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視覺次序對平面設計信息傳達的潛在引導作用

學識都 人氣:1.17W
探析視覺次序對平面設計信息傳達的潛在引導作用
摘要: 本文采用具體實例分析的方式,希望通過對平面設計視覺次序與視覺語言相互關係的深入探討,明晰在當今平面設計中必須認真思考的關於視覺次序的問題。


關鍵詞: 視覺語言視覺次序 信息傳達視覺衝擊力
  

  一、繪畫藝術的視覺次序
  
   繪畫藝術和平面設計的相似表象使得它們具有相同的圖形及色彩次序,無論是西方繪畫還是國畫,能夠給我們帶來視覺享受的作品無一例外的都具有良好視覺次序。
  1.色彩的視覺次序
  關於色彩的視覺次序通過分析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最爲直接的印象,印象派的繪畫主要表現的是色彩在自然中的變幻效果。只要視線掃過畫面,色彩的主題和次序感就一目瞭然了。
  馬奈的作品(見圖1)表現了夏日的燦爛陽光,表達晴空如洗的情思。畫面中色彩是從天空的藍色過渡到黃色再到紅褐色,在十二色環上依次變化爲藍——黃——紅,形成一個完整的環狀結構,在色相的範疇裏具備了良好的循環次序。從冷暖來看,天空是冷色,人物上部色彩偏冷而下部色彩偏暖,地面是暖色,而且畫家人爲增強了冷暖的對比效果,依據暖色具有前進感冷色具有後退感的理論,畫面呈現由暖色向冷色過渡的次序,創造了真實的空間關係。
  綜上所述,畫面的視覺流程爲:
  眼睛對明暗的敏感度最高。畫面的明亮色構成中心視點,亮色向暗色的移動,形成中心向邊緣的發射式視覺移動。由於人物頭部的吸引,視線停留在藍色天空部分。
  固有色相的移動次序。依循色環的運動規律視線由上方的藍色,向下漸變移動至黃色再到紅色,最後收束到橙褐(暖色)的地面。
  依循色彩冷暖的運動感,形成地面暖色向天空冷色的移動。
  明亮色吸引視線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個飽滿的視覺次序。
  下面再來看看梵高的名畫向日葵。(見圖2)它突出的表現了生命的熱情,與馬奈的畫面效果完全不同。造成這種不同表情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主調色彩的變化,馬奈的作品基本是一個完整的.色環結構,色相的動感強烈。而梵高的卻只用了色環上的一個六十度夾角(綠——黃)的狹窄色域,屬於鄰近色的搭配,主要突出黃橙色調以強化熱情奔放的主題,具有較強的主調色彩傾向。
   向日葵的視覺流程爲:
  明亮色構成中心視點,形成亮色向暗色移動的發射式視線移動,突出了向日葵向外伸展的動勢。
  由於色相(鄰近色)本身的動感不強烈,視覺向下收束至桌面的暖色,再向上移動至色彩偏冷的上部。
  明亮色吸引視線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個飽滿的視覺次序。
   通過具體的分析,我們發現色彩自身具有的這種運動感是一條潛在的運動軌跡,我們的視線不自覺地被帶動始終在畫面中游走。這兩幅畫都是運用色彩的手段描述主題,利用色彩的次序感抓住觀衆的視線,表達情感。馬奈作品的視覺次序是先發射移動再上下反覆移動,形成雙重動態次序,因此畫面氣氛活躍。梵高的作品則是中心發射移動,向上單程移動,結束於畫面中心點,在觀看的過程中沒有反覆的跳躍變化,強調的是發射的動態,因此畫面凝重而具有視覺張力效果。
   2.圖形的視覺次序
   包菊尼的素描作品,這幅畫的重點是描繪一個處於動態效果的人物——一個騎自行車的人。(見圖3)
   爲了突出主題,畫家充分調動了線條的表情優勢。根據平面構成對於線條性格的界定不難發現,就畫面整體對比關係而言,前部爲直線形,後部是弧線型,形成強烈的曲直對比。就局部來說前方利用傾斜線構成箭頭式的畫面分割,強調方向感和速度感。後部的弧線具有張力的視覺效果,強調無限的動力。這些線條共同作用,強化了中心人物——騎車者處於速度中。
  曲線與直線對比和人物形態的暗示構成了畫面的中心視點。
  線條的密集與分散對比,構成中心向邊緣的發射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