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機械手自動控制設計

學識都 人氣:2.07W

第1章 PLC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PLC機械手自動控制設計

第1節PLC的產生及其特點
1、PLC的產生
在PLC問世之前,工業控制中的順序控制多采用由機械電器式器件作爲控制元件的硬件佈線邏輯控制系統,尤其是由電磁繼電器構成的'繼電器控制系統。這種控制系統是根據特定的控制任務進行設計的,若控制任務有所改變就必須響應的改變硬件結構。另外機械電器式器件本身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必會影響控制系統的各種性能。這種控制系統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工業發展的需求,其主要原因:
⑴設計、製造週期長,維修和改變控制邏輯困難;
⑵不能完成複雜的控制邏輯,沒有運算、處理、通信等功能;
⑶可靠性差、壽命短、運行速度慢、體積大、耗電多。
1968年,美國GM公司爲了適應汽車型號不斷更新的需要,提出了用可編程的控制器取代繼電器控制系統的設想,併爲此提出了10項招標指標(注1)。於是,美國許多公司開始圍繞這10項指標進行研製和開發,並很快推出了1軟件實現繼電器控制功能的新1代控制器,如Modicon公司(1977年加入了Gould公司)的084、DE公司的PDP-14等,當時取名爲可控邏輯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由於PLC大量採用計算技術,它的CPU不但可以處理邏輯運算,還可以處理其他運算和控制,不再是單單用來取代繼電器控制系統,另外,其名稱也不統1。爲此美國電氣製造尚協會(NEMA)於1980年正式將它命名爲可編程序控制器(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
△注1:10項指標,即著名的GM10條
①編程簡單,可在現場修改程序;
②維護方便,最好是插件式;
③可靠性高於繼電器控制櫃;
④體積小於繼電器控制櫃;
⑤可將數據直接送入管理計算機;
⑥在成本上可與繼電器控制櫃競爭;
⑦輸入可以是交流115V(注:美國電網電壓爲110V)
⑧輸出爲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驅動電磁閥等;
⑨在擴展時,原系統只需很小變更
⑩用戶程序存儲器容量至少能擴展到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