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與會計變革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1W

受新經濟的影響,一場涉及財務與會計的變革不可避免,以創新意識沉着對待是理論界、實務界、監管部門的應有姿態和反應。

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與會計變革論文

從已有的文獻來看,“新經濟”一詞是由美國人首先提出來的,其含義是區別於過去經常出現的經濟週期之傳統經濟,認爲在新的科技條件下,今後的人類社會將免受經濟週期之苦。之後,隨着新的經濟現象的不斷出現,人們又基於各自的知識結構和感知,認爲新經濟與經濟全球化,或與網絡等新產業革命,或與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等密切相關。儘管迄今爲止人們對新經濟的提法和特徵尚有不同認知,筆者理解,全球化、網絡化、高新科技化、知識化,應該是新經濟的本質內涵。

種種跡象表明,不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在整個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包括企業的財務與會計,都可以找到信息技術革命等高新科技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所帶來的巨大震盪。

從“有效破壞”到規避風險和降低成本

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提升了“有效破壞”的速度,即加快了資本、知識、人才從落後的技術領域向亟待開發的新科技領域轉移的進程。這種資源再配置過程的加快,一方面促進了金融創新,而金融創新又有效地降低了資本市場的風險,另一方面又爲發展中的企業如何規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提供了多種途徑,爲降低經營成本和提升公司價值開闢了新的空間。

在信息技術革命到來之時,企業的任何一項經營決策都面臨巨大的風險,其原因是在整個複雜的生產經營體系中,當時歷史條件下的決策者難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客戶需求的瞬息變化和原材料的分佈與供應情況。因此,企業經營需要加倍投入物資和人力等資源以應付信息匱乏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損失。爲了防範風險,企業的經營成本不得不一再提升,剛性很強,亦即邊際成本劇增,而邊際效益銳減。例如,在信息不明的情形下,企業只能通過超量儲備資金和貨物方能防範不測,此種理念在公司理財和財務報告中處處體現。

但是,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高預測和規避風險的能力,其決策將更多地依賴最新最快的適時信息,進而提高資金和存貨儲備的準確性,節約資源和降低經營成本。

對企業來說,信息技術的發展改善了其預測和決策的方式,改變了其供產銷體系和模式,縮短了研發(R&D)週期,這一變化,對企業的成本管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預示着成本管理的一場變革在所難免。例如,信息技術的發展,爲“以銷定產”的經營方式注入了新的內容,戴爾(Dell)模式證明:1)存貨減少了,降低了庫存成本;2)與客戶直接有效的溝通,避免了不必要的多餘的產品功能,縮短了生產週期,降低了製造成本;3)研發週期越來越短,產品的研發與製造幾乎同步進行,效率大增,在降低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研發本身的機會成本;4)藉助於信息技術的營銷方式的改變與改善,如B2B、B2C等電子商務,不僅大大減少了營銷成本,具有深遠意義的是這將導致邊際成本呈指數級下降,爲企業帶來遞增的邊際收益。

經濟規模與交易成本

傳統的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爲,企業規模的擴大與交易成本呈同向變動關係,即隨着企業規模的擴張,其內部組織和管理成本等也將隨之增加,導致交易成本的總體上升。因此,企業規模之邊界由交易成本來決定。該理論表明,企業規模之擴張與交易成本之降低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現行的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有不少是建立在微觀經濟學的這一理論基礎上的。然而,在新經濟中,這種理論遇到了挑戰。新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徵是,網絡技術的運用更新了原有的交易和基礎設施概念。網絡經濟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運用,催生出一種新的亞經濟形態,即人們所說的網絡經濟。網絡的最大特點是,各種交易突破了由於技術瓶頸所引起的時空限制,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交易、生產甚至研發效率迅速提高。網絡爲經濟交易提供了虛擬空間,直接交易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避開中介周折;基於網絡的電子商務之迅猛發展,使產易的時間大大縮短,交易的`空間不受地理或區域的限制,零庫存不再是一種紙上談兵的空想或虛設的理念,交易各方乃至整個社會交易成本的降低也就成爲事實。更有意義的是,由於網絡技術的影響,MRP、ERP技術的運用,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由垂直狀向扁平狀轉變,在這種情形下,不論企業規模有多大,其內部組織與管理成本在總量上都不會有多少變化,這就又節約了內部交易成本。

可見,經濟規模之擴張與交易成本之降低並非互斥。在新經濟環境下,受網絡技術的影響,企業的存貨控制、現金流量管理、財務組織結構、責任中心的界定和責任成本的構成與確認等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邊際效益與訂價策略

傳統經濟學的供求均衡經濟理論一直是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建立自身理論與方法的基礎,如財務管理中的“投資邊際效益曲線”,管理會計中的市場基礎訂價模型和薄利多銷訂價策略等。

但是,在網絡經濟時代,令經濟學家和財會人員大跌眼鏡的是,那種當供求兩曲線相交而形成的市場均衡原理,對一些信息技術產業或企業來說,幾乎難以適用。因爲在網絡經濟裏,往往是既不存在傳統的供給曲線,也不存在傳統的需求曲線。

由於信息技術等高新科技產品以知識爲本,而知識具有可共享、可重複消費、可低代價複製、可提高個人或團隊持續發展能力,消費這些信息技術產品就等於消費知識,消費了知識也就掌握了知識;消費者再將這些知識作爲資本要素投入,並通過與其他要素的有機配比和使用,提高了投入要素的邊際效用。在新經濟中,在邊際成本不斷下降的同時,一方面是傳統的訂價規律被破壞了,另一方面卻是信息技術等高新科技產業的邊際效益的遞增。因此,研究新經濟環境中新興產業的供求關係、訂價策略、邊際效益變化動態,將成爲管理會計領域的新課題。

無形或虛擬經濟與價值評估

1999年6月30日在美國芝加哥安達信全球培訓中心舉行的“安達信經理研討會”上,面對來自全球各地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的625位高級經理們,安達信倫敦事務所的管理合夥人理查德·博爾頓在其演講中指出:無形經濟的發展正在對全球經濟產生着前所未有的影響。

新經濟的另一耐人尋味的特徵是,由於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導致了一些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會計的賬面價值大相徑庭,當我們將高新科技企業與傳統制造業企業進行對比,便會發現這些差異在這些企業之間的表現是完全相反的。1998年,微軟公司的賬面價值是5億美元,而其市場價值則有1020億美元。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力量(或無形之手)正在拉開各企業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距,並使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朝不同的方向變化(或是正向差距,或是反向差距)。可以說,迄今爲止,尚無人能夠肯定這種差距究竟還會有多大。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新經濟導致了無形資產的增加和社會財富的虛擬化。當人們發現傳統會計通過確認、計量和報告等所產生的賬面價值,不能代表或反映企業所“擁有或者控制”的全部經濟資源,尤其是那些高新科技含量高的知識產權,被隨意費用化了的與高新科技有關的鉅額研發支出,以及掌握了先進知識的人力資源,或者是無法代表或反映企業所“擁有或者控制”資源的真正價值或全部價值,人們對會計的極度失望是可想而知的。1999年8月末,在央行行長會議上,格林斯潘在分析“股票價格在過去5年裏出現了異乎尋常的增長”之原因時指出,由於應被視爲資本投資的信息技術領域的? 蹲手С觶被列入了費用開支項目,從而使公司利潤在財務報表上的數字低於實際值。面對現實,人們不得不另闢蹊徑,尋找能夠恰如其分衡量企業價值的備選方法,故而各種適應新經濟環境要求的企業價值評估理念和方法也就脫穎而出?

企業的市場價值遠離或背離於其賬面價值,表明了市場參與者並沒有視賬面價值爲企業的真正價值或內在價值。那麼,什麼是企業的價值呢?企業價值如何度量方顯恰當呢?有跡象表明,一些著名的國際諮詢公司和國際會計公司正在積極地探索這些問題,並通過實踐,摸索出了判斷企業價值的一系列方法,如麥肯錫諮詢公司提出的通過實體現金流量貼現模式和經濟利潤模式確定現金流量來度量企業價值的方法,普華會計公司提出的以度量公司價值來確定股東價值的方法,斯圖爾特提出的以經濟增加值(EVA)爲導向的價值評估法。這些方法都有一個較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並沒有把價值評估單純地基於會計利潤之上,而是其於現金流量之上,這多少順應了“現金流量至尊”的新財務理念的要求。但是,這些方法並沒有完全滿足新經濟中對企業價值評估的要求,特別是那些與信息技術產業有關的資源,如網頁域名、IT人才資源和不可估量的客戶資源,還有那些影視(如好萊烏)、傳媒、藝術、體育(如俱樂部和球星)、娛樂(如迪斯尼樂園)等人類文化知識產業及其所派生或衍生出來的大量的資源,其價值究竟如何評估呢?

此外,更令評估師、分析師束手無策的是互聯網企業的價值定位問題。如果說麥肯錫、普華、斯圖爾特的價值評估理論和方法尚能適用於傳統產業,但對於網絡產業而言,它們就很難走運。事實證明,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在創建初期、甚至連續幾年並無盈利,但是,投資者爲何還是對其抱有一定的信心呢?因爲人們看好其未來巨大的、傳統產業所無法比擬的盈利空間,這樣的盈利空間也就成了在證券市場上人們斟酌其公司價值的基礎。那麼這樣的盈利空間又是被如何估計出來的呢?事實是,互聯網公司上市之目的首先是利用證券市場印證其市場價值,然後再利用這種價值獲取更多的經濟資源,擴大規模及市場佔有率,吸收大量的客戶資源和其他經濟資源,實現鉅額盈利。這正如哈格爾指出的,互聯網不僅以更快捷、更低成本的技術手段創造價值,最重要的是力圖發掘出其蘊涵的豐碩的創造價值的機會。簡言之,互聯網公司價值定位之關鍵是其預期價值的大小,而這將由網站訪問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