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科學在印度農業教育中的作用論文

學識都 人氣:2.36W

有些學術水平雖髙,但主要着重講授作物的生產原理,而不涉及田間的應用問題,且多數農學院實驗所的設施和田間試驗用地 不足。爲改變這種狀況,印度於1960年在北方邦 甘地納加爾(Pant Nagar)建立了第一所邦立 農業大學。以後10年間,大多數的邦至少都成立了一挪這類大學,有的邦還不只一所。邦立農業 大學設有農學院、獸醫學院、家政學院、技術學院和基礎學院,雖然沒有一所邦立農業大學設有以上全部學院,但都設有其中的3個學院。印度 的邦立農業大學多仿效美國贈地學院的總體結構模式,如三學期制/兩學期制,制定各科教學大綱等。印度各邦立農業大學的資金主要由各邦提供,其中部分來自農業研究委員會的資助。

基礎科學在印度農業教育中的作用論文

印度農業教育課程的發展一般說來與其農業的發展有着直接的聯繫。60年代,農業教育課裎主 要根據功利主義的`標準進行評價,如農業生產必須儘快地增長,達到糧食自給自足,以擺脫糧食短缺和進口。由於印度一般學校和學院在基礎科學方面實力很強,所以有必要增加足夠的技術課。目前,這種補充已取得成效,農業生產明顯提髙, 糧食產;!從1950年的5100萬噸增加到80年代的約 1.72億噸。此外,印度農業研究委員會對課程有 嚴格的檢査,在學期開始前,各邦立農業大學需根 據學校主任委員會提出的,經農業研究委員會批 準的指導方針擬定自己:的教學計劃。這種計劃釆取一種終結性職業課程的方式,使學生能廣泛接觸到各農業學科,包括實際工作經驗和生產訓練。計劃組成的結構分佈是,(1)農業職業核心科目佔50%; (2)語言和人文科學佔15%> (3)農業生產佔15%(4)農業基礎科學佔20%。

研究生的課程一般是按學科範疇發展的,如土壤學、昆蟲學、作物學、植物病理學、農業經 濟學、園藝學等。如同大多數其他國家一樣,僅就農學的範疇而言,印度農業大學所設的專業學 科達15門之多。

印度農業教育課程的一般模式是“拼盤式”的, 設有基礎科學、技術、人文科學和推廣等各種型的課程.

在印度,對於理論基礎科學和應用基礎科學在農業中所起的作用,人們是喜憂摻半。爲了給日益増長的人口提供糧食,今後將只有通過釆用 尖端技術和綜合技術加以解決,如害蟲綜合防 治,生物固氮,乾旱、蟲害的遙感監測,生物技 術和基因工程等。這些都是髙度偏基礎科學的,它們要求諸如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 生物學、計算機技術、系統論、氣候學等學科在髙層次上同土壤化學、植物生理、遺傳學、植物 病理學、昆蟲學等結合起來。再者,農業是有區 域性的,這些技術還必須適合地區情況,並在本地區發展、釆用並檢驗。爲迎接這些挑戰,農業科學家們在基礎科學方面的能力必須日日更新, 以滿足這些要求。

如果過於側重技術方面又不把它置於科學基礎之上,可能會招致以長遠利益換取眼前利益時後果,有朝一日還會使科學變得無足輕重,這點 對印度的農業大學非常重要。現在,有關人士已' 認識到這一點並建議在本科和研究生兩級上,在質和量兩個方面提髙基礎科學水平。他們建議,在各邦立農業大學中,凡沒有基礎科學,如統計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教研會的都要建文起來。目前,許多邦立農業大學還另外成立了基礎學院,進行大量有關新知識發展的科研查,從而使知識的探索與科學功利有效地結合起來。

除増加農業基礎科學的教學學時外,印度有些學校還要求教師在教授基礎科學和農業科學時有一個根本的和修正的方法,即從過去各不同學科精煉式的、分割式的教學方法轉向一種整體式 的或綜合式的,並同時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 増長的方法。但究竟怎樣七能將這些理想付諸實 踐呢?實用的解決辦法之一就是在普通大學同農業大學之間建立更好的工作關係。如任命一些普通大學的基礎科學家參與農業大學的教學與研究,而農業大學則進行解決問題的應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