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舉措

學識都 人氣:2.91W

音樂是一門藝術,將音樂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是目前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小學音樂教學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舉措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是進行美學交易的重要手段之一,優美健康的音樂不僅能夠培養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而且還可以淨化人的心靈,是加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舉措,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本文針對小學音樂教學爲例,首先提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其次分析目前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音樂;教學

小學音樂的教學目標並不是在於培養小學生必須要具備多高的音樂技能,而是要讓小學生通過小學音樂教育,能夠通過音樂美感獲得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能夠喜歡音樂、懂得音樂、欣賞音樂。對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不斷地創新小學音樂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爲小學音樂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1.1、小學音樂教育有利於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它可以通過音樂藝術形式來陶冶小學生的道德情操,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音樂能夠表達出善惡、識美醜、明是非,從而使小學生能夠成爲一個有修養、身心健康的人。如健康向上的《上學歌》《祖國愛國,我愛祖國》等,讓小學生通過音樂形式的感染帶動其愛國情懷,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1.2、小學音樂教育有利於塑造小學生的健全人格

音樂素材富含這一個時代的變遷,富含着詞作者強烈的思想內容,教師通過將小學音樂不同題材展示給小學生進行欣賞和學習,可以讓小學生通過音樂感知到不同社會基層人們的生活狀態,體會到我國民族音樂帶來的巨大藝術特色。如欣賞《二泉映月》,就可以讓小學生體會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大衆悲慘的遭遇,更能使他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1.3、小學音樂教育有利於促進小學生的心智發展

小學時期是小學生心智成熟的初級階段,小學音樂教學可以培養小學生心智素質的提升,通常人的左腦是用來邏輯思維,右腦又叫音樂腦,具備形象思維能力,爲了更好地開發小學生創造思維能力,通過音樂藝術進行薰陶和教育是非常有利的。如任課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古箏演奏,讓小學生通過手、腦、眼、耳的互相協調和配合,提升大腦的靈敏度和對音樂的創造力。

2、目前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隨着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在很多教育環節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理念本應該是“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但是很多小學音樂教學並沒有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底,忽視小學音樂教學對小學生情感世界的影響作用,沒有通過音樂表現形式準確把握到音樂對小學生情感內涵的影響力;其次,小學音樂教師很多仍舊沿用傳統機械的教學方法,只是在音樂課上單純的教授學生唱會某首歌曲,教師一句一句地教唱,學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課就是這種機械動作的反覆,導致很多小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最後,在音樂欣賞課上,教師選取了很多小學音樂教材資料,播放音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的聽覺參與和思維參與的地位,長時間的被動教學是無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審美能力。

因此,像這種小學音樂教學弊端在很多小學音樂教學中仍舊很普遍存在的.,音樂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單一灌輸,不僅沒有加強小學生對音樂教學的學習興趣,更是無法塑造小學生健康的心理素養。對此,改革創新小學音樂教學方式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創新舉措。

3、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3.1、營造輕鬆趣味的教學情境,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

在整個小學音樂的教學環境中,任課教師如果在表情上過於嚴肅,還沿用以學生爲教學活動的被動方,自己是教學的主導的話,很容易讓小學音樂教師與小學生產生心理距離感,不利於學生對小學音樂學習的興趣培養。對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端正小學音樂的教學理念,要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由傳授者轉變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爲引導者,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教師成爲學生可以親近的、真誠的、喜愛的朋友,營造輕鬆趣味的教學情境,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

如小學音樂教學中教授《小雨沙沙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與實際生活貼近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自己設想自然環境,然後將自己比作歌曲中的任何一種景物形象,諸如小雨點、花、草、魚等,在音樂的演奏中表達自己的感受,進而真切的體會歌曲中的各種形象,讓學生通過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對小學音樂學習的自信心,減輕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

3.2、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小學音樂教學並非停留在課堂教學上,小學音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有關音樂的校園活動,如開展“小小音樂家”的比賽、音樂知識方面的競賽、音樂演奏方面的展示等等,以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外活動改變傳統的單一式的教學方式,這樣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延伸,更是有利於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如在十月一國慶節到了之際,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場有關國慶節的相關題材的歌詠比賽,參加比賽的小學生需要演唱有關愛國方面的歌曲,如《祖國、祖國我愛你》《讓我們蕩起雙槳》《我愛北京天安門》《我的中國心》等,通過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習的愛國曲目進行刪選,讓學生通過音樂比拼中,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知識,並逐漸領悟到音樂的藝術價值。然後對他們的音樂演唱進行點評,通過點評也能變相地提高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動力,對他們的表演結果給予肯定,讓他們每個人都能體驗到努力學習音樂的成就感。通過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鍛鍊機會,逐步消除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更加有利於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良性發展。

3.3、利用合作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心理溝通能力培養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作也是任課教師創新小學音樂教學的舉措之一,很多心理學專家發現,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更加容易,更易於突破心理防線,建立信任感,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心理溝通能力。爲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一定要把握合作性學習的度,以不斷提高合作性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提高學生自信心,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組時應該注意對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保障每個人都在小組內扮演一定的角色,都可以積極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

如在學習《玩具兵進行曲》和《口哨和小狗》,教師鼓勵學生協調合作演唱一首歌曲,既可以手拉手,又可以一同隨着演唱起舞,充分讓學生通過合作演唱,瞭解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帶給他們合作演唱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心理溝通能力。

4、結語

音樂是一門藝術,將音樂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是目前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音樂教師作爲小學音樂教育美的傳播者,要以小學生爲教學活動的主體,熟知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況,通過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讓小學生能夠感知到音樂帶來的魅力,激發學生從小培養對音樂的熱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塑造小學生的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 林朝霞.音樂小課堂發展大舞臺[J].甘肅教育,2011(09).

[2] 許曉波.談音樂教學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2011(05).

[3] 呂三華.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教學參考,2011(27).

[4] 張雅君.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學電教(下),2010(12).

[5] 袁瑗.淺談音樂教學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青春歲月,2011(16).

[6] 安塞縣真武洞鎮中心小學張小玲.淺談音樂教學的情境創設及情趣發展[N].延安日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