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院前急救護理的論文3篇

學識都 人氣:2.07W

第1篇: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的成效

院前急救是指對遭受各種危及生命的急症、創傷、中毒、災難、事故等患者在到達醫院前進行的緊急救護。院前急救時間短、情況緊急,院前急救成功與否是決定患者搶救是否成功的關鍵。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加強了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在急救成功率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關於院前急救護理的論文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12月在本院進行院前急救的130例患者爲對照組,男82例,女48例,年齡3個月—101歲,中位年齡50歲;疾病類型:心跳驟停5例,高血壓腦血管意外30例,顱腦外傷12例,骨折18例,軟組織挫傷17例,心臟病12例,酒精中毒7例,其他29例。選擇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本院進行院前急救的300例患者爲實驗組,男207例,女93例,年齡6個月—102歲,中位年齡51歲;疾病類型:心跳驟停15例,高血壓腦血管意外65例,顱腦外傷29例,骨折43例,軟組織挫傷52例,酒精中毒22例,心臟病21例,臨產婦7例,腹部外傷10例,溺水5例,其他31例。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的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強了以下內容的管理。

1.2.1加強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規範化的體能、搶險等訓練,以模擬病例、醫護合作的演練方式經常性地進行模擬性院前急救演習,不斷提高護士應急反應能力,使護士接到緊急任務後能迅速出發並趕赴急救現場實施有效準確的救護。

1.2.2信息的掌握24h專人值班,堅守崗位,隨時接聽,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傷員的詳細接車地址、傷員數、主要病情及聯繫電話。

1.2.3保證急救物品的齊全及完好嚴格遵守急救管理制度,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挪用、外借急救物品、器材;保證院前急救藥品、設備的齊全及完好;物品做到定位放置,專人檢查,專人管理、維護保養;使用後及時補充,做到班班交接;不斷完善救護車內通訊設備條件,保證在途中能夠與急救指揮中心和急救現場隨時保持聯繫,以便準確瞭解急救患者的去向。

1.2.4規範現場急救制度要求急救護士到達現場需保持冷靜的頭腦;做到“三清”即聽清、問清、看清,迅速完成必要的基本檢查,針對性地按照從頭、頸、胸腹、脊柱、四肢順序進行,切勿漏查;及時鑑別分類,並針對不同病情實施有序的院前急救,包括給予患者擺放合適的體位,實施心肺復甦術、心電監護、心臟電除顫、氣管內插管、氣道開放、建立靜脈通道、抗休克、開放性氣胸變爲閉合性氣胸、氣胸減壓、止血包紮、骨折固定等。特別強調的是以上救護措施的實施可穿插在初步評估和體檢過程中進行。對那些平素身體健康,因觸電、溺水等意外傷害的患者,搶救要有足夠的時間,心肺復甦的持續時間至少要在30min以上。

1.2.5規範運送途中的急救制度①院前急救中的患者轉運要採用先“救”後“送”的重要原則,而且本着患者自願、就地就近、專科優勢的原則。凡是撥打急救電話的患者,都必須進行認真檢查,有疑問或可去可不去醫院都必須做進一步排查,原則上都要轉送醫院。②熟練掌握在不同條件下搬運患者的方法和技巧,如對脊柱損傷患者的搬運,正確方法是:急救員面向患者,表明身份;安慰患者,告知患者勿動,初步判斷傷情,簡要說明急救目的;固定傷者,避免加重頸椎損傷,動作統一協調,整體搬運傷者平躺於脊柱板上,並用扣帶固定好胸、腹部及四肢,鬆緊度以放入2橫指爲宜;在運送過程中保持患者脊柱成一條直線。③轉運途中要勤問、勤查、勤觀察,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徵變化情況及各種管道情況,並隨時向患者或家屬交代病情。

1.3效果評價

觀察和比較兩組院前急救呼叫出車反應時間、途中時間和急救成功率。急救出車反應時間等於呼叫出車反應時間及途中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採用SAS8.22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採用t檢驗和x2檢驗比較兩組院前急救呼叫出車反應時間、途中時間和急救成功率的差別。

2結果

兩組院前急救呼叫出車反應時間、途中時間和急救成功率的比較。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後的觀察組院前急救呼叫出車反應時間和途中時間較對照組縮短,急救成功率得到提高,兩組比較,經統計學分析,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猝死患者搶救的最佳時間是4min,嚴重創傷傷員的急救黃金時間是60min,急救白金時間是10min,急診患者的早期救治對患者的預後有直接的影響,特別是危重患者,存活與死亡之間的寬限變得越來越小,稍一耽擱就會失掉最佳搶救時機,增加了急診患者的死亡率及傷殘。現代急救醫療體系可分爲3個階段,即院前急救、醫院急救、救治緩解後的康復治療。在這3個階段中,院前急救時間短、情況緊急,院前急救成功與否決定危重患者搶救是否成功。院前救護的缺陷包括護士自身素質、院前救護設施、院前救護網絡等。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影響院前救護的不良因素包括護士自身素質不高,院前救護設施不齊全、不完好,院前急救制度欠完善等。因此,針對影響院前救護的不良因素,我們採取加強護士院前急救專業培訓,使護士能熟練操作各種急救儀器,安全使用急救物品,全面掌握各種危重患者的救護措施,從而提高搶救的成功率;保證院前急救藥品、設備的齊全及完好,避免急救器材準備不足、藥品不全及使用不當影響搶救;信息的全面掌握,使護士對患者的病情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並能充分利用途中的時間,做好相應的急救物品、器械準備工作,從而能及時對患者採取有效的'搶救方法,爲搶救患者的生命贏得時間;規範現場和運送途中的急救制度,使護士在搶救中能有章可循,避免途中對患者的觀察不夠仔細、監護不嚴、出現問題處理不及時,造成患者意外受傷或傷情加重、監護脫落、輸液中斷情況的出現。本結果顯示,加強院前急救護理管理後院前急救呼叫出車反應時間和途中時間均縮短,急救成功率得到提高。結果說明,加強了院前急救護理管理能縮短院前急救,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第2篇:院前急救實施臨牀護理的路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狀動脈的急性閉塞引起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從而導致局部供血區發生心肌細胞壞死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初期,患者常發生心臟驟停,心室顫動以及猝死的危險性很大,尤其在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均爲在院外突然發病,這給其生命和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約有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於發病後1h內院外猝死,而大多數猝死的患者死於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要求醫護人員要在第一時間發現病情的變化,以便及時進行治療,並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挽救患者的生命,促進患者的預後。臨牀護理路徑是依據標準化的護理計劃,爲某一類特殊患者設定的住院護理圖,是運用圖表的形式來提供有時間的、有序的、有效的照顧方法,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整體醫療護理工作模式。國內很多醫院都已經嘗試着開展臨牀路徑,並在糖尿病護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療中開展應用,但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護理中的研究相對較少。爲此,在本文中,我們對近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制定實施了臨牀護理路徑,取得良好效果,現將相關的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牀資料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爲2013年3月一2014年3月間我院急診科院前急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計106例,其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58.5±7.8)歲。2013年3—9月接受救治的患者採取常規院前急救護理,共57例,其中死亡11例,入院後救治成功46例,搶救成功率80.7%。爲提高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我院於2013年10月一2014年3月對接受救治的患者實施院前急救路徑護理措施,共49例,其中死亡2例,入院後救治成功47例,搶救成功率95.9%。

1.2護理方法

首先由科室成立臨牀護理路徑指導小組,該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組成,科主任和護士長對醫護人員進行臨牀護理路徑的理論及操作培訓,責任護士按照臨牀護理路徑表的內容,以護理評估、醫療措施、護理措施爲內容進行落實;然後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諮詢相關醫護專家、結合醫護人員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設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護理路徑》;護理路徑制定完成後,邀請醫院護理部、急診科等部門專家審覈通過後方可運用於臨牀實踐;實踐前由急診科護士長向全科護士講解護理路徑的相關理論知識,併發放相關理論資料,由每位護士進一步自學,在學習期內組織3次護理路徑模擬實踐操作訓練,使每位護理人員熟悉護理路徑的應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具體實施措施包括:①建立急救出診的快速反應機制,急診科在接到呼救電話後1min內出車,護理人員在車上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繫,詢問家屬患者發病前是否有乏力、發熱、胸部不適、心絞痛等急性心肌梗死先兆,評估患者的病情,並通過家屬描述快速判斷患者病情,根據病情情況指導家屬實施家庭急救,並告知家屬在預定位置接車;②出車前提前確保救護車上急救藥品的品種、數量完好;③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後立即觀察患者的曈孔變化與神志情況,監測患者心電圖AMI的典型改變和各項生命體徵,所有患者均依據病史、臨牀表現、心電圖檢查在初步確診後立即對患者予以持續氧氣吸入以幫助患者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狀況,縮小或控制梗死麪積,並建立有效靜脈通道;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並予以有效止痛劑以及時緩解胸痛;對於急性左心衰患者除對生命體徵加以監測外,同時應加強輸液速度、肺部囉音觀察,心源性休克者應嚴密觀察患者面色、四肢皮膚等,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處理;血栓及栓塞形成患者根據病情,適當活動下肢,同時對呼吸、下肢皮膚、腫脹及有無疼痛等加以觀察。急救後入院患者也都經血清心肌酶學等檢查,確診爲急性心肌梗死;④轉運途中持續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重點是患者的意識、曈孔、呼吸及心率情況,繼續維持靜脈通道以及給予持續的藥物治療,另外醫護人員應充分評估在轉運途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並做好相應的應急準備;醫護人員在轉運途中提前告知急診科做好應急準備,簡潔準確地交代患者病情,以便患者到達醫院前科室做好搶救準備和相關人員的安排,制定搶救方案;⑤在患者到達後做好交接工作,向接診醫護人員詳述病情、既往病史以及急救用藥情況,以保障搶救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⑥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耐心解釋,緩解家屬的緊張、焦慮不安情緒,保持急救現場安靜,配合治療。

1.3評價指標比較

實施前後患者的急診搶救時間、患者存活率和住院期間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住院時間和患者滿意度情況,對實施前後的臨牀效果進行比較。①急診搶救時間:患者進入搶救室的時間至離開搶救室準備轉運到病房的時間;②患者存活率:通過搶救病情初步穩定並轉運至病房的例數;③住院期間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主要包括再發心肌梗死、支架內急性閉塞、心源性休克等;④患者住院時間;⑤患者滿意度:採用Linkert5分法計分,將評價指標分爲5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別賦予不同分值,非常滿意:5分,滿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滿意:2分,不滿意:1分。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採用x2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採用t檢驗進行差異性分析,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後患者急診搶救時間、患者存活率分析實施臨牀急救護理路徑後,AMI患者搶救時間由實施前的(44.3±7.1)min降低至(35.7±5.2)min,患者存活率由80.7%提高至95.9%。

2.2實施前後患者住院期間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住院時間、滿意度分析。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作爲國際上公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危急,病死率高。近年來,心肌梗死的患者曰趨年輕化,病死率達10%~13%,是導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時間窗”對挽救瀕死心肌具有關鍵作用。因此,及時有效的實施院前急救對穩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治療及預後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5]。傳統的急性心肌梗死護理流程雖然也能清晰地概括在發病初始階段的搶救程序,但是其僅針對患者的主要症狀進行被動處理,缺乏對於護理人員分工、醫護配合、病情變化預測、搶救步驟的時間分配、院內整體協調等方面的研究。AMI院前急救護理路徑是在臨牀護理路徑的基礎上,針對急診科及AMI患者的特點,在標準時間內採取規範的急救護理措施,從而達到預定的急救護理目標。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可使急診護士有預見、有標準、主動地依照路徑內容進行工作,爲AMI患者爭取了有效的治療時機。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可以有效地減少患者死亡的發生、促進患者恢復。患者在實施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後,患者的平均搶救時間由(44.3±7.1)min降低至(35.7±5.2)min,搶救後存活率由80.7%提高至95.9%;患者在住院期間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由17.4%下降到2.1%,住院時間也明顯減少,由(14.5±5.3)d降低到(11.4±3.7)d;出院時患者滿意度得分由3.7±0.4提高至4.5±0.8,實施前後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通過分析,我們認爲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後,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有以下幾點原因:①護理路徑細化了每個搶救的過程,界定了每一過程的搶救時間,使得醫護人員可以統籌合理安排每項操作的時間,真正做到在搶救過程中的有條不紊,有效地提高了搶救效率;②合理的分工及程序化的管理有效減少了治療上不必要的差異,使急救護理活動更具有規範性,患者得到最佳的護理和治療方案,從而有效地縮短了康復時間;③急救護理路徑對整個疾病的急性期護理有着總體的把握以及前瞻性的預見,從時間上預測患者下一步的救治措施,使護理人員變被動護理爲主動護理;④實現了與相關科室及時有效的協作,從而使患者在急救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全面的照護;⑤與患者的家屬事先進行詳細溝通,一方面防止患者家屬因缺乏急救常識對患者發病中採取錯誤的干預措施,另一方面指導家屬在救護車趕到前,運用正確的急救措施保證患者有生命體徵,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預後;⑥護理路徑是以患者爲中心的護理模式,符合‘‘以人爲本”的整體護理觀念,護士對患者的關心有效促進護患關係,有利於減少護患糾紛,提高患者滿意度。

第3篇:提高院前急救護理質量的策略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前沿陣地。是指對遭受各種危及生命的急症、創傷、中毒、災難事故等在患者到達醫院之前進行的緊急救護,它包括現場緊急處理和途中監護轉運到醫院的過程。院前急救是在現場和途中進行,其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減少傷殘率和死亡率。具有情況緊急、急救時間短、突發性強、急救條件差、疾病病情複雜等特點,院前急救質量直接關係患者的生存及預後,其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環節。隨着《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的實施,對各醫院的急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提高院前急救工作效率與服務水平,本院急診科成立院前急救護理專業小組,提高了院前急救護理質量,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本院急診科實施院前急救的18歲以上患者400例,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爲成立院前急救護理專業小組前組(設爲對照組),2012年4~9月收治的患者爲成立院前急救護理專業小組後組(設爲研究組),每組各200例患者。對照組男103例,女97例,年齡18~89歲,平均(50.40±19.17)歲。疾病類型:外傷62例,內科系統疾病110例,其他疾病28例。研究組男101例,女99例,年齡18~91歲,平均(52.16±19.32)歲。疾病類型:外傷76例,內科系統疾病102例,其他疾病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急救中心護士接到急救電話,問清出事地點及接車地址、聯繫電話,立刻通知急救小組成員,同時迅速準備急救用品。4min內救護車出發,到達現場後,迅速給予就地緊急救護,急救中心的功能包括急症診治、急診搶救、急診監護、急診留觀、急診手術等。

1.2.2研究組成立院前急救護理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接聽到急救電話後立即通知小組其他成員,迅速到達呼救現場對患者實施救治。

1.2.2.1小組設置設組長1名,由年資高、工作經驗豐富的護士擔任,組員由8~10名組成,相對固定,半年或更長時間輪換1次,要求人員在急診工作2年以上,經過院前急救規範化培訓。組員根據興趣自願報名,並與科室實際情況、個人特點相結合的原則,每個成員有不同的分工,做到人盡其才,人人蔘與管理,使院前急救每一個細節的護理管理得到落實。

1.2.2.2組長職責在護士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負責制訂本專業小組的業務學習、護理查房計劃;書寫流程和指南,評估組員的工作質量,評價院前急救護理質量,指導組員的工作和臨牀教學。每月組織1次在科內分享院前急救護理工作體會或各自的管理心得、特殊病例討論、總結經驗等,持續改進管理質量,發現存在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1.2.2.3小組活動做法①解決臨牀護理問題小組成員每班登記院前出車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隱患,以及院前搶救成功的案例等,如記錄出車超時,物品準備不齊,患者投訴,轉院未書寫知情同意書、院前搶救記錄缺陷、未詳細病情評估及途中的監測觀察,無一定的風險意識和嚴謹的工作態度,溝通不到位等護理不良事件以及在現場、途中遇到的突發事件、處理結果等。每個成員上班前閱讀登記本,舉一反三,減少同類問題的發生。組長每月對本小組工作質量進行1次評價,收集問題和意見,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從接聽“120”電話、現場、中途突發事件處理以及轉運途中與院內溝通等各個環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及改進建議。會後將討論內容以PPT形式向全科護士彙報分享,特別是帶有共性問題或具有示範意義的病例,從而規範護士的專業行爲,提高患者滿意度。②制訂護理管理制度小組成員參與制訂和改進院前急救轉運安全制度、院前急救物品和藥品管理制度、院前急救搶救流程及操作手冊、院前急救護理工作流程,建立出車物品登記本、出車班交接本及院前急救護理質量評價表。③落實培訓工作小組組長每月組織成員業務學習1~2次,內容包括《廣州市社會急救醫療管理條例》的內容,院前急救的各項技術,如心肺復甦術、氣管插管的配合、止血、包紮和搬運,以及車載所有急救儀器的使用等;常見急診搶救程序、意外事故發生時的處理原則和程序、院前急救中急救的配合及途中患者病情觀察與處理方法、院前患者安全管理、情景模擬突發事件演練等,最後通過護士長考覈。通過培訓,培養院前急救護士的綜合分析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提高急救技能。

1.3評價指標

院前急救護理專業小組實施前後對兩組患者滿意度(包括救護車到達時間,服務態度,救治水平等)、出車時間(從接聽急救電話起至救護車出發執行任務的時間)、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出診超時,急救藥品、設備準備不到位,現場救治措施不當,溝通不到位,監護不力等)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採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實施院前急救護理專業小組前後兩組患者出車時間、滿意度、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分別採用X2檢驗與t檢驗,檢驗水準a=0.05。

2結果

實施院前急救護理專業小組前後兩組患者滿意度、出車時間、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兩組患者出車時間、滿意度、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出車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滿意度明顯升高,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

3討論

3.1成立院前急救專業護理小組可提高護理質量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首要環節,也是中國急診醫學中最爲薄弱部分,院前急救對於突發疾病或遭遇意外創傷的患者來說至關重要,甚至關係到患者的生命能否延續,而院前急救護理質量是院前救護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證。成立院前急救專業護理小組對小組人員進行雙向選擇、制訂組長職責及工作規範流程,要求小組成員每班登記院前出車存在的問題和潛在隱患,以及院前搶救成功的案例等,及時將存在問題防範於未然。組長每月對本小組人員工作質量進行1次評價,收集問題和意見,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從接聽“120”電話、現場、中途突發事件處理以及轉運途中與院內溝通等各個環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及改進建議。規範現場和運送途中的急救制度,使護士在搶救中能有章可循,避免途中對患者的觀察不夠仔細、監護不到位、出現問題處理不及時。建立了一整套規範化、流程化、快速反應的急救隊伍。結果顯示,成立院前急救護理小組後出車時間較實施前明顯縮短(P<0.05)說明成立院前急救專業護理小組可有效提高院前急救護理質量。

3.2成立院前急救專業護理小組可提高患者滿意度及減少護理不良事件

人人蔘與質量管理,是現代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提升團隊績效的方法之一。院前急救專業護理小組的成立有利於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親和力,使院前護士有更多的空間交流和討論,對在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改進,完善制度,從而提高管理水平。設院前專業小組後,增強了護士的責任感,小組成員積極關注在臨牀中本專業方面存在的問題,並積極探討改進措施,持續改進服務品質。同時本小組成員通過定期的知識、技能及情景模擬突發事件的演練培訓,熟練掌握院前急救的各項技術;定時組織護理查房、每月1次分享報告會等,使護理人員從專業、管理、教學、護理科研等方面得到鍛鍊,從整體上提高護士的各項能力。結果顯示,成立院前急救護理小組後,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較實施前減少,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均P<0.05)。

4結論

綜上所述,成立院前急救護理專業小組可提高患者滿意度,縮短出車時間,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從而使院前急救質量得到提高,使患者得到更優質的院前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