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對我國素質教育的啓示

學識都 人氣:6.97K


  論文摘要:進步主義運動,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生在美國的一場教育革新運動。其基本目的是,在現代城市一文明的條件下,從根本上改革美校教育制度,進而最大限度地解放兒童,使兒童真正得到自由的發展。如運動所提出的傳統與變革、效率與人性、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等的關係問題,深刻揭示了現代教育發展進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併爲解決這些時常困擾我們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嘗試。無論其成功經驗還是失敗教訓都對我國目前正在開展的素質教育具有相當的示範意義與借鑑價值。

試論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對我國素質教育的啓示

論文關鍵詞:進步主義教育;素質教育;啓示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發生了一場規模龐大、影響深遠的教育改革運動,史稱進步主義教育運動。這場運動的目的是爲適應美國社會從時代向工業化時代、從近代向現代的巨大轉變,而在教育領域掀起的一場改革。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古典教育的僵死傳統,徹底地把兒童推向了教育的中心地位,從而使美國的教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並確定了20世紀美國教育的發展方向。它提出的教育改革原則措施以及勇敢而大量的教育試驗,至今在美國乃至世界上還有廣泛的影響。當前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如何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是擺在當今我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這方面,以人(兒童和青少年)的改善爲出發點、以人的解放和社會進步爲目的的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顯然對我們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具有借鑑意義。

一、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特點

美國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從19世紀末興起。到20世紀中葉結束,在近70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特點:

1、性。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強調以兒童爲中心,要求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杜威依據詹姆士的機能主義學提出,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根據兒童本能生長的不同階段供給他適當的材料,促進本能的表現與發展。因此,教育應該是主動的,應該與兒童的興趣相聯繫。強調教育要以兒童爲中心,自然就要淡化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權威意識。進步主義教育理論反對傳統教育中教師所具有的那種專斷性的主導作用,認爲那種由上級的權威者把所必須接受的東西傳給下級的接受者形成的教育體制,不是教育,而是灌輸、宣傳。教師的職務僅僅是依據較多的經驗和較成熟的學識來決定怎樣使兒童得到生活的訓練。因此,在進步主義教育家們看來,教師的“權威”只能體現在他的“經驗”和“學識上。強調“兒童中心”論,反對教師的權威,不僅適應了美國社會轉型的要求,也培養了學生的民主意識,使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呈現出鮮明的民主性特點。

2、多元性。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多元性是美國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它首先源於社會各界對於教育的多種需要:城市各種福利組織需要‘社會教育’,商業和勞工界需要‘’,而標新立異的教師則需要‘一種教學過程的新技藝’,因而,也就隨之源於進步教育工作者對於這些不同需要所作的不同理解和反應。”美國教育家克雷明對於運動的多元性,曾指出:“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全部歷史技藝意味着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是不同的事情;而這種種差異,只能被具有明顯多樣性的美國教育所包容。”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多元性也意味着運動中教育改革與實驗形式的多元性。表現爲思想的多元性,理論基礎的多元性,不同文化背景與思想來源的進步主義教育家,以及運動形式的多元性等等。運動的這種多元性特點,一方面使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無論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也是運動結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