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失衡是高油價的決定因素

學識都 人氣:2.99W
供求失衡是高油價的決定因素
[摘要] 供求關係是油價的決定因素,供求失衡推高了油價,具體表現在:需求旺盛、供應緊張和剩餘產能嚴重缺乏推動油價上漲,石油增產乏力與儲量停滯不前加劇了油價上漲並將推動油價持續上漲。解決高油價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大力發展替代能源。
  [關鍵詞] 油價 供求關係 短缺
  
  近年來國際油價一路飆升,進入2008年後更如脫繮的野馬一路狂奔,從年初“破百”,到最近突破每桶140美元。油價上漲對我國造成了嚴重影響,如何採取措施應對高油價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作爲應對油價問題的第一步,必須弄清楚油價上漲的原因。
  目前學術界在油價上漲原因問題上衆說紛紜、莫衷一是,總的來看,有以下幾種觀點:(1)期貨市場的投機行爲是油價飆升的主要原因;(2)美元貶值是油價上漲的罪魁禍首;(3)地緣政治緊張形勢導致了油價持續走高;(4)油價飆升是某個大國施展的“陰謀”。
  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很難把它們作爲油價上漲的根本決定因素,因爲這些因素都具有暫時性、偶然性,它們對於說明短期內油價上漲是有用的,但是用這些因素來解釋持續了七、八年時間的油價上漲現象顯然是不夠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高油價?筆者認爲是石油供求關係失衡導致了高油價,一方面,緊張的石油供求關係推動了油價大幅上漲;另一方面,石油供應短缺的前景加劇了油價上漲並將推動油價持續上升。
  一、近年來脆弱的石油供求形勢
  近年來,國際石油供求形勢一直處於脆弱的平衡狀態(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除了2000年和2004年產量與消費量相比有較大餘額外,其餘年份的餘額都不大,有兩年還出現了產量少於消費量的情況,而自從2005年以後,產量餘額直線下降,2007年產量比消費量竟然少46.9百萬噸,產量缺口比除2000年以外幾年的產量餘額都要高。
  進入2008年以來石油供需形勢仍然不容樂觀,1月~6月份竟有三個月消費量多於產量(表2),正是這種脆弱的供求關係造成近年來及當前油價的大幅上漲。
  下面從需求和供應兩方面對石油供求關係的情況作進一步探討。
  二、需求旺盛
  最近幾年石油需求比較旺盛,2000年以來石油消費平均增速爲1.47%(見表3),比1990年~1999年的增速(1.30%)高0.17個百分點,2007年石油消費量比1990年高出25.3%。 從表3可以看出:2005年以來石油需求增長率有所下降,這並不表明石油需求的下降,而是因爲產量增長緩慢,以及由此造成的油價暴漲抑制了需求所致。
  當前拉動石油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太和中東的發展中國家(不同地區2000年至2007年石油消費增幅見表四)。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費快速增長的原因:一是經濟發展迅速。另一個是人口增長率高。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和人口增長率都高於OECD國家一倍以上,更多的人口,更快的經濟增長,自然需要消耗更多包括石油在內的能源資源。根據國際能源署於2008年7月1日發佈的中期石油市場報告,2013年之前,全球石油需求將年均增長1.6%,年均增長量約爲144萬桶/日。而根據歐佩克2007年發佈的《世界石油展望》,世界石油消費會以1.4%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石油消費會達到56.89億噸,比2005年高42%,其中發展中國家的石油增長佔總增長量的85%,亞洲又佔了發展中國家增長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但即便如此,發展中國家人均石油消費也不及OECD國家的六分之一, 這表明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費增長仍潛力巨大。
  三、供應緊張
  在需求迅速增長的同時,石油供應卻相對緊張,2000年以來,已經有三年產量負增長(見表5),兩年(2002年和2007年)產量低於消費量(見表1),2007年不但產量負增長而且產量低於消費量,這是造成2008年以來油價飛速上漲的主要原因。從表5還可以看出2005年以來石油生產增長率直線下降,直到2007年出現負增長。
  供應緊張的原因在於許多地方石油產量已過了高峯期,開始下降,而新增產量不足。根據英國石油公司的統計,北美地區在2003年達到高峯,之後一直下降;中南美2000年以來一直處於下降態勢,2005年有所反彈,之後又開始下降;中東地區從2000年以來一直下降,2003年有所反彈,2007年重又下降。從國家來說,昔日主要的非歐佩克石油出口國如英國、挪威、墨西哥等都已過了產量高峯期,2005年英國成爲石油淨進口國,挪威於2001年達到產量高峯1.62億噸,之後一直下降,2007年只有1.188億噸,下降幅度達27%,墨西哥2004年達到高峯,之後迅速下降,2007年與2004年相比降幅達9.3%。 俄羅斯在經歷十年的增產後,2008年1月~6月份的日均產量爲9.78百萬桶,比2007年日均產量9.88百萬桶下降10萬桶,如果照此速度發展,俄羅斯今年的石油產量將會下降1%,這將是俄羅斯自1998年以來的首次減產。歐佩克的產量這幾年忽高忽低,但總的來看有所上升,2006年達到其產量的頂點,但2007年又有所下降,下降幅度達1.19%。世界頭號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的產量從2005年以來一直下降,2007年竟比2005年下降6.4%;其餘像阿聯酋、科威特、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厄瓜多爾產量都在下降,委內瑞拉下降幅度尤其大,2007年產量竟比2001年下降了17.1%。在世界各地區中,只有歐洲與歐亞地區和非洲的產量有所增長,產量增長較大的國家有加拿大、哈薩克期坦、阿塞拜疆、蘇丹和歐佩克的安哥拉、伊拉克等國。 正是由於衆多產油國產量下降,而新增產量只能勉強抵消這種下降,到了2007年甚至不足以抵消這種下降,造成近年來石油供應緊張,從而推動油價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