握垃圾分類知識,樹立垃圾分類回收意識,每天自覺將生活垃圾正確分類投放。積極參與志願者宣傳活動,自覺在學校、家庭、社區等不同生活學習場所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宣傳,在公共垃圾箱旁勸導人們分類投放垃圾和回收處理,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建設生態文明。

2、爭當“垃圾分類”參與者,培養好習慣。發揚“東小是我家,分類靠大家”的主人翁精神,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踐行“光盤”“限塑令”等源頭減量行動,養成勤儉節約、物盡其用、減少廢棄、自覺分類的文明習慣。

3、爭當“垃圾分類”推動者,養成好品德。結合“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活動,在學校、在家庭、在社區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積極引導周圍同學、家長、市民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共同營造人人有責、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圍,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德,把文明意識、衛生觀念和綠色生活方式傳播到每個角落,根植於每個人的心裏,踐行於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倡議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