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波普爾的證僞主義

學識都 人氣:2.38W

摘 要:通過論述波普爾的證僞主義的主要內容,闡明瞭波普爾的證僞主義針對邏輯實證主義即歸納邏輯方面的主要觀點,論證了波普爾的證僞主義的合理性與優點,並根據波普爾證僞主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批評與反駁。

談波普爾的證僞主義

關鍵詞:波普爾;科學;歸納;證僞主義

引言

近代西方經驗論認爲,人們的感覺經驗是可靠的。進而人們可以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最終得出一般的、抽象的結論,從具體的、特殊的事例中總結出概念與普遍規律,這樣的過程也就是歸納的過程,而歸納法一直被看作一種合理的獲取知識的方式。然而休謨的質疑則明確指出人們難以通過歸納來獲得普遍有效的科學知識,而波普爾提出證僞、試錯的方法來代替歸納法。

一、波普爾證僞主義的哲學背景

(一)休謨問題的詰難

近代西方經驗論認爲,人們的感覺經驗是可靠的。進而,人們可以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最終得出一般的、抽象的結論,從具體的、特殊的事例中總結出概念與普遍規律,這樣的過程也就是歸納的過程,而歸納法一直被看作一種合理的獲取知識的方式。

然而,歸納的方法在休謨那裏受到了挑戰,休謨認爲,經驗生活中發生的一些聯繫只能說明感性材料之間在過去有着聯繫,而未來如何我們並不清楚,即是說我們不能證明這種聯繫是必然的。例如,經過我們10 000天的連續觀察,發現在北緯40度,每一天都是有白天和黑夜的,我們能不能通過歸納得出在第10 001天北緯40度依舊還有白天和黑夜呢?在休謨看來是不行的,因爲有可能在明天就會出現破壞這種關係的事件,所以,這種沒有確定性和必然性的歸納方法是不能被當作科學的方法的,因爲事實和科學規律之間存在的一定是必然的邏輯關係,而非偶然的關係。

(二)以往哲學家的解決方案

那麼在休謨的詰難下,哲學家們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承認歸納法不一定能發現真理,但是不否認科學真理的普遍必然性;要麼繼續認同歸納法,但要承認科學不具有普遍必然性。

休謨則選擇了第二條路,他區分了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數學爲必然真理,它們不依靠歸納,而科學真理則依靠歸納法,是從經驗事實中歸納出來的偶然真理。而歸納從本質上講是心理習慣,我們所謂的因果關係也不過是這種心理習慣所產生的自然聯想。

而邏輯實證主義則認爲,科學真理是雖是偶然真理,但是是成功率很高的偶然真理,而歸納法的邏輯也和傳統的形式邏輯不同,它是歸納邏輯。

面對休謨問題,不同的哲學家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而波普爾對歸納法從心理學和邏輯學的方面展開了完全的批判,並提出了證僞主義。

二、證僞主義的基本內容

(一)何爲證僞

證僞,其對應的是邏輯實證主義以歸納爲基礎的證實,以歸納爲基礎的科學都是把經驗事實融入科學理論中去,符合科學系統的便是正確的,而與一般原則相違背的東西會被看作是錯誤的,這樣個別的特殊的東西便被隔離在了體系之外。但是證僞主義不同,它把一般原則與經驗事實的地位變換了,把經驗作爲了理論的標準。這樣的話,經驗不是用來證實理論的,而恰恰是用來證僞的。即經驗事實是用來破除舊有的理論的,科學理論也不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而成了可被證明是錯誤的假說,一個假說被科學家們提出後,我們所做的不應該是找事例去證明它是對的,而是努力找出與它相反的事實,來證明它的錯誤,並且再根據發掘的經驗事實對原有理論進行修改。科學也不再是真理的代表,而是一步步地不斷接近真理。

如此一來,人們可以通過這些個別的、違背現有的科學體系的事實中演繹得出新的原則與理論而獲取知識,這樣證僞的方法就與歸納的方法對立起來。

(二)科學的分界標準

證僞主義的提出不僅僅是對證實的批判,還意味着科學分界的標準發生了變化。衆所周知,實證主義區分了形而上學與科學,其最終目的是消解形而上學。而證僞主義所做的不僅僅是區分科學與形而上學,還劃分了科學與非科學的界限。

一般在我們的常識中,科學的東西是正確的,而錯誤的則是不科學的。但按照波普爾的觀點,科學不再是正確與錯誤的分界標準,例如,像數學這樣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果是不會出現錯誤的,這必然包含着真理,但是科學是包含着經驗事實的,而數學因不包含經驗內容所以被劃入了非科學的領域。非科學包含着真理,科學同樣可錯,波普爾對科學與非科學的劃分提出自了己獨到的見解。而另一方面,科學與僞科學之間也同樣被重新規定了,科學因其可被證僞所以不再是絕對正確的,而不可錯則恰恰是那些爲科學如迷信等的特徵。

波普爾如此的分界標準,把可證僞性變爲了科學的標誌,而那些絕對無誤的東西則是僞科學,所以,面對科學,人們的態度不應該是崇拜,“科學的精神不是昭示無法反駁的真理,而是在堅持不懈的批判過程中尋找真理。”[1]這也恰恰體現出科學的精神――批判,批判與信仰的對立也就是科學與僞科學之對立的根本所在。

(三)證僞的特點

在反駁邏輯實證主義的歸納邏輯中波普爾曾提到,我們的理論內容越是豐富,這個理論爲真的概率就越低(因爲偶然真理爲真是具有概率的,假設a理論爲真的概率爲0.9,b理論爲真的概率爲0.8,那麼爲ab結合而產生的c理論爲真的概率變爲0.72,顯然c理論更豐富,但其爲真的概率更低),而在證僞主義中,我們也看到相似的地方,因爲每一句話都有可能被證僞,那一個理論的內容越多,它就有更多的機會被證僞,而且理論內容越多,所提供的經驗事實也就越多,那麼可證僞性就和理論的豐富性成正相關的關係,可證僞性也就和該理論爲真的可能性呈現反比的關係。

證僞主義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它能使人們正確看待現有的科學理論其實是一種假說,這樣人們就用一個又一個的假說來推翻前一個從而獲取新的知識,還在於它能預測新的知識,這一點和可證僞性的檢驗的嚴格性相關。波普爾說:“決定驗證度的與其說是驗證的數目,不如說是所說的那個假說能夠並且已經經受的種種檢驗的嚴格程度。”[2]也就是說,假設我們現有理論A(A是生活中我們所以爲的普遍常識),理論B(B是與A同一個方面但是結論不同的理論),證據或者是經驗事實C。C證明不了A但是可以證明B。即是說,在A那裏,C是不應該存在的,但是在B那裏,C是可以存在的,如果有人提出了假說B預測了C的存在,並且在事實中,C確實存在,那麼B便經受了C的`嚴格檢驗。在歷史上,對海王星和冥王星的預測與證實就彰顯了科學預測未知的能力。也許一些新的假說在人們的常識看來是多麼的荒謬,但是科學就是這樣,一步步地擴充我們的知識,推動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