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學識都 人氣:1.68W

物流信息化和網絡化是現代外貿物流發展的核心,面向電子商務的物流信息化可更有效地加快外貿企業物流速度,節約物流成本。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物流管理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物流管理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篇1

摘要:傳統物業行業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工管理,工作量較大,失誤率較高,在信息技術引入後,現代物流管理體系正在不斷健全,已經成爲一個新興產業,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一、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一)減少企業成本投入

在現代物流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調節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比如企業運輸、採購、銷售等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的將這些環節進行整合,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環節或淘汰一些繁瑣的環節,直接性的對貨物信息進行管理,這種直接性的管理可以有效減少企業成本投入,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盈利效益。

(二)增強企業競爭實力

隨着時代的快速發展,現代企業都開始引進信息技術,很多企業在合作時,都會對雙方的資質和實力進行考查,而EDI能力則被作爲考查企業實力的重要標準。信息技術對於企業供應鏈管理至關重要,健全的信息系統可以有效提升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效率,是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標誌,也是增強企業競爭實力的有力途徑。

(三)提高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

企業管理中所涉及到的部門和環節較多,供應鏈管理可以將這些環節聯繫起來,而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發揮着重要作用。信息技術在供應鏈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供應鏈對市場的反應速度,還可以減少不必要資源的浪費,快速提高企業的供應鏈服務質量。因此說,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

(四)調動員工積極性

在現代企業中,貨物的收發是常有的事,也是企業管理中較爲混亂的環節,需要將貨物信息輸入、對貨物進行分類,這些環節都需要人工完成,工作效率較低,而且容易出現各種錯誤。但是信息技術應用後,大大減少了人工操作量,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減少了人工投入。

二、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根據物流管理的不同功能,信息技術所發揮的作用也不相同,其中最爲常用的就是條形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等幾種。

(一)條形碼技術

早在上世紀40年代,條形碼技術就已經誕生,但是當時由於多種原因,條形碼技術沒有得到應用和推廣,直到西方發達國家物流產業快速興起,條形碼技術才被得以應用,並不斷成熟。條形碼技術主要是應用了計算機技術的一種識別功能。在物流產業中,可以對貨物進行編號,然後用計算機對貨物的編號進行掃描,這樣就可以實現對貨物的集中管理,也是其他物流技術應用的前提,是現代物流管理中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

(二)射頻識別技術

通常所說的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是適用於較爲惡劣的環境,能夠對條形碼掃描進行替代,通過射頻信號對貨物進行自動識別,將信息傳輸到計算機中,這樣就可以實現對貨物的有效管理。

(三)電子數據交換技術

通常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也被成爲EDI技術,主要是物流管理中規定的一種較爲標準的交易或信息數據的結構,能實現計算機到計算機的信息傳遞。在現代物流管理中,各個單位只需要建立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就可以對貨物的作業活動信息準確掌握,實現信息的共享。同時電子數據交換技術有着統一的格式和處理方法,能夠有效減少資源的浪費,爲物流企業節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四)全球定位系統

通常情況下,全球定位系統也被成爲GPS,具有全方面的定位和導航能力。在物流管理中,可以對物流車輛進行跟蹤、定位,加強對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在物流車輛方面的應用。在物流車輛上安裝定位裝置,物流公司就可以將車輛信息發佈給客戶,客戶也可以在網上對車輛信息進行查找,迅速安排所需要的車輛,這樣就可以減少中間環節的浪費,有效提高車輛的使用率。在發貨後,客戶只需要輸入對應信息,就可以快速查找到車輛或貨物的具體位置,這樣就可以實現對物流信息的有效監督。其次,接貨方。當貨物發出後,接貨方會收到物流公司或發貨方的貨物信息通知,接貨方就可以在網上對貨物信息和位置進行了解,並做好及時接收的準備,這樣有利於貨物的存儲和銷售,快速提升了接貨方的工作效率。再次,運輸公司。通過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運輸公司可以對車輛進行有效監控,這樣就可以減少車輛的空駛率,減少企業的成本投入。當客戶收到貨物信息後,可以快速對貨物信息進行了解,也提高了運輸公司在客戶心中的地位,樹立了企業形象。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對於企業的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現代物流管理中,最爲常用的就是條形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等幾種,有效提升了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減少了中間環節的浪費,提高了服務質量,有效提升了物流企業的知名度。

物流管理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篇2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更新與變革。近幾年,我國通過推廣信息化物流項目建設,有效促進信息化物流在專項市場中的可持續發展,也使物流化發展更加成功。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過程中,使物流行業發展規模穩定增長,並且促使交易模式也逐漸成熟。但是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工作中也出現開裂問題,嚴重製約着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急需相關人員找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法,才能夠促使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情況,並提出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希冀促進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化;物流管理

近幾年,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有效推動了物流行業的持續增長。物流行業被企業稱之爲第三利潤源泉,但是我國物流效率較低,成本較高,難以促進物流經濟的發展,反而影響並制約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從而造成資源浪費的情況,在此種情況下,必須加強物流企業的改革創新。

一、信息技術在物流系統中的應用

在物流管理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實現管理經驗的有效轉變,有助於打造物流品牌。近幾年,我國物流行業快速發展,行業間的競爭也逐漸激烈,部分物流企業在打環境戰、價格戰與品種戰。應用信息化技術能夠創新物流服務,由於信息化物流管理是產業鏈,並且極具影響力,在當前信息化發展背景下,物流運輸方式能夠形成各自的運輸點,形成網絡結構的連鎖管理模式,有助於減少企業運營成本,形成綠色化管理模式。在此情況下,物流行業必須跟得上時代發展的信息化管理步伐,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更新技術與運輸速度,從而推動物流產業可持續發展。

二、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現代物流管理理念

當前我國物流管理行業發展勢頭良好,但是由於發展起步較晚,仍然存在着衆多不足之處。我國加入WTO組織後,市場經濟逐步發展,與西方的先進市場經驗進行有效結合,部分企業認真學習,並融會貫通西方先進管理模式,但是仍有部分企業採用改革前的老思想、老套路。此種落後的管理模式,嚴重抑制了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由於缺乏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導致物流信息化技術落後,企業間的信息難以進行有效共享,物流信息的處理也無法做到及時有效,從而導致我國物流管理行業難以有效創新。

(二)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

由於受到傳統理念的束縛,物流行業被人們認爲是簡單的貨物運輸,由於人們思想上不重視,導致我國物流管理方面人才匱乏。再加之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嚴重製約着物流管理行業的發展。

(三)政策與制度環境亟待改善

當前我國並未統一完善物流運行標準,物流行業運營管理模式在各區域也是大不相同,由於標準不統一,導致物流行業難以成爲有效整體,只能夠運用大環境力量不斷前進。政府與相關部門必須及時完善政策與制度,才能夠促使大環境下物流行業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三、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一)更新現代化物流管理理念

要想提高物流管理工作效率,首先應當更新物流管理理念,蕪湖物流企業應當結合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有效引導企業可持續發展。物流企業是一個信息更新速度較快,流通性較強,並且過程複雜的單位,所以應當結合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加強企業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時,能夠將客戶需求做到位,有助於降低運營成本,爲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二)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技術

物流企業應當充分重視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性,企業管理人員與工作人員都必須結合信息化標準要求提高應用技能,同時企業應當定期開展信息化技術培訓,通過工作總結,有效解決電子商務平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使員工都能夠積極踊躍地參與物流管理,工作中,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三)建立現代化物流管理人才體系

人才是企業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物流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構建現代化物流管理人才體系,通過定期的人才招聘與選拔培訓,運用先進的管理經驗,吸引人才的融入,有助於構建業務能力較強,專業素質較高的員工隊伍,促使物流管理工作更具專業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科學技術也在持續進步。在大數據時代下,物流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結合信息技術,有效更新創新管理方法與管理技巧,能夠結合市場多元化需求與自身實際發展狀況,構建信息化管理體系,有效解決各類問題,才能夠提高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施海嘉,阮淑慧.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55-58.

[2]譚飛.信息化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5(20):48-49.

[3]嚴新根,嚴浩仁.信息化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2008(08):54-56.

[4]劉陽.基於信息化物流的中小信息化競爭力研究[D].瀋陽工業大學,2015.

物流管理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篇3

1 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具體內涵

不同國家對物流一詞的理解和定義都不相同,我們可以將物流理解爲:讓物品流動起來,通過分析兩地的供求關係,以運輸、倉儲、包裝和配送等手段達到某種特定的目的;物流管理就是指對整個物流活動進行有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在社會生產過程中還要降低物流成本,以不斷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物流信息技術目前還沒有規範的定義,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爲在物流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信息技術的統稱。

2 物流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研究

隨着物流產業的蓬勃發展,人們也逐漸認識到物流信息化已成爲必然趨勢。如果物流少了信息化,那麼許多物流現代化的設想也就無疾而終,信息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將會徹底改變物流的面貌。物流信息技術儘管更新速度快,但歸根到底,其核心還是離不開通信、軟件、業務管理系統者三大板塊。其中包括了在通信方式基礎上的移動通信手段、條碼技術、射頻技術、信息交換技術、GPS 技術、GIS 技術、倉庫管理技術、智能貼標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高端科技。

3 物流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企業物流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現在企業大多使用網絡對企業物流進行信息化管理和綜合管理,提高工作人員工作效率,並且降低企業物流運作成本。企業物流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使企業長久健康地發展。

3.1 物流配送的信息化

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是連接物流企業、物流節點、顧客以及消費者的信息紐帶,物流配送企業能借助公共物流配送信息平臺,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整合相關的物流信息,提高配送的可靠性、準時性和顧客的配合度,提高服務效率。政府要加強對物流信息平臺的扶持力度,加速完成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加大力度開發物流信息服務系統,促進物流配送信息化產業的發展,還要主動開展物流市場預測,積極開發跟服務貿易相關的物流信息服務系統,提升物流信息管理與經營的科技含量。

3.2 條碼技術技術案例分析

下面我們以長三角地區某公司爲例進行分析,分析研究常見條碼技術應用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在繁重的生產任務中如何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規範工作行爲?這些問題都將成爲企業發展的重重阻礙,緩慢了企業發展腳步。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該公司在企業的各個業務區域建立一個高效、全方位的無線網絡,便於各項數據能夠實時、準確的進行業務流轉引入條碼應用技術;根據企業現狀建立條碼應用管理系統,以使用手持式移動數據終端採集條碼獲取數據的方式代替原有的手工記錄

3.3 SNMP 的版本差異

SNMP 目前共有三個版本,均具備基本的讀、寫 MIB 的功能。SNMP Ver2 在 Ver1 基礎上增加了告警、批量數據獲取、管理站與管理站之間通信的能力。

SNMP Ver3 在 Ver2 基礎上增加了認證、加密及解密過程,安全性得到了提升。

4 SNMP 在網絡管理中的應用

SNMP 在網絡管理平臺中的基本功能包括監視網絡性能、檢測分析網絡差錯和配置網絡,對網絡中支持 SNMP 協議的設備基於 TCP/IP 進行管理。所有支持SNMP 協議的設備都具有統一的 SNMP 接口,管理員也可以通過統一的界面實現高效統一的操作管理,而不必顧及設備種類、廠商、型號等差異。對於網絡管理,需要實現的是獲取設備配置、狀態、參數等數據,並對設備進行數據的讀取和寫入;因爲網絡設備種類多數量大,爲及時掌握設備狀態信息,要求設備能在狀態發生改變時主動進行提示報警。

5 結束語

SNMP 雖然在網絡管理方面有着諸多便利性,但需注意的是支持 SNMP 管理的主流品牌設備如果未更改默認口令,容易受到遠程非法配置等攻擊,需要引起網絡管理員的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 張彤 , 吳世榮 . 基於 SNMP 計算機網絡流量監控系統研究 [J]. 計算機技術與發展 ,2011(01)。

物流管理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篇4

信息技術在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中的運用論文

將信息技術應用於企業的物流管理中,促進企業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確保企業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系統的安全運行[1]。我國使用電子商務的時間比較晚,在電子商務的物流管理中發展比較緩慢,其各方面的管理都需要不斷的完善。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提高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的物流體系中信息技術已經是其非常重要的內容,它是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效率的技術保障。

一、一電子商務概念,其和信息技術的聯繫

電子商務是不斷髮展的。關於電子商務目前仍沒有一致的定義標準。對於電子商務的定於在各個國家、各個學者、各個行業領域都有不同的理解。電子商務最早的概念是由托馬斯·馬龍(美國經濟學家)提出的,其可分爲廣義的電子商務概念和狹義的電子商務概念[2]。廣義的電子商務是指在商業活動中信息技術支持其每一個活動環節,包括設計、管理、製造、銷售等。狹義的電子商務是指在經營活動中,買賣雙方爲滿足各自所需,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3]。由於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商務的結構和內涵也在不斷的創新和改變。有文獻指出,商務活動是電子商務的主體、計算機網絡是電子商務的基礎、電子化方式是電子商務的手段,一切商務活動在法律範圍內進行。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電子商務的業務量也在不斷的增多,企業競爭日益激烈,要在競爭中利於不敗之地,就需要企業具體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不管是在生產、管理、銷售、運輸等環節都協調一致。而電子商務的物流管理尤其重要,如果物流管理不當就會影響下個銷售環節損耗企業的財力、物力,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在電子物流系統中包括商品的位移、包裝、裝卸、運輸、倉儲等環節,因此必須加強企業電子商務物流系統的管理[4]。

二、信息技術運用於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運用在電子商務物流的管理上主要體現在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中。在物流行業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存儲、信息服務等。狹義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是指在少數企業經營活動中涉及物流時的應用。而廣義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是指涉及物流的各個行業和領域,比如碼頭、海關、運輸、倉儲等,必須應用到物流管理信息系統[5]。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是現代物流的指標,隨着時代的發展,如今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已被廣泛用於各個領域各項經營活動中,因此加強電子商務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提高企業的物流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確保企業的順利運行。

三、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管理環節

信息技術的運用貫穿於整個電子商務的物流活動中,其中包括:

(1)儲存,商品的積存、商品的保管、商品的保養、商品的維護等。

(2)運輸,按照客戶的需求,選擇運輸方式,通過網絡運輸作業,在客戶要求的時間內送達商品。

(3)配送,通過商品配貨、商品運輸等最終完成商品配送[6]。

(4)流通加工,根據企業或客戶的生產需求,對商品的包裝、計量、分割、標籤、標誌、組裝等作業[7]。

(5)物流信息管理,預測和計劃儲存、運輸、配送、流通加工等環節,掌握物流的動態信息和生產信息、市場信息、費用等。

四、信息技術運用於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作用

決策和戰略的支持作用:物流信息管理人員根據每個物流環節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評估及分析企業的成本收益,以評估結果和分析結果更好的支持企業的決策和經營戰略,

協調工作的作用:在物流運行的過程中,對物流信息的集成和流通,確保物流信息的時效性,提高物流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降低物流管理工作的難度。

促進市場交易的作用:管理和協調商品的對接、商品的安排的儲存、商品的程序選擇、商品的價格、查詢流程等。使市場交易活動規範化、程序化,提高物流信息的效率性和集成性,記錄企業整個物流活動的內容。

控制業務的作用:控制物流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通過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鑑別和評價績效和作業計劃。

五、運用信息技術構建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1、建立電子商務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分爲單機式和集中式兩種管理模式,集中式由服務器、服務器結構與客戶端、瀏覽器等組成。因爲數據的實時性和客戶端數量的增加,選擇了集中式的管理模式,集中式管理可以使桌面工作整合簡潔,可方使用瀏覽器查詢各種物流信息[8]。

2、完善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體系。完善電子商務在倉儲、運輸、生產、信息等各領域的管理,建立統一的部門指揮、規劃、協調的物流管理體系。加大扶持現代物流發展,在電子商務物流系統中健全其稅收體系,完善現代物流基礎設備[9]。健全誠信體系和信用機制,建立市場準入機制,調整或取消落後的行業項目。對GIS、EDI、GPS手段進行充分的利用,提高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的網絡運行效率[10]。

3、建立國際化的標準的物流管理體系。電子商務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電子商務物流領域也跨越國界進行不斷的發展,因此,藥建立符合國際化發展的標準的物流管理體系[11]。實現國際物流與國內物流接軌,根據國際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體系合理調整國內的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體系,加強物流管理的標準化工作,完善電子商務專業物流術語、設備、條碼服務標準、技術標準、計量標準、傳輸標準、物流作業的國際化,適應國際化發展[12]。

參考文獻

[1]李麗,李永平.電子商務物流應用型人才創新素質培養的研究與實踐─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爲例[J].物流技術,2013,23(09):453-456.

[2]石宇強,肖素梅.基於ASP模式及電子商務的製造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研究[J].現代製造工程,2005,02(07):49-51.

[3]宋倩.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J].湖南農機,2013,07(08):187-188.

[4]劉海雲.論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管理創新[J].中國商貿,2013,24(06):91-92.

[5]房延生,姜聖潔,董險峯.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J].生產力研究,2011,06(05):166-167.

[6]鄭秀平.淺析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融合發展[J].生產力研究,2012,01(03):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