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啓蒙教育活動中興趣的探究

學識都 人氣:8.47K

 本站小編爲您提供一篇關於幼兒數學啓蒙教育活動中興趣的探究的數學畢業論文,歡迎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幼兒數學啓蒙教育活動中興趣的探究

 

  幼兒數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或成人的指導下,通過他們自身的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數量關係以及空間關係(包括數、量、形、時、空等幾方面)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並主動探索的過程,是幼兒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

 

  在幼兒園中會常常聽到家長們抱怨:“我的孩子能說會唱,就是數學不行。”家長的憂慮和煩惱也困擾着我:果真是孩子天生少了學數學的細胞?還是幼兒生來只喜歡唱唱跳跳難入數學之門呢? 幼兒數學啓蒙教育不是單純的教知識,而必須寓教於樂,在幼兒感興趣的遊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獲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後,他們纔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並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

 

  幼兒數學啓蒙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引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那麼,如何提高幼兒的興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在平常與孩子的接觸中,我發現幼兒都很喜歡聽故事。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我嘗試採用了以下一些教學方法。

 

  一、用故事的形式引導幼兒興趣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增長幼兒知識,發展智力。孩子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在聽故事的同時,如果老師邊講邊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兒的興趣就更濃了。因此,我常把教學內容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讓幼兒以聽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如教幼兒學習認識“1”和“2”時,我編了這樣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帶來了很多禮物,準備送給小朋友。是什麼禮物呢?邊講邊出示實物:一張紙,一本書,一盒蠟筆,一盒彩泥。這些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通過這樣的演示,幼兒很容易地認識了“1”。認識“2”時,也用了同樣的方法。教師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進行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但是,同樣的角色和內容,不適宜於編成教學內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認識“3”和“4”時,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一班作客這樣的故事出現,那幼兒一定不會再有興趣了。此時,我把小兔這一角色改爲布娃娃,以布娃娃過生日爲題材,布娃娃買了許多東西來請客人們吃,買了哪些東西呢?教師出示水果,讓幼兒數一數有多少水果,從而認識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數一數,從而認識了“4”,最後,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請小朋友按要求取相應的雪花片,做相應的動作等等,從而進一步認識了“3”和“4”。在這種寬鬆氛圍下,幼兒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鬆。這種方法也符合幼兒以無意注意爲主的記憶特點。

 

  二、請幼兒擔任故事中角色並提供操作機會

 

  幼兒不僅愛聽故事,而且更喜歡參與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設計某些教學活動時,可以請幼兒擔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勵幼兒更加認真地聽故事,參與故事。如教幼兒學習分類,我請幼兒爲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餅乾,激發了幼兒的責任心,促使他們認真聽清楚分類的要求。因爲只有聽清了要求,才能當好飼養員。幼兒在擔任飼養員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分類。再如,在複習認識數字1~5,並學習用點子表示數量的活動中,我讓幼兒擔任故事中的主角,請他們去公園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學着用點子表示花朵的數量。再讓幼兒看了點子猜猜有幾朵花開了。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在參觀公園的情境中,不僅聽了故事,而且積極地參與了故事,學到了相應的數學知識。

 

  心理學上說:當無意記憶的材料成爲活動對象時,記憶的效果就會提高。因此在活動中應多爲幼兒提供操作機會,讓幼兒儘可能的多動手操作。在設計故事情節時,儘量爲幼兒提供這樣的機會。如前面的例子:給老虎、獅子分餅乾;參觀公園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兒學習對應比較多少時,我還是請幼兒擔任飼養員,按照一定的要求給小動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過程中,幼兒很輕鬆地學會了對應比較多少。

 

  三、啓發同情心、調動積極性

 

  每次的數學活動,教師都會對幼兒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對教師的要求會沒有興趣,懶得理會,如何使幼兒樂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編故事時,常會把一些數學操作要求變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兒喜歡的,他們會樂意地去幫助故事中的角色,這樣一來,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學習交替排序時,我就以布娃娃愛吃排好隊的餅乾爲由,要求幼兒發放餅乾,圓餅乾交替排好隊,幼兒爲了讓布娃娃樂意吃自己的餅乾,就會很認真地按要求去做。這時,教師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來到幼兒中間,排好隊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揚幼兒,如此一來,小朋友特別的高興,排餅乾也更起勁了。

 

  四、將遊戲融入教學活動中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當幼兒與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遊戲時,那就更高興了。如教幼兒學習按大小和顏色分類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魚遊的遊戲,老師拌演故事中的魚媽媽,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種各樣的小魚了。在遊戲時,小魚聽好魚媽媽的要求,根據各自的特徵,按魚媽媽的要求做相應的事情,在快樂的遊戲中,幼兒輕鬆學會了按大小和顏色分類。再如認識白天、黑夜的活動,老師拌演兔媽媽,幼兒當小兔,兔媽媽和小兔一起玩遊戲,在玩的過程中給認真動腦筋的小兔戴上小體頭飾,於是,在遊戲中,努力想戴上頭飾的幼兒積極地跟着兔媽媽一起玩,不知不覺中,可愛的“小兔子們”也逐漸認識了白天和黑夜。將故事與數學活動的巧妙結合,把枯燥、乏味的數學活動變的生動、有趣,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吸引他們的無意注意,讓孩子們喜歡數學並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