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課堂中媒介素養教育的融入思考論文

學識都 人氣:2.03W

摘要 當前的媒介融合時代,媒介素養教育是思品課教學面臨的新課題。教師要全面理解思品課視角下媒介素養教育的內涵,正確把握思品課媒介素養教育的理念,努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積極探索媒介素養教育融入思品課的路徑與策略。

思品課堂中媒介素養教育的融入思考論文

關鍵詞 媒介素養教育思品課理念策略

一、初中思品課堂中融入媒介素養教育的三個維度

在當前的媒介融合時代,初中生花在各種媒介上的時間急劇增加,媒介已成爲他們每天生活的必需。因此,《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要幫助學生“學習蒐集、處理、運用社會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養”。《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中也提到,媒介素養是一個人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初中生除應具有聽、說、讀、寫諸能力之外,還應具有批判性地接收和解碼影視、廣播、網絡、報刊等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電腦、電視、照相機、錄音機、錄像機等廣泛的信息技術來製作、傳播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見,初中思品課堂中融入媒介素養,應包含三個維度。

1.感知媒介,初識效能。通常意義上的媒介包括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絡、圖書等。結合初中思品課實際,教師要引導學生初步認知這些媒介的特質與功能,知曉媒介構建的擬態環境與真實環境的不同,瞭解選擇某種媒介的動機等。

2.運用媒介,學以致用。結合思品課具有實踐性與綜合性的課程性質,教師要幫助學生儘可能多地掌握媒介技術,如電腦操作、網頁製作、調查報告的撰寫等,從中體會媒介信息產生的過程,使他們能夠學以致用、融入社會。

3.解讀媒介,鍛造思想。思品課的首要功能是啓發學生的思想,幫助他們進行本質判斷。因此,思品教師要引導學生解讀媒介,指導他們正確地解讀媒介信息,初步樹立正確的媒介傳播觀,做一名合格的'、有擔當的公民。

二、初中思品課堂中融入媒介素養教育的原則、方法與目的

1.原則:正確疏導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當下的初中生生活在新媒介迅猛發展的時代,因此,思品教師要依託學科教學,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各種媒介,將疏導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幫助他們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媒介的正能量。

2.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最適合、最有效的方法是“做中學”,因爲其既有技術性的操作培訓,也有批判性的現實教育。結合思品課教學內容,教師可以佈置有意義的實踐性學習任務,讓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媒介收集資料、剪輯視頻、製作課件、彙總調查表等,在任務型學習中提高運用各種媒介的能力。而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挖掘教育點,引導學生對媒介所創設的擬態環境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幫助他們逐步養成批判性思維習慣。

3.目的:知識、能力與價值觀相結合。在初中思品課堂中融入媒介素養教育,目的在於幫助初中生既瞭解媒介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技能,也能在媒介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思辨的態度創造性地分析媒介信息所引發的各種問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努力使自己成長爲具有“媒介智慧”的人。

三、初中思品課堂中融入媒介素養教育的策略

(一)教師:構建滲入式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

1.轉變觀念是前提。新媒介的融合與普及引發了未成年人教育中的許多新問題。面對諸如網絡暴力、短信詐騙、低俗之風等現象,思品教師不能視而不見,而要運用這些來源於學生生活中的真實例子對他們進行教育。媒介是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環境之一,教師只有轉變觀念、直面事實,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邊教邊學,與時代同行,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2.團隊學習是關鍵。針對如何將媒介素養教育更好地融入初中思品課堂這一問題,團隊學習必不可少。一是通識學習。學校可以與高等院校、媒介素養教育社會機構等結盟,引進專家,對教師進行多方面的通識教育,幫助他們更新觀念、獲取信息、開展實踐。二是師生共學。近年來,我國相繼頒佈了多部與媒介有關的法律法規,如《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教師要將這些內容提供給學生,和他們一同學習。此外,學生某些方面的媒介素養並不比教師差,因此,教師應放低身姿,虛心向學生請教,最終實現共同提高。

3.依綱而建是切點。《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應“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初步養成積極的媒介批評能力,學會理性利用現代媒介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因此,教師的一切教育教學行爲,都應以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爲準。例如,《生命只有一次》這節課後的“拓展天地”板塊要求學生以“尋找身邊的動植物夥伴”爲題,撰寫一篇調查報告,內容包括觀察對象的生存狀況和獨特性,以及自己對神奇的生命世界的認識與感悟。教師在教學中,要告知學生撰寫調查報告的注意事項,並指導他們藉助手機、電腦、網絡等查閱資料、拍攝動植物的生長狀況、寫觀察日記、製作PPT等。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依託教材、挖掘教材資源,將教材內容與媒介素養教育融爲一體,以此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

(二)課堂:注重實踐型的媒介素養教育活動

1.擬態式的教學場景。每一種媒介都有自己的文本建構規則,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呈現事實。因此,不同的媒介報道同一個事件,所產出的可能會是不同的映象和訊息。鑑於此,思品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擬態式的教學場景,引導學生客觀地瞭解媒介信息,以及這些信息背後可能涉及的經濟因素、政治因素等,知曉“媒介世界”與“現實世界”間的差異,從而理性地、批判地處理好媒介信息。例如,教學《不以規矩難成方圓》這節課的“拓展天地”板塊時,針對“網絡秩序”這一知識點,我引用微信朋友圈中瘋傳的“肯德基的速成雞有八個翅膀、四條腿”“康師傅方便麪使用地溝油”等內容,讓學生分析:這些情況是否真實?它們爲何會出現?針對這些事件,官方媒體、微信、網絡互動平臺等各持怎樣的觀點?這些內容瘋傳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通過這樣的擬態式教學,學生的認識就較爲深刻了,不再會簡單地人云亦云了。

2.專題化的教學內容。文本只是一個“案例”,教師在教學時,不必拘泥於教材的邏輯安排,而是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以及學生實際,創造性地進行調整,實施專題化教學。例如,七年級教材中涉及“網絡”的內容很多,包括《矛盾的青春期———青春期的自制性與衝動性、封閉性與開放性》《讓人生更有意義———過有意義的生活》等課文,以及“上網的利與弊”等辯論性話題。由於網絡是青少年接觸較多的媒介,思品課程中的“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等內容也與學生的網絡素養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可以重組教材,進行專題化教學。這樣,學生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就會更加集中、深刻,效果會比分散教學好得多。

3.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在英國的學校中,常用的媒介素養教育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情境分析、個案研究、改編練習、情境模擬“、做中學”等。其實,這些教法與我們所提倡的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有類似之處,它基於學生每天都生活在各種媒介環境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媒介體驗這一事實,更加強調研究體驗。例如,《與快樂相伴》這節課的“拓展天地”板塊要求學生做關於周圍環境對人的生命健康的影響的課題研究。教材中給出了三點提示:①收集近20年來周圍環境變化和當地人的生命健康狀況的信息資料;②分析周圍環境變化對人的生命健康的影響;③提出“保護、優化環境,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的建議。環境與健康是學生熟悉的內容,對於這一研究性課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製作調查表、發放調查表、彙總分析樣本數據;要教會學生查找相關的法律條文和各級環保部門制定的相關規定;要告訴他們如何撰寫報告,才能使之更直觀、更有說服力。通過這樣的研究性學習,學生的媒介素養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評價:追求綜合性的媒介素養教育目標

綜合性與導向性是思品課教學評價方式的兩大特徵。在媒體融合時代,思品課教學要轉變“技術主義”傾向,努力喚起學生的主體性,更多地關注人的智慧和情感的培養。教師要教會學生與技術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爲技術所擄獲。這樣,學生才能正確地看待媒介、運用媒介,提升媒介素養。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媒介如何發展,思品課“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不會改變。把媒介素養教育融入思品課堂教學,是時代賦予每一位思品課教師的職責。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使他們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