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地球海平面和氣溫上升之謎

學識都 人氣:9.9K

【論文關鍵詞】地球  海平面和氣溫   地震和火山   水土流失  人工攔海造田

揭開地球海平面和氣溫上升之謎

【論文摘要】深入分析了地球海平面和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引出地球氣溫和海平面上升的這一課題。我個人認爲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學術問題,而僅從CO2等溫室氣體產生的溫室效應來分析它是非常片面的。大量的事實證明:地震和火山的爆發、水土流失和人工攔海造田、地球上森林覆蓋率三者都對地球氣候和海平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影響。

近年來,當人們談起地球海平面和氣溫上升的原因時,我們習慣歸結於:隨着人類的快速發展,排放了大量CO2等溫室氣體產生的溫室效應,引起地球表面氣溫的上升和海水的膨脹,從而加快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等冰川的融化速度,導致海平面的上升。我對此保持懷疑態度,至少僅這樣的觀點是非常片面的。CO2氣體在大氣中含量才0.03%,這難道是引起地球氣溫和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我個人認爲使得地球海平面和氣溫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解釋:

 一、地震和火山的爆發對地球表面氣溫的影響:

地球和太陽一樣,都是具有巨大能量的星體,其由三部分組成:地核、地幔和地殼。地核作爲地球能量的中心,它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地核的外部依次是地幔和地殼,地幔是由岩石層組成,地殼則與大氣層接觸,直接受到太陽輻射。地幔和地殼構成地核保溫層,越是接近地核溫度越高,地核內部溫度可以高達4982攝氏度,這與太陽表面的溫度幾乎相同。

地球的能量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地球自身的能量稱之爲E核(即主要是地核的能量),另一種是來自太陽輻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稱爲E太。同時地球自身還不停地向宇宙輻射能量稱之爲Q放。這三者之間保持相對平衡使得地球表面形成適合人類生存的、恆定的溫度(平均溫度大約爲14攝氏度左右)。實際情況是E太+E核略大於Q放,按照這算式推論:地球表面溫度會逐步上升,假如這樣,現在的地球人類根本無法生存,而事實並非如此,地球表面溫度還是保持相對的穩定。本人認爲這與地震和火山爆發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它對地球表面溫度恆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震和火山爆發都是地球釋放自身能量的一種方式,每次地震和火山的爆發都伴隨着巨大能量的釋放。以發生在中國汶川8級地震爲例:這次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90萬噸炸量的氫彈或100萬千瓦的發電廠2年的總髮電量。當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地球從該地方釋放了如此巨大的能量,於是造成該地區及附近地區的地表溫度短時間內急驟下降;同時該地區地殼表面向大氣吸收能量,造成該地區及附近地區的地表溫度遠遠低於其他地區;又由於地震發生時釋放的巨大能量使得的液態水蒸發到空中,使得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汽;這就使得地震地區往往總會發生大面積降溫及大降暴雨或大雪。雖然該地區一樣也會獲得太陽輻射的能量,同時地球其它區域向地震發生地區傳導能量,由於地球的體積大,但地震地區的地殼表面要想達到其它地區相同的溫度,還需要一段時間等待才能達到正常水平,這就是爲什麼當年冬季在地震發生地和附近的四川、貴州等省份都發生了特大冰災原因。

再如:2010年的歐洲火山灰事件,也是地球從該地區釋放巨大能量,同樣也可以用上述原理來解釋,這也使得2010年冬季成爲近二十年內最冷的冬季;2011年的日本福島9.0級特大地震發生後,同樣的道理日本週邊國家和地區也發生了大面積的降溫現象,甚至引起日本國內大範圍降雪,還有最近剛發生智利火山灰事件,新西蘭7.8級地震……

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地震和火山對地球氣溫調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爆發頻繁程度和等級直接影響着地球表面的溫度,而地球表面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着南極和格陵蘭島等冰川融化的速度,也間接影響着海平面的上升或者下降。深海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影響則更爲明顯,這與海水流動性等特點有着重要關係。

同時,還有大量的事實證明:有時用“溫室效應的理論”來解釋地球海平面和氣溫上升是相互矛盾或錯誤的。

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後的氣溫上升;人們把它歸結爲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資料同時顯示:這一時期地球地震和火山處在不活躍期,基本上沒有發生巨大的海震或火山,在2005年才進入地震活躍期。而從1945年至60年代,雖然CO2的濃度增大,但是全球地表的氣溫卻顯著降低,按照“溫室效應”原理預測,南半球中,高緯地區溫度上升最少,事實上卻是這一地區溫度呈明顯上升。預測北半球中,高緯地區溫度上升最多,實際上卻是那裏的溫度下降最多。在20世紀後半期,全球地震處在活躍期,地球上發生7級以上的地震分別達到15次(1957年2月23日~1957年3月23日)和9次(1950年12月1日~1950年12月14日),這些地震基本發生北半球。

另外,地球上冰河時代的氣候特點可能從“地震和火山爆發理論”中尋找到答案。

 

 二、水土流失和人工攔海造田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地球表面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陸地上水主要以冰山、湖泊和河流等淡水的形式存在。河流與海洋相連,冰山和湖泊等通過河流流入海洋。由於地殼表面緣故,鬆動土質隨着河水流入海洋,每年都有大量泥沙隨河流流入海洋。造成海平面的上升,爲什麼這麼說呢?

    我用中國古代寓言《烏鴉喝水》的故事來做個比較:有隻烏鴉想喝到瓶子裏的水,由於瓶裏水不多,烏鴉嘴巴喝不到瓶裏的水,於是烏鴉想了一個辦法,用嘴巴向瓶裏放石子,這樣瓶裏的水面慢慢上升,於是就可以喝到瓶裏的水。

由於地球的萬有引力的作用,地球上水的總量是不變的。而陸地的泥沙流入海洋使得海平面上升與“烏鴉喝水”的道理是相同的。瓶子裏的水就好比是海洋,從陸地經河流帶入海洋的泥沙就如“放入瓶裏的石子”,通過《烏鴉喝水》寓言故事不難理解:陸地大量的水土流失,一定會引起海平面的上升,由於陸地的高度絕大部分高於海洋,陸地上的淡水具有一定的重力勢能和動能,可以輕鬆地把陸地上大量鬆動的泥土衝入海洋中,而植被(特別是森林)是地球上表面泥土的“保護神”,人類自身生存活動和和地球自然現象,大量的植被破壞等引水土流失,每年有大量的泥沙從陸地上通過河流流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