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創新複雜性系統研究

學識都 人氣:7.09K
科學技術創新複雜性系統研究
 摘 要 技術創新過程是複雜的。運用複雜性系統理論,轉變思維模式,關注關鍵環節,與環境共同演化,進行整體思考是有效的科學技術創新管理模式。
  主題詞 科學技術創新 複雜性系統 整體思維

  科學技術創新是複雜的非線性系統,而複雜性來自混沌與秩序的邊緣。在聖塔菲研究所成立的時候,原來“混沌理論”一詞已被宏大的“複雜性理論”所取代了。混沌理論對其範圍有嚴格限制,僅限於對界系統的非線性動態行爲的數學研究。相反,複雜性理論則被認爲可以用於複雜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中隨時間變化的行爲層面。社會系統並不僅僅是由它們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固定所限定的“複雜適應性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s)。相反,它們是可能隨時間演化而改變其自身規律的“複雜演化系統”(complex evolving systems)。
  科學技術系統創新運動是一個貌似無規則運動的有序性演化過程,具有典型的複雜系統特徵。第一,多因素性。技術本身是各因素非線性相互作用的結果,技術不等於各因素簡單相加。各技術要素在技術系統中也不再是原來的因素,因素自身在技術系統動力下也發生了相變,或者說,技術性因素、實體性因素與知識性因素都具有了技術所擁有的整體性。技術因素的作用方式要受技術系統運行模式和運行狀態的制約。第二,多層次性。儘管技術的各因素受技術系統動力的作用發生了相變,但技術本身卻生成了一種穩定模式。技術的穩定模式是由技術本身決定的,是由科學的技術應用與技術理論的層次性決定的。科學技術系統內有穩定的週期解,週期解內還有混沌區,這種結構無窮次重複着,具有各態歷程和層次分明的特徵,即存在有界性。第三,多變性。複雜非線性科學技術的創新過程本質就是經歷混沌走向有序,因此具有混沌伸長和摺疊的特性,這是形成敏感依賴於初始條件的主要機制。伸長是指系統內部局部不穩定所引起的點之間距離的擴大;摺疊是指系統整體穩定所形成的點之間距離的限制。經過多次的伸長和摺疊,軌道被攪亂了,形成了新對稱結構或混沌。
  由於科學技術創新系統具有典型的複雜非線性系統特徵,因此,可對其運用複雜性理論進行管理。
1 轉變思考方式
  牛頓力學是近代科學的典範,是近代科學建立的基礎,牛頓力學是典型的決定性理論,是可測量和可預測的。20世紀初物的兩次重大變革所創立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分別排除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和測量過程的完全可控性。混沌理論的誕生打破了拉普拉斯決定論,被視爲20世紀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第三次革命。混沌理論認爲,非線性系統運動具有無窮大週期且始終限於有限區域、軌道永不重複的、性態複雜的運動,不可能無限精確和無限長時間地測量和連續變量。混沌理論解決了困擾牛頓(Newton)力學的三體問題,創立了研究n維相空間的不確定解的理論,混沌理論使人們認識到非線性系統演化既是決定論的又是隨機論的。決定論的可預測性,只適用於那些宏觀的緩慢的週期或準週期的穩定運動,然而,這樣的運動實在是太少了。
  科學技術創新複雜系統倡導最重要的事情是改變固有的思考方式,放棄機械論和宿命論,學會欣賞並應付聯繫、物力論(Dynamism)和不可預測性。因爲科學技術創新過程是多因素複雜非線性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對確實存在的運行模式(即現實存在)進行領會,即正視多元化存在,並對不可預測的事件進行反應。爲了使科學技術創新過程自我發展爲“複雜演化系統”,有必要對學習、多樣性和影子系統(Shadow system)觀點的多元化進行鼓勵。
2 並不是對每件事都需要進行控制
  科學技術對客觀事物既進行決定論描述又進行概率統計論描述,這兩種描述方法已經共存了幾百年。決定論認爲,任何一個力學系統只要知道現在的行爲就可預測系統的未來行爲。概率統計論認爲,受許多偶然因素的影響,系統的未來狀態並不完全確定,需要用概率統計方法來描述。
  KAM定理很好地解決了決定論和概率論這對貌似矛盾的問題。KAM定理指出,保守系統有可積和不可積之分,可積系統的運動是規則的,遵循決定性規律,不可積系統表現出隨機性,成爲統計物理學的基礎。對不可積系統,KAM環面包圍着隨機層,當不可積系統的自由度少和擾動不大時,KAM環面包圍的隨機層測度極小而可忽略不計,統計物理學就不適用了,而應該應用牛頓定律。當不可積系統的自由度和擾動很大時,根據“阿諾德擴散”,KAM環面逐漸減少而隨機層迅速擴大,系統只具有極少數的規則運動,規則運動變爲次要的,系統出現了大量的混沌運動,這時才能用統計物理學來研究該系統。
  科學技術創新過程是一個近可積哈密頓系統,隨機成分有限,導致不可積性的擾動項很小。在科學技術創新知識系統處於混沌性態時,確定論和概率論隨機交替作用,但確定論佔據主流位置,基本能朝向希望的途徑發展。隨機成分確實存在但有限,因此,在複雜的非線性技術創新過程中,不可能對每件事都進行控制。應該相信混沌性態是貌似不規則的有序,科學技術複雜演化系統不僅反作用於環境,還會反作用於自身,隨着時間的發展,科學技術總會不斷出現新的有序狀態。
3 與環境共同演化
  複雜性理論借鑑湍流研究思路和方法,認爲科學技術創新系統同時存在混沌子空間和對稱子空間,兩種性態此消彼長,不斷和外界環境互動而發生轉換。在湍流中規則運動包含有小尺度的混沌運動,在混沌運動中又包含着更小尺度的規則運動。這說明,科學技術創新系統是與外界環境緊密聯繫,並不斷互動發展的耗散系統。
  科學技術創新系統與環境相互影響、共同演化,這就需要時刻準備好對環境進行反應,憑直覺領會那些驅動科學技術創新變遷的環境模式,根據需要進行適應,而且隨時準備抓住各種出現的機遇。科學技術創新系統的三種性態,穩定區域(墨守陳規)、不穩定區域(瓦解崩潰)和混沌邊緣(變革棲息地)中,混沌邊緣最適宜與環境共同演化。
在混沌邊緣,在一種“有限不穩定狀態”下,正統系統(主流文化、結構權力等級體制)和影子系統(蘊藏矛盾、變化潛力的非正式組織)能維持一種具有創造性的張力。正統系統可以提供清楚的指導,對適當的結構和程序進行授權,以及抑制人員中的不安情緒。同時,影子系統可以激發觀點的多樣性,並且削弱正統系統的力量迫使它進行不斷變革。這樣,組織行爲表徵爲耗散結構,組織在不斷變化的現實面前能以新的方式執行基本任務或者追求嶄新的基本任務,組織的創造性和創新方面的潛能都展現了出來。
4 整體思考
  技術創新系統的複雜非線性要求尋找整體模式來思考問題,並用整體的方式來控制創新過程,而不是試圖控制每一個細節。整體思考是探索那些在不利的模式下能夠產生最大影響的微小變化,並施加微擾改變系統運行軌道,避免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