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水華危害初探

學識都 人氣:7.88K
藍藻水華危害初探
  摘要:藍藻水華會造成魚蝦死亡,導致水體污染,水道堵塞,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藍藻毒素也會嚴重地危害人類的健康。我國衆多湖泊水體藍藻水華髮生頻率高,藻類生物量巨大,水華種類的產毒力強,因此,迫切需要具有長效、和安全的預防和控制藍藻水華策略和技術措施。本文簡要地介紹了藍藻水華的發生機理,並結合國內外爆發藍藻水華事件及後果,分析水華爆發的三大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關鍵詞:藍藻水華;發生機理;危害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但近年來,我國的江河、湖泊及近海海域的氮磷污染呈加重趨勢,內陸主要湖泊的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加深。水體富營養化導致部分藻類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異常大量繁殖,造成水體透明度下降,產生異味,水體功能遭到破壞。2007年太湖、滇池以及巢湖藍藻暴發進一步引起了人們對水體富營養化的關注。因此,治理富營養化水體,防治水華,恢復水體的綜合功能,已成爲當前水環境與水資源保護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
  
  一 藍藻與藍藻水華
  
  藍藻是藻類生物,又稱藍細菌或藍綠藻,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牯藻,一般呈藍綠色,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光合自養生物。已知藍藻約2000種,已有記錄的約900種,分佈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數(約75%)生活在淡水中,少數分佈在海水中。
  在環境條件適宜時,某些藍藻能快速生長,當達到一定生物量時,這些藍藻在水體表層大量聚集。形成肉眼可見的`藻類聚集體,即藍藻水華。
  
  二 水華的發生機理
  
  水華又稱“水花”或“藻花”,是當水體處於富營養狀態時,只要具備適當的溫度、光照、風浪懸浮等有利於藻類滋生的氣象、水文等地理條件,就能促使淡水水體中某些藍藻類過度生長繁殖或聚集並達到一定濃度,引起水體顏色變化,並在水面上形成或薄或厚的綠色或者其他顏色的藻類的漂浮物的現象。藍藻水華爆發需有以下條件:
  水體處在重度富營養化狀態。富營養化是指水體中的主要營養物氮、磷含量增加導致浮游生物過量繁殖的現象。當水體TN、TP濃度分別在V類標準濃度值以上,其比值在1:10左右時,水體就處在重度富營養化狀態(營養狀態指數≥70)。
  水溫在28℃以上。藍藻繁殖對溫度很敏感,秋冬季節在水溫17℃以下時,藍藻生長會受到抑制;夏季當水溫上升至28℃以上時,藍藻便會快速生長,高溫天氣持續越長.藍藻生長的時間也越長。
  水體PH值爲偏鹼性。藍藻適宜在PH=9.0-9.5偏鹼性的水體環境下生長。
  
  三 水華的危害
  
  (一)國內外爆發藍藻水華事件
  1947年,美國佛羅里達州阿勃卡湖(Apopka)首次發生藍藻水華。
  上個世紀20年代,美國Madison湖流域周邊分散的村落排放的污水開始成爲重要污染源,導致一些入戶河道磷濃度顯著升高,上個世紀40年代,藍藻水華開始頻發,並日趨嚴重。
  195O年,位於瑞士、德國和奧地利交界處的康士坦茨湖生態環境開始惡化,至1970年,康士坦茨湖生態環境極度惡化。
  1999年昆明世博會期間,滇池上的藍藻曾瘋長得讓湖水變成“綠油漆”。遊船被纏住靠不了岸,水華覆蓋面積達到20km~,厚度達數十釐米,滇池是昆明的飲用水源地,藍藻暴發期間,昆明市第三自來水廠因藍藻而被迫停產。
  安徽省巢湖的形勢也不容樂觀。2003年9月,巢湖東半湖炯場至巢湖閘段藍藻暴發,尤其龜山一帶,藍藻遍及湖心,最厚的地方深度達1m以上,有浪無波,幾乎形成“凍湖”。2007年,藍藻再次覬覦巢湖,岸邊的水已泛起綠色,目前巢湖水質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局部區域有藍藻出現。
  2007年6月5日,中央電視臺報導了武漢蔡甸區藍藻暴發所導致的20萬斤魚死亡的事件,這個事件造成至少20萬斤魚死亡,給養殖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70萬元。