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糧食主題班會教案範文(通用5篇)

學識都 人氣:1.78W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珍惜糧食主題班會教案範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珍惜糧食主題班會教案範文(通用5篇)

珍惜糧食主題班會教案1

一、班課課題:

珍惜糧食,吃好盤中餐

二、本課目的:

通過召開這一次主題班會,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讓同學反思自己對待糧食的態度,從而懂得日常飲食的一些良好習慣,能做到愛惜勞動果實;讓同學們養成物盡其用,不浪費,勤儉節約的好品質。

三、本課形式:

表演、小品、背誦等

四、過程設計:

(一) 主持人宣佈班會開始導出班會主題

古人云:身披一縷,當思織女之勞;日食這餐,每念農夫之苦。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何談發展。

(二) 讓本放小記者對本班同學以珍惜糧食爲中心進行採訪,並將採訪答案與同學交流。

(三) 請同學們觀看《小品喜怒哀樂羊肉串》,以此告戒同學們珍惜糧食的重要性。

食品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不管是從何麗珠和朱佳穎演出的小品還是李奕煒等同學演出的小品,我們不難得知隱藏其中的道理。

(四)以令人震驚的數據來告訴同學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培養同學們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好品質。最後,宣佈班會結束。

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帳:倘若一個人每天節約一米粒米,那麼十億人可節約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以節約將近兩千萬斤,摺合人民幣兩千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小學”五十萬元算,則可蓋40所“希望小學”。按每人學雜費三百元計,則可使七萬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難道你不爲這筆數目所震驚嗎?你的心不爲之一顫嗎?

(五)教師小結。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爲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籲,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珍惜糧食主題班會教案2

一、活動目標

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讓同學們在活動當中樹立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並貫徹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活動目的

讓大家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和勞動人民的艱辛,形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三、活動主題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四、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17日(本週五)

五、活動主持

韓威 李珂涵

六、活動議程

1. 認一認,請4位同學認一認圖片中的糧食作物(玉米、水稻、麥子、土豆),並作簡單介紹。

2.講一講,請3位同學分別講講“糧食日的由來”、“糧食的作用”以及“名人愛惜糧食的故事”。

3.答一答,請10位同學答一答有關世界糧食日的相關知識,答對的同學可獲得小獎品。

4.想一想,爲世界糧食日擬定幾個宣傳標語,突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並請6位同學讀一讀自己擬好的標語,同學之間可以相互點評交流。

5.誦一誦,由主持人帶頭,全班集體朗誦《珍惜糧食》的詩歌。

6.最後由陳老師總結。

珍惜糧食主題班會教案3

【活動緣起】

週一早餐過後,轉到教室,看到一些“沒完沒了”的饅頭,或塞於抽屜,或棄於垃圾桶,表達着無聲的抗議。饅頭雖小,道理很深。亂丟飯菜、浪費糧食的現象在當下中小學校已是司空見慣,長此以往,積非成是,孩子的行爲習慣、道德品質又將何去何從?

【活動目的】

1、瞭解饅頭知識,體會饅頭來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不丟饅頭、不倒飯菜的好行爲。

2、培養學生分辨能力,養成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3、結合《弟子規》,薰修感恩勞動、感恩父母的好德性。

【活動準備】

1、學生課前知識準備:饅頭是怎樣“煉”成的。

2、材料:“饅頭的營養及作用”

3、文章:《餐桌上的浪費》、《暴殄天物,罪莫大焉》

班會主持:班主任、班長、杜守蘭、楊學琴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學生齊讀《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師:古人云:身披一縷,當思織女之勞;日食這餐,每念農夫之苦。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何談發展。(出示垃圾桶裏撿到的饅頭)饅頭,普普通通的一種食物;吃饅頭,簡簡單單的一頓早餐;丟饅頭,輕輕鬆鬆的一個動作。可是,當這一幕在每一天,在每一所小學不斷上演時,同學們,你以爲丟掉的僅僅是一個饅頭嗎?出示課題:饅頭,饅頭!

第一環節發放“問卷”,調查早餐狀況

問題一:早餐你吃了幾個饅頭?

a、經常吃兩個

b、經常吃一個左右

c、經常吃不到半個或基本不吃

問題二:對於吃剩的饅頭,你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a、放着,等餓了再吃

b、吃不完隨手扔掉

蒐集並整理數據。結果如下:

一、經常吃2個的9人,佔45%;吃一個左右的7人,佔35%;基本不吃的5人,佔25%;

二、對於吃剩的饅頭,“扔掉”的8人,佔40%。

師:統計數據,我們分析:

一、平時喜歡吃饅頭的同學,佔不到一半;

二、吃不了浪費掉的同學,接近一半!這個現象是“果”,追根溯源,造成這種結果的“因”,又是什麼呢?

第二環節討論交流,重新認識饅頭

師:同學們,當你拿起饅頭時,首先會想到什麼?是不是它的味道?這個饅頭好不好吃,甜不甜?你有沒有思考,這個饅頭是怎樣來到我的手裏的?在它身上,究竟有多少故事呢?那麼,就讓我們刨根問底,看看饅頭的由來吧!

一、饅頭是怎樣“煉”成的?(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歸納小結,形成答案)

小組甲:時間週期長。饅頭取材於麪粉,麪粉來自於小麥。秋播,冬生,春熟,夏收,結束了小麥的輪迴,接着進入加工廠,磨成麪粉,然後來到食堂,經歷一系列的變化,最後,在熱氣騰騰的蒸鍋裏,“破繭成蝶”成了白白胖胖的饅頭。

小組乙:勞動強度大。從田間地頭,饅頭開始了它漫長的“演變”:耕種,管理,收割,脫粒,晾曬,入倉,運輸,加工,製作,最後一站是教室。可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小組丙:參與人員多。有農民伯伯、收割機師傅、運輸司機、加工廠工人、炊事員、值日學生等。一個小小饅頭,竟然凝聚了這麼多勞動者的付出,真是來之不易啊!

師小結:這個帳一算,明白了,饅頭雖小,來之不易。吃在嘴裏,甜在心上。饅頭爲什麼這麼甜?因爲它歷經了風雪雨霜,因爲它吸收了日月精華,更因爲它凝聚了勞動者的汗水!因此,讓我們感恩勞動者,感恩父母。扔掉一個饅頭容易,可是做成一個饅頭呢?代價真的太大了!那麼,作爲餐桌上的主食,饅頭又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二、饅頭(小麥)的營養(杜守蘭朗讀)

小麥,是我國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養人體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遺》中提到:“小麥面,補虛,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小麥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很有益處。

麪粉經發酵製成饅頭更容易消化吸收。主要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是人們補充能量的基礎食物。饅頭製作簡單,攜帶方便,鬆軟可口。有利於保護胃腸道。胃酸過多、脹肚、消化不良而致腹瀉的人吃烤饅頭,會感到舒服並減輕症狀。

師:同學們,饅頭來之不易,是無數勞動者汗水的結晶,它食用方便,製作簡單,營養豐富,爲我們提供了生命的能量。這麼好的食物,我們有什麼理由糟蹋呢?把吃不完的饅頭扔掉,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爲呢?

珍惜糧食主題班會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2、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知道要珍惜糧食,不浪費食物。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米飯”圖片;“舊中國饑荒”組圖;“袁爺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動畫視頻;“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組圖;“珍惜糧食”組圖。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米飯”,引導幼兒討論米飯的由來。

——看看這是什麼?

——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怎麼來的嗎?

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1、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引導幼兒感知當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圖片上的人們有大米吃嗎?

小結:以前,因爲水稻產量很低,很多人沒有米飯吃,常常捱餓。

2、出示組圖“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後來,有位厲害的老爺爺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天天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這就是袁隆平爺爺。爲了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結:袁隆平爺爺常常頂着太陽在稻田裏觀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改進後,袁隆平爺爺終於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

播放動畫視頻及組圖《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瞭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1、播放動畫視頻,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來之不易。

——不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種植水稻、收穫大米也非常辛苦。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瞭解一下吧。

2、出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引導幼兒瞭解大米的由來。

——種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後是怎麼變成大米的呢?

小結:農民要經過翻地、插秧、除蟲、除草、施肥等過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後,還要進行收割、乾燥、去殼纔會變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苦,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看看圖片上農民們正在做什麼?

——他們是怎麼插秧/打農藥/收麥子的呢?(雙腳泡在冷水中,彎着腰;揹着重重的農藥箱;頂着太陽彎腰割麥子)

小結:水稻從種植到收割再到變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農民們一百多天的辛苦勞動。大米來之不易,每一粒都是農民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

出示組圖“珍惜糧食”,引導幼兒瞭解珍惜糧食的方法。

1、鼓勵幼兒討論紀念袁爺爺的方法。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要怎樣珍惜他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呢?

2、出示組圖“珍惜糧食”,討論圖中的現象。

——這些行爲對不對?應該怎麼做?

小結:我們要懂得珍惜糧食,吃飯的時候雙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隨意丟棄;去飯店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費糧食。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1、教師在用餐環節提醒幼兒不隨意倒飯菜,珍惜食物。

2在過渡環節可適當播放“寶寶巴士APP”中的“古詩國學”第一集《憫農》供幼兒欣賞,引導幼兒進一步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樹立榜樣,倡導“光盤行動”,幫助幼兒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珍惜糧食主題班會教案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糧食的生長過程,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2、知道浪費糧食是不對的,要學習珍惜糧食。

3、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教學PPT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談話導入的教師提問:你覺得這樣好嗎?爲什麼?

提問:你們知道我們做飯的大米是從哪裏來的?

2、認真看《愛惜糧食》動畫,啓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大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2)爲什麼說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

(3)小朋友們今後你會珍惜糧食嗎?

3、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農民伯伯種糧食非常辛苦,從播種到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穫糧食,我們要做珍惜糧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費。

4、教師提問:爲了節約糧食,我們應該怎樣做?

師引導幼兒總結: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所以用餐時我們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不浪費糧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熟悉兒歌,鞏固幼兒經驗《愛惜糧食》

香噴噴的米飯哪裏來?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來。

白花花的大米哪裏來?

金燦燦的稻穀脫出來。

金燦燦的稻穀哪裏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一粒稻穀一滴汗,愛惜糧食理應該。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