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治療下肢骨折的臨牀資料研究

學識都 人氣:3.25W
外固定架治療下肢骨折的臨牀資料研究


  【論文關鍵詞】下肢骨折:骨折內固定術;外固定架;感染

  【論文摘要】
目的 探討外固定架在下肢粉碎性骨折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對外固定架輔助治療下肢骨折52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52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爲3個月。其中治癒32例,好轉18例,無效2例,有效率爲96.2%(50/52)。同時治療中2例有皮瓣壞死,經換植皮後癒合;4例開放骨折創口處感染,經換藥後癒合。結論 外固定架輔助治療下肢骨折具有創傷小,手術感染率低,固定可靠等優點,值得臨牀推廣。?
  
  
  骨折的治療原則從解剖復位、堅強固定模式轉移到生物固定模式,能夠提供相對穩定的固定,保護骨折處的血運,爲骨折癒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學。隨着形勢的發展,治療骨折的各種新技術和新方法相繼出現,骨外固定架治療四肢骨折已被臨牀廣泛應用,並在實踐中不斷獲得新的經驗。本院骨科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採用外固定架輔助治療下肢骨折52例,取得滿意的近期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牀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52例下肢骨折患者,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齡22~67歲,平均34.5歲;骨折原因:車禍傷30例,重物砸傷12例,直接外傷9例,其他原因1例,其中開放骨折8例:I度6例,Ⅱ度2例。骨折部位:股骨髁上骨折6例,脛骨平臺骨折15例,脛腓骨遠端骨折28例,股骨粗隆下骨折3例。24 h內手術14例,24 h~1周30例,1周後手術8例。?
  1.2 治療方法 採用硬膜外麻醉,常規嚴格消毒,開放傷徹底清創(閉合骨折行骨折處小切口)。先行骨折初步復位,以確定穿針平面,對於脛骨在骨折兩端各置2枚共4枚螺紋釘從小腿前內側進針,注意各針相互平行,並與骨面相垂直,安裝支架並將其置於皮膚外1~2 cm處,將螺紋釘與外固定架夾塊鎖緊,將骨折完全復位後,鎖緊固定萬向關節螺孔,保持骨斷端有0.5 cm左右加壓範圍,鎖緊加壓螺孔。特別注意中間一段的情況,調整萬向關節的按紐,作兩端適當加壓後鎖緊加壓桿上的鎖鈕,活動患肢,擰緊伸縮扦上螺絲,固定好後錘合切口。如果骨折缺損者,取自體髂骨植骨,破碎多塊者先用螺絲釘或克氏針固定碎骨塊,並串成大塊後再作整復外固定。術中儘可能保護軟組織和骨膜,爲保證最佳復位效果,用持骨器臨時固定,對於較大碎骨塊用螺絲釘、鋼絲或絲線固定後再上外固定架,陳舊性骨折或骨不連者徹底清除纖維肉芽組織,打通髓腔復位後穿固定針,上外固定架。合併血管傷者,先清創固定骨折端建立支架再吻合血管。?
  1.3 術後處理 術後應用廣譜抗生素。術後第2天在CPM機輔助下進行功能鍛鍊,特別鼓勵患者CPM機引導下做主動下肢鍛鍊。根據骨折穩定程度決定術後負重時間,一般爲術後4~8周。術後3個月根據複查X線片有足量骨痂生長後拔除遠端鎖釘行動力化。?
  1.4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癒:指骨折癒合對位對線良好,固定6周可行走,無併發症及後遺症。好轉:指骨痂形成,輕度畸形癒合,固定6周尚可行走。無效:指骨折癒合不良,對位對線差,出現併發症,6周後不能站立。以治癒+好轉爲有效。?
  
  2 結果?
  52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爲3個月。其中治癒32例,好轉18例,無效2例,有效率爲 96.2%。?
  同時治療中2例有皮瓣壞死,經換藥植皮後癒合;4例開放骨折創口處感染,經換藥後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