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數學教師角色的變化

學識都 人氣:3.2W
新課改下數學教師角色的變化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未來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要成爲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輔導者、合作者、促進者。作爲數學教師如何在現實的教學行爲中演繹這些角色,我認爲教師應恰當地組織教學,在不同的環節、不同的方式中,自覺承擔起各種角色,體現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身份與作用,真正做到“以學生爲本”,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是爲學生服務的。那麼,怎麼實現這一目標呢?
        一、用學生熟知的事物創設情境。讓自己成爲教學內容的設計者、開發者。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構建自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過程,因此在學習時,首先要讓學生產生“好奇驚訝”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繼而用數學眼光去觀察、運用數學知識去研究、去思考,真正感受到知識的產生源於生活。好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能使學生充分投入,學習興趣大增,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方法和規則。教師有效地、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開發課程資源,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讓學生感到數學並不高深,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二、創建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形成“學習共同體”,讓自己成爲學習內容的參與者、合作者。我們不應讓每個學習者去等待知識的傳授,而應讓他們去主動獲取知識。教育過程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雙向作用過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過程,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學的全過程。如精心設計導入,安排好教學的層次,挑選合適訓練題進行小結,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
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客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概念讓學生理,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結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提出質疑。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求異創新、敢於提問,允許有不同的答案。教師改變高高在上的.形象,和學生共同操作,共同討論,共同經歷疑難問題的困惑,共同感受解決難題的喜悅。在教學中我儘量做到,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絕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三、用學生熱衷的問題延續學生的學習活動,讓自己成爲點撥者、推動者。現代數學的進展要求數學課程具有更強的經濟性與實效性。具體表現在教學內容的組織和選擇上,要重視所學內容和生活的聯繫,重視學生的探索和實踐,所以教師在對教材的處理和安排上,要費苦心。把教材中的知識點用生活化的語言、事物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熱衷熱點問題中,自覺接受數學知識的薰陶與感染,從而達到延續學習的目的,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將習題變式、改裝,讓學生領會知識間的關係、轉換規律,並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與創造者的自豪感,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安排適當的設計,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很多問題的答案都產生在課後,既保證了學習的延續,又能提高學習效率。
        四、用學生爭論的形式明晰數學知識,體現教師作爲評價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在發展上是存在差異的,沒有差異就沒有發展,所以對學生的評價應全面,尤其是對那些有獨特見解的學生,要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並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與支持,所以在課堂中適當安排一些有爭議的話題,給學生提供辯論的機會。這樣既可使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更加完整,學習方式更加完善,又可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爭論不休的時候,教師要有高度、準確的評價能力,並能與學生切磋、交流,體現出民主、平等之首席。
        新課程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而是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活動。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習應用數學的能力,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        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情感體驗,不同的解題策略,有開放性的交流,教師更應該適應時代,不斷轉換角色,真正體會新課改的主要目的,把課堂改革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