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學識都 人氣:1.76W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如何在現有的財政預算管理體制下做好財政監管工作,使有限的財力創造更多的效益,是對財政支出管理提出的新課題。建立單位、財政、審計三個層面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實施財政支出效益評價,是加強財政支出監管的重要手段,也是轉變財政管理職能、改進財政預算管理的需要。爲此,本文就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作一探討。
一、財政支出效益評價的目標、對象和範圍選擇
評價目標概括地說就是評價財政支出和耗用效益,即財政支出的合比例性、效益性;評價對象包括財政部門、財政資金使用部門(單位)、公共支出項目。與此對應,財政支出效益評價可分爲綜合效益評價和項目效果評價。綜合效益評價包括財政支出總量效益評價和財政支出結構效益評價,項目效果評價是指對具體支出項目所產生的效益的評價。
二、評價的選用、指標的設置和標準的選取
1.評價方法是開展評價工作的重要手段。,可供選擇的方法有以下幾種:①成本—效益法。這種方法廣泛於成本和效益都能準確計量的評價,如公共工程項目等,但對於成本和效益都無法用貨幣計量的項目,難以使用。②最低成本法(也叫最低費用選擇法)。它適用於成本易於計量而效益不易計量的支出項目,如一些社保項目支出。其優點是簡化效益的,在效益確定的條件下,只分析其成本費用的高低。③綜合指數法。它在計算多種經濟效益指標指數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權數計算出綜合經濟效益指標。通過將各環節或各經濟效益單項指標值進行綜合,並以此說明總體和各環節的經濟效益水平。此方法準確度高、全面、適用廣泛,但在指標選擇和標準值確定方面比較複雜,操作難度大。④公衆評判法。即通過選擇有關方案進行評估,並對公衆進行問卷或抽樣調查,以評判其效益。這種方法適合於對公共管理部門和財政投資興建的公共設施等項目進行評價,缺點是適應範圍有限,有一定的模糊性。⑤因素分析法。這種方法注重考察公共支出項目的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將各種費用因素儘量列舉出來,同時將各種可能的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列舉出來,加以排序,進行綜合分析。⑥動態比較法。將某類支出或項目的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瞭解歷史上的變化和效益波動情況,通過歷史數據排列,既可看出趨勢,也可瞭解相關因素在不同時期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進而分析效益差異的成因及改進方向。⑦攤提計算法。主要用於項目支出,利用年盈餘回收的時限計算投資風險。攤提時間越短,投資風險越小。⑧目標評價法。它是將當期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水平與其預先目標標準進行對比分析的方法。
2.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是建立財政支出評價的載體,財政支出效益必須通過評價指標予以體現。科學、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取得正確評價結果的先決條件,因而指標體系的設計應體現完整性、科學性及易操作性等特點,堅持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顧的原則,按照評價目標和財政支出範圍分層設置。
3.評價標準是衡量公共財政支出效益的標準。在評價指標確定後,選取恰當的評價標準值是使評價結果科學、公正的保證,評價標準值應以財政支出性質、類別爲基礎,按照不同地區、行業、項目規模,採用歷史經驗、政策標準、數理統計分析、專家評估、公衆印象等方法取得。①關於支出項目評價標準,一是項目工程技術、施工效率、質量管理等標準,來源於項目技術質量統計資料;二是項目效益標準,包括成本淨現值、資金到位率、財務收益率、投資利稅率等標準,主要來源於項目財務統計數據;三是項目的社會效益標準,如公衆滿意度、就業、環境改善及脫貧情況等。②關於部門(單位)評價標準,包括部門辦事效率、標準成本率、計劃目標完成情況、服務滿意度等標準資金項目預算執行情況。資金使用最終效益是評價資金使用單位效益的基本標準。③關於財政支出綜合效益標準,以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發展、做大“財政經濟蛋糕”爲主要目標,具體有反映財政資金規模水平、財政收支發展狀況、財政資金適度水平、自給能力及管理水平、合理支出結構等標準,取值基礎可以是歷史經驗數據或通過縱橫對比分析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