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勞動價值論創新與發展的方法論

學識都 人氣:4.5K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創新與發展;方法論

簡析勞動價值論創新與發展的方法論

論文摘要:從經濟學研究方法發展的實際狀況來看,當今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創新,着力點不在於去開創一種全新的研究方法,而在於對現有的經濟學研究方法進行綜合。在勞動價值論爭論中,一些人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批評、質疑和否定,明顯表現出對這一理論所應用的方法的誤讀和曲解。本文認爲堅持和發展勞動價值論要從其前提、基本方法、研究方法三個方面進行綜合化研究,以從更深的層次、更廣的層面上得出只運用某一種研究方法所不能得出的結論,對推動馬克思經濟學理論的發展有所裨益。

    在新經濟條件下,國內外學者對勞動價值論的創新與發展做了大量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論觀點,有物質勞動創造價值論、廣義勞動創造價值論、社會勞動創造價值論、新勞動價值一元論等。所有這些不同觀點,在方法論上,存在許多差異。概括起來,90年代至今關於勞動價值論討論中,存在兩種傾向:一是強調創新和發展,卻在方法上偏離了勞動價值一元論。一是強調堅持而沒能有效地進行創新與發展。如何在堅持的基礎上創新,應採用什麼方法研究,這也是新時期勞動價值論創新與發展的新課題。

一、勞動價值論創新與發展的前提

1.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分析依據是人類歷史的事買和經驗

    馬克思理論活動的出發點是資本主義的社會機體及其經驗事實。他在《評阿·瓦格納<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一文中鮮明地表明瞭他從實踐及其經驗出發的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基本原則,指出:“我不是從概念出發,因而也不是從價值概念出發,我的出發點,是勞動產品在現代社會所表現的最簡單形式,這就是商品。”他當時定居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中心倫敦,因此自己耳聞目睹、親身經驗了資本主義發展的事實。他作爲歐洲革命運動的領袖,在革命的實踐中把自己親身經歷的資本主義的事實、和資本主義有關的所有的報道、記錄、歷史、統計等等,不厭其煩地涉獵而得到了在當時作爲個人儘可能收集到的龐大的材料,他把這些所有的現實的、不可動搖的事實作爲出發點,而其各種範疇,就是由對這些所有事實的分析而得到的。誠然,《資本論》是一個經濟範疇和概念體系,商品也是範疇,而且是“表現資產階級財富的第一個範疇”,但當從實際認識過程的起點來看商品範疇時,馬克思意在說明它是有其客觀的現實原型的,作爲《資本論》邏輯起點的商品又表現着資本主義現實生產方式的“最一般特徵”,還是資產階級社會經濟系統中的“細胞”或“元素”。

    馬克思是極爲排斥從概念出發,然後進行這樣那樣地思辯某種深奧哲學問題的學者。他邊批評從頭腦中隨便製造出的價值概念出發,由此而導出經濟學範疇的阿·瓦格納,邊敘述自己的方法:“這一切都是‘胡說’,首先我不是從‘概念’出發,因而也不是從‘價值概念’出發,所以沒有任何必要把‘它’分割開來。我的出發點是勞動產品在現代社會所表現的最簡單的社會形態,這就是‘商品’。我分析商品,並且最先是在它所表現的形式上加以分析。在這裏我發現,一方面,商品按其自然形式是使用物,或使用價值,另一方面,是交換價值的承擔者,從這個觀點來看,它本身就是‘交換價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分析就是對這種既定事實的分析,這是馬克思分析的特點,“不是從人出發,而是從一定的社會經濟時期出發的分析方法,同德國教授們把概念歸併在一起(以言語調弄舌鋒,以言語構成一個系統)的方法毫無共同之點。”

    2.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勞動價值論的創新與發展應堅持這一前提

    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觀點,即勞動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世界。勞動是一切社會財富惟一的創造性的動力和源泉。馬克思的價值論的內容是豐富的,但它的根本和核心的思想是人類抽象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惟一源泉。因而,我們不宜直觀地理解價值創造的源泉。比起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當代科學技術有了飛躍的發展。高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力。在具體生產過程中,電腦的應用節約了人的腦力勞動,機器人、自動化工藝的應用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於是有人提出了先進的物質生產要素是否創造價值的問題。既然電腦、機器人能起替代勞動的作用,爲什麼不能說它們也創造價值呢?直觀地看,似應做肯定的回答。但是,提出這個問題的本身卻包含着對勞動價值論的方法論誤解,背離了唯物史觀對價值的科學規定。在唯物史觀看來,人類社會生存的基本條件是物質生產勞動,最基本的社會經濟規律是社會勞動時間的節約與分配的問題,價值規律是這個最基本規律的一種歷史形式,因此價值的規定性純粹是社會的,它只涉及人類的社會勞動。價值實體是人類抽象勞動,價值關係體現的純粹是社會勞動的交換和分工關係,不包含任何物質原子。如果離開了價值本身的社會規定性來談勞動價值論的發展,就把經濟學的價值人爲地擴大到人類社會勞動範圍之外了,也就偏離了唯物史觀研究社會經濟的軌道。從本質上說,電腦、機器人本身並不是人的勞動力,其作用也不是人的活勞動,在生產過程中,他們只能起客觀生產因素即物質生產要素這種勞動吸收器的作用,並不進人價值實體。產品的研究開發、經營管理和第三產業的勞動等,都或近或遠地與直接生產經營活動相聯繫。這些勞動是不是生產勞動,這是需要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